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領導幹部學習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心得體會3篇錦集

充分發揮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和群眾主體作用;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領導幹部學習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心得體會3篇錦集。希望大家喜歡!

領導幹部學習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心得體會3篇錦集

01

接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接力棒”

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並對“十四五”時期的工作作出部署。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貫徹落實五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就要打造黨建引領組織振興、人才振興、產業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的動力引擎,鞏固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促鄉村治理,抓穩鄉村振興的“接力棒”,才能確保鄉村振興戰略真正落地生根,把鄉村振興的美麗藍圖變成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現實圖景。

全面推進組織振興,延伸鄉村振興的“工作手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充分發揮好鄉村黨組織的作用,把鄉村黨組織建設好,把領導班子建設強。貫徹落實五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健全以黨組織為核心的鄉村組織體系。把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優勢、組織功能、組織力量充分發揮出來。強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理論武裝。

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把實現鄉村振興作為全黨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動,鞏固和拓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持續開展“萬名黨員進黨校”培訓,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廣大農村基層黨員和領導幹部的思想、行動、力量和智慧凝聚起來,齊心協力投身鄉村振興。鍛造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組織力量。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的基礎,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核心力量和重要抓手。黨的力量來自組織,組織能使力量倍增。要加強鄉村組織體系建設,健全完善“整縣提升、整鄉推進、百村示範、千組晉位”四級聯創機制,加強鄉鎮黨委建設,加快轉變鄉鎮政府職能。進一步推動黨的組織有效嵌入農村各類社會基層組織,使黨的工作有效覆蓋農村社會各類群體,加強村民自治組織和群團組織建設,規範村務監督委員會執行機制,建立健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培育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鄉村振興委員會等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農村社會組織和群眾活動團體,延伸黨組織聯絡服務群眾的“工作手臂”。

提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黨建質量。認真落實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持續排查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深化農村基層黨組織標準化規範化建設,抓好村民小組黨支部建設,優化組織設定,理順隸屬關係,創新活動方式,嚴格落實黨內組織生活制度,按照擴大黨員參與面、提高實效性的原則,不斷創新適合時代要求和體現農村特色的基層黨組織活動方式,使黨組織活動更好地融入中心工作、融入黨員需求、融入群眾關切,構建同心同德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良好氛圍。

全面推進人才振興,壯大鄉村振興的“關鍵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貫徹落實五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充分發揮黨組織引才聚才育才的優勢,以黨建引領人才振興,持續配強班子、建強隊伍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不竭動力。選優配強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領頭雁”。

深化農村“領頭雁”培養工程,選優配強村(社群)“兩委”班子特別是帶頭人,嚴格人選標準,提高人選質量,積極推行“一肩挑”,優化班子結構,著力推動整體優化提升,同步做好村(居)務監督委員會成員推選工作,探索村幹部專業化管理長效機制,規範鄉鎮青年人才黨支部執行,培養儲備村級後備力量。培養壯大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先鋒隊”。實施農村發展黨員“源泉”工程,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健全完善發展黨員和黨員教育、管理、監督長效機制,嚴把發展黨員“入口關”,持續推進農村發展黨員違規違紀問題排查整頓,推行黨員積分制、設崗定責、承諾踐諾、志願服務等,著力建強鄉村振興主體隊伍,全力啟用農村黨員“細胞”。

建立縣級以上機關優秀年輕幹部向鄉鎮流動工作機制,充實鄉鎮工作力量。建立選派幹部駐村幫扶長效機制,重點向集體經濟薄弱村、軟弱渙散村等精準選派第一書記,深化機關企事業單位黨支部與農村基層黨組織結對共建活動。回引培優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田秀才”。鄉土人才是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決勝決戰脫貧攻堅、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農業農村現代化,落腳點是農民全面發展。

