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寫關於書籍的讀後感6篇

讀後感是一種特殊的應用文,優秀的讀後感是能夠吸引更多的讀者去閱讀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寫關於書籍的讀後感6篇,供大家參考。

寫關於書籍的讀後感6篇

寫關於書籍的讀後感篇1

我在業餘時間讀了《國小心理健康教育》一書,深有感觸,特別是把心理健康教育課上好,怎樣真正的讓學生接受好心理健康的教育至關重要。

隨著人們對心理健康的認識和重視,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已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心理健康教育應成為學校教育中的一項重要的內容已取得了大家的共識。但是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工作,它要求教師不僅要更新教育觀念,還必須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和技能。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在學校開展的重要性,讓我感觸頗深。必須通過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知、情、意,讓它源於實踐,用於實踐。

1、抓住學生心理,以趣促學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同樣的內容,採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學生接受起來會更加樂意和主動。面對從未真正接觸過心理方面知識的學生,我在第一堂課裡以生活中常見的心理現象為內容。從夢到星座,從“肢體語言”到“從眾”,引起了學生對心理世界的好奇,進而講述提高心理素質的好處:提高學習效率;合理調節情緒;形成良好性格;學會與人交往等,同時說明這些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課以後要涉及的內容。這堂課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引起學生對心理健康的興趣和重視,闡明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意義和目的,並讓學生正確的認識心理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目標,也為以後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2、堅持核心原則,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重點在於活動中的體驗,絕不能為了活動而活動,活動應該有主題,有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課也應該堅持一個核心,並圍繞這個核心,“行散神不散”,著重培養學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質,讓他們學習和體驗到對自己的終生髮展有價值的核心觀念

3、聆聽他人故事,因勢利導

心理健康教育課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獲得的心理體驗和感悟程度。學生總是非常關注他人在同一問題上的表現,喜歡聆聽他人的“故事”。

(1)心靈感悟:在課堂上,我經常會給同學們同齡人的“故事”。試圖讓學生明白這些問題別人都有,自己有也很是正常的,並相信這些問題可以解決,進而學習和掌握方法。其實學生在聆聽的同時,也在審視自己。

(2)自我開放:如果心理教師能在適當和必要的時候,作真誠的自我剖析、自我開放,學生也會減輕自我防衛心理,真實地表達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不過作為一名心理教師,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終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自我開放應該有一定的原則和限度。

(3)角色扮演:心理劇的創設,其初衷是讓角色扮演者體會其中的情境衝突,在衝突中宣洩自己、發現自己、改變自己。這大大地提高了同學們的主體參與性,使他們有機會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和想象力,及時地運用課堂所學去解決問題,從而不斷地調整自己,不斷地成長。

今後,我要繼續加強對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制定科學可行的實施辦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學習觀,人生觀,使學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充分的發展。

學生時代是一個人的朝陽年代,若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獲得成功,失敗和挫折是難以避免的。如何教育學生以積極的心態來正確的面對成功和失敗,是我們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我們班主任應該在思想上給予高度重視,以積極的行動來彌補我們在這一薄弱環節的不足之處。

寫關於書籍的讀後感篇2

拌腳石這對於學習來說是一道無法解答的應用題,這對於工作來說是職場上是一個強勁的對手,這對於教師來說是一個連一加一等於幾都不知道的學生,這對於人生來說無疑是一場“天災”。而當我們遇到拌腳石的時候,不用想,人的第一反應是踢開拌腳石。

在《勵志故事》這本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和他的朋友開了一個狐狸養殖場,為了和他的朋友方便照顧狐狸,他倆就在養殖場旁住下。不久在他們的照顧下有好幾只母狐狸懷了小狐狸,但是讓人遺憾的是過了不久有幾隻狐狸相繼流產,只有一隻狐狸順利的生下了三隻小狐狸。但是災難並沒有停住腳步。有一天深夜,她和朋友都聽到了小狐狸的幾生慘叫,當他們感到的時候母狐狸正在吃小狐狸,他們找不到原因,因此他們倆一個留下照顧狐狸另一個人回到軟體公司上班。可是一天他們卻收到了大客戶的退貨單,理由是因為他寫錯了型號,公司扣了他三月的工資,因此他再也接受不了打擊,他離開了公司。一天他接了他朋友的電話,他朋友說找到了母狐狸為什麼吃小狐狸的原因了。她聽到了非常高興來到了養殖廠。朋友指著門前的大黃狗說;“這就是問題的關鍵,母狐狸也正是因為聽了黃狗的叫聲,所以嚇的流產了。而母狐狸也正是因為聽了黃狗的叫聲,不願意讓小狐狸被敵人吃了,所以才會吃掉自己的孩子,這讓他們倆看到了希望。同時還有一件讓他們高興的事,軟體公司的人也向他道歉了,是因為是他們自己印錯了型號。

