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致敬2022心得體會7篇

斟酌過後下筆寫出的心得體會,才是有意義的,當自己的生活中經歷了不同的感受之後,都是需要進行心得體會的寫作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致敬2022心得體會7篇,感謝您的參閱。

致敬2022心得體會7篇

致敬2022心得體會篇1

5月12日,是第110個“國際護士節”,不由自主想起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替我們負重前行的“白衣天使”,更忘不了目前仍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

舍小家為大家彰顯“醫者仁心”。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全國各地數以萬計的醫護人員冒著生命危險,衝在了戰“疫”一線,他們舍小家為大家,與死神賽跑,與病毒“讀秒”,他們為了人民,犧牲休息時間,選擇工作;犧牲自己團圓的幸福,選擇逆行;犧牲自己的安全,選擇面對危險。有擔使命、保安康,甘做“守護者”的張定宇、劉智明等;有守初心、感恩情,甘做“知恩者”的汶川人佘沙;有克時艱、不相忘,甘做“同行者”的劉凱。他們用自己一雙普通的腳走出鏗鏘有力的腳印,用自己的積極作為和主動行動扭轉疫情的“全域性”奉獻一己之力,用自己的“負重前行”托起了患者的“歲月靜好”,用自己的“愛心”澆灌患者。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幹部,要像醫護人員那樣,面對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時,敢於衝鋒在前,敢於用自己的“愛心”澆灌幹群之花,幹群關係越來越緊密。

用細緻、耐心的態度照亮患者的“新希望”。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有的醫護人員跪地10餘分鐘搶救病人;有的醫護人員制定了十幾頁的“護患溝通本”,只為破除醫患交流的語言障礙;有的醫護人員用漸凍生命與病毒賽跑……醫護人員們每次穿著防護服工作十幾個小時,每次脫下防護服都渾身溼透,每次摘下口罩、護目鏡,都滿臉勒痕。累了就席地而睡、靠柱而睡,時刻準備救人,即便患者喊出“孩子,別離我太近”,也會義無反顧地用細緻、耐心的態度照亮患者的“新希望”。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幹部,也應該以極大的耐心對待群眾,面對群眾的諮詢、提意見,黨員幹部要耐心的聽,並細心、詳細地為群眾答疑;面對群眾的不理解、甚至是誤解,黨員幹部要拿出足夠的耐心來包容,繼續做好本職工作,終有柳暗花明的一天。在為民服務的征途中,廣大黨員幹部要像醫護人員對待病患那樣,拿出的耐心,用細緻的態度打通幹群之間的“最後一公里路”。

關鍵時刻“火線入黨”,扛起“救死扶傷”之責。越是關鍵時刻,越能錘鍊黨性、叩問初心、踐行使命。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時,有黨員幹部發出“不計報酬,無論生死”,有黨員幹部發出“我是黨員,我報名”“我是黨員,我先上”;在疫情關鍵時刻,無數醫護人員勇敢站出來、衝鋒在前,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用汗水和熱血換取患者的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戰“疫”路上,無數“白衣天使”用實際行動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用血肉之軀為病患築起“防護牆”,為患者帶去了“新希望”、為我們迎來了勝利的曙光,而這種高度的責任感和不畏艱險的擔當精神恰好就是共產黨人應該具備的。因此,廣大黨員幹部要像醫護人員那樣,以“生命不休,奮鬥不止”之態認真履職盡責,關鍵時刻衝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工作、脫貧攻堅工作、鄉村振興等方面,以真抓實幹的硬作風奮勇向前。

在特殊的節日裡,把最真誠的敬意送給曾經為我們負重前行的“白衣天使”,同時傳承和延續醫護人員的救死扶傷精神,並從他們身上汲取高貴的精神品質,從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堅持不懈、奮勇向前!

致敬2022心得體會篇2

記得我剛踏上手術室崗位的時候,心裡充滿了對新生活的美好憧憬,無影燈下,我曾用自己火樣的熱情和赤誠去描繪著自己未來的事業。然而,現實並不像伊甸園的菩提果那般完美和甜蜜。我每天要面對著的是一張張被病痛扭曲的面孔,聽到的是一聲聲長吁短嘆,一陣陣抽泣嗚咽……

永遠忙碌的腳步分不清時間的分分秒秒,3個小時,6個小時,甚至10幾個小時,腿痠了要站得住,肚子餓了要挺得住,眼睛困了要熬得住……

多少個深夜,我們被急診電話驚醒,不管是雷電交加或是風嘯雪寒,也得從溫暖的被窩中爬起來,衝入沉沉的黑夜之中。緊張、勞累的工作中,我真正體驗到了手術室護士平凡生活的滋味,體驗到了其中的艱辛和壓力。我苦惱過、迷惘過;苦惱迷惘之後也曾動搖過、退卻過。但有一件事深深地觸動了我,使我從迷惘中尋回了自我,在退卻時堅定了初衷。

