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語文聽課心得體會5篇

優秀的心得體會是能夠看出我們的思維邏輯能力的,寫心得體會之前需要先回顧自己學習的內容,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語文聽課心得體會5篇,感謝您的參閱。

語文聽課心得體會5篇

語文聽課心得體會篇1

近期,我參加學校組織的國小語文教學公開課活動,聆聽不同年級、不同學科老師的課,收穫良多。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吧。

一、教師語言具有藝術的魅力。

當我聽著教師們的課時,我想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帶領學生重溫校園生活片段,引出狹小

的課堂,深入人的心靈深處。有的老師在教學時,她讓學生一邊觀看圖片,一邊聽老師的介紹,聲情並茂的語言勾起了學生思緒。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老師扣人心絃的過渡語言,烘托了課堂的氣氛,同時也激發了學習興趣,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課堂語言簡潔,準確,能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喚醒學生沉睡的記憶。

二、自讀感悟、開放引導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

新課標中說到:學生的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著眼於學生自主發展的閱讀教學,既是對學生感悟結果的評價,也指向了學生的感悟態度,指導了感悟的方法,同時,其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讚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我們是能辦到的。

三、實現了師生角色的轉變。

幾位教師由教學的主宰、中心,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夥伴,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學習的主人,他們不僅有老師的組織下進行共同學習的義務,而且有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夥伴、學習方式進行個性化學習的權利。

四、實現了學習方式的自主合作。

這些課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學習的方式,這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生的自主學習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自學探究是基礎,合作學習是重要的方式,教師的指導是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條件。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師與生、生與生交流對話,教學相長的過程,也是由領悟學習方法、運用學習方法到將學習方法融會貫通,能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的過程。另一方面,專題性、綜合性學習引起重視,加強這一類學習的研究與實踐。這類學習更具綜合性、探究性,也更富於挑戰性。學生在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有效地培養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培養綜合運用知識、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這些課教育學生做真人。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為素質教育之首。這些課能關注學生的生活,教育學生做真人。一句教育名言說得好:“什麼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後剩下的東西。”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後,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後,還剩下些什麼?十年,幾十年以後,當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以後,我們給他們留下些什麼?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

語文聽課心得體會篇2

近日,街道組織了國小語文教師集體聽評課活動,收穫很多。置身於課堂教學中,看到各位老師氣定神閒,信手拈來,不時激起一個個教學的浪花,他們或淺唱低吟,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僅令學生陶醉、痴迷,更讓我連聲讚歎,這樣的功底豈是一日可為?姚金治老師教學的思路明晰,王明月老師優美的教學語言,翁寶珠老師課堂中的娓娓道來,都讓我學到了很多讚歎之餘,更多是深深的沉思,為什麼她們會有如此的魅力?為什麼在課堂上學生樂此不疲?從中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下面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第一、深度解讀文字是最根本的。聽完幾位老師的課後,我認為他們對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獨到之處,但都能抓住題眼,一步步的深入文字。姚金治老師在教學《別董大》時,她首先請學生朗誦了學過的送別詩,這樣不僅引導學生積累了詩句,又為學生學習新課打好了紮實的基礎。課中,她以品讀詩句──感悟詩情──讀懂詩人的程式,層層深入,引領學生走進了傳統詩句的美妙。最後,多重解讀,多次引讀。整節課在姚老師優美生動語言中層層展開,使聽者回味無窮。

第二、注重引導學生朗讀。大部分老師都非常注重指導學生朗讀,但決不是為了讀而讀,而是在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去讀,並且對讀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例如:有蔡麗霞老師在上《燕子媽媽笑了》這課時,多次讓學生朗讀燕子媽媽和小燕子的對話,體會小燕子一次比一次認真給媽媽帶來的欣慰,學習中還穿插著齊讀、開火車讀、示範讀,進而激發同學閱讀興趣,讓學生在閱讀中更好的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愛的精神,層次非常清晰。

第三、注重學習習慣的養成很多老師會在課堂上穿插著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收穫這些學習的方法,當他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才能夠用自己的力量解決。

