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畢淑敏讀後感5篇

融入自己真實情感的讀後感才是有閱讀價值的,撰寫一篇讀後感有助於加深大家對書上所寫的瞭解,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畢淑敏讀後感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畢淑敏讀後感5篇

畢淑敏讀後感篇1

讀林清玄,每一次都好像從城市瞬間落到了田園,滿眼的自在,愜意。

可是這樣的書就是要讓你去翻開,在閒暇的時刻,一杯咖啡或者清茶,一張搖椅,一點陽光和幾朵白雲,捧著它,便是一生一世的永恆。它們不似櫃檯上的暢銷書,聲名大燥間,街頭巷尾便都是議論。它們默默,默默地如白雲,似流水,不會有成為焦點的時刻,卻是長久不衰。

林清玄的散文就像是一副素描,簡單的幾筆,卻勾勒出一個人心底繁雜的世界。

親情與鄉情是必不可少的主題。他寫到浴著光輝的母親,都是一句寶貝不怕,卻流露出天下母親對孩子濃濃的愛意和關心。就是那麼一句話,而生活中所見到的也許比一句話更簡短粗略,但卻實實在在。我們的眼睛就是要像這樣善於抓住生活中的點滴,被人遺忘的點點滴滴。而這些被我們忽略的,都在他的筆下重現,帶給人們心靈最真實的悸動。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永遠說不盡道不完的,作者有一句話,我覺得說的很好——對於父母親的愛,我們也是提得起來,就是我們的,趁還提得動,行李箱還有空間,就多塞一點愛進去吧!在這些尚在的時間裡,也許我們應該對父母說出自己的心意,不帶半點羞澀地毫無保留地道明,正像他們給予我們毫無保留的愛。

對於故鄉,我其實是沒有太多的留戀和感慨的,畢竟沒有出過遠門,沒有機會體會到思鄉的離愁別緒。但作者在文中將家鄉與親人聯絡起來,我忽然就覺得,也許它比我想的遠有意義的多。作者說,他出門旅行時總帶著一杯故鄉的水土,那會給他力量,因為那裡面承載的不只是故鄉之愛,還有母親的祝福。這是很實在的話,鄉情中,更多夾雜的是親情吧,對親人對故友的思念。

世事離戲只有一步之遠。

人生離夢也只有一步之遙。

不知道聽誰說過:生命最有趣的部分,勝過演戲與做夢的部分,正是它沒有劇本、沒有彩排、不能重來。生命最有分量的部分,正是我們要做自己,承擔所有的責任。林清玄的散文裡總有一股清新的氣息,也許是有流水的聲音,也許是灑進了陽光的溫暖,又許是有風吹過的清涼。

總之,這一切都使你不得不安靜,在冬日人煙稀少的書店,當你坐下翻開這本書的時候,就已有彈奏琴絃飄出的琴音安撫了你浮躁的心。它讓你不知不覺地靜下心,不知不覺地專注於這字裡行間的溫柔。這便是一本書的魅力所在。像是一個禪師在向你說教,聲音低低的,柔柔地,卻絲毫不差地進入你的耳中,落入你的心裡。

所以,花季的時候,不要忘了在自己的心裡種花。

畢淑敏讀後感篇2

開啟《畢淑敏散文集》,習慣性的隨便翻了幾下,不免覺得歡喜,畢竟是散文,不長,正適合我。因為我看一些文學作品的時候,喜歡短小精悍,也許與本人性格有關:不把簡單的複雜化,更要把複雜的搞簡單。譬如一些所謂的名著大作,其內容多多,五花八門。最終尾處讓人一猜便透,其旨只一,何必長篇大論。說是別人舞文弄墨吧,又讓人覺得自己有嫉賢妒能之意圖,話又說來,名人們不都是這樣成為名人的嗎?此時,頓覺自己妒賢之嫌更為凸顯。說句題外話,我最佩服的名人有兩種:科學家、體育競技者。

