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陶行知教育名篇》學習心得最新四篇

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輕人的終生自修作準備,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那麼關於心得感悟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陶行知教育名篇》學習心得範文四篇,供大家參考。

《陶行知教育名篇》學習心得最新四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學習心得1

陶公曰: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翻開《陶行知教育名篇》,不說陶公的教育思想,僅從陶公文章的字裡行間可窺見一斑:其行文暢所欲言,揚揚灑灑,不拘泥於格式,既沒有高深的學術字眼,也沒有堆砌華麗的詞藻,但卻材料鮮活,趣味十足,蘊意深刻,切切實實貫徹著“真”字。“教學做合一”是曉莊師範的校訓。他提倡的不僅僅是教學生學,不僅僅是教的方法應遵循學生學的方法,乃至提出老師須一面教一面學。

強調“好學是傳染的……要想學生學好,必須先生好學。”陶公曰:“實際上,如果破除成見,六十老翁可以跟六歲的兒童學好些事情。”思及自身及周圍,教學變革的口號是天天在提,然而更多的先生卻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固守著原有的教育理念、陳舊的教學方法、一成不變的教學知識整日沌沌度日。雖兢兢業業,雖愛護有加,但學生往往已淪為呆滯的應試接受者,先生的再學習再思考成天方夜談,他家之事,更何談及變革。

因此,陶公一“學”字,實則大有文章,學則思變,時常研究,常找到新靈感,找到新樂趣,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學相長。在《師範生的第二變——變個小孩子》中,他告訴我們“要忘了你們的年紀,變個十足的小孩子,加入在小孩子的隊伍裡去……一塊玩,一處兒做工,誰也不覺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這話乃真理也,唯”變小孩子”,我們才能融進班集體,融進學生裡,知他們所想,思他們所需,樂他們所趣,真正成為當中的一員。

事實也確實如此,師與生不是對立的,唯有合一,唯有相融,唯有共鳴才能共同進步。作為一名新老師,我試著去傾聽學生的想法,利用有限的時間跟他們一塊玩:一塊打羽毛球;組織開展趣味體育比賽;教學生折折手工;在有限的條件裡,教他們唱歌等。

在玩中,我發現那個只考1分的學生,會變魔術,頭腦其實很機靈;那個只考3分的學生,有很強的力道,羽毛球打得很好;那個不會標點符號、天天寫錯別字的學生,唱歌很棒的……而我在與學生玩中,也學會去思考學生們真正要的是什麼,學會去摸索、會去學習、會去鑽研,並將這個學習思考的過程,可學生一併探索分享。同時,我在與學生相處中,瞧見了學生們那純潔無暇的心靈是多麼美麗,收穫著學生一點一滴的暖暖的感動。

在收穫中,我也更樂意為他們尋找著更快樂的學習方法,更和諧的相處之道,教學也就不再枯燥無味,所有的學習皆變得趣味十足,在學而知新中誨人不倦。

《陶行知教育名篇》學習心得2

陶行知先生是人民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教育的改革家。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論和豐富的辦學實踐啟發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陶子”,為中國教育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高尚品德,是我們廣大教師的指路明燈,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認真地向這位偉大的教育家學習。翻閱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一書,知道陶先生在深刻了解了中國的文化和社會現實的基礎上,提出的教育學說,既強調了教育的現實功能,又關注了教育的終極目的。讀了陶先生的文章,深有體會:

陶先生提出“教學合一”,“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認為好的老師不是教書,也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教學一方面要老師負指導的責任,一方面要學生負學習的責任。對於一個問題,不是要老師把現成的解決方法來傳授學生,而是要把這個解決方法如何找來的過程,組織好,指導學生,使學生以最短的時間,經過類似的經驗,自己將這個方法找出來,並且能夠利用這種經驗來找別的方法,解決別的問題。有了這種經驗,學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識,成為主動學習者。如果教師只會用“舊瓶裝新酒”,那就看不到新鮮的事物,教師應不斷研究,才能時常找到新理,只有學而不厭,然後才能誨人不倦。陶先生倡導“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給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麼,我們就教什麼。“社會即教育”,要把籠中的小鳥放到大自然裡,使它們任意飛翔。把學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裡,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這樣的學校才是學校,這樣的教育才是教育。陶先生主張遠離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脫離實踐的知識是虛的,不實用的。今天我們的教育教學脫離生活已越來越遠。孩子們成天埋於書堆裡,以高分遮面。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從陶先生的作品中隨處可見他對好教師的殷切期望。他對自身成長提出了四個問題,叫做“每天四問”:“我的身體有沒有進步?”、“我的學問有沒有進步?”“我的工作有沒有進步?”“我的道德有沒有進步?”陶先生認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建築人格長城的基礎,就是道德。一個集體的成員,若人人以集體利益為重,注意自己的每一個行動都為集體著想,則這個集體會越來越壯大,這個集體定是有希望的集體。否則,多數人只顧個人私利,不顧集體利益,則集體的根本必然動搖。如此,每個一線教師應該弘揚“校興我榮,校衰我恥”的敬業精神。陶先生的“每天四問”為人們提供了進德修業的參考,當作一面鏡子,時刻對照自己。“必然可以見出每一個人身體健康上有著大的進步,學問上有著大的進步,工作效能上有著大的進步,道德品格上有著大的進步,顯出水到渠成的進步”。