那是幾年前一個初冬的深夜,當我正甜甜的酣睡在溫暖的家中時,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把我從夢中驚醒。“有急診手術,速來參加搶救!”我不得不將舒適、溫暖拋在身後,頂著刺骨的寒風向醫院奔去。

漆黑的深夜,冷清的馬路,呼嘯的北風,我的心裡有說不出的沉重,甚至看到焦急等待手術病人的家屬,我的表情都有些麻木。可當我疾步走上手術檯,面對那張被病痛扭曲的面孔和那雙祈盼生命的眼睛,頓時,同情之心、愛憐之情卻又油然而生。

無影燈下,我們和死神作鬥爭,我們同時間爭分秒。當東方露出一抹曙光時,手術成功了,病人脫險了,當我們把病人推出手術室告訴家人:“手術做完了,很順利,我們現在送回病房”時。一句簡單而又平凡的話語,竟使焦急等候的家人流下了熱淚。

一剎那間,一股從未有過的體驗驀然湧上了心頭:原來我崗位是如此的重要,它不僅維繫著健康、快樂,它甚至維繫著一個人的生命。

那一刻我深深地體會到:無影燈雖然不是世界上最美麗的燈光,它沒有耀眼閃爍的美麗,但不可否認,它是世界上對生命最重要的燈光,它點燃了無數患者和家屬的希望,它就象人生旅途中的一盞指航燈,為面臨驚濤駭浪的小舟指引方向,為生命垂危的患者帶來一絲絲光明。我也明白了一個真理:在平凡的護理崗位上,同樣可以施展才華,創造業績。

我不是詩人,不能用漂亮的詩句謳歌我的職業;我不是學者,不能用深邃的思想思考我的價值;我不是歌手,不能用動聽的歌喉歌詠我的崗位。

然而,我是護士——一名手術室護士,我要感謝我的職業,是它讓我知道如何平等、善良、真誠地對待每一個生命,是它讓我理解了活著就是一種美麗!我要感謝我的職業,是它讓我懂得了如何珍愛生命,明白了平凡就是幸福,奉獻讓我更美麗。

創優無止境,服務無窮期。在手術室這個平凡的護理崗位上,我要以新的姿態,展示新的風貌,創造新的業績,讓青春在無影燈下煥發出絢麗的光彩。

致敬2022心得體會篇3

女子高中成立之初的困難,是張桂梅始料不及的。山區條件艱苦,再加上張桂梅對工作要求嚴格,很多年輕教師難以適應。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師中有9名辭職,教學工作近乎癱瘓。

焦慮、沮喪的情緒包圍了張桂梅。在留下來的8名教師中,有6名是共產黨員。張桂梅把6名黨員教師集中起來,重溫了入黨誓詞,誦讀了《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等篇章。有的教師眼裡泛起淚花,他們被張桂梅的無私打動,他們要和張桂梅一起,把女子高中辦好,把大山裡的女孩送入大學

留住了教師,還要留住學生。家訪成了張桂梅最重要的工作。很多學生的家在偏遠山區,有的地方只能靠步行到達,但張桂梅要求自己“要親自到每一個學生的家裡去看看”。

與張桂梅多次同去的華坪縣電視臺記者王秀麗,對家訪的路心有餘悸。“在路上,我害怕得腿發抖,甚至覺得鞋底會被腳趾抓穿。在一些路段停車休息時,我連車都不敢下,害怕自己會不小心跌下山崖。”

張桂梅也害怕。一次,她坐鄉政府工作人員的摩托車上山,“不敢低頭,摩托車稍微歪一點,就會跌下懸崖粉身碎骨”。11年來,張桂梅在大山裡走了近12萬公里,對1345名學生進行了家訪。家訪途中,她摔斷過肋骨、發過高燒、迷過路,還曾因身體虛弱暈倒在路上。

為了把兒童之家和女子高中順利辦下去,張桂梅不得不四處籌款,但這條路同樣艱難。

一次,張桂梅到昆明某企業尋求幫助,未等她把話說完,企業領導就叫保安趕她走。張桂梅不走,保安就放狗出來追咬,小腦萎縮的她不能很好地保持平衡,衣服被狗撕破,腳上鮮血直流。無助的張桂梅坐在地上放聲大哭。

還有一次,她在街頭募捐,被人認為是騙子,有人還朝她臉上吐口水。離開人群后,疲憊、傷心、無助的她坐在街頭靠著牆睡了過去,醒來時已是萬家燈火。

後來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邀請她到北京錄製了一期節目,這期節目為她募到了100多萬元。