雖然拌腳石是“天災”而多姿多彩,生活不能因為遇到拌腳石就避開了,就因為有拌腳石,我們才要讓拌腳石變成墊腳石。如何讓他變成你的墊腳石,變成人生堡壘上一顆閃爍的鑽石,一面耀眼的小紅旗,問題在於你如何讓生命煥發光彩,如何“追根尋底”,如果遇到拌腳石,自己為預設敗在絆腳石上,而就像這樣停在那裡,永遠不前進,就不會有勝利,工作是一樣的,學習是一樣的,生活也是一樣的。而在學習上,無疑考試時的不好狀態,會成為學習的絆腳石,會成為一生的絆腳石,如何戰勝絆腳石這樣並不容易,而不容易的是,遇到絆腳石並沒戰勝它,而直接“舉白旗”認輸。因此面對絆腳石勇往直前,把信心拿出來,戰勝絆腳石,讓絆腳石變成墊腳石,這樣的人生是最美麗的人生。

寫關於書籍的讀後感篇3

這幾天的閱讀課中,我們一向在讀高爾基的《童年》。這部作品使我感受深刻。

小說的主人公是三歲喪父,由母親和外祖母帶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個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但自己快瀕臨破產。而兩個舅舅也是同樣的粗暴、自私的市儈,甚至他們的兒女也沿襲著這樣的風氣。阿廖沙就在這樣的家庭中飽受虐待。外祖父經常痛打外祖母及孩子們,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的失去了知覺,結果大病了一場。在這樣的情景下阿廖沙幼小的心靈能不覺得恐慌和不安嗎?所以這本書都會令我們每一個人感到不快和壓抑,這也是必然的,因為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惻隱之心在作亂。

處在這樣醜陋的社會,我們不得不擔心阿廖沙的心靈會不會也被玷汙?但幸好這個世界也不完全是醜陋不堪的一面,身邊還會有善良正直的人存在,他們給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了光明和期望,並相信黑暗終將過去,未來是屬於光明的。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人便是他的外祖母,她把蜜送到了阿廖沙的心窩中去了。作品中外祖母是最慈愛、最有人性的形象,她總是用她的溫存給予阿廖沙愛的種子,種子發芽了,長成了參天大樹,有了羽翼的保護,阿廖沙的世界就不會再任憑風吹雨打了。外祖母撫慰了他心靈上的創傷,而真正教他做一個正直的人是老長工格里戈裡。當然那個善良、樂觀、富有同情心的“小茨岡”也同樣教會了阿廖沙如何應對生活的艱難,但他卻被兩個舅舅害死了,然而我覺得與其說是被他們害死的,還不如說是被這個黑暗的社會所吞噬的。

而我要說的是不要對任何不堪的現實失去信心,總有一些人一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絕望。但你想想,黑暗過去,黎明的曙光總會來到。

寫關於書籍的讀後感篇4

來新學校後,學校要求讀一些有益的教育書籍,大量的閱讀書籍,給了我很多教育實踐中曾經歷過,卻未細細揣摩的教學真諦,我久久的徜徉在這片書海中,深深的懂得教書育人的不易,我們得時時反省自己,時時反思自己,才能將工作更落到實處。

教師是否願意花時間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師是否具有專業素養的標誌。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學海無涯,藝無止境。教師的專業追求、專業探索、專業提升,要靠不斷的反思,教師要學會在言說和行動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長。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種學術行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應不斷反思。這也許將成為自己需要時時溫習的功課。