所以作為我們教師,應該積極響應首先把修師德放在首位的號召。一個好的師德可以淨化教師自己的心靈,每天充滿快樂;一個好的師德可以讓學生們心存溫暖,這份溫暖激勵他們朝更好、更強去發展。我們又何樂而不為之呢?

《陶行知教育名篇》學習心得3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後感3篇,歡迎閱讀。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後感(一)

在學校裡,老師們就對我們說:是陶行知爺爺讓中國教育事業向前邁了一大步。是我們學習的楷模。他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辦中國人民所需要的教育。這本《陶行知教育名篇》彙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文章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平民教育","學校觀","創造的兒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獨特教育思想,經過八十多年的考驗,不僅仍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而且對今天的中國教育改革具有很強的借鑑價值和指導意義。

這次學校組織我們閱讀《陶行知教育名篇》,讓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學理論是那麼的貧泛,感受到自己需要不斷的學習和積累。

其中陶爺爺的生活教育論,讓我感受到了在教育教學中讓學生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在傳統的教育中我們讓學生讀死書,讓他們以考試分數為目的,以分數來分學生的好壞。陶爺爺形象的把傳統教育比喻為吃人的教育。例如有一則漫畫這麼形容的。一幅圖:學校開學了,學生帶著長方形,正方形,六邊形等等各種形狀的腦袋進入學校。另一幅圖:他們畢業後,一個個帶著圓形的腦袋從學校走出來。這個漫畫形象的表現了傳統教育把學生當作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教師以傳受知識為已任,學生以接受知識,應付考試為追求的目標生活教育他則教人做人,他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發點,他第一就注重健康,他反對殺人的各種考試。這是我們現在所追求的教育,新課標中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活起來,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他們自主。他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現代學習方式,這對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的多麼的重要。現代的教育必須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上取得和藹發展。

總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豐富多彩的,同時我們教師所要學習所要做的也是豐富多彩的。我做為一個新教師,更要向陶爺爺學習,向前輩們學習,多積累知識,多和孩子們相處,和他們做好朋友,而不再只是他們的老師。我相信經過我們的努力,祖國的明天會更好!

《陶行知教育名篇》學習心得4

這幾天一有空,我就翻開陶行知教育名篇的書,認真地讀起來。同時也為自己雖身為教師卻對陶行知教育思想了解甚少而深感不安。讀了先生的一些言論和幾則小故事,讓我油然生出許多感動:先生不求功利,身先士卒,用一生的行動餞行"追求真理做真人。"為國人教育"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毛澤東稱陶行知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我對這兒的"偉大"兩字的理解是:平凡中見偉大。稱陶先生為平民教育家更合適,更讓人感到親切,也符合先生之秉性。讀了幾篇文章後,我更感到先生的文風樸實,言詞懇切,說明道理。我在心裡默默說道:先生您說的對,我非常贊同您的觀點。

陶行知教育思想主要涉及大眾教育和生活教育,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提倡教育民主平等,認為教育是快樂之事,教育從生活中來又迴歸生活。這些教育思想在西方社會已餞行整一個世紀,而我們呢陶行知在七十多年前就提出這些觀點,我們現在還只是津津樂道,在民主的幌子下,拉皮拉鋸,把教育做的越來越累人,越來越只有貌似的快樂。想想真可怕,不知陶先生在天之靈是如何看待現今的教育。

在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裡,"仁"與"愛"佔很大的比重,平實不浮躁,才能成為"仁"尊重與需求才能分享"愛",現在我們卻要這個嘈雜與功利的社會中追求"仁"和"愛"捫心自問,我做到了嗎是不是有種力不從心的氣短正如大家經常表白的那樣——"不是我不努力,不是我不肯愛,而是……""愛"是一種美好的感情,愛教育,愛學生,愛自己,誰不想擁有。如果沒有愛的能力,大家都會感到失敗,會有很大的挫折感。所以大家都理解,當做的不夠好時,不是我不努力。

在讀陶行知先生的文章中,讓我最感動的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先生的一生正是這十二個字的寫照,這時多麼高的境界啊。我會繼續努力,站好退休前的最後一班崗,因為先生是我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