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五四精神·傳承有我》觀後感心得體會優秀範文

        責任,擔當,勇敢,坦誠,比風花雪月更珍貴。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五四精神·傳承有我》觀後感心得體會優秀範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五四精神·傳承有我》觀後感心得體會優秀範文


《五四精神·傳承有我》觀後感心得體會1
 
優秀青年的心中深藏著一個熱愛祖國的精神。正如魚兒離不開水一般,青年對賦予了他們生命的祖國魂牽夢縈;正如桑梓之地的崇拜者一般,青年把祖國視作他們生命的全部。還記得季羨林先生所譯的《沙恭達羅》嗎?書中有這樣一首詩:“你無論走得多麼遠,也不會走出我的心,正如黃昏時刻的樹影,拖得再長也離不開樹根。”青年對祖國的愛、對祖國的眷念,在今天,轉化成為了他們演繹一幕又一幕驚天動地改革神話的精神動力!
 
優秀青年的心中堅持著一份信念,一份不畏艱辛、勇於挑戰的堅強信念。從歷史的記載中,青年看到,真正的挑戰不是來自於他們智慧的不足,因為中華民族被譽為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之一,中華民族創造出來的輝煌文明仍令世人羨慕不已;真正的挑戰也不是來自於東西方文明的衝突,因為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華夏文明從來不畏懼任何外來文明的衝擊。青年知道,真正的挑戰來自於他們內心的深處,來自於信念的貧瘠和匱乏。因此,青年的內心深處始終堅持著一份信念,這份信念使他們變得無比的高大和堅強,使他們鬥志昂揚,使他們在祖國現代化建設的偉大程序中發揮出驚人的力量。
 
優秀青年的心中已鑄煉成一種魂魄,一種燃燒激情、力爭上游的魂魄。花美美在外表,人美美在內心。所謂“內心”,就是指一個人的魂魄。還記得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那一句話:“你是在冒煙還是在燃燒?”。冒煙是指欠缺激情、隨波逐流的魂魄;燃燒卻是燃放激情、熱情不改的魂魄。青年選擇了,選擇了為滿足祖國的需要而全心全意無私地奉獻所有。青年鑄煉成的這種魂魄是積極的、向上的、充滿熱情的,是他們巨大創造力的動力源泉。 青年,如雲霞,光彩熠熠,似白楊,生機勃勃,是李大釗先生眼中的“人生之春、人生之華”,是毛澤東主席口中“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作為青年中的一員,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幹警,我們要把優秀青年的那一個精神、那一份信念、那一種魂魄全部融入到我們的血液裡,把最寶貴的青春貢獻給了我們所熱愛的祖國、所鍾愛的事業,把“執法為民,穩安天下”作為我們事業的座右銘,給人民利益的大廈添磚加瓦。我們的奉獻與忠誠將融入新時代改革發展的巨浪中,融入人民安定團結的幸福生活中。我們將在平凡的崗位上燃燒青春,綻放光芒,譜寫出一曲曲壯麗雄渾的青春讚歌!
 
當青春讚歌譜成的那一天,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我們青春無悔,我們生命無悔!
 
《五四精神·傳承有我》觀後感心得體會2

 
_年前的今天,為民族,為尊嚴,一場愛國救亡的青年運動拉開帷幕。
 
由於中國巴黎外交失敗,1919年5月4日,北京展開了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這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又稱“五四風雷”。
 
從1918年11月的“公理戰勝強權”慶典,到次年1月的巴黎會議,短短兩個月時間,當時的中國充分詮釋了“自古弱國無外交”的定律,所謂的“公理戰勝強權”不過是一個美麗的童話。面對這樣屈辱的局面,從5月1日開始,北京的學生紛紛,組織演講、宣傳,隨後天津、上海、廣州、南京、杭州、武漢、濟南的學生、工人也給予支援。
 
五四運動直接影響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黨史一般將其定義為“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並以此運動作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
 
《五四精神·傳承有我》觀後感心得體會3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任務非常艱鉅,醫務人員工作環境非常危險,廣大一線醫務人員一直都在頑強拼搏,眾志成城,為堅決打贏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貢獻一己之力。
 
戰勝“疫魔”,致敬守護人民健康的“忠誠衛士”。面對被新冠病毒奪取生命的罹難者,我們的內心充滿了惋惜,惟有以堅定的信心,戰勝“疫魔”,才是告慰他們的靈魂最好的方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當前,來自全國不同地方的醫療力量都來到了湖北、來到了武漢,進行緊急支援。每一位醫務工作者都是有家人、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疫情當前,他們選擇用愛和責任澆築起群眾生命健康的第一道防線,恪盡職守,默默耕耘,成為守護人民健康的忠誠衛士。惟有戰勝“疫魔”,遇到困難一起扛,才是對守護人民健康的“忠誠衛士”最好的致敬方式,我們一定能夠打贏這場抗疫戰爭。
 
戰勝“疫魔”,致敬與疫情賽跑的“逆行者”。元宵節,不少醫護人員仍在抗疫一線奮戰,只有與時間賽跑,從死神手裡搶回更多生命,才有更多家庭能夠團圓。醫護人員是衝在抗疫前線的“戰士”,他們的處境最危險。當前在部分地區,醫護物資供需仍不平衡,不管怎樣,必須優先保障對一線醫護人員的供給,掃除他們工作上的後顧之憂。同時,我們也要尊重醫護人員的專業價值和專業判斷,保護他們在相關業務領域發聲建言的權利。致敬那些在與疫情賽跑的“逆行者”,在他們的奮鬥與犧牲中,才有了萬家團圓。
 
