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生命的敬畏心得體會7篇

只有認真對待心得體會的書寫,我們才可以記錄下內心的感受,心得體會的主題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生命的敬畏心得體會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生命的敬畏心得體會7篇

生命的敬畏心得體會篇1

人們常常把人體與生命對立起來,宣稱要征服生命,殊不知在生命面前,人類只是一個幼稚的孩童。

生命似水,它無色無味,來去無蹤,但你卻時時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它變幻無窮,你把它裝在什麼形狀的東西里,它就變成什麼形狀。人們可笑的宣稱自己征服了水,殊不知水把我們給征服了。如果沒有了水,那人類將不能在世界上存活,當人們過分用水,水就會懲罰人類,洪水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人們應該珍惜自己的生命,要知道愛護自己的生命就是在尊重自己的重要表現,如果一個人不尊重自己,不愛戴自己的生命,那麼生命也會給我們相應的懲罰。

有多少人因為一點小小的挫折而放棄了生命?有多少人想要多在世界上存活一小時?為什麼有些人不想要生命而有些人願意放棄身邊一切的榮華富貴去爭取一刻的生命呢?這就是不同的人看待不同的價值。當你後悔了,想要生命再給你一次機會,那麼生命會斬釘截鐵的說“|noway”因為你在傷害它的時候他是多麼的懇求你不要,你不也這麼絕情嗎?說以,在你傷害生命那一瞬間,請想一想你以後會不會後悔,會不會為現在所做的一切而付出沉重的代價?

小魚也需要自由,小鳥也需要理解,珊瑚礁也需要信任,難道生命就不需要敬畏了嗎?

生命像茶,回味無窮,我們應該去珍惜它,讓它留香永遠,不是嗎?

因為星星的陪伴,明月更加皎潔:因為白雲的點綴,藍天更加寧靜深邃:因為有我們去敬畏生命,我們的生活將會成為永恆的美麗!

生命的敬畏心得體會篇2

我感到那雲狀的種子在我心底強烈地碰撞上什麼東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華的、奢侈的、不計成本的投資所感動。也許,在不分晝夜的飄散之餘,只有一顆種子足以成蔭,但造物主樂於做這樣驚心動魄的壯舉。

初次遇到這篇文章是在國中的語文課本里,當時還讀不懂,隨著閱歷的不斷增多,我似乎慢慢地對此有了一些想法。

從小我就聽說了生命是偉大的,當時我只知道當一個人不存在時,就不能吃糖和玩遊戲了,那是我對生命的最初想法。可是,在這次暴風雪災害中,看著廣州火車站的民警們日夜維持秩序,以防發生踩踏的事故;看著高速公路上民警們為滯留旅客送水送食物送棉衣,醫生們為生病的人看病;看著溫家寶總理汪洋書記等許多領導慰問,安撫民心;看著電纜維修工人日夜搶修電纜,武警戰士不斷剷雪;看到新聞中傳來的幾個人因公殉職的訊息……我明白這敬畏生命不僅是為了自己生命的延續,為了下一代生命的延續,更是為了那些素不相識的一家人。這些暴風雪的戰士們離開的妻子兒女,離開了舒適的家,毅然來到冰天雪地中,為了那素不相識的沒水喝,沒食物吃,沒被子蓋的老人,年輕人和小孩。

他們奮戰在暴風雪的前線,不計成本地奉獻著自己,溫暖著他人。這是為人民服務的代表,是生命價值的完美展示者。我敬畏他們,暴風雪中的英雄。

生命的敬畏心得體會篇3

火就是希望。人類有了火,便擁有了生存與發展的基本力量。用火驅趕猛獸,用火抵禦嚴寒,人類得以生存;用火開闢土地,營建家園,用火煮熟食物,告別難以下嚥的生肉,人類有了火得以發展壯大。不然,怎會有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中高喊:“人,宇宙之靈長,萬物之精華!”怎會有如此文明繁榮的地球?火,是人類的希望。