然而,沒人知道,她才到北京就接到哥哥病危的電話,哥哥想在彌留之際見見離家幾十年的妹妹。張桂梅思前想後,最終決定去錄製節目。她怕錯過時間人家就不讓她上節目了,她怕不上節目就會失去籌款的機會。等她錄完節目,哥哥已經過世。

致敬2022心得體會篇4

張桂梅,像一團火、一盞燈、一顆星,燃燒著、閃爍著、散發出愛的光芒,向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播撒希望的種子,引領她們走出大山。在她身上,體現出一名共產黨員勇擔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接班人的使命,她以自己的行動和忠誠詮釋基層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擔當,展現了新時期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仁心大愛和大公無私的崇高品質。

一個心願: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接班人

60歲後,能夠幹什麼?

多數人是退休回家,含飴弄孫,悠閒自適。但在張桂梅眼中,60歲則是煥發生機活力的又一個起點,培養山區貧困家庭女學生的“第二春”。

“我一定要讓華坪女子高階中學的學生考上清華、北大,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的接班人。”今年62歲的張桂梅激情滿懷地向記者“規劃”著未來。

隨著年歲的增長,張桂梅非但沒有放緩將貧困山區女學生帶出大山的節奏,反而增加了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間。

“每天5點半起床的張老師,便開始了一天的忙碌。”麗江華坪女子高中教師韋堂雲說,每天早上,叫完學生集合後,張老師回到辦公室一邊啃饅頭一邊開始處理日常事務,等忙完手裡的活,她還要去各個教室檢查,常常沒有一個完整的早餐時間。

很多人問張桂梅,華坪女子高中建校以來,你已經幫助了1500多名山區貧困學子走出大山,還把自己獲得的70多萬元獎金全部捐獻給貧困山區,麗江華坪女子高中也連續10年獲得了麗江市大學聯考綜合第一的好成績,如今都這把年紀了,有必要這麼拼嗎?

“我沒時間了,多搶一點時間,多培養一個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就是多作一份貢獻,特別是要培養出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張桂梅說。

身體本就不好,還長時間超負荷工作,張桂梅全身時常疼得動不了,可她卻瞞著所有人,吃點止痛藥,稍好一些,又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

今年3月,張桂梅再一次住院。醫生要求靜養。這對視時間如生命的張桂梅來說,簡直和病痛一樣難受:“靜養,把我照顧管理學生的權利都奪走了,這樣幹待著,太浪費時間!”

好不容易熬過了3天3夜,張桂梅稍微緩過勁來,沒等醫院同意出院,她就自己偷偷跑回學校。“孩子考上好學校,就是最好的藥!我一定要培養出能上清華、北大的女學生。”說話間,張桂梅的眼睛裡閃爍著充滿希望的光芒。

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讓張桂梅忘記了病痛,忘記了年齡,使她渾身充滿了力量。為了學生,她長期帶病堅持工作,幾次暈倒在講臺上,而每一次張桂梅都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始終堅持把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命運放在心坎上。

致敬2022心得體會篇5

立春之時,乘著一朵雪花,北京冬奧溫暖啟程;元宵過後,伴著絢爛的雪花花燈,冬奧迎來告別時刻。

今夜,2008年的星光五環與2022年的“大雪花”主火炬交相輝映,“天下一家”“one world one family”滿載美好祈願,粲然綻放。

來自五大洲的運動員、工作人員、志願者、媒體記者又一次歡聚“鳥巢”。從春節到元宵,大家共度難忘中國年,也讓“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格言愈加熠熠生輝。

拼搏與超越、熱愛和團結驚豔賽場;歡呼與掌聲、遺憾和淚水震撼心靈。此刻,所有情感在此匯聚、交融、綻放。

今夜,是依依惜別的送行;今夜,是擁抱未來的起點。

每一個運動員揮灑激情共同締造冬奧盛會,今夜是屬於他們的歡慶時刻

在全球億萬觀眾注視下,挪威運動員特·約豪格和俄羅斯奧委會運動員亞歷山大·博利舒諾夫,先後登上越野滑雪女子30公里和男子50公里集體出發(自由技術)專案的最高領獎臺。在充滿祝賀和敬意的掌聲中,獲獎者們將獎牌舉在胸前,用力揮舞花束,與世界一起分享這夢想成真的激動時刻。

他們問鼎的這個古老專案,承載著人類對於挑戰極限最樸素的追求,是體能和意志力的雙重考驗。這樣不畏艱難、勇於突破的場景,在過去十幾天不斷上演,世界各地的冬奧健兒創下一個又一個奧運奇蹟。

