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最新《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熱門精選示例三篇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告訴我們高質量的陪伴遠好過漠不關心,所以家長們要學會反思自我哦,你還在為寫相關的讀後感而發愁嗎?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最新《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熱門精選示例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最新《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熱門精選示例三篇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1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真的是本難得的家教讀本,作者尹建莉既是好媽媽也是好老師,書中內容既能直面教育問題,又深入地思考;有教育觀念,更有教育智慧,讀完讓我受益匪淺。

現在我還記得其中的一篇《“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解決了現在很多家庭陪孩子寫作業的難題。原來我總是陪著孩子寫作業的習慣是錯的,真正意義上的“陪”是心理上的支援和信任。在培養學生習慣的過程中,如果總是製造孩子的主動性和成就感,他就會在這方面形成一個好的習慣;如果經常讓孩子又不自由感和內疚感,他就會在這方面形成壞習慣。對於孩子偶爾所犯的小過失不要大驚小怪,內心一定要堅定一個想法:它只是個“小事”,不是個“錯事”,孩子的成長需要經歷這些小事,他們甚至必做功課還重要。所以,只要鼓勵學生改正就可以了。不要責怪,也不要經常提起,不要讓孩子有內疚感和負罪感,否則的話它真能固定成一個難以改正的缺點了。

作為父母沒有誰不愛自己的孩子,沒有誰不想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我也如此,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總想多給兒子弄點家庭作業讓他多寫多練習,或許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學習好。可是孩子不是這樣的,每天都不及時的完成作業,邊寫邊玩磨磨蹭蹭的到九點多,更別說什麼我佈置的家庭作業了。有時候作業寫得潦草,我看了一氣之下全擦了重寫,孩子就會大哭起來,我更生氣,他邊哭邊寫,對學習產生逆反心理。從這本書中,我明白我的做法太過生硬了,有點拔苗助長了。我必須馬上改變自己的一些不好的習慣,來影響孩子一點點去改變她已經養成的不好的習慣。我必須想辦法使得他對學習感興趣,對自己有信心,讓他感到學習是一種享受,或許能改善這種狀況。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學語文不是學語文課本”讓我明白了:“我們語文教育最大的問題是用叫西方拼音文字的方法教中國的象形文字。”“大學聯考語文試卷,除了一些古詩外,絕大多數內容與教材無關,它考查的基本是學生語文的真實水平。如果不關注閱讀,死抱著教材學語文,那學學生進入中學後就會越來越力不從心。”“學生的成績和閱讀量成正比關係。”在教學中,一定要堅持閱讀教學,讓學生從海量閱讀中汲取營養,而不是僅僅從教材中獲取知識。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細細品讀,每次都有新收穫。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2

很早就有朋友向我推薦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寒假得空,為了做個好媽媽,去書市一逛,買回一本,細細品讀,被書中的內容深深地吸引和打動。

這本書是一本有關家庭教育的書,它的作者尹建莉是一位成功的媽媽,從書中的字裡行間我們都能感受到作者女兒從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樂和健康、成熟和自立,並且她16歲的女兒參加大學聯考,取得了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線22分的優異成績。最主要的是,這麼優秀的女兒所有的一切絕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績都來自於這個細心又有智慧的媽媽的教育。

我認為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書中的內容不僅讓我懂得了為人父母的家教之法,更讓我深思為人師者的教育之道。

首先是如何對待孩子的犯錯。很多時候學生犯錯之後,我們的第一反映就是生氣,繼而對其批評教育一頓。書中的作者認為在讓孩子認識錯誤並改正錯誤的過程中,“不說”往往是最好的“說”。其實孩子犯錯之後心裡已很難過了,老師給予理解,倒往往比給予批評更能讓孩子記住教訓。即使說,也要採用不讓孩子丟面子的說法。孩子成長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不斷犯錯,改錯,在犯錯,再改錯的過程,孩子從犯錯誤的過程中獲得成長的樂趣和生活的經驗。家長也好,老師也罷,我們需要理解錯誤帶來的價值,看到錯誤和正確同樣具有正面教育功能。所以,面對孩子的錯誤,我們要冷靜,分析具體問題,對症下藥。