第四、親切的評價語言。幾位老師評價學生的語言是那麼貼切,到位,如有的老師運用你最聰明、你會更加努力的、孩子,你做得真好、你的眼睛已經告訴我答案了等來鼓勵學生。這些樸實,自然的語言,對我感觸很深。在以後的課堂上,我也試著讓我的學生感受這些美麗的評價語言。

通過此次活動,我對語文教學應是動情去讀去感受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培養學生去有意識的修辭煉句,善於發現、善於反省和領悟情感。這些能力的習得需要語文老師去教,去想方設法的教,多種形式,但要求實效。我想我是應該閱讀更多的書,更努力地鑽研教學這門學問了,還要從心底愛上這門課。

語文聽課心得體會篇3

聽了蔣軍晶名教師執教的群文閱讀課和關於“群文閱讀”的講座後,我對“群文閱讀”教學有了初步的瞭解。

在以《文成公主進藏》“群文閱讀教學”中,蔣老師用簡潔而又親切的語言帶著孩子們在民間故事閱讀中,感受民間故事的魅力,同時循序漸進地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給孩子們帶了快樂,讓孩子們沐浴在書的芳香裡,激勵著孩子們去大量閱讀,享受閱讀帶來的精神上的愉悅。

蔣軍晶老師的講座讓我初步明白了“群文閱讀”的特徵。群文閱讀是同一個議題、多個文字、探索性教學。 所謂“群文”,顧名思義,就是在教學現場,較短的單位時間內,要呈現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那麼從單篇到“群文”,對閱讀教學而言,意義究竟何在?從她執教的課中,我明白了群文閱讀的意義:首先是讓師生迴歸到“閱讀”的本原,其次,群文閱讀是對真實閱讀情狀的模擬意義。群文閱讀意味著“教”的改變,意味著你老師不可能講太多話,不可能提太多問題,不能發起太多討論;意味著老師對課堂結構的藝術性不能有太多苛求,不可能更深、更細(全區抗菌藥物合理使用宣傳週活動總結及小結)、更透地講析文章了;意味著你也不能按部就班地“從字詞的學習開始,經由句式、篇章結構、內容探討進行教學”,你不可能面面俱到,你不可能步步紮實;意味著你不能將“朗讀”、將“有感情朗讀”無限放大。“群文閱讀”主要是讓學生自己讀,讓學生自己在閱讀中學習閱讀。因此,“群文閱讀”,教學目標一定要抓住重點,突出要點,把握難點,一定要學會放棄。必須根據讀物的不同性質,更多地嘗試略讀、瀏覽、跳讀等閱讀方式。 因此,“群文閱讀”更是對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出了巨大的挑戰!課堂上,如果要讓學生讀“一群”文章,就意味著教師要去讀更多的文章,為此,就需要我們語文教師要不斷豐富閱讀積累!

此次活動,帶給我們全新的閱讀形式,隨之而來的還有關於閱讀全新的思考和探索。這是一場關於語文閱讀教學的革命,革命需要堅持和嘗試,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們是閱讀的探索者和實踐者,如何將閱讀課上的得效、高效,需要我們不斷嘗試和改革。

語文聽課心得體會篇4

上週日,我有幸參加了黃岡名師基層巡迴講學麻城站講學活動,期間聆聽了三位教師精彩的課堂教學,老師們廣博的知識,幽默風趣的語言,平等融洽的師生關係,課堂上教師和學生的真實的、情感的投入,師生、生生的互動過程,思維的碰撞,心靈的溝通,智慧的啟迪,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個老師都是我學習的榜樣,我從每個老師身上都學到了受益匪淺的東西。老師們上課總是面帶微笑,組織課堂有條不紊 ,解讀文字總有獨到之處,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體會文字 恰到好處。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反觀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片面追求人文性,使語文課沒有了語文味。那麼,在語文教學中如何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呢?

