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季羨林散文讀後感8篇

光讀是沒有好處的,最關鍵的還是要寫讀後感,小夥伴們可以在讀完一些文字後拿筆起草一篇讀後感,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季羨林散文讀後感8篇,供大家參考。

季羨林散文讀後感8篇

季羨林散文讀後感篇1

這篇《清塘荷韻》是季羨林於86歲高齡時完成的佳作,可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相媲美。

如果說周敦頤筆下的荷花是志行高潔的隱者,朱自清筆下的荷花是撫慰心靈的舞者,那麼,季老筆下的荷花則應該是張揚生命的強者,是徹悟生命的智者。我們很難想像,在寂寞的歲月裡,在荒蕪的湖面下,在陰暗的泥沼中,那蓮子是怎樣暗暗地積蓄著力量,是怎樣將生命的嫩芽鑽出了堅硬的外殼。這芽一旦破殼而出,便以一種驚人的力量展示著生命的頑強與美麗。經過了整整兩年的期待後,在第三年,奇蹟終於出現了,水面上露出五六片圓圓的綠葉。這是生命的使者啊!雖“細弱單薄”“可憐兮兮”,卻足以使那顆本已深感失望的心得到一絲慰藉。一千多個日夜過去了,在經歷了漫長的寂寞後,第四年,荷花完成了生命的涅盤。“蟬噪城溝水,芙蓉忽已繁”,原來平臥在水面上的一些荷葉竟躍出了水面,亭亭田田“鋪滿了半個池塘”,放眼望去,滿目的綠荷紅蕖,撩雲逗雨,映日迷霞。再聯想季老的人生遭遇,這種頑強而美麗的生命,這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充套件蔓延的力量”,不正是作者生命歷程的真實寫照嗎?

季老深愛著這滿塘“季荷”,每天數次徜徉於湖畔,默坐靜觀。塘中“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令人萬躁俱寂,陶然於玄思冥想之中。這就是智者與自然的對話,是心靈與自然的交融。“風乍起,一片蓮瓣墮入水中”,而此時,心中已是沉甸甸的厚實,微風已拂不起半點漪淪。望著墜落的蓮瓣,心中反而更添一份寧靜,這便是對生命的徹悟。這瓣荷花,曾飽嘗過孕育的艱辛,也曾感受過生命的快樂,而此時它要悄然離去了,那便順應自然吧。它走了,走得如此飄逸,如此灑脫。能以如此超然的心態面對生命的消逝,荷花實在是徹悟生命的智者。

隨著天氣變寒,翠妝褪盡,滿池殘荷,繼而消逝得了無影蹤。此時也不必傷感哀嘆,該去的終將會離去,該來的必然會到來。待到來年春水溢,又該是翠蓋千疊,滿塘紅豔了……

季羨林散文讀後感篇2

季羨林是我國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思想家、作家等。他精通12國語言,是我國的國寶級人物。季羨林學貫中外,相容百家,是公認的學界泰斗。近段時間有幸讀了《季羨林散文精選》一書,覺得值得我們學習的有很多很多,需要我們以後慢慢品讀和體會。

其中有一篇《清塘荷韻》,是季羨林於86歲高齡時完成的佳作,可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相媲美。季老筆下的荷花是張揚生命的強者,是徹悟生命的智者。

我們很難想像,在寂寞的歲月裡,在荒蕪的湖面下,在陰暗的泥沼中,那蓮子是怎樣暗暗地積蓄著力量,是怎樣將生命的嫩芽鑽出了堅硬的外殼。這芽一旦破殼而出,便以一種驚人的力量展示著生命的頑強與美麗。經過了整整兩年的期待後,在第三年,奇蹟終於出現了,水面上露出五六片圓圓的綠葉。這是生命的使者啊!雖“細弱單薄”“可憐兮兮”,卻足以使那顆本已深感失望的心得到一絲慰藉。一千多個日夜過去了,在經歷了漫長的寂寞後,第四年,荷花完成了生命的涅盤。“蟬噪城溝水,芙蓉忽已繁”,原來平臥在水面上的一些荷葉竟躍出了水面,亭亭田田“鋪滿了半個池塘”,放眼望去,滿目的綠荷紅蕖,撩雲逗雨,映日迷霞。再聯想季老的人生遭遇,這種頑強而美麗的生命,這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充套件蔓延的力量”,不正是作者生命歷程的真實寫照嗎?

