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論語禮讀後感推薦5篇

當我們閱讀過一本經典的書籍後,一定要及時寫好讀後感,撰寫一篇讀後感有助於加深大家對書上所寫的瞭解,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論語禮讀後感推薦5篇,感謝您的參閱。

論語禮讀後感推薦5篇

論語禮讀後感篇1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開創人。《論語》記錄了孔子和他的學生們的言論,論述了做人、治學、為政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是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經典。宋朝趙普曾經說過:“半部論語治天下”。今天我們學習《論語》這部著作,對我們成人、成才有著很好的教益和幫助。

在做人方面,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就是說,我們在家要孝敬父母,因為父母對我們有養育之恩。出門在外要言行謹慎、誠實可信,對人要有愛心,要親近有道德的人,向有道德的人學習,這樣,我們才會成為一個有道德、有愛心、守信用的人。

在治學方面,子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就是說,我們的學習態度要端正,要謙虛謹慎、勤學好問。“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就是說,我們在學習上要講究方法,對學過的知識要經常溫習、思考,這樣,我們的學習效果就會不斷提高。

?論語》這部著作內容豐富,是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著作,我們經常閱讀,受聖賢智慧的啟迪,將會終身受益。大家都來讀一讀《論語》吧!

論語禮讀後感篇2

在開篇之前請允許我小小自豪一下,我來自聖賢之鄉——曲阜。所以《論語》對我的影響是從小的耳濡目染,根深蒂固。而每當有人問起我是哪裡人的時候,總是自豪的說:我家有孔子,從小讀《論語》,然後學著古人的樣子搖頭誦讀: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論語》內有太多的人生真諦,奈何才疏學淺,即使倒背如流,也未能參透其中的內涵。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就讓我在不同的年齡段對其有了不同的認知。

小時候,經常聽剛上國小的哥哥誦讀這句聖言,我也跟著誦讀,兒時並不知其中含義,只是覺得朗朗上口,說白了就像一句兒歌。等上學才知道其中的含義,卻又是覺得毫無道理:為什麼我學會的東西,還要回頭看,豈不是浪費時間?一直到大學聯考複習,一遍遍的複習知識點,才慢慢懂得:學海無涯苦作舟,在知識的海洋裡,我們總是追求速度效率,卻往往只是走馬觀花,而當我們再回首這一路的風景,一定會有新的發現!任何事件都有兩面性,取優舍短是典型的唯物辯證法思維,而對於此處聖言,卻難以找到說服我們不去學而時習之的理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道理簡單,要做到不易,需沉心忌躁,方可取!

活在當下,腳踏實地,仰望星空。身為新時代的醫務人員,醫學知識更是浩瀚無邊,邊學習邊工作更是我們的日常。很幸運能在今年有機會學習《學習強國》,在歷時xx個月的學習時間中,我更是深刻理解到《論語》的重要性。當下學習都是通過手機app學習,沒有了書本筆記,更是讓許多知識水過地皮溼。想要更好的學習,更要好好的去複習觀看過的視訊及知識點,這樣才能讓大腦更好的吸收消化這些知識營養。時代是發展的,科技是進步的,醫學同樣如此,我們在醫學的浩瀚大海中捕魚,更要學而時習之,才能做到舉一反三,下藥如神助,為醫院為社會作出貢獻!

楊伯峻解釋道:學習到的知識要運用到實踐中。想來也是真理,時至以"實幹興邦"的名義予以詮釋再好不過。醫務人員以救死扶傷為天職,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後期學習到的知識,紙上談兵終是無用功,把所學之術應用到實踐中才是正道。理論推動實踐,實踐總結理論,這才是真正的學習。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學是船體,習是揚帆,學而時習之,方可在浩瀚學海,乘風破浪!

論語禮讀後感篇3

我的爸爸雖然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司機,但是敬職敬業,是同事們一致認同的好司機!在家裡他又是一個好爸爸!檢查作業、接送我們上學的樣樣都不落下,可行了!在生活中,爸爸樣樣是我的好老師,可有一次,我卻當了爸爸的小老師!

