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陶行知教育名篇》學習心得範文四篇

我們應該根據自己走過的路來啟發教育子女,青年人的教育是國家的基石,那麼關於心得感悟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陶行知教育名篇》學習心得範文四篇,供大家參考。

《陶行知教育名篇》學習心得範文四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學習心得1

這次,我有幸拿到了《陶行知教育名篇》。原先想自己工作了將近20年,教育理論已經學了不少。這本《陶行知教育名篇》又會和以往的有什麼不同呢?帶著這種想法,我閱讀了此書。通過閱讀《陶行知教育名篇》,讓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學理論是那麼的貧泛,感受到自己需要不斷的學習和積累。所謂學無止境啊!

這本《陶行知教育名篇》彙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平民教育”、“學校觀”、“創造的兒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獨特教育思想,經過八十多年的考驗,不僅仍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而且對今天的中國教育改革具有很強的借鑑價值和指導意義。

其中感觸較深的是:

1、生活教育思想是貫穿在陶行知所有的教育思想之中的。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看來,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內容,給生活以教育,對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從生活與教育的關係上說,是生活決定教育。他的生活教育內容博大無比,是動態的,因生活的變化而變化,因而也是全面的,由此而開展的教育是有利於受教育者的終身的。我覺得學習陶行知思想時,重要的是把陶行知思想當前教育改革結合起來,更好的掌握教育規律,更貼近生活,以便更好地為教育發展服務,為學生服務,作為一個普通教師,能夠有敏銳的洞察力,瞭解學生現在與今後需要什麼,給予每個學生他需要的教學與教育,兢兢業業的做好自己的每項本職工作,服務於自己所教的每個學生,讓每個學生能學有所得,這就是我在讀了這本書以後對教師工作進一步的理解。

2、根據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的理論,“教的法子根據學的法;學的法子根據做的法了,事怎麼做,就怎麼學,就怎麼教,”:而教學的中心是“做”,即實際生活。必須瞭解生活,瞭解學生生活現狀、瞭解生活發展的趨勢、生活對人的要求的變化。教學的重心要為學生今後的現實生活做準備中,現實生活需要的是全面發展、品學兼優、視野開闊、生理心理健康的人。這就要求我們普通教師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以此為標準,以此為準則,實施自己的教學工作。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沒有讓“教”、“學”圍繞著“做“這個中心。因此往往事倍功半。讀了此書後,我真正明確了,為了學生今後更好的生活,我們要儘可能給予他今後需要的知識,做人的道理,讓他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給了我很大的啟發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論,也讓我感受到了在教育教學中讓學生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教學並非簡單的知識傳授,更重要的是教養學生的能力。如果說教學內容已體現了這一方面的要求,而仍採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的話,就無所謂能力的培養了。總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豐富多彩的,同時我們所學習所要做的也是豐富多彩的。

《陶行知教育名篇》學習心得2


教育類的書籍,對我印象最深就是理論性強,枯燥乏味。假期骨幹教師培訓時,我讀了《陶行知教育理論》一書,我坦言自己以前對陶行知先生其說知之甚少,對“沒有讀過陶行知的人,不配在中國做教師。”的說法曾經表示過不屑,從教二十年了,自認為對工作兢兢業業,踏踏實實,不辭勞苦,不也做的好好的嗎?可是讀了《陶行知的教育名篇》,給我點亮了一盞心燈。當通過一段段短小、精闢的文字去了解陶行知先生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等他所創立的經典教育理論時,不僅被這位教育大家的遠見與深刻所折服,深感自己對教育的理解還比較膚淺。

陶行知特別重視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當作改造中國教育、社會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來,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的傳統舊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隨手抓來都是學問,都是本領”,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識,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當作衡量教育、學校、書本甚至一切的標準。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可以從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中汲取豐富的養料,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服務。我還認識到:實施愛的教育,保護和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是為創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礎;實施生活教育,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是為學生開啟創新思維的源泉;尊重學生主體,指導學生學會學習。煥發學生活力,是培養創新能力的操作要求。

教師對後進生應有要有一顆愛心,它不埋在胸膛裡,而應擎在手上,高高舉起,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時時感覺到。老師對後進生更要傾注真誠的愛心,使學生感到老師的親切、集體的溫暖,從而樹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我們的適度教育更是要求我們對待後進生要有一顆博大的愛心。