季老深愛著這滿塘“季荷”,每天數次徜徉於湖畔,默坐靜觀。塘中“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令人萬躁俱寂,陶然於玄思冥想之中。這就是智者與自然的對話,是心靈與自然的交融。“風乍起,一片蓮瓣墮入水中”,而此時,心中已是沉甸甸的厚實,微風已拂不起半點漪淪。望著墜落的蓮瓣,心中反而更添一份寧靜,這便是對生命的徹悟。這瓣荷花,曾飽嘗過孕育的艱辛,也曾感受過生命的快樂,而此時它要悄然離去了,那便順應自然吧。它走了,走得如此飄逸,如此灑脫。能以如此超然的心態面對生命的消逝,荷花實在是徹悟生命的智者。

隨著天氣變寒,翠妝褪盡,滿池殘荷,繼而消逝得了無影蹤。此時也不必傷感哀嘆,該去的終將會離去,該來的必然會到來。待到來年春水溢,又該是翠蓋千疊,滿塘紅豔了……

讀了《季羨林散文精選》感悟頗深。做生命的強者,需要刻苦,需要奮鬥,需要能人所不能,及人所不及。楊陽,冬奧會單滑冠軍,哭過5次,第一次哭使母親變賣家產為她買了冰刀、冰鞋;第二次哭是因為父親逝世;第三次是她獲得全國滑雪冠軍後回家幫母親賣票,寒春裡母女相擁而泣;第四次哭是因為訓練摔成了輕微腦震盪,望著妹妹潸然淚下;第五次是站在領獎臺上,望著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熱淚盈眶。楊陽,用其不懈的努力和堅強的精神築成一尊不朽的雕像,成為屹立在國人心中的強者。

強者,固然令人敬仰!但是我們不需始終仰視他們。哲人說:“你的態度決定你的高度!”當我們試著去平視這些人,試著跟他們靠近,試著參照他們來找準距離,來反省自己,修煉自己,我們已在向強者邁進。

我們的生命是用來珍惜的,是用來熱愛的,千萬不要因為一點微小的困難就放棄自己。做生活的強者,使自己的生命綻放出最美麗的光彩。面對滾滾長江起誓:我要做生命的強者!

季羨林散文讀後感篇3

讀了季羨林的散文之後,自己內心激動不已收穫頗多,無論在人生的感悟或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或是為人處事的態度都有所提升。季老的散文是以十分簡潔、通俗的百姓語言娓娓道來的,通篇難以找到時下一些教科書是的人生哲學教材中充斥著的概念和說教。正如鍾敬文所說:“文學的最高境界是樸素,季羨林的作品達到了這個境界。他樸素,是應為他真誠。”

在人與自然關係的問題上,季羨林贊成張載“民胞物與”的世界觀,也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觀點。把自然界看作是人類的夥伴,對自然界的利用要使用和平的手段,而不是強制的手段。也就是說,是利用自然,不是征服自然。否則,人類會受到大自然的報復或懲罰。

在人與人的關係問題上,季羨林提出:“能為國家、為人民、為他人著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夠百分之六十為他人著想,百分之四十為自己著想,他就是一個及格的好人。為他人著想的百分比越高,道德水平越高。百分之百,所謂‘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絕無僅有。反之,為自己著想而不為他人著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壞。” 對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屬,還是朋友,都應該有一個二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實意相待,不允許弄虛作假。忍者,相互容忍也。

在個人心中思想與感情矛盾與平衡的關係上,季羨林的化解之法是,惟有消滅私心,“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在傳統文化方面,季老主張我們應該繼承和弘揚我們的傳統文化並將其發揚光大,但卻又不要求我們因循守舊,老守著老祖宗的東西不放而停滯不前,他鼓勵創新,順著歷史的長河發展規律的同時將老祖宗的好東西保留下來,使之生生不息。