要大力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支援農民參加農業職業教育和各類技能技術培訓,以培訓促就業創業、以就業創業促脫貧,著力培育有影響力的鄉土人才。同時,通過政策宣傳、選聘下派、組織引導、前景引領等途徑,持續實施農村優秀人才回引計劃,將優秀人才吸引到農村廣闊天地,不斷壯大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主體隊伍。同時,充分發揮新鄉賢具有人熟、地熟、村情熟的優勢,重視鄉賢的樹立和推崇,讓鄉賢成為一支全面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全面推進產業振興,啟用鄉村振興的“發展引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產業是脫貧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產業興旺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根本出路,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產業不興旺、經濟不發展,鄉村就留不住人,活力就煥發不出來。產業興旺、經濟發展,鄉村才會有人氣和活力,才會有現代化程序中不斷髮展的內生動力,才會有真正的源頭和活水。貫徹落實五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堅持以黨建引領產業振興,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引領推動作用,帶動產業興旺、生活富裕。深化改革,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動農村發展方式轉變。

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以延伸產業鏈、拓展農業功能為重點,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農產品精深加工和流通,開發農業旅遊、文化、康養等多重功能,促進農業生產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升值。積極培育家庭農場、種養大戶、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主體,提升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水平,統籌發展特色產業、休閒農業、鄉村旅遊、農村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為“提質導向”。堅持做大做強特色產業,讓特色產業給貧困戶種出“搖錢樹”、讓特色產業在鄉村“大顯神通”,實現從前有“特”沒“產”,如今“特別能產”,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黨建引領,拓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三個組織化”成果。

在產業扶貧上,推廣“黨組織+公司+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把黨組織建在合作社、產業鏈、基地上,把黨員培養成致富帶頭人、把致富帶頭人培養成黨員,充分發揮黨員“雙帶”作用,不斷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在就業扶貧上,加強勞動力培訓、提升就業本領作為重中之重,通過職業技能培訓,以培訓促就業創業、以就業創業促脫貧,探索一條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從“輸血”到“造血”的產業技術扶貧新路子,讓其獲一技之長、促就業與增收,實現“一人一技,一技促脫貧”的目標;在易地扶貧搬遷上,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堅持“一次搬遷、同步小康”的理念,按照“幫教結合、管服並重”的原則,通過健全基礎設施、完善治理機制、配套產業就業等方式,推動搬遷群眾由脫貧向小康轉變,從“搬得出”向“穩得住”“能致富”過渡,讓貧困群眾在黨組織帶領下,不斷轉變思想觀念、提升生活質量。因村施策,結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大力培育和發展黨組織領導、村民廣泛參與的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或合作經濟組織。

持續實施集體經濟強村工程,加大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扶持力度,進一步整合各級各類涉農專案資金,盤活農村集體資產、資金、資源,積極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領群眾走共同富裕道路。探索集體經濟扶持專案向村民小組延伸,利用村級和村民小組集體資產、資金、資源,村組聯動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全面推進文化振興,留下鄉村振興的“濃濃鄉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同樣,在廣大農村,鄉村文化是其靈魂和精神家園所在。若文化不興,“魂”系何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記住鄉愁”,這裡的“鄉愁”,就是“魂”之所繫、“魄”之所歸、心之所向之地。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更要鑄魂。貫徹落實五中全會精神,要堅持黨建引領文化振興,弘揚優秀文化、文明鄉風。優秀文化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塑形”。指導農村基層黨組織出臺村規民約,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和公共文化建設,發揮基層黨組織領導下的群團組織、農村社會組織和群眾活動團體作用,用好村組活動場所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組織黨員群眾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廣泛開展農民喜聞樂見、樂於參與的群眾性文化活動,

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引導群眾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紅色教育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強化農民的社會責任意識、規則意識、集體意識和“主人翁”意識。文明鄉風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鑄魂”。尊重農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作用,重塑農民對於本土文化的信心與價值追求,通過傳承鄉村文化,留住鄉愁記憶。

大力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努力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鄉村,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注重鄉村底色的保持,保護好鄉村這一傳統文化的“棲息地”。持續推動農村群眾移風易俗,廣泛開展文明村鎮、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建立活動,用身邊事感染帶動身邊人,使文明有禮、崇德向善成為農民群眾的行動自覺。引導群眾破除封建迷信,推進禁賭禁毒,遏制大操大辦、厚葬薄養、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加強新時代鄉村文化建設,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核心,以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為載體,全面推進鄉村文化振興,實現鄉村社會良性有序發展。

