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父親與茶讀後感最新8篇

讀後感是品讀完一本名著後需要及時記錄的,謝謝讀後感要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父親與茶讀後感最新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父親與茶讀後感最新8篇

父親與茶讀後感篇1

“我有一種丹”,有一回陳蓮河先生說,“點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見效。因為舌乃心之靈苗……價錢也並不貴,只要兩塊錢一盒……”讀到這兒,我的心中冒出了一團團怒火,原來當時的人都是那麼昏庸迷信嗎?就此,魯迅先生文集中的人物,一個個在我的腦海中鮮活了起來。

因為父親的水腫逐日厲害,將藥不能起床,魯迅的家人們四處求醫,請了有名的陳蓮河先生來為父親治病。但他的藥方卻很難尋到,小小的魯迅便踏上了找藥的路,問藥店,問鄉下人,問賣草藥的問老年人,問讀書人,問木匠都只是搖搖頭,魯迅那時的心一定是崩潰的,沒有一個人知道,自己的父親的病是否沒救了呢?或許他會想朝天吶喊,為什麼?直到後來,魯迅突然想起那遠方的叔祖,一問果然知道,魯迅想父親的病,或許還有救。

藥物是找到了,父親的病,卻不見好轉。但,此時,那庸醫又來了,我這樣用藥還不會大有見效,我想可以請人看一看,可有什麼淵源?醫能醫病,不能醫命對不對?自然,這也許是前世的事,一名醫生,一名醫生,竟說出這樣迷信的話來,醫生不應該相信科學的嗎?可他卻迷信的說出這樣的話。或許,他就是這樣,抓住了人的心。正是這樣,抓住了人心中的那絲希望,讓人無力時去找他,求他醫治病人,可最後父親還是死了,父親臨死前我備註一門的顏太太指示,在父親還沒走時就住她,父親,卻在最後後悔了一輩子,因為在最後沒有想象,沒有讓父親享受到那最後的寧靜,我認為他最後在最終還是社會的錯,希望社會的錯誤能夠令人清醒吧!

父親與茶讀後感篇2

魯迅的這篇文章讓我深深的看到了封建庸醫的無能手段,也讓我體會到了封建庸醫的貪婪、無知的心理。

開頭敘述了一位“名醫”的故事,其中的深刻語言刻畫,讓我感受到舊時期的人看病是十分複雜的。對於所謂好的醫生的診單百依百順。“憑票付英洋貳百元正”“憑票付英洋一百元正”單是幾句,就看出了“主人”不作為的危險。任憑“名醫”擺佈,並無任何科學道理的加價,這中間又有多少的水分呢?“名醫”難道真的是全心全意的看病嗎,種種疑惑促使我繼續看了下去。文中,一個醫藥傳說更是讓我看出了荒謬。作者憑著傳說找到“名醫”,治病兩年並無起色。

後來,這位“名醫”自己無法治好父親的病,於是推薦了別的醫生治病。由此我覺得不僅“名醫”的醫術值得質疑,也更讓我感覺到了道德的底線遭受挑戰。這樣的“名醫”只要一換藥引,所有人便忙活找藥。這種依賴,也充分體現了“名醫”的絕對權威,藥引從沒有遭到過質疑,是因為人們不懂醫術,那麼診金高漲又是因為什麼呢?我認為這充分表現了醫生對錢財的貪婪,對金錢的慾望,他們並沒有全心全意看病,沒有真正的盡到醫德。而是將自己的專心放到了斂財,所以所謂的“名醫”經常性的出現在大戶人家。這樣的診單中雖有幾貼普普通通的藥,但恐怕我想也只是名醫為了自身的利益,而敷衍了事。要是真正講究其藥效很可能沒有一點好處。

經過漫長的治療,仍然是一點沒有起色。在文中的最後,我彷彿看見作者在通過這些語言描寫與旁白傾訴自己對封建庸醫的不滿與痛恨。在我看來這類庸醫的手段敗壞,是極其不能容忍的。他們殘害無辜的病人,摧殘一個個本來美滿的家庭。也正是魯迅這篇文章讓我看到了黑暗社會庸醫的無能及不擇手段的貪婪。

父親與茶讀後感篇3

?父親的病》講的是魯迅為生病的父親求醫問藥,結果還是沒有救回父親的經歷。

父親生病時,魯迅為父親請了很多的醫生,這些醫生都有共同的特點。

首先,他們都自稱是名醫,其次,診金都非常的貴,還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藥引很奇怪。新方一換,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找。先買藥,再尋藥引。嚴重耽誤了病人的病情。比如第一個來的“名醫”藥方中的““生薑”兩片,竹葉去尖,他是不用的,起碼是蘆根,須到河邊取掘;一到經霜三年的甘蔗,便至少也得搜尋兩天。”這樣很耽誤時間,延誤治病時間。

