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上藝術課心得體會優質6篇

心得體會主要是為了幫助我們抒發自己的一些內心情感,心得體會的寫作可以記錄我們的心路歷程,讓我們把自己的感受銘記於心,文筆巴巴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上藝術課心得體會優質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上藝術課心得體會優質6篇

上藝術課心得體會篇1

工作之餘,在領導的眷顧下我有幸讀了《溝通的藝術》這本書,從中受益匪淺,它讓我認識到了和諧的人際關係,在現代經濟資訊化飛速發展的道路上產生的重要作用。作為現代社會的一員只有和同事之間建立一種互相尊重、彼此接納和理解的關係,並處理好人際關係,已成為事業成功的重要環節。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想想自己在一路走來的工作生涯中,也希望領導能理解我,關心我,希望領導能做我的朋友。更期望同事間能和睦相處,成為親切的兄弟姐妹。今天我做為一位基層管理者也深切感受到,我何嘗又不是時時刻刻關注著員工的一舉一動呢。平時關注他們的工作狀態,看重員工工作能力和技巧。尤其是新員工為了讓他們能儘快進入工作狀態,掌握工作流程和技巧,我幾乎不允他們犯錯誤,隨時隨地的糾正,有時很嚴厲,也許他們感到我太嚴厲有點不可思議,可我心裡理解他們的抱怨,其實我很想讓他們在一個新的工作環境中剛開始就建立一種嚴謹有序的工作習慣,把一切做的更周全更完美一些,讓他們在以後的道路上少走彎路。也許是我要求太完美了,感覺同事之間不是很自然,看了這本書我正確的認識到了,在與同事之間不僅要樹立良好的工作關係,更要建立上下級之間和諧相處的人際關係。員工才能想我所不能想,做我所不能做的。隨時站在員工的角度上理解員工,要懂得換位思考,只有領導設身處地的為員工著想,並有效地把這些感受傳遞給員工,讓他們感受到理解和尊重,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這樣才能喚起領導與員工之間的相互體諒和關心愛護的溝通氛圍,以便達到心靈與效益的共贏。

建立良好上下級關係還要我們用一顆真誠的心來尊重接納每個人,一視同仁不會因為他們的缺點和不足就討厭他們,領導必須承認員工是一個有潛力,有價值的人,不管這種潛力與價值的體現需要多長時間,領導都始終有信心地相信員工有向好的方向去發展的可能性,其實這是領導對員工關愛的表現。我想今後應該以一顆寬大的心去接納他們,把他們當成我的朋友,尊重他們,學著去愛他們,給他們樹立信心,多聽聽他們的想法,多多溝通,要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即使有缺點和不足,但是領導仍然關注我,仍然接納我”。只有這樣,我才可以走進他們的心靈深處,才能創造一種良好的上下級關係。

看來上下級之間要建立一種和諧的關係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不斷的積累經驗,不斷完善領導方法,不斷向更上級領導求教,在以後的教育領導中,我會努力改善我與員工之間的關係,真正成為員工成長道路上的良師益友。

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主動與人多接觸多溝通,讓對方有個好心情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最大祕訣。在閱讀《溝通與藝術》這本書後,深感欣喜,真本書裡章節條理清晰,內容豐富全面,開闊了我的視野,改善了我的溝通障礙。特別是客服封閉式的人性弱點,有非常寶貴的啟示和借鑑作用。這本書給我感觸最深的是:動之以情,容之以理。來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情感使我們感知自己,以及同事,朋友情親人際關係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能力,如果我們可以通過控制自己的消極情緒,控制自己的情感表露方式及程度,就容易瞭解別人的需求。建立正面的形象以及提高互交能力。用情商去思考,以《溝通》一書為工具,建立和諧人際關係,我總結了幾點如下:

1、溝通的基本問題——-心態,溝通不僅是一種講話技巧,更要保持一種好的心態,不要以我為中心,要縱觀大局。

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微笑待人,管住自己的舌頭,從而掌握溝通的主動權。

2、溝通的基本原理——-關心。

關心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真摯情感。學會關心就學會了做人,學會了生存。尊重他人,以禮待人。人與人之間很微妙,大多人際衝突是因為雙方沒有贏得足夠尊重的緣故。如果用友善的方式說話,讓他人享受到被尊重的感覺,在人際交往中稱呼上要總重對方,說話要符合場合,有諾必誠,尊重他人的人格,用謙虛的態度待人即使不同意的觀點,也應保持禮貌,要實事求是的評論事情,對事不對人,不要任意攻擊對方的人品和道德。