陶行知先生還反對限制兒童的嘴、時間和空間的做法。也許我們認為自己不是這樣的人,但陶先生反對的這些問題現在仍然存在,無論在家庭還是在學校。五六十人的大班額、三十五分鐘的有限時間、單元課時的限制、需要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等等,這些是不是讓我們感到無能為力呢?課堂上並不是每個想說的就能有機會說,因為回答問題的機會總是有限的;並不是每個問題都能及時得到解答,因為課堂總是有側重點的;並不是每個孩子的時間都能解放,因為每個人接受知識的能力是不等同的。作為一名老師來說,總是儘自己的最大努力解放每個孩子的嘴、時間和空間,讓孩子們有更多的機會去發展自己,實現自己的創造力。我們慶幸我們學校實施適度教育研究,把學習的樂趣還給了學生。孩子們有了更多的時間進行生活體驗,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做人的道理,人生的學習,這些都在不知不覺中滲透到孩子的心靈。我想,陶先生地下有知,應該能夠感知到今天教育的變化吧。

掩卷沉思,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篇如同一面鏡子,照到了我教育教學中的許多問題,點亮了我的心燈。我將把陶先生的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不斷地總結,深入反思,樹立全新的教育理想、教育信念,在實踐中努力獲得一種職業的自覺。

《陶行知教育名篇》學習心得3


在學校裡,老師們就對我們說:是陶行知爺爺讓中國教育事業向前邁了一大步。是我們學習的楷模。他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辦中國人民所需要的教育。這本《陶行知教育名篇》彙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文章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平民教育","學校觀","創造的兒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獨特教育思想,經過八十多年的考驗,不僅仍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而且對今天的中國教育改革具有很強的借鑑價值和指導意義。

這次學校組織我們閱讀《陶行知教育名篇》,讓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學理論是那麼的貧泛,感受到自己需要不斷的學習和積累。

其中陶爺爺的生活教育論,讓我感受到了在教育教學中讓學生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在傳統的教育中我們讓學生讀死書,讓他們以考試分數為目的,以分數來分學生的好壞。陶爺爺形象的把傳統教育比喻為吃人的教育。例如有一則漫畫這麼形容的。一幅圖:學校開學了,學生帶著長方形,正方形,六邊形等等各種形狀的腦袋進入學校。另一幅圖:他們畢業後,一個個帶著圓形的腦袋從學校走出來。這個漫畫形象的表現了傳統教育把學生當作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教師以傳受知識為已任,學生以接受知識,應付考試為追求的目標生活教育他則教人做人,他要教人生活。

健康是生活的出發點,他第一就注重健康,他反對殺人的各種考試。這是我們現在所追求的教育,新課標中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活起來,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他們自主。他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現代學習方式,這對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的多麼的重要。現代的教育必須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上取得和藹發展。

總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豐富多彩的,同時我們教師所要學習所要做的也是豐富多彩的。我做為一個新教師,更要向陶爺爺學習,向前輩們學習,多積累知識,多和孩子們相處,和他們做好朋友,而不再只是他們的老師。我相信經過我們的努力,祖國的明天會更好!

《陶行知教育名篇》學習心得4

寒假我仔細拜讀了《陶行知教育名篇》。越讀,我越覺得先生教育理念之先進;越讀,越覺得先生對教育的摯愛先生為了所熱愛的教育畢生在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實踐與研究中,為後人留下600萬字的著作。他的教育理論,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和實效性,他不是紙上談兵,他用他所經歷的例項來闡述他的一些思想,儘管先生離去半個多世紀,然而,他的思想依然鮮活,他不愧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一個無保留追隨黨的黨外布林什維克,萬世師表的崇高評價。

陶行知主張教師要有兒童的思想、情感、愛好,要善於變個小孩子。他說:教育是什麼?教人變!教人變好的是好教育。教人變壞的是壞教育。不教人變,教人不變的不是教育。他提倡:師範生(準教師)的第一變——變個孫悟空;師範生(準教師)的第二變——變個小孩子。