正是基於這種人生觀,季羨林對人生具體境遇的態度,無論是對人生的不完滿、世態炎涼,還是對愛情、老年等等的論述,都顯得豁達、寬容、樂觀和實用。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應該認識和實現自己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這個意義和價值基於平實的真理。季羨林的人生哲學也許不是無懈可擊的,但卻是平實而真摯、引人向善、切實可行。

季羨林散文讀後感篇4

近日閱讀季羨林先生八十年散文作品的精選集,耳目一新,感觸良多。季先生堪稱學界人瑞、文壇常青樹,其寫作期之長、創作生命力之旺盛,舉止無雙。

該散文集收集了季老先生80年散文之一部分,從處女作開始一直到新作《憚巴老》,按年代順序排列。細細閱讀,可略見其創作的線索和思想、生活、情感世界的歷史變遷,顯示“世紀老人”的風範,表現其高尚的精神世界。季先生身處校園、情繫世界,他的社會活動、足跡遍世界,個人生活方面既出入人民大會堂,又住過“牛棚”,基於豐富的閱歷,智慧老人散文中的許多內容,絲絲淡泊中放出智慧的光芒,對於後來人,這是最好的、最活得歷史。更突出的一點,就是其散文知識之豐富性、活動領域之廣闊多樣性和個人體驗之深切性無縫地融合在一起,讀來不忍釋卷,季先生的散文更是反映時代風雲的鏡子,也是抒發人們心聲的畫卷。

首先,季先生散文的風格更是平實、誠摯,是不屈不隱的本色寫作,讀其文,可見其人。文章平白淺近,沒有華麗的詞藻,不輕易表露深愛和沉痛。他晚年與貓為伴,其中一隻心愛的`貓叫咪咪,是一隻渾身雪白的波斯貓。有一天走失了,他心中的難受和思念可想而知,但落在筆下的只是淡淡的一句話“它從我的生活中消逝了,永遠的消逝了……至今回想起來,我內心還顫抖不止。”

中國近代外交家黃遵憲倡導“我以我手寫吾口”,季先生則是“我以我手寫吾心”,文字雖平淡如水,而其中的對生活的感悟卻醇厚如醴。他的文章缺少棒喝、頓悟的譏諷,也沒有驚世駭俗的警句,是本色的,不以機智和才智取勝,但文章處處閃現其真情、真實、真摯、真切,這是季先生散文的第二個特點。如季老寫於1991年的散文《八十抒懷》,讀後為之動容,他寫道:“十年浩劫後,我成了陶淵明的志同道合者,他的一首詩我很欣賞: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我一定要做一些對別人有益的事,絕不想成為行屍走肉”。這就是一任愛國老人的心聲。又如在《悼巴老》一文中寫道:“……在學習你的作品時,有一個人絕不會掉隊,這就是九十五歲的季羨林”。這是季老寫於2005年的散文片斷,展現了一種知識分子孜孜以求的風骨。

執著地追求真知,崇尚真理而不圖虛名,這種精神成為一種性情、一種風範、一種北大人的精神,季老就是其中優秀代表之一。季先生散文的第三個特點,是一種中國真正知識分子正直和責任的自然流露。如季老在文章中寫道:“我爬格子爬出來的東西不見得都是精金碎玉,都是甘露吃了能讓人昇天成仙。但是其中沒有毒藥,決沒有假冒偽劣的東西,讀了以後至少能讓人獲得點享受,能讓人愛國、愛鄉、愛人類、愛自然、愛兒童,愛一切美好的東西。總之一句話,能讓人在精神境界中有所收益……”字字句句表現了對國家、對民族的責任和潛心探索社會和人類未知的精神。

一卷書在手能親近領悟季老的人生感悟和處世風格,更敬佩季老的“爬格子不知老已至,名利於我如浮雲”的精神世界。

季羨林散文讀後感篇5

前幾天,我讀了《季羨林散文精選》中“爽朗的笑聲”這篇文章,文章主要講了作者認識一位老幹部,並對他懷有敬佩之心。作者願意對他談自己的思想。他爽朗的笑聲給作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可是一場“暴風驟雨”般的運動使他們都不會笑了。有一天作者在醫院遇見了正在看病的老幹部,雖然作者很擔心他,但不敢打招呼。直到有一天,烏雲逐漸散去,陽光普照,爽朗的笑聲又回到了他們身邊。