希望就是火。人生有了希望,便如同有了火的溫暖,火的活力,火的氣息。沒有希望的人生就如一潭沒有活力的冰水,冷冷冰冰,沒有朝氣,終日消沉,因為它沒有火的存在。

是什麼讓司馬遷忍辱負重,歷盡千辛萬苦,走遍千山萬水,尋訪古蹟,蒐集資料,還要忍受世俗的冷嘲熱諷,終成“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是希望,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希望。

是什麼讓一個礦井工人深埋地下卻竭盡全力,求得生存?是希望,是求生的希望,如同一把火,將生命的潛力發揮出來,將人的本能挖掘出來,歷經數十天折磨,依然意志堅定,不放棄,不退縮。

是什麼讓鍾南山面對“非典”肆虐的攻擊依然沉著?是什麼讓白衣天使們勇往直前,直面“非典”?是希望,是堅信必勝的希望,才會在激流中,在荊棘叢中不斷前行。

希望的魅力在於即使遭遇逆境,也能激起你內在的潛能。

希望的偉大在於即使身遭不幸,也能鼓起你前進的風帆。

希望的力量在於即使失敗挫折當前,也能激勵你不斷向前。

希望就像烈火,點燃你的生命,讓生命在燃燒中得以體現,在發光發熱中展現真正的價值。

那麼,請點起你的生命之火,讓燃燒的火光照出真正的自我,照亮你前行的道路,讓生命在創造真善美中得到永恆!

生命的敬畏心得體會篇4

在我們這個美麗的星球上,每一天,太陽都輝煌地升起,又絢麗地落下。每一天,都有一些生命開始它的旅程,一些生命延續著他們的價值,也有一些生命永遠地離開。。。。。。生命偉大,生生不息,然而有時又極為脆弱,由此,我對生命不禁心生敬畏之情。

生命偉大而頑強。一粒種子落在不毛的石縫間卻生出了倔強的生命;一朵蒲公英被風颳到一處貧瘠的山坡上,若干年後,那滿山竟成了蒲公英的海洋;面對大火焚燒,弱小的螞蟻竟能緊緊地咬合在一起,只為了傳承家族的希望。。。。。。在我看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是一種執著,是一種等待,是一種永不畏懼,奮發進取的精神狀態,於是迸發了生命的光輝,太陽也為此黯淡。

然而,生命有時卻又是脆弱的,經不得一絲風吹雨打。當今,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自然災害的頻發,人們的生命越發顯得弱不禁風。各類交通事故,特大災難造成生命消亡的事例不絕於耳。

前不久,偶然聽父母提起,他們的一位朋友在兩天前去世了。我不禁愕然:怎麼會,就在幾天前我們還有說有笑?他的生命如此逝去,事先沒有任何徵兆,恍如流星劃過天空,只是一瞬間,便永遠跌墜。他就這樣永遠地離去了,世界上再也不會出現他這個人了。我傷感異常,並也陷入了沉思,生命的開端和結局到底是怎樣的一個過程,生命為何如此易逝,於是我再度感到恐懼與彷徨。

人總該敬畏點什麼,我敬畏生命,敬它的偉大,畏它的易逝。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寶貴的,也是脆弱的,人生短暫,我們要讓有限的生命煥發光彩,不斷提升生命的價值。

生命的敬畏心得體會篇5

在如今著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裡,工業社會那所謂的‘開發’也越來越嚴重了。過去,有我們最喜歡背的詩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可如今卻只能說是“接天臭氣無窮灰,映日垃圾無人管”了

大片大片的樹林被砍倒了,清澈見底的河流被汙染了,成堆的垃圾正等待著被處理。面臨生存危機的地球,我們又應該怎樣去治理呢?我們又應該怎樣讓我們的環境像原來那樣山青水秀,煥然一新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要靠我們自己,靠地球的主宰——人類。