?畢》的首篇《有愛的日子》我讀了兩遍,現在的孩子確實如此。很多少爺、小姐身在樂中不知樂,還說父母太狠了(當然是個別,卻在蔓延中),咎其原因,畢淑敏作了分析,無論是心理學、教育學、a學、b學、現有事例、自己親歷道出了愛在孩子心裡的暗淡。又讀了幾篇,寫下了稍稍感觸:

一、愛如空氣,亦然無色無味,卻能讓人覺觸。

夏天,有風的餓時候,我們更覺一陣涼爽,那時由於空氣流動;冬日,有風的時候,我們便覺十分凜冽,那也是由於空氣的流動。大都不喜歡夏日無風,冬日風起,不怕,現在有了新產品——空調,夏天,依然涼風陣陣,冬日卻也暖意融融,不過又有了新產品——空調綜合症。

說來道去,還是大自然的空氣好,順其自然,熱了我會扇扇;冷了我會加衣,平平常常。夏日有風不是一種更高更自然的享受嗎?冬日有風,長髮披在五彩的冬服上飄悠,不是一種異樣、更獨特的美嗎?

愛如空氣,仍無色無味,何必去刻意改變它、何不感受那份自然呢?

二、愛如空氣,也許本有色、本有味,只是感觸不到。

我們說空氣無色無味,我說它有色有味,我叫它空氣色,空氣味。為何呢?既然無色,為何它能遮擋我的視線?味有酸、甜、苦、辣、鹹,空氣呢,只是我們嗅不到而已,究其根源,為何嗅不到,原因很簡單,人打一出生接觸最多的就是空氣,可以說是無時不刻,有味也會變無味(正如在廁所裡呆上半年),已全麻木。眾所周知,空氣中的氧氣與二氧化碳含量較多,對於人類來說是最重要的,若從兩個中間選一個更重要的要數氧氣了,愛就是這樣,為了獲得更多的氧氣,忽略了二氧化碳。眾人皆知,無二氧化碳何來之氧氣,也許同等重要,正如人生中的成功與失敗、苦與甜……

愛如空氣,本有色,本有味,為何不好好感觸呢?

畢淑敏讀後感篇3

這本書是畢淑敏散文作品之一。第一次看到這本書,只是被它的書名給深深的吸引了,當然也是想更多的瞭解到“幸福”是什麼,如何是自己成為一個幸福的人。“七”應該是泛指,幸福不只是一種顏色,也不是七種,只要我們認真尋找,幸福比比皆是,幸福是無限的。

閱讀畢淑敏老師的散文,我對“幸福”也有了不同的看法和理解。

“我羨慕你”這句話可能是我們常常對別人說的話。當自己和他人比較時,總會覺得他們的優勢比自己多,所以會脫口而出一句“我羨慕你”。文中,作者覺得自己青春已流逝,開始漸漸衰老了,她開始羨慕年輕人的青春,那股不畏艱險奮鬥的力。一天,他帶兒子去公園。兒子喜歡走在鋪滿卵石的小路上,作者驀地站住了,突然想起年幼的自己不也是喜歡這樣嗎?可是,從哪一天起,自己已經不能行走在凹凸不平的路上了呢?一句“我羨慕你”打破了作者的沉思,說這句話的是一位老年人,作者疑惑,她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母親,有什麼好羨慕的?是年紀,和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比起來,作者是年輕的,她還能做許多老人不能做的事情,他還有時間去實現自己的小願望。我們常常過多的把眼睛注視著別人,而自己則在不知不覺中失落者最寶貴的東西。不管自己是否老去,臉上的皺紋是否更多了,都應該保持著一顆純真的心,要記住:我們的青春活力永遠存在!