誠然,用我們成人的眼光來看學生,你會覺得他們異想天開,不切實際;覺得他們太貪玩,一點不求上進;覺得他們怎麼那麼不開竅,反覆講過的東西卻還是不記得;覺得他們幼稚,好動,不穩重。你眼裡的學生沒有一個讓你滿意,要麼行為出格,要麼乖巧懂事卻學習不開竅,要麼頑皮搗蛋整天給你惹亂子……唉!所有的問題其實都出在我們教師自己身上:試想;一個孩子不調皮,那叫孩子嗎?一個花季少年不愛做夢,沒有一點狂妄的想法,這個民族還有什麼生機和希望?在孩子的頭腦裡,要學的東西那麼多,每位老師都說那是重點要牢記,那麼他要記的的東西就不是一點點了,還要加上想玩想吃想偷點懶,(孩子的天性)那麼一些孩子學習上疲軟也不奇怪了。教師所從事的是自己的專業,整天就和這點學問打交道,還不滾瓜爛熟?還不易如反掌?再說,教師自己比他們多經歷了那麼多,無形中你卻要他們和你在資歷和學問上劃等號,這個等號能劃平嗎?你眼中的世界能和他們眼中的一樣嗎?他們的未來能讓你去規劃設計嗎?決不!那麼,先生說得很有理:要想成為一個好教師,首先,得把自己變成一個小孩子。

陶先生說,您若變成小孩子,便有驚人的奇蹟出現:師生立刻成為朋友,學校立刻成為樂園;您立刻覺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大,一塊兒玩,一處兒做工,誰也不覺得您是先生,您便成為真正的先生。我們必得會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捫心自問,我和學生交朋友了嗎?沒有。雖然在課堂上我和學生平等地對話,雖然我總是微笑著和學生談話,雖然我總是一幅和藹可親的模樣,雖然我也和學生一起踢過毽子,跳過跳繩,但是,我沒有和學生做真心朋友,原因何在?現在我終於明白了,是因為我沒有變成一個小孩子,沒有變成內外如一的小孩子。

有則廣告說的是一個成功女人的三個年齡,在家裡和寶寶在一起,變成五歲,和寶寶快樂玩遊戲,就象一個天真不懂事的小孩子;和朋友在郊外,變成25歲,活力四射的健康的年輕人;在公司和員工一起開會,又成了穩重精明出謀劃策的女上司;我們教師和國小生在一起,就該把自己變成七、八歲的兒童,用他們的思維來想事情,用他們的眼光來看世界,用他們的閱歷來對待朋友老師父母和周圍的人。愛迪生小時候模仿母雞孵小雞,在成人看來是瘋子行為,然而愛迪生卻是一本正經,反覆實驗,還苦惱自己為何孵不出小雞。

試問:假如我們是愛迪生的老師,面對他千奇百怪的提問,與學校的教程毫不搭界,我們會怎樣?也許,大部分教師也跟愛迪生當時的老師一樣搖頭:這個學生不值得教,整天界胡思亂想,不切實際,課堂上老愛問一些怪問題,擾亂正常教學秩序,是個壞傢伙。沒想到,這個壞傢伙還竟改變了全世界!假如當時老師讚賞他如此有創意的想法和做法,並鼓勵他多問多實踐,愛迪生也不會遭到中途輟學的境遇。

我再問:在這樣一個愛做夢的年齡,愛問為什麼的年齡,愛叛逆的年齡,假如學生都乖乖地坐在你面前,不問會變什麼樣?也不問為什麼,更不問憑什麼。你說什麼就什麼,你說怎樣就怎樣,一切都無所謂,那豈不可怕?豈不悲哀?這個世界還有什麼希望?

我要努力把自己變成一個孩子,想他們所想,樂他們所樂,憂他們所憂,始終提醒自己,要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從他們的角度來思考,也許,一切不那麼複雜。因為,他們畢竟是孩子,為何要用我們成人的眼光來審視他們?用我們的價值觀來評價他們?那樣,對他們是不公平的。

有人說,沒有讀過陶行知的人,在中國就不配做教師,的確如此。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歷經半個多世紀的時空仍然熠熠生輝,閃耀著教育智慧的光芒,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認真學習、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