3、溝通的基本要求————主動。

不管是與同事,還是上下級之間都要主動與對方溝通,及時反映情況,並認真學會做一個忠實的聽眾,分場合分時機有適度的溝通,注重交談的細節和技巧,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使自己的談話充滿社交藝術,交談目的是與人建立關係,交流思想和資訊,而且讓對方感覺到主題明確,觀點突出。

4、溝通的目的————利益共贏。

溝通不是說服,而是一種感染,一種形象展示,人與人共處於世,對不同的人採取不同的方法,順應時勢,依情況需要去做事,既能做到明智審慎,又能掌握處事藝術,這才是人海戰場上最聰明的操縱者。學會溝通技巧,這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社會更和諧,團隊戰鬥力會不斷增強,事業會更進步。

在我的管理生涯中,對於性格剛烈的我來說。處理人際關係並不是特長,因為溝通能力不夠強,自己在處理人際關係方面不是很到位,是我在工作中經歷了不少挫折和困難,經歷之後使我知道創造雙贏的溝通對企業和個人是何等重要,尤其是我看完這本書後,更是深有體會,更加懂得在日常工作中溝通的重要,我也無時無刻不在感受著溝通對工作產生的便利,一切良好的工作都需相互之間的溝通搭橋,如果沒有很好的溝通,沒有其他部門積極的配合和支援,任何一個部門的工作就不能順利完成。

讀完真本書後,我會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時刻樹立良好溝通這種理念,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出在非常複雜的社會關係網中,需要和上下級溝通。讓他們瞭解我的想法,並接受上級領導給我們的建議,去促進相互瞭解和學習,共同進步,豐富我們的經驗,是我們的工作變得更輕鬆,也是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上藝術課心得體會篇2

每週必上的形體起初給我的感覺是好奇,從未接受過的新內容。我猜想形體是讓人變美的一門課程吧。或許是理想太豐滿,現實太骨感,我漸漸覺得這可真不是一般人能駕馭得了的。越來越覺得老師那優美的姿態簡直是神了。我忽然覺得那是一種我死了也達不到的境界。或許你會覺得我這個人嬌氣或者不過用工。不過不管你怎樣想,我自認為問心無愧。

我在這一年裡,雖說被老師看做沒有任何的實質性變化,但我確實在家鍛鍊了,在學校跳舞了,雖說沒人知道,但我清楚。誰沒有個愛美的心,誰又不想做白瘦美。不過在我看來這是還得有點天賦。有一些人吧,天生就不協調,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過來的,有時候半輩子才能出點成效。再者,這跳舞就更是技術活了,我估計我跳舞一輩子也美不了,就沒那細胞。就算我從國小起也成不了舞蹈家。其實能跳下來就不錯了,協調這事我至少要連一整年,直到現在我還不會做高中的廣播體操呢。說實話,要是知道形體學跳舞,打死我也不報,因為我知道我跳舞肯定過不了。我覺得我就是重考一千次您也就給我這分了。我承認我四肢簡單是個形體白痴。

我在這一年中確實也學到不少,知道什麼樣才是美,也學會開了很多變美的方法。其實這門課真的很不錯,只是跳舞並不適合所有人,還有國慶的運動不適合我這樣心臟不好的人。

下學期我並沒有要選擇這個課程,把它留給更適合更想變美的同學吧,希望您對下一屆的要求不要那麼嚴格,每個人都不容易,最重要的是盡力。無論您是否相信我所說的話,或者是覺得這是一種對您的不敬。我說的是心裡話。

形體訓練心得體會5

本學期的形體禮儀除了在身體素質以及形體的塑造外,還設計了舞蹈方面的訓練——華爾茲。

在身體素質方面的鍛鍊有很多種,除了將踏板墊高進行的各種踩踏板、踢腿等節奏性很強的活動以外,還有許多墊上運動,和瑜伽有點相似。看似做起來很安靜閒適實則不然,這些動作都需要很強的身體素質與一定的毅力。比如側臥在墊子上進行的抬腿運動,老師做起來看似很容易很簡單,但自己真正實踐時才感覺到它所要求很強測腿部以及腰腹力量。要想自如的掌握,絕非兩三日可以練成,而是需要長的期持之以恆才能達到。這也讓我明白了堅持鍛鍊的意義,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想要取得成績必然少不了堅定的付出。