“鳥巢”的“大冰面”上,十二生肖造型的巨大“冰鞋”載著孩子們飛舞滑行。巨大的中國結襯托下,伴著《歡樂頌》的旋律,各代表團運動員邁著歡快步伐入場。

參加了北京冬奧會的近3000名運動員中,許多人來自冰雪運動傳統強國,他們在北京續寫傳奇;也有不少人來自冰雪資源並不豐富的國家和地區,能夠站上賽場就已經是了不起的成就。墨西哥30年來首位參加冬奧會的花滑選手多諾萬·卡里略……他們用熱愛和堅持,有力詮釋了相互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奧林匹克精神。

主場作戰的中國體育代表團,以昂揚的面貌閃耀冬奧賽場。申冬奧成功時,冬奧會100多個小項中,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小項中國從未開展。而今,7個大項、15個分項“全專案參賽”的目標已然實現,曾經“冰強雪弱”的中國首次雪上專案獎牌數超過冰上專案,更以9金4銀2銅共15枚獎牌,創下歷史最佳成績。

閉幕式現場螢幕上,運動員在賽場摘金奪銀、奮勇拼搏的精彩瞬間一一閃過,把人們的思緒又拉回激情飛揚的賽場。而這些,只是冬奧賽場上一個又一個突破與圓夢故事的縮影。運動員們用一個個充滿個性的“我”,共同繪就了北京冬奧會的逐夢畫卷。

競技場外,動人故事也在上演。選手們交換徽章、互相安慰、共同慶祝,這些或歡樂、或遺憾、或感動的奧運時刻,如點點繁星,照亮賽場內外。

而此刻,不管成功與失敗,他們終於拋下所有壓力,臉上笑容洋溢。運動員們用最簡單直接的方式表達著快樂,拿起手機自拍、盡情歡呼揮手、對著鏡頭飛吻……現在是屬於他們的歡慶時刻。

致敬2022心得體會篇6

冬奧會閉幕式現場特意播放了志願者短片,一張張志願者真誠的笑臉在大螢幕上不斷呈現,向1.8萬名賽會志願者和眾多城市志願者表達了敬意。

6位志願者代表站到了“鳥巢”的中央,聚光燈下,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運動員委員會新當選委員向志願者代表贈送了紅燈籠,代表全體運動員向志願者表示感謝。

“志願者,謝謝你們。”在致辭中,巴赫特意用中文表達了對志願者的感謝。

從賽事保障、閉環管理,到疫情防控、衣食住行,在北京冬奧會的各類保障工作中,都有志願者的身影,他們以細緻入微的工作,贏得了各國運動員和國際社會的讚許。每一位志願者都是這個冬天溫暖的雪花,他們把自己的志願匯聚成一道光,照亮這個世界。

北京2008年奧運會,中國為奧運歷史創造了“向志願者致敬”這一環節,並從此成為奧運會閉幕式上的傳統。這一歷史背景,為北京冬奧會的閉幕式“向志願者致敬”賦予了更濃的情感和特殊的色彩。

北京冬奧會,賽場內外許許多多的人為冬奧付出、努力、感慨、感動……2022年的冬奧,因“我們”而動人!

致敬2022心得體會篇7

張桂梅創辦女子高中的初衷是為了解決眾多適齡失學女孩的上學問題,幫助她們走出閉塞的村落,去追尋屬於自己的青春和夢想。可當無法保障學生安全的時候,何談追逐夢想?

對此,為保障新招收100名學生的安全,張桂梅便帶著全校的女老師和學生一起走進了教室,利用桌椅晚上搭成簡易“宿舍”,白天教學,晚上休息。同時,又安排學校裡的男老師在教學樓的樓梯間搭起“木板床”,輪流值守校園安全工作,全體教師為學生築起了安全保障第一關。

當張桂梅決心要創辦女子高中之時,便知其一路坎坷,在這樣的環境裡,全校僅有的17名教職員工中有9名相繼辭職離開,100名學生有6名提出轉學,這些情況讓創辦女子高中初期本就步履維艱的張桂梅更是雪上加霜。

只招收貧困家庭女孩?免除學雜費的辦學制度?女子高中能否辦得下去?面對社會上的質疑聲,張桂梅鼓勵大家:“留下的8名老師中有6名共產黨員,只要黨員在陣地就在,女子高中這塊教育扶貧陣地一定守得住。”

張桂梅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所以,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她也沒有放棄建立女子中學的決心。

2008年9月,在張桂梅老師的不懈努力下,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援與幫助下,全國惟一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華坪女子中學終於順利成立。

標籤:心得體會 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