在我的生活中也有類似的經歷。

我的童年裡大部分都是充滿笑容的:考試得一百分時,我會開心的笑;受到表揚時,我會害羞的笑;和好朋友一起玩耍時,我會無拘無束的笑。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本名叫《萬物簡史》的書,裡面提到宇宙和生命,讓我想起了先後去世的爺爺和姥爺,他們生前都很愛我,我也很愛他們,可是我再也見不到他們了,一想到這裡,我很傷心。於是我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我想如果人活著還要死去,那麼活著還有什麼用?宇宙是不是無限大的?無限是什麼概念?時間是不是永遠存在的?在那段時間裡我幾乎每天臉上都沒有一點笑容。尤其是想到爸爸媽媽以後也會死去,我會再也見不到他們了,我就特別傷心,每到這時候,爸爸媽媽就會耐心地開導我。

慢慢地,我明白了:我們要珍惜時間,要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光,在有限的生命裡做有意義的事情。只要有愛,一個人永遠不會死,ta會一直活在我們的心裡。笑容也回到了我的身邊。

季羨林散文讀後感篇6

人生,這一老生常談的話題,不僅平常人可以對此大發感慨,學者們似乎也特別偏愛談人生。什麼是人生?也許哲學家們能講出很多高深的道理,但他們的精闢之論往往玄妙晦澀,離現實生活太遠。而《季羨林談人生》卻不同,季羨林結合九十多年的生活體驗談對人生的感悟,話語中正平和,人人皆懂,卻又時時讓你感到“眼睛立即明亮,心頭渙然冰釋”。讀這本書,儼然在聆聽一位長者侃侃而談,讓你靜靜的反省,心境變得更加純淨而美好。

作者開篇便強調,對人生問題的思考,不只是那些坐在“神聖殿堂”裡的哲學家們的專利,“吾輩凡人”也要仔細思索:你為什麼活著?人無法選擇生與死,當然自殺除外,但人不能老處在被動和糊里糊塗之中,應該有所作為。季羨林先生認為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就在於“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後的責任感”。明白了這一點,就會懂得如何尋找自我,如何生活和工作,如何使平凡的人生稍許不平凡些。只有這樣,才能肩負起對社會、對他人、對子孫後代的責任,才能像個“人樣”地活出生活質量來。

“不完美才是人生”,這是作者從另一種意義上對人生的新詮釋,也是一種虛懷若谷、謙虛做人的態度。儘管人人都爭取一個完美的人生,然而每個人不可能始終一帆風順,人生不如意事往往十有_。不管是平頭百姓,還是達官顯貴,都要食人間煙火,都會有人情煩惱,都逃不脫“生、老、病、死”,從這個意義上來看,這世上的每一個人都是“凡人”。所以,人活一世,不要幻想生活總是那麼圓圓滿滿,最重要的是採取一個怎樣的生活態度。有時生活就像參禪領悟,只有認識自我,超越自我,才能成為自己的主人。在書中,先生對人生的“世態炎涼”、“走運與倒黴”、“緣分與命運”進行了鞭辟入裡的解析,讓我們對做人與處事、遷就與適應、成功、譭譽、壓力等都有了更深的理解,更可領悟到另一思維方式,另一種生活智慧。

通觀全書,作者講得最多的是倫理道德,強調要處理好人與大自然、人與人及人與自己的“三個關係”,從更深層面昭示了一個生活真理:這世界不屬於哪一個人,甚至也不僅僅專為人類所備。人要感恩生活,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大自然,用一顆慈善、平和的愛心來構建和諧,這對人對己,都將大有好處。這不禁讓人想到,當前書店裡、書攤上,擺滿了大量的“人生指南”叢書,大談人生奮鬥、如何成功,有的甚至教人一些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厚黑之術”,吸引了不少的“有志”讀者,但到頭來卻會讓你大失所望,甚至害人不淺。而作者期望的是,每一個人,對國家和社會、對家庭都要儘自己的責任,都應該在道德方面不斷修養和鍛鍊,“能做到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成為一個正直的人”。倘能做到這一點,我們平凡的人生就會增添不少的光輝。

