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果殼中的宇宙》讀後感參考範文三篇

浩瀚的宇宙,你是不是也憧憬著去翱翔一番呢?我們先看看著名物理作家霍金的《果殼中的宇宙》吧,看過後記得把你的感悟寫下來和大家分享哦,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果殼中的宇宙》讀後感參考範文三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果殼中的宇宙》讀後感參考範文三篇
《果殼中的宇宙》讀後感1

假如在未來N千萬或是N億年之內,人類還沒有滅亡,太陽到了燈盡油枯的時候,人類想安全的離開,的到另一片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最應該先撐握哪些本領?

個人認為:

1、完全掌握核動力,或是更為先進的動力。

2、完全瞭解恆星的起源。

掌握了這兩種本領之後,人類想做星際旅行將變得十分容易,不必再為設計巨大的飛船以及擺脫引力對人體的.影響而絞盡腦汁,只需要在地球上按裝一個巨大的推進器,並把一些個小型星體改造成能夠發光發熱的小恆星就可以了。

有了這個巨大的推進器,人類可以把地球開出太陽系,而有了小恆星為地球提供熱能,地球上的萬物可以像以前那樣生長,為物種間提供各自所需。人類可以在適合自己的引力場以及大氣環境下生存,而不會因為這些的改變而變異,甚至滅亡。

小恆星以及推進器所需要的能源可以在途中的其它星體上進行補給,如果能夠向上述那樣,人類開著地球不但可以走出太陽系、銀河系,甚至可以在宇宙間任意暢遊,想到哪裡就到哪裡。

在這之前,可以首先把火星改造成和地球類似的星球,把火星做為試驗基地,把火星開出太陽系。

可以想像,日後人們所見到的外星人其實很多都是從地球上分離出來的人類。人類把火星改造完成的時候,在火星上長其居住的人由於引力以及其它環境的變化,定然使人類發生變異,從而使之成為真正的火星人,直到不斷髮現其它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之後,人類不斷分離出去,不斷在各星球上發生變異。

為來的戰爭也隨之發生變化,將變成各星球之間為掠奪資源發生的人類之間的星球大戰。

《果殼中的宇宙》讀後感2

《果殼中的宇宙》是霍金的又一部偉大的.作品。

第一章主要介紹了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以及愛因斯坦是如何以它為基礎進行下一步的思考和研究的,同時還說明了霍金本人的看法,比如介紹相對論簡史,這些內容聽了多遍,自然很熟悉。還有就是裡面關於膜的描述,很吸引人。這裡涉及到我們對於空間維數的感知。二維的人對她們的世界司空見慣,很難理解三維的空間。對於身處四維時空的我們,去理解更高維度的空間就更難了。但是想象一下更高維度將是什麼樣子也是很頭疼很好玩的。第二章講了一種假設。作者假設時間是有形狀的,並通過量子公式驗證了這種假設與相對論的理論是相符的;第三章作者是在解說宇宙。他認為宇宙有許多重的歷史,每一個歷史都可以是由微小的粒子構成;第四章講了一個預言,霍金先生預言在超引力的狀態下(如黑洞)時間彎曲,我們如何降低我們自身來適應未來;最後兩章用宇宙中的各種條件來擬出我們作為生物在時空中旅行的種種可能性以及我們與宇宙的關係,還提出了我們所生活的地方是否虛無等假設。

這本書的內容給了我很大的震撼。讀了它,讓我再碰到其他奇怪的問題時不會再迷惑,我希望把它做為科普讀物仔細讀讀!

《果殼中的宇宙》讀後感3

我是學文科的,高二起沒再接觸過物理,此後接觸的數學都很淺顯。可我偏偏愛好看科普作品,也許那種似懂非懂,有些類似於陶淵明的“一知半解”?又或許,那種滿眼都是知識點,滿足了我“開卷有益”的內心需求?

無論如何,我是第二次拿起《果殼中的宇宙》。浩淼的宇宙有無邊界?它究竟從何而來,又將向何處去?每一個曾在夏夜獨自仰望星空的人都會想過這個問題。霍金無疑是現代最有可能回答這個問題的人。他的文筆相當好,所以他的知名,從很大意義上來說,並非來自於他的學術成果,而是來源於他的這幾本科普著作。吳超英譯得也特別好,基本無損原作的魅力。可惜的是,我確實只能看懂其中的比喻。呵呵,看懂比喻也就夠了,誰也沒要求讀者用數學重新驗算一遍霍金的結論。他說“泡泡”於“膜”在數學上是等效的就是等效的,他說回到過去的概率接近於零就接近於零。我照單全收。質量讓時空彎曲,量子的不確定性原理,宇宙的歷史求和,長毛的黑洞,閉合的時間圈環,超弦理論,他把我領到這麼多的科學處女地,如導遊般,一一指點給我看。顧慮我不懂他的語言,又作了如此多、如此精彩的插圖……

對我而言,霍金和哈姆雷特一樣,“即便把我關在果殼之中,仍然自以為無限空間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