再者,如何面對孩子的叛逆。作者認為“強權無法撫慰孩子的叛逆。”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會讓老師和家長感到頭疼,各種各樣的問題接踵而至。孩子要求獨立,孩子要求有自己的天地,他們不再好好地聽話,而是離經叛道。在老師和家長的眼中孩子的很多想法是幼稚可笑的,因此會強迫孩子去做自己認為是對的事情。我們經常採用強權手段,讓孩子服從自己,其結果只能是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適得其反。其實我們要改變想法:孩子要求獨立,說明他有了自己的思想,他開始思考問題,開始長大,作為老師和家長應該感到高興,要以客觀、疏導的態度面對孩子的反抗。有一個故事,兩個母親得知了孩子之間早戀的事情,女孩子的母親勃然大怒,對孩子批評教育,並給她辦理了轉學手續,孩子哭著離開了心愛的學校和同學。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3

近期我閱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最早看到這本書的名字,是在一個熱銷榜上,起初很不以為然,自己本就是教師,教育孩子的道理應該都明白。後來在網上買書為了湊單,才買了這本書。可一翻便不能釋手,再細看內容,便有了沒有早早看這本書的懊悔。

做父母,是我們每個成年人的職責,但我們是否都能扮演好為人父母的角色呢?會生孩子不等於會當父母,第一次為人父母,我們應該需要虔誠地學習如何做合格的父母。當我的孩子在生活、學習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時,我也常常會問自己,我的教育在哪裡出現了問題?但常常認識到了問題的存在,卻沒有持之以恆地堅持改正自己的錯誤行為。在班主任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也常常會因為學生出現的習慣問題而發出感慨:這個孩子到底怎麼了?是家庭教育出現了問題了嗎?這本書中作者給出了許多簡單而又實用的教育方法,使做父母的我們會獲得許多有效的經驗。

本書的作者提出了很多有啟發性的建議,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閱讀。作者強調要養成孩子從小閱讀的良好習慣。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跟孩子一起讀書,給孩子講故事。在家中的時候,家長也要以身作則地讓孩子感覺到讀書是有樂趣的。如果家長都不願意讀書,孩子又怎麼會喜歡上讀書呢。作者建議在孩子剛開始接觸閱讀的時候,家長不要讓孩子一邊查字典一邊讀書,那樣做會破壞閱讀的連貫性和讀書的樂趣。如果碰到不認識的字,家長要儘量的告訴孩子,以免打擊孩子的積極性。當孩子有一定的閱讀基礎後,作者還鼓勵家長放手讓孩子讀大部頭的書,即使當時讀的有困難,但是隻要堅持下來,就一定會有好的結果。作者還強調了閱讀對孩子學習的重要性。長時間的堅持閱讀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學到的知識,也對孩子以後的寫作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培養孩子的語感,這對今後的學習將大有幫助。閱讀也會潛移默化地對孩子性格形成影響,因為既然能靜下心來讀完一本書的話,以後在做其他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也可以不受打擾。

第二是不要拿學習作為懲戒孩子的手段。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要把不良的嗜好當懲戒手段,比如:禁止長時間的玩電腦遊戲、無節制的看電視等。

第三是培養孩子的自覺意識。首要的前提是家長要對自己孩子的能力有信心,不要包辦孩子所有事情。讓孩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要相信孩子有完成的能力。作者之後舉了一個讓自己孩子獨自坐火車回老家的例子,從這個故事中,我們能看出孩子的能力有些方面已經很強了,只是有些家長不捨得“放手”,造成了孩子的信心越來越差,到最後就真的什麼都不行了。這就像嬰兒學習走路一樣,到了能走的時候,家長越早放手讓孩子獨立地去走,孩子就會越早地學會走路。但是有的家長怕孩子磕到碰到,孩子也就遲遲地學不會走路。這方面就需要家長有兩方面的智慧了,一個是準確的把握孩子什麼時候有什麼樣的能力,另一個是勇敢的“放手”的勇氣,兩者缺一不可。

第四是品格教育體現在日常生活中。本書的作者認為品格決定命運,童年決定一生,而對孩子的品格教育其實都體現在日常生活裡。這一觀點我認為運用在教育教學中也十分必要。都說什麼樣的班主任帶出什麼樣的班級,這其實就反映了班主任或老師的品格對學生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所以我認為要“樹人”首先要先“樹己”,老師更應該注重日常學習生活中對學生的品格教育,用自身來影響學生,教育學生。

雖說《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家庭教育方面的書,但我認為如果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從教育教學的角度來看這本書,也能受到許多啟發,掌握更多的教育智慧,思考更多的教育問題,從而不僅成為好媽媽,而且成為好老師。(張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