又例如後面來的陳蓮河先生,他的藥方是一種特別的丸散和一種奇特的藥引。但最後還是沒有用。最後父親的病如益惡化就請巫師,

但最後聽從衍太太,在床邊喊父親,最終還是失敗了。

從這篇文章中,我懂得要相信科學,不要迷信。

文中,魯迅的父親因為過於迷信中醫,相信那些根本好不了的偏方,而不相信科學,讓西醫診治,雖然現在中醫是我們得以大國粹,但前提是它是由科學可依,就算沒科學所依,至少不像文中那些“名醫”所說的那麼懸。

在古時候,雖然有類似於華佗,扁鵲的神醫,但是當時還是以封建迷信來治癒疾病或躲避災禍,例如我曾在_裡看到,明朝倭寇攻打某城,那個城的老縣令,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抵禦外敵,而是到寺廟吃齋唸佛,希望根本不存在的佛祖來解決問題,更多的求雨,一群巫師在那裡手舞足蹈,但滴雨未下,簡直是勞命傷財,最後還沒有效果。

最有代表的就是那些帝王,術士尋道成仙,成天吃一些所謂的“丹藥”或長生不老藥,其實,那些藥鉛,汞嚴重超標,又是煙熏火燎,非但沒有長壽的效果,反而讓他們更早的離開了人世。

有一邊文章說過:“有一個老和尚有一個磬,每當寺廟裡的鐘敲響時,磬舊貨跟著響。老和尚以為是妖魔鬼怪在作怪。但其實這只是共振問題,只要日他們的頻率不一樣就行了,說得再簡單些就是,在磬上或鐘上磨磨就可以了。

所以,我們不要相信那些沒有科學依據的話,要相信科學,要以正常的,科學的渠道,來解決疑難困惑。

父親與茶讀後感篇4

今天,我讀了一篇寫父親的文章,名字叫《父親的愛》

這篇文章主要描寫了父親送孩子去城裡上學的時候兩個片段:一是途中休息時,孩子吃香噴噴的雞蛋,父親自己卻吃土豆;二是臨走時給孩子皺巴巴的30元錢。粗看情節很淡,但讀後我卻激動萬分。這篇文章的父親是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家境十分困難,在別人看來雞蛋、30元錢,是何等的普通,但對於這個農民來說,是何等的寶貴。文章描寫這個父親的外貌:那佈滿血絲的眼睛,稀稀落落的頭髮,還有長滿老繭的雙手,也讓我感受到父親生活的艱辛和他對子女的愛。

讀完這篇文章,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八歲那年,爸爸帶我到上海去玩。經過一家玩具店,我看中一輛賽車,我就想了所有辦法像讓爸爸給我買,可任我怎樣哭鬧,爸爸就不給我買。當時我心裡非常難過,非常的恨爸爸。回家後,我的氣還沒有消,爸爸看出來了,給我講香港富豪李嘉誠拾一枚硬幣的節儉故事。我的氣漸漸地消了,從那以後,我學會了節儉,學會了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學會幫助大人做事,我深深感謝爸爸,是爸爸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我把要賽車的早忘得一乾二淨。

讓我怎麼也想不到的事,我過生日那天,爸爸給了一個意外的生日禮物--送我一輛賽車,我開心得跳了起來。

後來,我為報答爸爸,我一有時間就幫助爸爸做家務。

如今,我終於瞭解,原來父親的心中也有一塊柔軟的地方。父親的愛,比什麼都偉大!

啊,我愛父親!

父親與茶讀後感篇5

父親的祕密

假期裡,父親和他八歲的兒子去森林裡遊玩.他們往密林深處不停地走,不知不覺迷了路.四周的古樹遮天蔽日,像一隻巨大的籠子將他們困在中間.父親背起疲憊的兒子,試圖走出去.可是他無奈地發現,自己能夠做的,只是每隔一段時間,重新回到原地.

那裡有一個廢棄的木屋.木屋裡也許住過守林員,也許住過伐木工人,現在它空著,破爛不堪,彷彿隨時可能倒塌.可它畢竟是一間屋子,這給他們父子倆帶來了一些安全感.晚上他們擠在裡面,生起一堆火.外面傳來野獸的叫聲,似乎距他們很遙遠,又似乎近在咫尺.兒子嗚嗚地哭起來,他說我們會不會死在這裡?父親用力拍拍他的肩膀,說兒子別怕,我們會走出去的.

可是第二天,他們仍然圍著木屋不停地划著圈子.讓父親稍感欣慰的是,木屋外面有一口水井,水井裡面有乾淨的水.他小心地踩著井內壁的縫隙下去,用隨身攜帶的軍用水壺,打上一壺水.可是他們已經沒有任何可吃的東西了,恐懼的烏雲籠罩著他們.