我願把自己的反思提出來,與各位同仁共勉。

1.讀書一生,以寫促思

好教師的知識結構應當由三塊組成,即精深的專業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我覺得這句話是最能夠引起教師們共勉的。我到現在也依然記得我的大學班主任對我說過的這句話,而似乎很多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已經拋卻了這些意識,我又何嘗不是呢。如果這次不是校方讓我們教師寫一篇讀教育專業書籍的讀後感,我也不知道是否還會記得這句話。寫作不僅是積累經驗的一種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於閱讀和思考的強勁動力。因懂得這些,雖工作辛勞,文筆稚嫩,但我想自己以後也還是要堅持用文字記錄自己的教育生活,讓忙碌的我不斷與寧靜的我進行對話,讓衝動的我不斷接受理智我的批判,讓實踐的我不斷接受理論的我的提升。

2.寧靜致遠

一個好教師不全是靠培訓成長起來的,更不是靠檢查、評比造就的。當教師很苦很累,比如各類名目繁多的學歷進修,課改通識培訓,市級的、省級的甚至國家級的各類的教改活動壓得教師喘不過氣來。教師自由發展的空間,已被剝奪殆盡──整天忙著讀人家的“書”,自己的“書”卻沒有讀。這種過重的外在負擔將導致“膚淺後遺症”。因此,與其忙忙碌碌,不如圍繞自己的特色鑽研下去,深化,細化,創造屬於自己的心靈財富,在浮躁的現實中尋求一份屬於自己的寧靜心境,並置身其中朝著理想的目標默默地努力,靜靜地成長。這一點是我進十三中十多年來最深刻的感悟。我覺得教學固然重要,但是教師的專業發展更為重點,只有一個教師有足夠的電源時,才方可為學生們去消耗。

3.慎獨養身,伸展個性

個人獨處,他人不知,能嚴格按照慎獨去做,沒有其他雜念,實實在在按照道德準則去做。面對榮譽,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在乎別人的譭譽,而要自信自醒,打擊你的力量就是前進的力量。但問耕耘,莫問收穫,竭盡全力,就是勝利。可以說,慎獨是最好的善待自己。

教師不能沒有獨特的風格,不能沒有鮮明的個性。隨波逐流,循規蹈矩是自己成長的最大敵人。“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也應成為我們為師的座右銘。我想對自己說的是,人云亦云的儘量不雲,老生常談的儘量不談,要學會獨立思考,而不是跟著“風”跑。對自己的教學,不要考慮完美,要考慮最有特色。

4.愛在細節

教師要學會愛,愛在細節,因為教育就是一堆細節。比如,對待生活在當今社會環境的學生,教師缺少的不是強力和果斷,缺少的是教養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細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尤其對所謂的學習、心理有“障礙”的學生,要學會做“寒裡”和“雪中”去“送炭”的人,更要成為學生在困難或痛苦中及時送去精神安慰的人。

5.海納百川,合作同進

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誰走在我的前面,誰就是我的老師,包括學生,尤其是那些老教師──敬業,博學,鑽研,激情,嚴謹,刻苦等教育傳家寶,已經成為我們“通向現在和未來美好教育境界的階梯”,把我們引領到當今課程改革的風口浪尖上。我心中永遠銘記他們,並在今後的工作中時時記得向周圍的教師學習。

如果說以前的成長靠的是個人奮鬥,那麼新的時代與環境,強調的卻是團隊的力量。尤其是激烈的競爭環境,需要真正的合作。沒有合作之心的人,內心是焦躁而絕望的,也不會取得什麼真正的成功。你有什麼樣的情懷,就有什麼樣的處世方式;你有什麼樣的期許,就有什麼樣的行為。因此,強調個人發展與競爭,一定要依靠環境和夥伴的合作──學會溝通、學會傾聽,同行彼此理解,彼此支援,共同分享經驗,以減少由於孤立而導致的個人行為。

創新不是推倒歷史,更不是在沙漠上建設大廈。回顧過去是有益處的,如果我們對前人視而不見的話,我們身上的獨創性不會很好地儲存下來並取得快速的發展。教師要成為一名真正的審視者、反思者、繼承者,但應當永遠把自己定位在是教育海洋中微不足道的一顆海星的角色──也許這是一種理性狀態。

一路走來,感慨良多。前程漫漫,我將一如既往地跋涉下去。成長的路上,為自己的生命奠基,為學生的生命奠基,仍需要同事的關懷,教育叢書的引領──而這將是我前進的動力。

寫關於書籍的讀後感篇5

最近讀了《和諧師生關係的心理構建》,從這本書中,我領悟了一些深刻的道理,現在談一點自己的感受:

面對難教難管的學生,我們教師往往是抱怨,發牢騷,比如有的學生上課時做一些無關的事情。我們往往容易對這群學生失去信心,產生厭惡情緒。可以說,當前職業學校的師生關係比較緊張,教師不愛學生,學生也不太尊敬教師。

我認為,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保證。那麼如何改善師生關係,從而促進職業學校教學朝著健康積極的方向發展呢?我覺得應做好以下四個方面:

1、民-主地對待學生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改變居高臨下的態度,真誠地與學生交流;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自主學習,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實踐證明,教師尊重學生的民-主權利,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進,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

2、全面關愛學生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技巧的全部奧祕,就在於如何愛學生。”教師都喜愛成績好的學生,而愛表現不佳的學生卻是不容易的。對於表現不佳的學生,教師不能只是一味地指責、批評,而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愛和關心。雖然這種愛有時毫不起眼,但它有助於師生間理解橋樑的建立和良好師生關係的形成。

3、改革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唱主角、少數學生當配角和一問一答式為主要課堂教學形式。大多數學生是被動的聽課,“死讀書,讀死書”。新課改要求教師給學生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圍繞學生來進行。

4、豐富教學內容

目前很多教師在教學方式改革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我認為要想真正激課堂教學,單純在方式上下功夫是不夠的,必須在教學的內容方面有所作為。

總的說來,教師和學生既是師生關係,又應該是朋友關係,否則,師生之間難以作到真誠相待。師生之間有了和-諧的關係,教學質量才能得以提高。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我相信,只要我們每一位教師都用愛心去教書育人,那我們收穫的將是一顆顆誠摯的心,築就的將是祖國的棟樑之才。

寫關於書籍的讀後感篇6

這幾天看了幾本書,是時候總結一下了。

先是一本幾年前很流行,一直不屑的書——《誰動了我的乳酪》,看完之後,有個想法,覺得外國人很喜歡拿老鼠說事。通過寓言式的故事,講述了一個很深刻的道理,集中起來就是一個字——“變”,中國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早就總結出了“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的道理。人們通常是不情願接受變化的,總傾向於固守已有的東西,當環境變了,不能改變自己適應新的發展。知識越深厚,顧慮越多,束縛越嚴重,這就是為什麼許多成功的企業家學歷都不是很高的原因。想成功,樹立目標,不顧一切地向前,相機而動。

另外兩本是銷售之神、世界上銷售汽車最多的喬·吉拉德的《推銷之神》和《將任何東西賣給任何人》。這些外國的成功勵志書籍裡面都提到了成功不可或缺的幾個要素:1。要有明確的目標;2。在頭腦中細化成功後的美妙情景;3。不斷地學習。目標我們都知道它的重要性,但第二點我們也許會覺得荒唐。喬吉拉德在拜訪客戶的前幾分鐘在廁所掰著自己的嘴,對著鏡子反覆地說:我是最棒的!我是最棒的!我是最棒的!……是不是很可笑呢?但是人家確實保持著世界上銷售汽車最多的記錄,唯一一個以推銷員身份被載入汽車名人堂的人。也許中國人謙虛慣了,不習慣西方的浮誇,以自我為中心,但是我們是不是該放棄這塊已變質的“乳酪”呢?關於學習就不用多說了,大凡成功人士,都有上千本書籍的沉澱。

?窮爸爸富爸爸》也很不錯,一語道破窮富之間的奧祕——富人買進資本,窮人和中產階級買進負債,並且以為買的是資本。

陳安之和韓寒的部落格也不錯。前者培養了我對銷售的興趣和信心,後者培養了我對文學的興趣。雖然我看不慣陳安之對空姐的點評。

?世界上最會說話的人》和《絕對成交》無疑是銷售員的入門書籍。前者以大量的案例生動的描述了銷售的場景;後者則細緻入微的講述了銷售成功的各個環節,並且使我明白,銷售不是低三下四的工作,凡是在企業、工廠工作的,每個都是拿的銷售的提成。東西賣不出去,哪來的工資?當然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除外。

標籤:讀後感 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