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2022蘇菲的世界讀後感熱門優秀示例三篇

新時代下的我們,對喜歡閱讀書籍的人來說是一種享受,可以慢慢感受到自己的成長,你是否也有這樣的體會呢?寫一寫相關的讀後感吧,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2022蘇菲的世界讀後感熱門優秀示例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2022蘇菲的世界讀後感熱門優秀示例三篇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篇1

如果人類的大腦簡單到可以理解,那我們還是會愚笨到無法理解它。

如果浩渺如煙的自然萬物,伊始只是塊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沙石,我們還是會問,沙石又是從何而來。

如果人生只不過是一場夢境,面前的你我只不過是一縷雲煙,那我們的經歷又有何意義,人生的價值又在哪裡?

如果我們只是一層縹緲的星塵,那我們所走過的昨日,所念念不忘的過去,所震撼的悠悠文明歷史又在哪裡?我又是誰?

“爸,你說人的大腦是怎樣進行思考的呢?”

“嗯,大概是神經什麼的一些組織在執行吧。”

“神經是怎麼工作的呢?”

“……”

我大概有好幾天撐著下巴追問爸爸一些連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的問題了,然後在爸爸無言以對的時候又意識到了一個更為嚴重的問題,“爸,你說我為什麼會問這些問題呢?”諸如此類,爸爸都是抽動著臉當作回覆,我只好作罷。但我的思想可不會輕易放棄,於是它又不受控制地開始思考了。

的確,這個問題可不是一加一的算術,兩個指頭很明顯不夠。我想到了很多關於我大腦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確切地說是由我的大腦提出的。用大腦去思考大腦,這就好比用公理去證明公理一樣可笑,可我樂此不疲,不打算擅罷甘休。因為蘇菲他們說過:“一個真正的哲學家是不會說放棄的。”

沒錯,即使上帝限制了我們爬上天堂的通道,他也無法限制我們去為揭密所做的種種努力,誰能說不會有另一片天堂呢?

世界從何而來?

是從一顆小小的卵石變成了今天這番模樣嗎?這不是不可能,可那最初的卵石又是從何而來呢?

是一直都存在而與上帝同在,且永不消亡的嗎?那它為什麼會存在呢?是一粒粒塵埃的傳世奇作嗎?那最開始的塵埃又來自哪裡呢?

人類本著如無底洞般的求知慾來到世界,然後又藉著這本能一次次地解讀著養育我們人類數千年的世界。然而世界並未因此敞開懷抱,反而更顯得神密、傳奇。人類就是這樣一代代地進步著。世界也就這樣一次次展示著它令人神往的傳奇。一個真正的哲學家是不會放棄的,所以人們依舊在為解讀世界而努力著。

的確,人類就是在求知慾的促使下探索著世界,創造著更美的未來。

如果人生只是一場夢境,你面前的一切都將是虛無,無論是父母、朋友,還是你曾認為最美的景物。那既然如此,人生不就和夢一樣虛幻、毫無價值了嗎?我想舊友曾問的問題: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我笑了笑,這個課題對我來講太大,而我,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中學生,就是那種一抓一大把的平凡的人。舊友嘆了口氣:“果然,你也答不出來,所以沒意義,對吧?”我的笑容忽然就消失了,我想起了國小畢業後那無比灰暗的60天假期。

我不知道當時還稚氣未脫的我為何會縮在屋子裡思考著關於這種人生意義的大課題,但似乎有某個聲音在說:“想清楚這些,你才能擺脫畢業的陰暗,更努力積極地面對未來。”這個聲音一直在催促著我思考,後來好像確實有了那麼一瞬的頓悟,最後的結論早已記不清了,但我卻奇蹟般脫離了苦海。

然後我就失去了理智般喊了出來:“每個人的生命是有意義的,上帝把我們創造成了人類是有目的的!”我冷靜了下來,“我們都是帶著使命的安琪兒,我們人生的意義就在於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沒錯,在一個冬風呼嘯的季節,一個放學後空曠的校園裡,我在某種奇怪力量的促使下,說出了一段事後感覺無比深奧的話。我自己都不是特別清楚我為什麼會說這些,我寧願想信是上帝借用了我的意識,在向萬物訴說著人生。

是的,我們的人生是有意義的,即使它本身並未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而哲學的意義就在於解讀人生的意義。即使人生就是一場夢境,做的好夢還是噩夢,取決於你對人生的態度。是夢又怎樣,那夢就是人生,那就請用你對人生的態度對待你的夢。

我是誰?