第三天,父親放棄了那種徒勞的嘗試.他對兒子說,這裡有木屋,有水井,這很可能是一些過路人的臨時驛站.我們只要等在這裡,就肯定會遇到人……你留在這裡等我回來,我到附近找些吃的.兒子問附近有什麼吃的?父親就笑了,說森林裡還能餓死人嗎?你難道忘了野生蘑菇很有營養嗎?他為兒子打上一壺水,然後一個人離開了木屋.他一邊走一邊回頭對兒子說,守著屋子,千萬不要亂走……等我回來,我們一起吃晚飯.

父親並沒有馬上去尋找蘑菇.他把衣服撕成布條,系在木屋周圍的樹幹上.系完,仔細檢查一番,調整了幾個布條的位置.他想如果有人經過,就會發現這些布條,再發現小屋,再發現小屋裡的他們,並將他們帶出森林.他想這可能是他們惟一的機會了,他不敢有絲毫馬虎.

那天父親很晚才回來,他揀回了一小把蘑菇.雖然仍然走不出去,仍然沒人發現他們,可是有了蘑菇,他們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兒子問這蘑菇不會有毒吧?父親說不會……在走出去之前,我們天天喝鮮蘑菇湯.兒子問這附近蘑菇多嗎?父親說不多,也不少.兒子說明天我也去揀.父親說不行,你得守在這裡,萬一有人經過怎麼辦?我們的目的是走出森林,不是在這裡吃蘑菇宴.父親朝兒子做了一個鬼臉,兒子發現父親的臉,有些浮腫.

父親出去的時間一天比一天長,揀回的蘑菇卻一天比一天少.每一次回來,他都是筋疲力盡,臉色蠟黃,像大病初癒的樣子.兒子問怎麼了?父親說沒事,有些累.兒子害怕地哭起來,他說爸爸,我們是不是真的走不出去了?父親說不會的,只要我們堅持住,就會有人發現我們……

終於有人經過.是一位獵人.是父親的布條把他引到了小屋.獵人把他們帶出森林,他們再一次回到了城市.那以後,每次談起這次經歷,父子倆都心有餘悸.

家裡的飯桌上,從此沒有蘑菇.甚至,兒子說,哪怕在菜市場見到了蘑菇,他都想吐.

可是時間會改變一切.十幾年過去了,有一天,兒子回家時,竟提回一小袋蘑菇.他告訴父親,這是真正的野生蘑菇,是近郊的農民在大山裡採的,剛才在街邊叫賣,他看著不錯,就買來一袋.十多年沒吃蘑菇了吧?兒子對父親說,我想您可能都忘記蘑菇是什麼味了.

父親笑笑,沒說話.他似乎對蘑菇並不反感.

父親把蘑菇倒在水池裡仔細清洗.突然,他低下頭,從那些蘑菇裡挑出兩個,扔進旁邊的垃圾桶裡.兒子問爸您幹什麼?父親說,這兩個蘑菇,有毒.

有毒?兒子怔了一下,您怎麼知道?父親得意地笑了.他說,還記得十五年前我們的那次歷險嗎?那幾天,我可能嚐遍了世界上所有的蘑菇……

父親與茶讀後感篇6

“我愛我的女兒勝於愛一切哲學。”這是一位父親發自內心的想法,它體現了無私的愛。

這位父親——周國平,帶給了他只活了一歲半的女兒什麼呢?讀完這本書,我相信,如果這個女孩在天有靈,她一定會自豪而欣喜地說,父親帶給她的是天天可以感受到的濃濃的愛。

?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這本書講述了一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周國平的女兒妞妞因媽媽在懷孕時照射了大量x光,而患上了惡性眼底腫瘤,僅僅活了562天。在這段期間內,父母從沒有想過放棄她,一直把她當作正常的孩子無微不至地呵護,給予她快樂和溫暖。我由衷地對這樣的父母表示尊敬。一個自從出生就註定活不長的小孩,也能在短暫的一生中感受到父母的愛,她是幸福的!

這整本書,其實就是一位父親表達真情實感的日記。它的感人之處在於,這本日記,從頭至尾都在字裡行間流露出點點滴滴的愛,對女兒的關懷,它的程度已經達到了開頭那句話一樣。周國平敢這樣寫,他和妻子——雨兒也是實實在在這樣說、這樣做的。

“一個老專家說,妞妞活下來也後患無窮,但還是要盡人道主義責任。我一聽就火了。這麼可愛的一個小生命,就是要盡力救活她,不是盡一盡人道主義責任做到心安理得的問題。”這是雨兒說的;“妞妞正發病,疼得無法入睡。我徹夜抱著她,在走廊裡徘徊。”他就一個晚上陪著妞妞,絲毫不會怠慢,也絲毫不會埋怨。