讀完此書,深感作者的思想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書,讀之使人明智,而他的品格卻像一目見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隱於無形。

季羨林散文讀後感篇7

許久沒有在空間裡寫寫心情,有一個朋友問我,為什麼好久沒有見我寫的日誌,只是因為忙嗎?想必這只是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罷了。解釋的多了,有時候往往會有適得其反的效果。

最近在讀季羨林老先生的散文,從談人生到再談人生,從人世間的世態炎涼到為人處世的寬容,著實讓自己受益匪淺。回往過去的日子,留下很多的遺憾,但更多的是自己的稚嫩帶來的種種困惑。他說“人一生要處理的關係只有三種,第一種是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係,第二種是處理好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關係,第三種是處理好自己的思想與感情的衝突。”我個人認為,第一件事是最容易做到的,也是大家做的最可笑的,因為我們總是以強盜式的姿態,來對待處理這兩者的關係;第二件事,是大家每天都在忙著處理的,也是大家最在乎的,我們就是這樣,喜歡活在別人的嘴邊,為了那一句並不是發自真心的稱讚,我們為之付出的是時間,那些本應該和親人、朋友呆在一起的時間。為什麼我們總是這樣呢?寧願浪費大把的時間在陌生人或者僅僅是見面點個頭的傢伙的身上,卻不願意將部分時間用來和自己的家人、朋友、愛人呆在一起呢?我們這是怎麼啦?第三種,會因背景、閱歷、性格的不同而不同,思想與感情的衝突是與年齡成正比的。小時候幾乎很少會在這些事情上煩惱,長大後,在做每件事情之前,或多或少的會去權衡做這件事情的利弊,往往就是這轉瞬間的思考,讓我們經歷了更多的心靈上的折磨,情感上的無奈。

三件看似簡單的事情,一輩子又有幾個人能真正的懂得,而我的理解也是那麼的淺顯,我能做的就是“盡人事而聽天命”。

季羨林散文讀後感篇8

路遙是一個著名的作家,他寫了很多的小說,今天,我讀了他的小說《人生》。

書中的主人公經歷了從失敗到成功,再到失敗的過程。儘管它本來就是要麼重返農村要麼失敗,但這對像高加林這樣的年輕人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打擊,即使他具有豐富的經濟實力和非凡的才華,卻無濟於事。現實就是這樣,他不會被人的意志所轉移。

高加林經歷了與喬貞的戀愛。高加林最寂寞的時候,喬貞給了他最細緻的照顧,喬貞給了他繼續奮鬥的勇氣。也許如果加林不去這座城市,喬貞將成為他的妻子,是的,而且可以肯定,他們將生活得很幸福,但是事實就是這樣,加林去找了一個屬於他的人不屬於他的地方,他的心變了,他開始看不起喬貞,他的心很高,他認為妻子應該是像雅萍這樣的女人,具有文化,修養和家庭背景看起來很好端莊。

他找到了,但是他沒有得到。人的良知是最公正的。最後他受到了懲罰。最後他一無所獲。即使是像喬貞這樣的女人也無法回到他身邊。

閱讀全文後,悲傷的心情籠罩在我的心中,就像烏雲一樣,它無法分散。歸根結底,高加林的悲劇是由他自己造成的。現實中,有多少這樣的艱辛悲劇?生活之路充滿了各種誘惑。就像潘多拉盒子一樣,也許您只看到它鮮豔的外表。一旦開啟,它就會讓你一步步墮入萬劫不復的深淵。而想要剋制住自己的慾望又是那麼的難,甚至於,有的人一旦開啟了慾望就像吸食了毒品一樣無法剋制,當慾望佔據了他們的內心時,貪婪就是一條的毒蛇,噴射的毒液會侵蝕他們的內心,讓他們深深陷入泥潭卻無法自拔。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守住自己的內心世界。

?人生》這本書帶給我很多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