在身體姿態方面的訓練也讓我體會頗深,如走姿、坐姿、蹲姿等等。我瞭解到正確的走姿可以體現一個的風度和優雅,更能顯示出一個人的活力與魅力。而坐姿與蹲姿則在不同環境、不同場合有所不同。比如在面試或工作場合要更正式、顯出對對方的尊重,而同時也是對自己的尊重。正確而優雅的坐姿既能體現一個人的形態美,又能體現行為美,正如古語中所說:“坐如鐘”。正確的身體姿態讓我更有自信也更有氣質。

而華爾茲的訓練除了要求自身熟練掌握舞步外,還要求與舞伴的配合:標準握持及舞姿造型的準確性和藝術性,以及重心交替過程的穩定性和時機掌握的準確配合性等等,並不容易。若想達到兩個人配合得心有靈犀,還需要平時大量的練習。

我希望老師在課堂上多介紹一些舞蹈形式,讓知識更廣泛。

上藝術課心得體會篇3

這學期學習了中外服裝鑑賞這門課程,我感覺提升了我們當代大學生的藝術修養和審美,提高大學生的素質,最根本的問題是提升了大學生的精神境界。服裝鑑賞的最終意義,就在於使大學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淨化,品格得到完善,從而使身心得到和諧發展,精神境界得到昇華,自身得到美化。

服裝是“衣裳”“衣服”的一種現代稱謂,也是成衣的同義語;服裝是人類文明與進步的象徵,是一個國家、民族文化藝術的組成部分。一個民族的服裝,是隨著民族文化的延續發展而不斷髮展的,它不僅具體地反映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而且形象地體現了人們的思想意識和審美觀念的變化和昇華。

從服裝的概念開始,我一點一點地學習瞭解。大到服裝的分類及其它的藝術特質,小到點、線、面、體等基本要素,老師都會講解,並且都會通過作品來具體介紹一些理論的應用。有時候還會用一些視訊來體現理論,例如我們觀看過的時裝秀,還有印度影片中的舞蹈等,都體現了服裝美的力量。通過將近一個學期的學習,儘管我不是專業精深地藝術學院的學生,以前也沒有接受過相關教育,但也開始慢慢地對服裝感興趣。我想這也許就是這門課程所想要的效果之一吧!

我個人比較喜歡中國服飾,漫步中國服裝史的藝術長廊,可以清楚地看到任何時代服飾的產生,都是當時文化的表徵,是其社會政治經濟的一面鏡子。在等級深嚴的春秋時期,奴隸主階級為了穩定內部的秩序,制定了以國王的冕服制度為中心的章服制度。戰國時期,七雄爭霸、戰火連天、兵伐不斷,繼而出現了諸多如布甲、皮甲、鐵鎧銅盔等軍事服裝。魏晉南北朝時期,戰亂頻繁,民族錯居,文人滿腹才華,空懷報國之志,繼而才會有文人雅士褒衣博帶以求其超然若仙之感,融其南北服飾於一體。隋唐五代盛世,展現的是線帶優美、流暢,典雅秀麗的寬衣博帶。沒有漢代服飾的凝重、端莊,沒有六朝服飾的簡樸,沒有宋代服飾的刻板、嚴謹,而是寬緩並賦有節奏,極富詩意美與韻律美。其展現出一個大國的雍容華貴,極盡渲染了一太平盛世的繁榮。在有“馬上民族”之稱的蒙古統治下的元朝,中原文化和遊牧文化激烈衝擊,相互影響和發展,實行中元服飾並用的服飾制度,可謂百花齊放。而在繁花似錦的明代,其服飾儀態端莊、氣度巨集美,是華夏近古服飾藝術的典範,諸如線條流暢、飄逸秀美的背子、儒裙,挺拔有型的巾帽……絲綢和棉布等面料的紡織、印染、刺繡等加工技藝水平高超嫻熟,紋飾豐富。在民間更是創造出了表達人們思想感情的“吉祥圖案”。清代——順治元年,是由滿族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其在服裝形式上和漢人有很大區別,在強制推行滿服的同時吸收漢族服飾中的精華部分。由此華夏服飾呈現出另一種瑰麗的色彩。清朝的服飾大量採用刺繡,加之刺繡的部位和手法各一,使服裝更像衣服穿在人身上的流動畫,奢華而豔麗。近代由於中西文化交匯、衝擊和侵蝕,洋裝式旗袍、中山裝、學生裝等這些中西結合的服裝陸續出現。如今,那用五彩衣裳編織起來的56個民族經緯縱橫的服飾藝術之花,正如斯開放著,豔麗而奪目。