我是大自然最神奇的造物——人類中的一員。沒什麼自然造物會比人類更加神奇,但我只是那其中的一員,就好像滿頭秀髮中你認為微不足道的一根。我們的責任卻並不微不足道。

迴歸最根本的生物的責任,我們是滿載基因的小船,我們的責任便是傳宗接代,但這並不好笑。是的,這的確是我們作為生物最根本的責任。但我們並不和其它生物一樣,所以我們的責任並不只是這個。我們所承擔著的還有五千多年前的祖先一代代傳承下來的歷史。我們揹負的便是這沉甸甸的歷史責任。

上帝只是上帝,他可能創造了歷史,卻無法干涉歷史,所以這沉甸甸的歷史只能由我們來承擔,歷史的朝向也由我們主宰。為了幾十代幾萬代的人類子孫,我們能做的便是努力撐住風雨,揚帆駛向光明。

如果我們當初未選擇蛻變,我們會擺脫那煩人的責任枷鎖,但我們就只有是一層毫無意識的縹緲的星塵了。既然選擇了,又為何要逃避?又為何不去承擔這歷史,完成這蛻變?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篇2

在高中時,我們要學習政治裡的哲學生活,那是四本政治書中最難學的一本。我的確也很討厭哲學,太難理解了。但《蘇菲的世界》以一種不同的方式,從哲學的角度向我們解釋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形成與發展,告訴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我一直認為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一書卻截然不同。它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使讀者閱讀時產生一種像讀偵探小說般的心情。文中的蘇菲她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這致使她走上了通往解開世界謎團和哲學的大門。並且,蘇菲她還具有持之以恆,鍥而不捨的精神。這一點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只有有了持之以恆,鍥而不捨的精神,我們才有機會去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書中的一段話令我記憶深刻:世界就像魔術師變出的白兔,人類生活在白兔皮毛的最深處,把所有一切都當作理所當然,而哲學家們都是充滿好奇心的孩子,他們不斷攀登白兔的毛髮,目的是為了看清魔術師的真面目,也就是看清世界,看清人生的意義。《蘇菲的世界》一書使我覺得世界上還有很多事情等著我們去探索,大自然的祕密使永遠也揭不完的。

讀完全書後,我發現哲學其實是最貼近現實生活的,哲學是“關於天底下每個人都關心的一些問題的學科”。哲學所要解決的都是還沒有科學方法可以證明的問題——諸如善與惡、美與醜、生與死、秩序與自由等。哲學是對未知事物或不確切認識的事物的假設性解釋,是追求真理的開路先鋒。用一句話說:科學給予我們知識,然而只有哲學才給予我們智慧。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篇3

“你太習慣這個世界了,才會對任何事情都不感到驚奇。”挪威了不起的作家喬斯坦·賈德,借蘇菲之口,以非常平淡的口吻,道出了令人唏噓的事實。

所謂的習慣,是指時間積久養成的思維方式或生活方式。設想一下,當我們的習慣受到某種衝擊時,我們會變得怎麼樣?就像你突然搬家了,突然轉學了,你會不安,也就是沒有安全感。

習慣就是人們所追求的安全感。相較之下,不習慣則是我們的好奇心。

前段時間我看過一檔節目叫奇葩說,其中有個“天問”——高等生物的蛋我們該不該把它砸了?黃執中先生說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一個人如果沒有了好奇心,那他雖生猶死。

世界,是我們最大的常規生存環境,適應了也就習以為常了。可是,每個人最初接觸世界時卻是帶著好奇的。猶記得小時候我為雨而奇,為雷而驚,為火而懼,可大人告訴我不要去淋雨,否則會生病的;不要怕打雷,那只是天空的一聲巨響;不要玩火,不要靠近火,否則會受傷。

就像蘇菲的媽媽告訴蘇菲的:“不要再說這些話。”大人們都在幹什麼?這個不要,那個不準,可是,太多習以為常的東西遠遠不能滿足我們對世界的渴望。其實,這不要那不準的所謂真理是在敲碎我們腦子裡從小擁有的那顆蛋,讓我們少去了探索世界的動力與好奇心。

記得之前的一個晚修,還沒上課,我站在走廊看星星。有個大人問我在幹什麼,我說在看星星,然後他說了一句讓我很不舒服的話:“星星有什麼好看的?快回去上課吧,在這裡站著被領導看見不好。”

我不是叛逆的另類人,但我不希望自己活成別人眼中只懂務實的精靈,更不希望自己一味關心芝麻瑣事,卻懶得抬頭欣賞滿天星辰。我希望教育充滿理想和情懷,而不是無限放大功利心,彷彿考試分數之外的一切都不值一提。

我曾為鮮花而喜,為蝴蝶而笑,為毛毛蟲而驚,而大人們覺得這一切再平常不過了,世界本來就是這樣的。但我確信,大人們也曾有過豐富的童心,他們也曾有過這樣那樣的好奇與驚喜。

我不認為這樣的胡思亂想是幼稚而愚蠢的:即使白天天黑了,你也只會想,要下雨吧,卻沒想過會不會是太陽消失了。

我渴望成熟,但成熟不是讓你變得麻木,變得一切都習以為常,變得不再需要追問和反思。請不要當寄居在兔子毛皮深處的微生蟲,你應當努力沿著兔子的細毛往上爬,哪怕只是為了看看魔術師帥不帥。

“親愛的蘇菲,我不希望你長大之後也會成為一個把這個世界視為理所當然的人。”“我希望你有一個好奇,充滿求知慾的心靈。”這話是說給蘇菲的,也是說給我的。我必然長大,變得成熟,但我的精神拒絕麻木,我的心靈渴望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