今天我當了一回爸爸的拼音小老師。我把26個字母寫在了一張紙上,並且每天教爸爸4~5個,可今天會讀了第二天就又忘了。而且還都不準呢,可傷腦筋呀!通過幾天的學習,爸爸已經掌握了基本的拼音的讀法和寫法了,真是不容易啊!但是,直到現在爸爸還是沒有完全的學會拼音。所以我做拼音練習卷的時候,爸爸總會和我一起做,積累更多的拼音知識。

這件事,讓我想起論語中的一句話:“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意思是:幾個人一起在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師的。原本我覺的這句話很荒謬,難道我也能做老師的老師、爸爸的老師嗎?通過這件事我終於明白了: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很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也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在我們班裡,我不僅要向心靈手巧的孫卓奕、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的沈書煜、關心集體的劉藝靈等好同學學習,也要向平時不聲不語但是也有自己優點的同學學習,比如黃宇通平時雖然一聲不響,但是他卻精通宇宙知識,學習他們的優點。

漸漸的讀論語成為我每天的閱讀習慣。通過讀論語學做人,讓我每天都有收穫,思想每天都有提高,並且讓我明白了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因此,我要把這個習慣堅持下去,爭做一個優秀的少先隊員,長大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論語禮讀後感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非常感謝機關團委能夠提供這個展示自我的機會。人生如書,書伴人生。每個人都有自己鍾愛的書籍,對待讀書的態度也不盡相同,有的人嗜書如命,有的人讀書為消遣,愉悅精神。宋代詩人黃庭堅認為“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現代文人林語堂則認為“如想真正得到享受,讀書必須出於完全自動。”因此,每個人對讀書的理解也是見仁見智。藉此機會,就我個人的一點讀書心得,向大家作個簡單彙報,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我演講的題目是《讀書、工作、生活》。

可能在座的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感觸,現在的社會,面臨著競爭、就業、家庭等各個方面的壓力,焦慮、不安、彷徨像影子一樣始終圍繞在現代人的身邊。如何在這個全面加速度的社會裡,合理釋放壓力,讓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變得豐富多彩,我認為靜下心來讀一本好書可以讓自己浮燥的心靈得到一次徹底地放鬆。古人云:開卷有益。英國學者科利爾曾說:書籍,在青年時代是引路人,成人之後就是娛樂。這句話,可以說將書籍的兩重身份說的十分透徹,書籍是人類文明的果實,每一本好書都是我們良師益友,它不但可以給人以愉悅,還能給人以啟發,讓人受益良多。因此,我們應該把讀書當作是人生的一種樂趣,快樂工作,快樂生活。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于丹的《論語心得》就是這樣一個良師益友。對於《論語》,學生時代曾學習過一些,特別是對一些經典章句也曾背誦過,但真正去理解、去感悟儒家思想卻很膚淺。作者緊扣21世紀人類面臨的心靈困惑,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用獨特的個性視角來解讀《論語》。通過讀《論語心得》,不僅讓我重溫了那些經典語句,而且瞭解了儒家思想在現代社會中的影響,更對如何運用《論語》面對工作和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正如於丹教授所說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讀者怎樣才能過上自己所需要的快樂的生活。