學習這一課程,還開闊了我的視野,拓寬我的知識面。在課堂上,我學到了很多知識,也讓我學會了如何去真正地欣賞一件衣服,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所展示的一些服飾,讓我欣賞到了許多東西方不同型別的服飾作品、藝術風格,對東西方服裝的發展有了初步的瞭解並從中感受到了東西方藝術的特點。

除了課堂上的收穫,我發現這門課的一些知識對我的生活也產生了大大小小的影響。學了以後,讓我受益匪淺。例如老師講的對顏色的認識,通過學習我竟然可以運用到平時的著裝,儘管不是很大的作用,但是我開始認識到了顏色的重要性了。又比如平常對大自然粗略觀察的心也變得充滿好奇又細心,開始喜歡用相機拍下一枝一葉一“世界”,喜歡定格一瞬間的美。

總之,通過中外服裝鑑賞課的學習發展我們大學生形象思維,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高雅的審美品位,提高人文素養,提高感受美、表現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促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為培養文明合格的下一代,具有重要的意義。

上藝術課心得體會篇4

國小生是祖國的花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班主任要充分認識思想政治工作在班級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利用班會、座談會、課外活動、少先隊活動、祭掃烈士墓、參觀旅遊、夏令營等多種途徑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前途理想、勤奮學習、艱苦奮鬥、助人為樂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教育,幫助他們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他們長大了成為"四有新人"。

在這些活動中的始終,都要貫穿用信任鼓舞學生這條主線。對學習用功,表現好的學生充分肯定成績,鼓勵他們繼續努力,爭取更大進步;對愛貪玩、好鬧事的學生,也要多表揚少批評(或不批評),鼓勵他們發揚優點,克服缺點,變後進為先進;對好打架、說謊、甚至有小偷小摸劣跡行為的學生,就要採用說理、規勸、誘導的辦法,鼓勵他們走正道,當一名好學生。工作中的大量實事說明,用信任鼓勵的辦法教育學生,要比批評、懲罰、向家長告狀的辦法好得多。上學期,我們班有個學生偷偷拿了同學一支硬筆,幾天沒歸還。放學的時候,我叫他留下,等到同學們都走了以後,關切地對他說:“xx同學,你沒筆寫作業吧?”他沒作聲。我從荷包拿出一支新筆遞給他,“知道你沒筆寫作業,這支筆是我送給你。”

他沒有接過筆,卻傷心地哭了,懺悔地說:“老師,我錯了。我偷了同學一支筆,明天一定還到他書包裡。”我趁勢鼓勵他說:“一個人犯錯是難免的,你的聰明之處就在於能勇敢承認錯誤,改正錯誤。老師相信,你一定能成為一個好孩子,班上的好學生。”從此,這個學生像換了一個人,學習認真,遵守紀律,敬師愛友,助人為樂,本學期末被評為班級優秀生。

實踐證明:用信任鼓勵的方法教育學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途徑。

上藝術課心得體會篇5

春天悄悄的來了,帶來了朝氣,帶來了希望,帶來了生機,也帶來了色彩。寫生的日子是美好的,也是令我難以忘懷的。獅子林——拙政園——蘇州博物館——南潯古鎮——上海外灘——富陽洞橋鎮文化村——中國美院象山校區——巨集村,這十六天的採風,讓我驚歎中國山水的魅麗,更自豪中國建築的偉大,讓我受益匪淺。

這十六天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中國首位普里茲克建築獎(相當於建築界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王澍大師設計的富陽洞橋鎮文村和中國美院象山校區,以及寫生基地安徽巨集村。

