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托爾斯泰墓讀後感6篇

讀後感指閱讀完一本書後把內心的領悟用文字編寫出來的文字載體,在提筆寫讀後感之前,我們要對原文內容進行一次大致的回顧,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托爾斯泰墓讀後感6篇,供大家參考。

托爾斯泰墓讀後感6篇

托爾斯泰墓讀後感篇1

托爾斯泰,這位大地上火光閃亮的俄羅斯的偉大靈魂,這個上天賜給我們的一顆巨星,這道最耀眼的光芒,深深吸引著我們。

1886年,他那強而有力的筆桿寫出一部部能讓我們一步一步地緊跟著托爾斯泰那冒險生涯的矛盾經歷的作品。這些作品的描述除了當時社會的陰暗,對神的信仰是他堅持不懈地用筆尖向人間播撒愛的種子。我深深地體會到,他為真理和正義堅持信念,為真理和正義譜寫人生。文中主人公那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為追求真善美,真理和正義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使我被深深的震撼了。

托爾斯泰兩歲喪母,九歲喪父,青少年時代的托爾斯泰,不僅僅常為思想苦惱,還為自我醜陋的相貌感到絕望。

1862年托爾斯泰結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創作出了震動19世紀整個小說界的鉅著:《戰爭與和平》與《安娜·卡列尼娜》。可是,托爾斯泰是苦惱的:他本人擁有地位和財富,但他時常為自我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難安;他同情下層民眾,又對他們缺乏信心。所以,他厭倦自我的生活,決心和自我的社會決裂,他又得不到人們的支援。在精神上,他一向是孤獨的。復活》是他晚年最大的成就,此時托爾斯泰已經七十歲。在彌留的床上,他哭了,不是哭自我而是哭天下不幸的人。於是,1910年11月20日早上,他稱之為“解脫”的時刻來了,“死亡,值得讚美的死亡……”

從托爾斯泰的經歷,我得到了一個道理:當你遇到困難和危機時,必須要勇往直前。不要放棄,如果放棄了,那麼一切的期望將會灰飛煙滅,但如果你能抓住機會,想盡辦法去解決問題,那就可能是海闊天空了。只要不斷思考,我們必須會有意外的收穫!加油吧!

托爾斯泰墓讀後感篇2

一顆偉大的靈魂,百年前在俄羅斯的大地上發出光焰,最精純的光彩照耀我們的心靈。在十九世紀末陰霾重重的黃昏,它是一顆撫慰人間的巨星,它的目光足以心音並撫慰我們青少年的心靈。

在法蘭西,多少人認為他不止是一個受人愛戴的藝術家,而是一個朋友,最好的朋友,在全部歐羅巴藝術中唯一的真正的友人——列夫托爾斯泰托爾斯泰粗獷的臉又長又笨重,短髮覆在前額,小小的眼睛,寬大的鼻子,往前突出的大脣,寬闊的耳朵,因為無法改變醜相,童年時倍感痛苦。他在一個叫卡讚的地方讀書,成績平庸,他是孤獨的。在他家庭的回憶中,好幾個人為托爾斯泰採作他的《戰爭與和平》中的最特殊的典型人物:如他的外祖父,老親王沃爾康斯基,葉卡捷娜二世時代專制的貴族代表;他的母親,瑪利亞公主,這溫宛轉的醜婦人,生著美麗的眼睛,她的仁慈的光輝,照耀著《戰爭與和平》。雖然對於他的父母,他是不大熟知的,可是他至少還能堅持若干關於父親的回憶。這是一個和藹的詼諧的人,眼睛顯得憂鬱,在他的城邑中過著獨立不羈、毫無野心的生活;他父親死時托爾斯泰才九歲。這一死,使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現實,心中充滿了絕望。然而不知不覺中,他為少年的熱情、強烈的情感和誇大的自尊心所驅使,以至這種追求完美的信念喪失了無功利觀念的性質,變成了實用的性質與物質的了。他慢慢地也學會了放蕩自我。最終,有一樣東西救了他:那就是絕對的真誠、坦白和善良。