合上這本書,閉上眼睛靜靜回味。作者對愛的詮釋,就好像一隻輕柔的手,撩起了覆蓋在我身旁的愛的輕紗。我從這本書中讀出了作為父親的周國平的心思,那麼,便用他體會愛的角度,來觀察我生活中那種種的父愛、母愛。

都是很普通的瑣事,父母的做法我早已習慣了,甚至有可能如果他們不像以往這樣優待我,我還會覺得不滿。餐桌上,筍根總是爸媽吃掉的,筍尖通常是我的專享;雞腿、雞翅這些美味父母總是讓出來,以至於我每次習慣性地挑挑揀揀。

那我又怎麼回報爸爸媽媽的呢?似乎我根本沒做什麼。不過是每天清晨問候一聲“早上好”;媽媽忙著做飯時幫她收衣服;爸爸工作繁忙時遞上一杯水。這種對我來說再平凡不過的小事,在爸爸媽媽的眼中,應該是無限欣慰和感動的,甚至用我不應該得到的話語來讚美一番,我也只是呵呵笑兩聲,何曾想到這是他們發自內心的呢?

父母的愛是在所有人心裡的,只是有些人沒有撥開父母的舉止上、話語上所覆蓋的輕紗,沒有看到他們的愛其實無處不在。這本書將輕紗掀起了一角,讓細心的讀者可以完全掀開它,看清它,感受它。《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讓愛動了起來,流淌在每個人的心間!

父親與茶讀後感篇7

今天,我看了《朝花夕拾》中的文章《父親的病》。

這篇文章讓我再次意識到以前社會的疾病,那就是金錢比其他人的生命更重要。過去,人們都很窮。除了少數幾個能請到名醫的大家庭外,幾乎沒有人有錢請名醫來治療他們的親屬。這篇文章寫道,魯迅的父親有水腫,但直到陳蓮河庸醫治好了,魯迅的父親才止不住疼痛而死。原因是陳蓮河是個庸醫,他只是推卸責任,說:“不是他不好,而是他的前輩做錯了”。我認為陳蓮河博士不應該說謊,即使他沒有說謊。更重要的是,他還對別人的前輩們撒謊。這太過分了。然而,當時社會上的人太迷信,太通情達理,讓我覺得自己很虛偽。還有作者魯迅,他小時候不太相信陳蓮河先生,但他還有一點救父親的希望,所以他聽了陳蓮河先生的話,就去找藥。但他不知道陳蓮河先生想拖延時間,謊稱他的前任做了錯事,於是命令他去找藥。我想魯迅先生問那些陌生人時一定很擔心,怕浪費時間,危及父親的生命。我也知道陳蓮河只知道錢,不知道一個人只能活一次。衍太太迷信是錯誤的。他不知道如果魯迅在他父親去世時給他父親打電話,他父親會害怕失去他的兒子。魯迅錯誤地聽了衍太太的話,稱他為“父親”,使他的父親感到害怕。

記住,社會疾病危害所有人的疾病。如果悲劇不被允許發生,社會上最糟糕和最致命的疾病將被治癒。

父親與茶讀後感篇8

斷斷續續寫了兩年,終於把這篇讀後感寫完了,這是我寫得最長的一篇讀後感!現在真的很難找到一本可以引發自己如此之多,如此之深感觸與思考的書。如果不忙,如果有時間去翻翻吧

?周國平寫的《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讀完後或許你會明白愛的深度,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或許它無法改變你對世界的看法,但它會影響你對生活的態度。妞妞離開以後,作者與雨兒離婚了。這個結局雖不是我們所願,可我卻能理解。和妞妞一起的日子對於兩個人而言是刻骨銘心的,讀後感《《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讀後感的讀後感》。這最深刻的體驗缺乏世俗的對應物會不可避免地被日常生活的潮流淹沒。

但真正的痛點是無法超越的,沒有任何意義可引渡的。兩個人生活在一起,再要個孩子,這需要太多的······或許離婚了,對兩個人而言,都是好事吧。

如今,作者又有了一個女兒,叫啾啾,和妞妞一樣可愛,但擁有妞妞沒有的健康。作者說,請不要這是對他曾經喪女的一個代替,請不要說新來的生命是對失去的小生命的一個代替。新生命的到來是生活的一個獨立的事件,與過去的經歷沒有任何的因果聯絡。妞妞依然是不可替代的。現在的女兒不能、不應該,並且也無權要她成為一個替代。妞妞離開了,但我祝願她在那個世界裡可愛、健康。也祝願作者和他現在的女兒,還有那位可敬的媽媽雨兒一切安好。最後祝願將來我的孩子、朋友的孩子、師長的孩子······所有的孩子一切一切安好!

標籤:讀後感 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