時下,很流行測算幸福指數(或快樂指數)。所謂幸福指數是衡量人們對自身生存和發展狀況的感受和體驗,即人們的幸福感的一種指數。從《論語心得》我們可以感受到:幸福感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內心體驗,是一種感悟。你幸福,你快樂嗎?誰都覺得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可要認真思考和回答這個問題時,人們對快樂的理解卻各有不同。有的人認為升了職,做生意賺了錢,買了房,買了車,就快樂了;有的人則認為這世界變化太快,生活節奏,整天忙於生計,沒有時間享受快樂,認為只有今後賺了錢或達到某一個成功的目標後,自然就會很快樂了。這些理解,就是認為只有那些有錢人或成功人士,才是幸福快樂的。但據有關方面調查,財富和幸福沒有太大關係,經濟更為發達的北京、上海的居民,其幸福感比杭州、成都的居民要低。于丹也總結到:人人都希望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而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因此,一個富翁不一定就會比一個擦皮鞋的幸福指數高。可能有些人會說,如今天天忙得團團轉,哪有時間讀書呢?想想,似乎確實這樣,但人們都在忙些什麼?沒時間讀書,卻有時間喝酒、打麻將,其實,忙只是個藉口而已。我們對讀書的理解,其實就是我們對生活的一種態度。因此,于丹教授說:我們無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讓內心的選擇能力更強大,一個人內心沒有了“憂”、“惑”、“懼”,自然就減少了對外界的抱怨和指責,也就增強了把握幸福的能力。

工作,也應該是快樂的。談起工作,可能大家總是會感覺有許多的壓力與煩惱。那麼,我們該如何在工作中尋找到快樂的支點呢?《論語心得》告訴我們:並不是一個人志向越高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個人內心的定力與信念,一個人能否成就一番事業,並不在於他給自己定了多高的目標,而在於他內心是否有一種能夠淡定的理念,能否把握自己。在我們周圍,有很多人在每天默無聞地做著自己的本職工作,一點一滴的儘自己所能,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地做事,可能他們所做的事並不轟轟烈烈,但大家卻可以感受到他們內心對自己工作的熱愛,對生活的滿足,實際上他們是最快樂的。快樂工作並不難。有些人心隨所願,從事自己為之熱愛的工作,有些人可能為了生計和生存,從事一些和自己所愛偏離的工作。無論所從事的是什麼樣的工作,它都是我們每一天應該去做的事情,有時我們無法選擇工作,但我們可以選擇我們對這項工作的態度。只要懷著一顆熱情的心對待你的工作,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你就會發現工作會帶給你成就感以及這種感覺帶給你的快樂。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于丹把《論語》所帶給我們的感悟闡釋的淋漓盡致,從中,我們進一步加深了對人生的感悟,對生活的理解,更瞭解了怎樣做一個智慧的快樂人。讓我們在工作之餘,拿起書籍,在淡淡的墨香中,尋找快樂吧!

論語禮讀後感篇5

近期,我認真閱讀了孔夫子的名著——《論語》。其中,我對孔子的弟子曾子所說的:“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朋友交而有信乎?傳不習乎?”感觸頗深。

這句話的含義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做事是否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知識是不是複習了呢?

我認為曾子說得非常正確!的確,既然是為別人做事,那麼我們就要一心一意做好,不能偷工減料,否則就會失去別人對你的尊重;朋友之間要講誠信,不能搞陰謀詭計;老師傳授的知識要及時複習,如果不復習的話,會前記後忘,這樣是學不好的。

中華文明幾千年的歷史,出現了許多著名的人物,他們以上面的做人、做事的標準時時刻刻要求自己,一直被人們傳誦。三國時期,蜀國戰敗,劉備病逝,劉備在臨終前,把自己的兒子託付給諸葛亮,請諸葛亮來輔佐他的兒子。諸葛亮不負劉備的重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光復漢室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秦末的季布,他一向說話算數,從不反悔,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兩,不如得季布一諾。”著名的作家巴金爺爺溫故而知新。他讀書的方法有點奇怪,他將過去讀過的書拿出來一點一點地咀嚼,就如同老牛反芻一樣,能進一步消化吸收。每回憶一次,總會有新的觸悟,新的理解,新的收穫,新的認識。

三省吾身,是古人對自己的要求,特別是在做人和做學問上面。只要按三省吾身的要求去做,都會得到別人的稱讚,取得成功的。我們應該多多學習古人的優點,傳承他們的思想和智慧,使我們的言行永遠不敗於古人。

標籤:讀後感 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