全面推進生態振興,打造鄉村振興的“金山銀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鄉村生態振興,堅持綠色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水光山色與人親”,良好生態環境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貫徹落實五中全會精神,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就要以黨建引領生態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鄉村綠色發展,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髮展新格局,實現生態宜居、鄉村美麗。

生態宜居,規劃先行。探索農村基層黨組織引領推動鄉村綠色發展新格局,充分發揮統籌作用,按照自然環境、產業基礎、區位優勢、人脈文化資源等特點,牽頭制定村莊佈局規劃,確保合理有序開發建設,避免抓發展與抓環境治理“兩張皮”現象,進一步完善深入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

鄉村美麗,保護為要。綠水青山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引導群眾改變落後生產生活方式,適應新環境、融入新生活,要充分認識到良好生態本身就蘊含著無窮的經濟價值,能夠源源不斷創造綜合效益,要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充分發揮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和群眾主體作用,做好山水林田湖草等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工作,大力發展高效農業和鄉村旅遊產業,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引導群眾圍繞美麗鄉村建設要求,聚焦農村“廁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汙水處理、村容村貌改造等,深入開展愛國衛生專項行動,大力推進農村環境問題綜合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做好鄉村綠化、美化、整潔化工作。

02

生活品質靠“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來改善

為什麼人、靠什麼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五中全會提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與第一卷、第二卷的一個共同之處,就是“人民至上”這條紅線一以貫之,充分彰顯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一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立場。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真正成為群眾的貼心人。五中全會再次提出,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讓我們再次深深感受,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密切聯絡群眾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是黨執政的最大優勢。

對於共產黨人的這一根本宗旨與價值追求,毛澤東同志曾用中國化的語言,形象地將之稱為“為什麼人”的問題,他指出“為什麼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共產黨就是要奮鬥,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為人民服務”。

正因如此,我們黨才能夠獲得被壓迫人民的擁護和支援,領導人民翻身作主,一步步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成為人民的主心骨、中華民族的擎天柱。當年,將近10萬紅軍從於都集結出發,沒有走漏半點風聲,靠的就是30萬於都人民的共同守護。紅軍在於都河上架設浮橋時,群眾拆下了自己家的門板、床板,一位老大爺還把自己的壽材也送到了架橋現場,就是因為我們黨始終堅持人民立場,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為人民求解放、爭獨立、謀幸福,所以人民聽黨話、跟黨走、感黨恩。

正是這種為人民謀幸福的不變初心,鑄就了水乳交融的黨群“魚水情”。歷史已經反覆證明,一個政黨也好,一個政權也好,得民心則興,失民心則亡。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告誡我們,即使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都不能忘記中國共產黨人最初的奮鬥理想,都不能迷失中國共產黨人最初的偉大夢想。一旦忘記了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一旦缺失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黨就會改變性質、改變顏色,就會失去人民、失去未來。

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是迫在眉睫的。現在,很多地方看病難就醫難、用水保障難、小區管理難、產權辦理難、信訪維權難等群眾的一些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長期得不到妥善解決,雖然這其中與新時代群眾工作物件多元化、價值取向複雜化、利益訴求多樣化、工作環境多維化等新特點有關,但說到底還是我們的幹部群眾觀點樹得不牢,不願做群眾工作、不敢做群眾工作、不會做群眾工作等,有的幹部缺乏群眾工作經驗,

工作方法、工作能力都無法滿足新時代群眾工作的實際需求。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我們各級領導幹部要把做好群眾工作作為一項基本功,絕不能像過去那樣習慣於“臺上講、臺下聽”、等著彙報工作發出指示、依靠行政力量來管住群眾。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講過,“當縣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當地(市)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鄉鎮,當省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縣市區”。

擔任總書記後,習近平總書記幾乎走遍了全國最貧困的地區,腳步從未停歇。焦裕祿同志當年騎著一輛舊自行車,走遍蘭考120多個生產隊,帶頭行走在訪貧問苦、關心群眾的第一線,帶頭工作在戰風沙、治鹽鹼的第一線。楊善洲老書記說:“看著人民群眾在受苦,我們安逸地坐在辦公大樓裡,你不覺得有愧嗎?”