戰勝“疫魔”,致敬維護社會穩定的“主力軍”。“黨員全部頂上去!”疫情當前,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巨集的一段給我們解讀傳染病的視訊近日在網路上廣為傳播。從人類是如何抵抗傳染病入侵的,到如何認識病毒、預防感染、防範健康風險,張文巨集醫生的“超硬核”發言贏得網友們一片稱讚。疫情當前,還有諸多奔走在科普一線的專業人士,他們將自己的專業價值發揮到極致,盡顯醫者仁心的責任與擔當,充分踐行為民服務的宗旨,為打贏“防疫攻堅戰”,充當好維護社會穩定的“生力軍”。
 
大敵當前顯擔當,齊心協力渡難關,戰鬥還在繼續,我們必須要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勝利的訊息,是對逝者最好的告慰。
 
《五四精神·傳承有我》觀後感心得體會4
 
我們都知道,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的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愛國運動。同時,它也是引領人們思想解放,開創新文化紀元的一個過程。
 
五四精神,我們可以把它作為一種風尚,一種傳揚新知識、新文化的潮流。有了它的存在,才能開啟我們被封建思想塵封的心靈、禁錮的思想。它為我們打開了一個未知的世界,我們從中可以不斷成長。最為重要的是,我認為它向我們提出了一種敢於變革、批判、創新的想法。
 
這次團日活動,積極宣揚五四精神,倡導創新、變革、進步精神。
 
首先,是學習上的變革。我國的教育模式一貫是應試教育,一切都以老師所說為準,一切都以書本作為基礎。試問一下,這真的就是好的嗎?我們就真的能夠進步嗎?我們能夠無限求知,探索真理嗎?答案是否定的。每人個的思想都受到束縛,都被一種固有的模式固定,那麼,只會有一種結果,一種思想。我們知道,人是一個主觀的個體,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他們應該有自己的想法,不應該讓他們的想法被扼殺在搖籃之中。應試教育的弊端是明顯的,它會扼殺學生的思想、壓縮學生的想象空間。作為一名學生,我們要有自我的思想!我們讀書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充實提高自己,我們的任何想法不一定都是錯的,老師說的不一定都是對的。我們要有敢於質疑的思想,做到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同時也要敢於突破,不斷創新自我。
 
再者說來,無論做任何事,都是需要變通的而不是一層不變的,一層不變只會使人落後,落後於他人,落後於社會,最終其效益如何呢?對社會則無半點益處。
 
相反,如若不斷的隨著時間的變化而改變想法,在社會發生改變時,也不忘了與社會保持一致性,同時前進,這不是一種很好的方式麼?社會是不斷進步的,我們不能一層不變,也是需要跟著社會的腳步一起改變自我,一起創新自我。
 
在本次團日活動中,回顧歷史,正視現狀,展望未來。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夠不斷創新,學習更多的知識,在原有的基礎上推陳出新,我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自我內在素質都會取得全面的發展。我們的社會也會不斷進步的。
 
《五四精神·傳承有我》觀後感心得體會5

 
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功,猶如響徹雲霄的一聲春雷,切破了辛亥革命以來的沉悶局面,使中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出現了高潮。這既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運動,又是一場思想文化運動。富於敏感的青年學生在運動中起了先鋒作用,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
 
愛國,進步,民主,科學。五四運動就像黑夜裡的一束光,喚起了越來越多的有志之士對自由和真理的追求。它也許不足以宣告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的結束,卻宣告了新思想的潮流已經在東方點亮了黎明的曙光。
 
轉眼已經_年過去了,時光沖淡了當年愛國青年們的感人事蹟,模糊了愛國英雄的面孔。當年的形勢,當年的氣氛,當年的激情,當年的青春,總經不住時間的考驗。但五四運動留下的精神卻像天空一樣永不退色,像太陽一樣永遠明亮。
 
在這種精神的鼓舞下,新中國成立了;在這種精神的鼓舞下,中國有了兩彈一星;在這種精神的鼓舞下,改革開放了;在這種精神的鼓舞下,北京成功舉辦了奧運會。
 
歷史的一頁已經翻去,銘記歷史是為了創造未來。過去的總會過去,生命的腳步永不停息,歷史的長河仍將繼續。他們能夠在民族危難之時勇敢地站出來,為追求民主自由和真理而抗爭,我們也能;他們能夠帶領中國從衰敗和貧窮落後中走出來,我們也能;他們能夠研製原子彈,發射人造衛星,我們也能!
 
是的,我們能做到。儘管時代不同了,但只要我們心中懷有五四精神,任何困難的事,我們都能做到。
 
然而,在生活越來越富裕的今天,我們似乎淡忘了這種精神。課堂上,老師在上面講課,下面的同學們卻趴倒了一片:睡覺的睡覺,玩手機的玩手機。校園內外,隨處可見一對對情侶悠閒地散步,毫不羞澀的在公共場合下擁抱、接吻。網咖裡,到處是玩遊戲、聊天的學生,一玩就是一整夜。
 
有些人老了,他依然年輕;有些人年輕,他已經老了。無論一個人多麼長壽,他人生的頭二十年總應該佔據生命的一大半。如果我們總是這樣生活,我們能對得起父母,對得起老師,對得起自己的青春年華嗎?如果我們總是這樣生活,我們能自豪的稱自己擁有青春,將來擔負起祖國的未來嗎?
 
一個人只要有希望和夢想,他就沒有老;一旦失望取代了希望,遺憾取代了夢想,他就已經老了。正是青春年華,我們怎能甘心自己就這樣墮落下去呢?
 
我們要追尋五四精神,追尋青春的腳步。要相信,年輕沒有什麼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