最終他以自我的努力而成了俄—國作家。影響我們成功的決不是環境,或者遭遇。而是我們是否能堅持一顆堅強的心,一種不屈的信念。

托爾斯泰墓讀後感篇3

一個土生土長的俄國人,一個渴求歡樂,期盼和平的俄國人,一個生在了不屬於他的年代,卻讓這個時代深深打上“托爾斯泰”烙印的俄國人。他的一生本就是個綻放光芒的太陽,不落的太陽。

孩提時代的托爾斯泰,不懂得失去母親的痛楚,身為貴族後裔的他,跟體會不到生活的艱辛。然而,厄運卻接二連三的降臨在他的身上,9歲的小托爾斯泰又失去了深愛他的父親。也許是命運促使他選擇了一條不尋常的道路,他並沒有像其他的貴族子弟一樣,乖乖的接收那屬於貴族的良好教育,去繼承他的父母給他的爵位。他選擇了去接收那些來自西方的智慧——啟蒙思想。

貴族間的阿諛的寒暄讓托爾斯泰早早的對這個社會感到了厭惡,克里木戰爭更是讓年輕的托爾斯泰看到了貴族的腐化和農奴制的落後。

於是,他脫下了那些繁瑣的貴族裝束,拿起屬於他的筆桿,開始了他的戰鬥。

?童年》《少年》《青年》三部曲寫出了托爾斯泰從童年到青年的感悟,訴說了他對這個弱肉強食的年代的不滿。他發出了疑問,為什麼我們不能享受我們的童年,卻要承擔沙皇強加於我們的痛苦?他不明白,卻在漸漸明白。

最終,歲月讓他明白了一切,原先我們本就不屬於自我,而是這個農奴時代的附屬品。他開始鞭笞這個人吃人的世界,數千個真實場景構成的戰爭與和平將他推上了文學史的巔峰,他拿著自我的武器,他的筆來呵斥腐敗的封建制度,來歌頌勇敢的而國人民。直到在安靜的鄉村生活中結束了他的英雄似的一生。

有些人一輩子也成不了英雄,有些人卻一生下來就註定要成為英雄。

我想托爾斯泰就是英雄。

他就是太陽,照亮了那個漆黑的時代。

托爾斯泰墓讀後感篇4

托爾斯泰粗獷的臉又長又笨重,短髮覆在前額,小小的眼睛,寬大的鼻子,往前突出的大脣,寬闊的耳朵,因為無法改變醜相,童年時倍感痛苦。而且小時候的托爾斯泰不懂得失去母親的痛苦和悲涼。身為貴族後代的他,也更加不能體會到生活的艱辛和不易。但是,厄運卻接二連三地降臨到他的頭上。

九歲那年,他失去了自己最親最愛的父親。父親的這一死,無疑對他造成很大的打擊,使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現實,心中充滿了絕望。然而在不知不覺中,也許是他被少年的熱情、強烈的情感和誇大的自尊心所驅使,也許是命運促使他選擇了一條不尋常的道路。他並沒有像其他的貴族子弟一樣乖乖地接受貴族的教育,繼承父母給的爵位。而是選擇接受那些來自西方的智慧——啟蒙思想。托爾斯泰反對戰爭厭惡戰爭,他嚮往和平。年輕的他看到了貴族的腐化和農奴制的落後。於是他拿起筆,來揭示社會。直到在安靜的鄉村生活中結束了他的一生。

我覺得托爾斯泰是不幸的。他得不到社會的理解,也得不到家人的認可,還被開除了教籍。但是我覺得他是個英雄。他就像太陽,照亮了那個漆黑的時代。

托爾斯泰墓讀後感篇5

從法國作家羅曼61羅蘭的《名人傳》中,我瞭解到了俄國偉大的文學家托爾斯泰的生平事蹟。他關注民間疾苦,摯愛文學,善於觀察總結,精益求精著書立說的品德深深地打動了我。