心中有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貫徹落實五中全會精神,改善人民生活品質,就要“身”入群眾,真正縮短與群眾的距離,拜人民為師、向人民學習,放下架子、撲下身子,接地氣、通下情,深入開展調查研究,解剖麻雀,發現典型,真正把群眾面臨的問題發現出來,把群眾的意見反映上來,把群眾創造的經驗總結出來。

要“情”入群眾,堅持走群眾路線,深入基層一線,真心實意同群眾交朋友,生活上與群眾走近,感情上與群眾拉近,作風上與群眾靠近,傾聽民聲,瞭解民意,體察民情,疏解民怨,排解民憂,把群眾當成家人,把群眾的事當成家事,帶著真心辦實事,帶著感情謀民利。

要“心”入群眾,懷著強烈的愛民、憂民、為民、惠民之心,心裡始終裝著群眾,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是不是有助於解決群眾的難題,是不是有利於增進人民福祉,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三個“是不是”是檢驗幹部人民立場的標尺,要經常反思自己做到了沒有。

03

學深悟透 抓緊抓實

貫徹落實五中全會精神,要在“怎麼看”上統一思想,在“幹什麼”上凝聚共識,在“怎麼幹”上精準發力,把每一項工作抓緊抓實抓到位,把每一個措施落細落小落具體,就一定能夠五中全會精神學習好、貫徹好、落實好。

“危機育先機、變局開新局”,學深五中全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幹部要胸懷兩個大局,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域性,一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我們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全會全面總結“十三五”發展經驗,為“十四五”中國發展把脈定向,為未來5年乃至15年中國現代化建設發展擘畫巨集偉藍圖,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

更為重要的是,全會深入分析了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複雜變化,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學習貫徹落實五中全會精神,我們要從風險挑戰中增強危機感、從抗“疫”戰果中增強自信心、從政策利好中搶抓新機遇,更加自覺地在“兩個大局”下辨大勢、找方向,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當前的困難、風險、挑戰,深刻把握危機共生、危中蘊機、危可轉機的辯證關係,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趨利避害,奮勇前進,始終保持戰略定力,全面增強必勝信心。

“一以貫之、一鼓作氣”,抓實五中全會任務。毛澤東同志曾深刻指出:“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只有抓得很緊,辦成幾件大事,確有實效,才能振奮人心,取得群眾的信任,以後的工作就好做了。”習近平總書記也反覆強調:“抓而不緊,等於不抓;抓而不實,等於白抓”。學習貫徹落實五中全會精神,各項工作千頭萬緒、千絲萬縷,如果不理出一個頭緒、抓不住重點,就很容易陷入“見子打子、疲於奔命”的迷魂陣。

我們要聚焦“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從經濟層面、工具層面和政治層面,緊抓“中國發展”“五年規劃”“現代化路徑”等關鍵詞,拿出超常規舉措,以一抓到底的狠勁、一以貫之的韌勁、一鼓作氣的拼勁,紮實做好科技創新、現代產業、新發展格局、深化改革、鄉村振興、區域發展和城鎮化、生態環境、民生等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

“改作風、樹新風”,落實五中全會要求。“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員幹部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動者、不做坐而論道的清談客,要當攻堅克難的奮鬥者、不當怕見風雨的泥菩薩。毛澤東同志也曾對泥菩薩式的不良風氣進行批判,說它是:一聲不響,二目無光,三餐不食,四肢無力,五官不正,六親無靠,七竅不通,八面威風,久坐不動,十分無用。

全會強調,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廣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形成推動發展的強大合力。要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健全規劃制定和落實機制。抓好五中全會精神學習貫徹落實,既是一次大戰,也是一次大考。越是特殊時期越要加油幹、拼命幹,越是關鍵時刻越要改作風、樹新風。

我們要以自我革命的勇氣,對作風之弊、行為之垢來一次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戒官氣、祛邪氣、樹正氣,要樹牢大局意識改作風、增強責任擔當改作風、淨化政治生態改作風,以優良作風匯聚起真抓實幹、跨越奮進的強大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