有些人可能會疑惑,“我”到底重要不重要?或是直接認為不重要。其實一個人的價值可以勝於整個世界。在這個世界上,就是一個我,一個獨一無二的我,沒有人能代替我。不要因為一次小小的失敗,或是地位卑微就去認為自己不重要。每一個人都很重要。讓我們大聲地每一個人宣佈——我很重要!

慢慢地把書合上了,一篇篇散文讓我回味無窮,我覺得自己擁有了更多的幸福,讓我受益匪淺。

畢淑敏讀後感篇4

這個月的讀物是《畢淑敏散文》。

由於受之前《張曉風散文》的影響,我先入為主的按照張曉風的方式去看畢淑敏的散文,卻發現她們有很大的不一樣。

張曉風的散文有許多空靈的東西,就像飄浮在空中的雲,它的文章華麗而深奧,與讀者間彷彿隔著層紗、而畢淑敏則可愛得多,她的散文是澄清的、充滿活力的,直白的。她的素材全部取於平常人的生活,並沒有太多華麗的詞藻,也沒有新穎的題材,可她的散文卻帶著種平凡的美麗。她總能發現普通人發現不了的東西、洞穿人的內心,寫出人心有、筆下無的畫面。她把日常生活中極為平常的事物化成一篇篇美麗的散文,這種樸實無華的文風,實在令我敬佩。

令我印象最深的文章是《我很重要》。當我們總在看貶自我、認為自我不重要時,畢淑敏卻說:“我很重要”。謙虛故然是一種美德,但過度謙虛就會變成自卑。重要不一樣於偉大,不一樣於無人替代,重要只是在提醒我們、提醒我們是生命,有自信的權力。

這是對我們生命的尊重,對我們父母、子女、朋友以及所有關懷我們的人的尊重!

倘若不曾讀到這篇文章,我也許永遠不會想過,我們每一個獨一無二的我們,是世界萬物的精華、是萬物之靈,我們沒有理由不重要!

就如畢淑敏在《我很重要》一文末尾說的那樣,“讓我們昂起頭來,對著我們這個美麗星球上的無數的生靈,響亮地宣佈——我很重要!”

畢淑敏的散文擁有一種超然氣質,就如自然一般,無聲無息地包容萬物,淨化著我們這些讀者的思想和心靈。

畢淑敏讀後感篇5

這本書是一本有點哲理的書。這本書告訴了我們幸福是一個人心的富足,不以物質的多少來衡量,它是付出;分享和愛的感受。恰到好處,是一種這裡和藝術的結合。它代表的豁達和淡定,是幸福門前的長廊。慢慢地走過它,你就可以拍打幸福的大門。

這本書還告訴了我們做人一定要真誠不能虛偽;我們一定要珍惜自己的感動,珍惜了自己的感動就等於珍惜了自己的生命;做人一定要真實不能裝b,因為你真實了,大家就都安全了;還告訴了我們人的全部活動是三種無法逃避的關係:第一重是人和自然;第二重是人和自我;第三重是人和他人。

我還明白了孤獨是一種獸的珍貴屬性,表現了一種獨來獨往的自信和勇猛;知道了面對相沫以濡的同道和自己的後代,我們是非常重要的;幸福常常是朦朧的、樸素的,而不是轟轟烈烈的;苦難也和幸福一樣,分很多層次,好像一條漫長的臺階;還懂得了世界上有三件事不能儉省:第一件是學習,第二件是旅遊,第三件是鍛鍊身體,這三件事一定不能儉省。

還知道了柔和有時比粗暴更有力量;人和人之間並不是很容易溝通的;緊張並不是強大,而是懦弱的一件塗著迷彩的舊風衣;在愛中領略被愛,會有加倍的豐收;當一個人不能接納自己,不能和自己友好地相處的時候,他也會不能和別人友好的相處;當人休息的時候,不要輕易地放過那稍縱即逝的痛楚……

這本書中的道理遠遠不止,聰明的同學們快去書中尋找吧!

標籤:讀後感 畢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