富陽洞橋鎮文村24棟新民居依溪而建,山水如畫。外牆抹泥用的是本村碎、篩選,並運到中國美院的實驗室裡進行了化學配方,夯出來的牆非常堅韌、光滑,據說還很透氣。24棟民居,大部分採用杭灰石外牆、蓋老瓦片,這些都是就地取材。這一點是王澍作品的特點。他曾說:“因地制宜不僅僅要和村裡的傳統文化因素結合起來,還應當儘可能地就地取材。”他一直倡導村居建設要“自然地建造”,用合適的材料和辦法,來實現節能保溫、迴圈利用等現代生活的理念左邊是木幕牆,右邊是夯土牆。中間房屋屋簷下那兩根裝飾柱,看著是混凝土澆築的,其實是鋼柱,外面塗了一層混凝土。房屋建好是敞開式的,所有隔斷都用這樣的木幕牆來完成。這與古民居很像。王澍作品的另一個特點:復古而簡潔,延續傳統又不失現代感。窗外的風景如一幀定格的靜物圖。24棟房子的格局完全不一樣,望出去的景緻變幻多姿。

中國美院象山校區位於轉塘鎮,周圍是青山綠水。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是王澍一次大規模建築設計的大膽創新與實踐。校區總體規劃十分注重校園整體環境的意境營造和生態環境保護,成功地將中國傳統園林的精緻與空間語言融合到現代建築中,使得中國傳統文化的自然山水與建築之間的審美旨趣,在獨特的意境中得以昇華。

王澍在象山校區設計中將中國畫的線條美感加以提煉,賦予其現代特質。校區建築線上條的貫穿運用下大氣統一。單體校舍的立體造型體現了傳統繪畫的線條語言,從反曲面屋頂的曲線到立面網柱造型,再到蜿蜒曲折的廊道,整個象山校區的校舍建築中均運用了線條。而線條並不是在瑣碎地拼接,是將整體校園的規劃考慮其中,讓線性的步道貫穿於建築中,讓其建築更具時代感。而線條同時也彰顯了南方建築的特色,更表達了對傳統繪畫技法的理解。

他的建築更像是傳統材料包裹的西方現代主義——西方人眼裡的中國現代建築。從江南民居中抽出一些元素,再和現代空間融合,園林佈局往往傳統痕跡很多,而加工手法則東西兼有。

巨集村是一個美麗而幽靜的地方,它背倚秀美青山,清流抱村穿戶,數百幢明清時期的民居建築靜靜佇立。高大奇偉的馬頭牆有驕傲睥睨的表情,也有跌竅飛揚的韻致;灰白的屋壁被時間塗劃出斑駁的線條,更有了凝重、沉靜的效果;還有宗族祠堂、書院、牌坊和宗譜。走進民居,美輪美奐的磚雕、石雕、木雕裝飾入眼皆是,門罩、天井、花園、漏窗、房樑、屏風、傢俱,都在無聲地展示著精心的設計與精美的手藝。

巨集村是徽派建築的典型,是徽派建築智慧的結晶。它有以下特點:

尊重自然山水大環境。古徽州對村落選址的地形、地貌、水流風向等因素都有周到的考慮,往往都是依山傍水,環境優美,佈局合理,交通順暢,建築融匯于山水之間。

富於美感的外觀整體性。群房一體,獨具一格的馬頭牆,採用高牆封閉,馬頭翹角,牆面和馬頭高低進退錯落有致,青山、綠水、白牆、黛瓦是徽派建築的主要特徵之一,在質樸中透著清秀。

較靈活的多進院落式佈局。建築平面佈局的單元是以天井為中心圍合的院落,高宅、深井、大廳,按功能、規模、地形靈活佈置,富有韻律感。

精美的細部裝飾。徽文化中“三雕”(磚雕、石雕、木雕)藝術令人歎為觀止,磚雕門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與建築物融為一體,是徽派建築一大特色。

較靈活的多進院落式佈局。建築平面佈局的單元是以天井為中心圍合的院落,高宅、深井、大廳,按功能、規模、地形靈活佈置,富有韻律感。

精美的細部裝飾。徽文化中“三雕”(磚雕、石雕、木雕)藝術令人歎為觀止,磚雕門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與建築物融為一體,是徽派建築一大特色。

上藝術課心得體會篇6

張文質先生是著名的學者、作家,他一直在推行著“生命化教育”。而這本《教育是慢的藝術》是他《慢教育叢書》裡的一本,描述了教育要回到根本,迴歸本真,細細品味,能引起我作為一個教育者的深深思考。