他出身顯赫,長於貴族之家,從小錦衣玉食,但是卻不像其他有錢人那樣殘酷剝削平民。成年後,他曾經到村子裡把食物分給農民,把自己的一部分樹林分給農民管理,並取消了對農奴的體罰。在等級分明的封建社會裡,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是完全對立的階級。他能夠為農民的利益考慮,就說明他痛恨腐朽的貴族生活,要和他的家族劃清界限。

他熱愛自己的祖國,當祖國發生戰事時,他挺身而出,毅然參軍入伍。在1854年,英法對俄宣戰,克里米亞戰爭全面爆發。托爾斯泰來到了塞瓦斯托波爾前線。戰鬥中,他不顧個人安危,衝鋒陷陣,由於表現突出,被授予獎章。按說應該得到更高的獎賞,但是他並不看重這些,這說明他是一個淡泊名利的君子。人家沒有想著升職,也沒有想著豐厚的物質獎勵。他的心裡一定是這樣想的:保家衛國是我的責任,能夠為國效力我感到無上榮光。他更看重的是戰爭中結識的朋友,大家在炮火紛飛中生死與共,患難之交情誼自當深厚。這說明他是一個重情重義之人。

他在文學創作中嚴謹認真,精益求精。《安娜61卡列尼娜》的構思開始於1870年,小說的初步創作不過僅用了50天時間,但是托爾斯泰不滿意,花費數十倍時間不斷修正,經歷了12次大的改動,4年後才正式出版。這時,小說廢棄稿高達一米多!事實勝於雄辯,從托爾斯泰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位文學巨匠不辭辛苦,不怕麻煩,一絲不苟著書立說的品格。他這人不驕傲,沒有孤芳自賞覺得自己水平很高,不需要太過認真,而是嚴於律己,一遍遍修改直到滿意為止。他尊重自己的每一處表達,尊重每一位讀者。“玉不琢不成器”,不反覆雕琢,就無法把最完美的著作流傳後世。可見,寫作是多麼耗費心血,多麼艱苦卓絕的一件事,不但要用心斟字酌句,還要注意細節,不斷完善。小到一篇文章大到一部書都凝結了作者無數汗水和智慧。

托爾斯泰不愧是名聞中外的文學大師,他的一生是奮鬥不息的一生,境界崇高的一生!

托爾斯泰墓讀後感篇6

在暑假的閒暇之餘,我翻開了《托爾斯泰傳》,體會列夫·托爾斯泰的生活。

托爾斯泰是十九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他的目光是那麼特別,以至於他這種無法抵禦的目光,讓別人根本不敢在他的面前撒謊。他一直希望自己能夠活得非常長久,而且對死亡是那麼畏懼。但是最終,他還是平靜的看待了死亡。但是,他卻對所有事物都冷淡了。托爾斯泰從五十歲開始一直到去世這段時間,他完全是為了生活的意義和對生活的悟解而生活的。他為了真理而進行的鬥爭不是為了拯救自己,而是為了拯救全人類!他為這一項任務付出了生命,這一切使他成為了英雄!

托爾斯泰去世了,但是他與世界的關係繼續對人類產生著作用。他的作用憑著他的理智和愛心增強,而且會像一切生物那樣沒有停頓,也沒有終結地生長。

看完這本書,我的心裡感慨萬分。正如托爾斯泰所說:“人生不是一種享樂,而是一樁十分沉重的工作。我認為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生命的意義只是在於助長人生的愛。”我們應該好好生活,每天都要活得有價值,不能只知道享受。我們要這樣過一天你或許會覺得很容易,但是過一生就不會那麼簡單了。我們還應該有愛,因為愛是可以包容一切的!

所以,我們要向托爾斯泰學習,做一個堅強、執著,有愛心,對社會,對國家都有用的棟樑之才,就像托爾斯泰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