一、根據課文特點,把握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度 崔巒老師說:語文課程貴在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難也難在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老師也曾說過:語文教學如何將人文性與工具性統一起來,這的確很難,關鍵是個度的問題,所以我強調的是平衡。人文性與工具性要合二為一,渾然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我對兩位專家的話感觸頗深,猶如茅塞頓開。是呀,回顧我們所教的一篇篇文章中,體現工具特點的是結構、語言及技巧,體現人文特點的是內容,主旨。有的文章語言雋永,有的文章內容深邃,前者可側重於工具性,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語文能力,後者可側重於人文性,談談內涵的豐富。

二、將解讀文字與感受人文自然合一,彼此促進 當前,在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讀書不充分的現象。學生讀了書,但並沒有時間將課文所表達的形象、意象、情境、意境在頭腦裡活起來,沒有足夠的時間過電影,更沒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靜下來涵詠品味,就匆匆讓學生去談。

因此,在教學中,我們首先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只有通過充分的讀,學生才能與作者進行心與心的對話,從而理解文字內容,感悟文字思想,體會文字情感,認識文字所描述的事物和所闡述的道理。所有這些唯讀為重。因為讀是對文字情感體驗和表達的最直接手段,是培養學生語感的最形象最具活力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讀能最有效地促進理解,促進感悟,並反之以有感情的朗讀這一形式把這種理解和感悟表達出來。如果學生理解文字內容,就會讀得很符合其情感,反之,就會背離了文章的基本情感。其次,教師要提高對文字的解讀能力,要長文短教,抓住重點段落,找準生髮感受的語言點,這需要老師有較高的語文素養,抓住這個語言點就能牽一髮而動全身,引導學生理解課文,體驗情感,實現學生心靈與文字的深入對話,學生既掌握了學習方法,又受到了情感的薰陶。

三、以學生為主體,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 《課標》說: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說簡單一點,這句話就是說:要在語文實踐的過程中培養語文實踐的能力。在語文課堂上,老師要牢記課標的要求,加強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注重教給學生學習方法,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我們的教師必須還原語文的本來面目,讓課堂教學返璞歸真,就是要使我們的教學重新走上樸實、紮實、真實的軌道上,在繼承傳統時,也要體現現代教育思想。

在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必須將解讀文字與感受人文自然合一,儘量以語文的手段解決語文的問題,減少非語文手段的運用,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努力倡導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的理念,才能體現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語文聽課心得體會篇5

上週我到聽了李民琴教師的課,這樣樸實,有趣的課,讓我對國小語文教學有了新的認識。一節課都讓我大有收穫。下面就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一、語文的魅力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更好,誰就能震懾學生的心靈。當我聽這位老師的課時,她的語言親切,自然,她的語言簡潔,準確。她們用聲情並茂的語言帶著學生在課文的創設的情境中遨遊,帶領學生感受課文。如李民琴老師的《秋天的雨》一課的設計,彷彿把我們帶進美麗如畫的大自然。

二、感悟,開放引導

新課標中提到:學生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感悟,就是有所感觸而領悟,就是讓學生知有所獲,性有所感,理有所悟。“感悟”貴在悟,而教師的引導是第二位的。著眼於閱讀教學,應該是一個“先讀後教,先讀後導”的過程。本課教學有這樣三個層次:1、初步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深入課文自讀感悟。例如,在學生自讀感悟時,徐老師向學生提出這樣要求,輕聲朗讀課文,遇到數字圈起來;第二個階段的自讀感悟,讓學生想這些具體數字背後蘊含著什麼?徐老師的課親切自然,看似平淡,卻彰顯出多麼精湛的語言功底和高超的教學智慧。

三、把握教材

李老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有其獨到之處。由畫方圓開始,讓學生觀察畫者的動作,表情,理解畫者的心情。能緊緊抓住題眼,步步深入文字。

四、評價語言

這位老師評價學生的語言又是那麼貼切,到位,如運用這些語言“你最聰明;你會更加努力的;天水的孩子真是個寶”。“你的眼睛已經告訴我答案了”。這些樸實,自然的語言,對我感觸很深。在以後的課堂上,我也試著讓我的學生感受這些美麗的評價語言。

總之,這次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本著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方面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學習機會積澱教學素養,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