“我常常發現,更可怕的是人失去耐心,缺乏最基本的修養;更可怕的是不自知,自我陶醉,自甘粗魯、卑俗,有時候這一切才是教育更為具體、尖銳的問題,但是它往往被各種任務、指標、困難遮蔽了。因此研究教育,最需要的是傾聽、觀察、記錄和描述,研究教育就是回家,回到教育,回到細緻、持久的省悟之中”。讀了這一段文,我不禁問自己,工作這麼多年來,有沒有認真想過“教育”這兩個的含義。總覺得自己通過師範的學習,什麼都懂,什麼都知道。平時的教育工作中,總是急於見到成效,往往在課堂上沒有細緻的傾聽、觀察、思考學生的言行,或是一味的自己認為如何如何而忽略了學生的感受,更可笑的是,自己覺得還挺不錯,還為自己能夠這麼快駕馭學生而沾沾自喜,現在想來真是膚淺的很。有時在對待一些特殊的學生時往往沒什麼耐心,採取的方法也比較簡單,也覺得這樣的學生教育不好不是我的責任,似乎已盡力到我的努力了,我每天要忙這忙那,還要完成各種各樣的任務,總是對自己的行為找一些理由,等等。這一切都是我日常的教育工作變了味,使教育沾染了太多的社會習氣,脫離了教育原來應有的本真。讀了這段話,讓我重新進行了思考,重新審視了我先前的一些行為,並在以後的工作中進行調整,讓教育迴歸自然。

“不言而喻,教師要有一顆教育的心靈,敏感、細膩、堅強、執著、明確、美好,教師甚至“要比熱愛自己的黨派、教會更熱愛自己的學生”,教育確實要以愛為底色,談起教育就是談論我們的孩子和未來——然而,只要一靜心我們就知道自己實在被扭曲得太厲害了,也許更需要詢問的就是我們還有多少真摯的熱情,承擔的勇氣,能夠在各種困難中堅持應當堅持的執著,可是我知道這樣的詢問很多時候也是蒼白無力的,莫名的焦灼與恐懼盤踞了我們的生活,太多的指標、任務、功利已經控制了我們的心靈,我們渴望著美好,內心都變得越來越無望與冷漠——堅冰時期仍然延續著,有時我們幾乎無法越過它瞭望到自由和有活力的未來”。這一段,告訴我們所處於這樣一個時代,學校也被各種各樣的功利所包圍,但作為教育者的我們要時刻保持一份清醒,要擁有一顆教育的心靈,要對學生始終充滿愛。一方面,沒有愛,我們的教育就會偏離遠來的方向,便會使我們平時的工作變得那麼急躁、那麼勢力、那麼急功近利,這樣導至工作中,對學生進行機械式的任務式的教育,往往學生越學越不想學,對學習也會失去信心,教育教學的效果也就會越來越差,如此惡性迴圈,後果就更不堪設想。另一方面,這樣的工作狀況,對自己來講也不是不盡如意的,試想每天面對著不願學習的學生,面對情況糟糕的教學場景,教師本人也難以獲得教學成就感與工作快樂感,常此以後,身心俱疲,對老師自己的發展也是有弊無益的。

文中張文質先生又談到了著名教育家葉瀾教授的一段話:“許多年來,葉瀾教授持之以恆的躬行“新基礎教育”的理念,無論到哪所實驗學校,她必定要先上教室聽課(而且每次都是聚精會神地坐在教室的最前面,她說這樣才看得清楚每個學生的“動態”),必定要先和實驗教師對話,為他們“捉蟲”、指路。如果沒有外出,她幾乎每週總會安排一天時間,早上六點多鐘就出發到一所學校,上午一聽就是4節課,中午簡單用餐後,就開始評課、交流,然後則是講座和對學校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見,她家裡人告訴我每次“這樣的活動回到家往往要到晚上六七點了”。葉瀾老師是當代最有影響的教育學者,她的“田野作業”方式同樣令人讚歎、敬佩,啟人心智”!葉教授是一個教育大家,她都在盡力做一些每天我們看似在平常不過的事情,她並沒有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可她確真真實實的是一個教育大家,她所做持的態度是一個優秀教育者具有的優秀品質,不帶任何功利。也許,教育本是件簡單的事情,把每天的日常工作還原到原來的面目,便能真正好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