據人們調查,全球每年都有3%的地區沙漠化,一顆小小的鈕釦電池就能使一個人一生的引用水汙染,全國的用水量每十五年就翻一倍,更嚴重的問題是——我國的森林資源在數量和質量方面都處於不斷下降的趨勢中。歸根結底,我們所面臨的問題就是“垃圾汙染,大氣汙染,森林汙染和水汙染。”總結出這些問題,我們又應該怎麼去做呢?那就是環保,環保這兩個字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大街上到處是關於環保的標語,讓一個八九歲的孩子說說怎麼環保如拈花般輕鬆,可做起來並非易事。這又說明了什麼?那就是人類對自己的家園不負責任。

所以,我們現在亡羊補牢,為時還不晚,醒醒吧!人類!多少自然災害一次次向我們敲響警鐘,多少地區面臨著生存的危機。讓我們同心協力,共建美好的家園吧!

生命的敬畏心得體會篇6

張曉風在散文《敬畏生命》中,僅僅捕捉住人生一瞬間看到的景緻,寥寥數筆就將生命最為動人的魅力展露無遺。植物憑藉風傳遞種子而得以延續生命、繁殖生命本是一件再自然、普通不過的事了,但作者卻從那接連不斷飄送的“白色的纖維”中深深洞覺出這些小生命的百折不撓、頑強不屈的韌性和強旺的活力:它們不遺餘力地尋求生存的機會和空間,它們對生命的珍視、熱愛,震撼著作者當時閒適優雅的心緒,它們的生命形式和生命內涵令作者敬佩不已,也使她感悟到生命的可敬。

行文中,作者以平等或者說尊敬的情感讚美著那些看似弱小的自然界的生命,在感嘆和讚頌之餘,她又聯想到人類自身,“我幾乎是第一次遇見生命──雖然是植物的”。作者巧妙地借自然界的生物婉轉地表達了她的思緒,其心靈的波動所產生的強大的感染力引領著我們一同進入她的情感和思維空間,共同品味、思悟生命的偉大和內涵。

生命的敬畏心得體會篇7

生命,一個多麼簡單的詞語,誰沒有生命呢?生命,也是一個寶貴的東西,它對於我們只有一次。所以珍愛生命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生命是寶貴的,還記得那天嗎?2008年5月12日,汶川一震,舉國悲痛,一個生機勃勃的城市就直一瞬間倒了下去,死神將他們一個一個地帶走,將一條又一條的生命帶走!也許,震前的小朋友還在歡快地唱歌;也許,震前的學生還在認真地聽課;也許,震前的老人還在一起說家常……多麼有活力,多麼有生機,多麼寶貴的生命。死神,請問您:“忍心嗎?”寶貴而炙熱的生命被堅硬而冰涼的石頭壓在下面,呻吟著,呼喚著:“誰來救救我?”對不起,我不能到那裡去鼓勵你們,但熒屏面前的我,從心底裡為你們加油。活著的人們,請你們不要放棄,繼續堅持,知道最後一刻;死了的人們,為你們哀悼,同時請你們保佑更多的人活下來。就像溫家寶總理說的:“人民的生命高於一切,我們要不惜一切代價搶救被掩埋和受傷的群眾。”對!一切的一切只為——寶貴的生命。

生命是有價值的。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它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獻給世界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這句話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我特別喜歡的一個段落,同時它也是激動人心、被千千萬萬青年人引以為座右銘的文字。該書的作者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已經雙目失明、全身癱瘓,這本書是他強忍病痛,在病榻上歷時三年才寫成的。其實,他不僅是這本書的作者,也是主人公,故事取材全來源於他的親身經歷。這本書被我們現在正在學習的語文書稱為“理想注意的旗幟與人生的教科書”。其實幾百頁的內容就僅僅闡述了一個道理——生命要過得有價值。

我們要珍愛生命,敬畏生命。我們要增加生命的長度,更要努力增加生命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