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園本文化心得體會模板7篇

體會是記錄我們內心感受的重要檔案,想要自己的文章得到大家的認可,就一定要結合自己的經歷,大家在生活中往往都會用心得體會來記錄自己的感悟,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園本文化心得體會模板7篇,供大家參考。

園本文化心得體會模板7篇

園本文化心得體會篇1

20xx年1月23日下午,公司組織中層以上人員在五樓會議室參加了由新疆電力公司舉辦的企業文化電視電話專題講座,講座由清華大學教授劉予豐先生主講。劉予豐先生主要從企業文化的作用、企業文化的含義、如何建設企業文化等方面進行講解。講座深入淺出,使我對企業文化建設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和田電力公司領導高度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從20xx年開始就著手製定企業文化建設方案,並形成了和田電力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總體設想,提出了和田電力公司企業精神。公司企業文化:責任(和電)、平安(和電)、和諧(和電);企業精神:人人盡責、事事創優;思想道德觀:踏實做事、誠實做人等相關內容均提到“責任”。現就這些問題,結合工作實際,現在我結合和田電力公司的企業文化建設,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深入理解責任的內涵。“責任”,字典上的解釋是分內應做的事。它是與生俱來的使命,會伴隨著你直到生命終結。《企業文化建設的總體設想》中明確指出:“生活在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揹負著責任,對自己的責任,對家庭的責任,對企業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一份責任在肩頭,生出力量無限。作為和田電力公司的`員工都要樹立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在各自的崗位上竭心盡力,踏實工作,為企業的發展負起我們應負的責任。”

就責任而言,說大點極其神聖,說小點則是每個人做好自己職責範圍內的每一件小事;是對自己做人做事的一種原則;是發自內心的一種要求,甚至是苛求;是做不好一件事決不罷休的精神;是一種敢於承擔的氣概。有無責任心,兩者相差萬里。責任心雖然看不見,但結果能證明;責任心雖然無法衡量,但時間可以見證;責任心不分大小,它是一種精神,是一種作風,一種擔當,一種約束,一種動力,也是一種魅力。

責任心對技術含量、安全生產要求高的電力系統員工的工作至關重要。責任心強的員工能腳踏實地,細微觀察每一個問題,並善於思考問題,能夠及時發現工作中存在的事故隱患,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避免事故發生;責任心不夠強的員工,觀察問題粗心,並不善於思考所觀察到的問題,任其發展最終導致事故的發生。如果一名員工的技術水平再高,但是他的責任心不強,也無法及時發現問題,問題不能及時發現又如何談起及時解決問題呢?在平時工作中,不嚴格執行有關規程制度,進現場不戴安全帽、巡檢馬馬虎虎、監盤精力不集中、交接班不履行手續、“兩票三制”執行不到位、消缺不及時……。雖說這只是一些小事,卻體現出了員工的責任心問題。翻閱每一期《安全簡報》,“由於員工責任心問題,發生誤操作”的字眼屢見不鮮。如果當事人的責任意識強一點,操作認真一點,也許事故就可以避免。常言道“千里之堤,潰於蟻穴”,試想,員工責任心這道防火牆出了漏洞,病毒怎能有孔不入?反之,如果員工都有高度責任感,以企業興衰為己任,無形中就為企業鑄起了一道堅固的屏障,病毒就難以入侵,換言之,事故發生的機率就會降低。

工作責任心體現在工作的每一個細節中,體現在日常小事中。每個人所做的工作,都是由一件件小事構成的,但絕不能因此就敷衍應付,而要養成用心做事的習慣。每一個過程都成就了另一個過程,只有環環相扣整體才會和諧完美。一個人有了責任心才能敬業,自覺把崗位職責份內之事銘記於心,知道該做什麼,怎麼去做;有了責任心才能盡職,一心撲在工作上;有了責任心才能進取,不因循守舊,墨守陳規,原地踏步。因此,我們要認真對待每一件事,對每一件事負責任,做每件事都細心一點,認真一點,做好一點。

提高員工責任心,除了制度的約束之外,文化的力量十分重要。它可以凝聚人心,激發員工積極性和自我驅動力,明確自己的發展目標,增強自我管理意識和責任意識。只有員工走得遠,企業才能走得更遠。要以深入人心的企業精神、統一的價值觀、先進的企業文化來引領員工,凝聚員工,激勵員工,形成團隊精神,形成員工與企業榮辱與共、共同前進的和諧氛圍。和田電力公司的企業文化這是體現了這方面的作用。

歷史翻至20xx年年初,各項工作正在去年的基礎上進行緊張銜接。一年之計在於春,員工的責任心也顯得更加重要。常言道:細節決定成敗。為此,我們要牢固樹立對企業負責就是對自己負責的思想,以企為家,上下一心,團結一致,認真地投入到各項工作中去,為公司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20xx年1月26日

園本文化心得體會篇2

轉眼一年又過去了,在上級領導及員工共同努力下,我較好地完成了本專案部上半年公司及客戶交辦的各項安保服務任務。

一、在勞動紀律方面,為了提高保安服務質量,切實維護我公司利益和展示我公司良好形象,保證被服務單位有一個正常的工作秩序,嚴防各類突發事件的發生,為客戶帶給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在上半年嚴格落實保安公司各項規章制度,嚴格執行相關的、可行的獎懲條例,透過獎懲條例的執行激勵了一些態度不端正的、工作懶散的員工,使得員工在工作中產生一種好學、徵求上進的興趣,同時營造了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僅第一、二季度組織員工消防培訓8課時、業務技能培訓144課時,組織消防演練2次,使每位員工熟練的掌握了消防知識、業務及操作技能,另外還起草了各種應急突發事件的預案。

二、在環境衛生及宿舍內務方面及時檢查、督促和進行相關的內務整理培訓,使得員工能夠自覺的養成區域衛生不定時清潔、內務整理規範有序的良好習慣。

三、在安全上也加強防範,增強保安人員的職責感,不定時檢查他們工作,看他們是否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首先對攝像監控室定期的進行抽查裝置狀況,查記錄,對記錄填寫不屬實嚴格的進行了處理,透過嚴格的管理使得每位員工都擁有了一份職責心和職責感。當然,其中也有的員工常常會產生對工作逆反的心態,甚至產生惰性,對這樣的狀況我們沒有先處罰,首先加強培訓,耐心溝通,同時透過多次組織開班前會、單對單溝通形式將惰性的局面整體扭轉。

四、業務拓展狀況,年初至今半年時間陸續拓展2個專案,增加人員8人,這些成績源於賓館嚴格的管理,賓館的管理就是所屬區域的門面牌,只有好的服務質量才能夠吸引超多的顧客。其中這些還是靠實際內在的一些東西就是質量,形象、服務意識、素質三者缺一不可。只有這三樣能夠長期的持續下去才能夠吸引超多的顧客眼球,才會有超多的“買主”。

上半年來,每一天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一、二季度作為保安部的我們配合甲方迎檢2餘次,檢查部門主要包括消防支隊、區安監局、治安支隊、區分局內保處,共查出問題3項,現場進行了整改,主要問題項。在工作中用心配合甲方,有問題及時協助甲方處理,在這一方面得到了客戶方領導的認可。同時使得客戶方對我保安公司予以工作上的肯定。

當然整體來看是不錯,但實際工作當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

保安員對“保安行為規範”的認識瞭解還是不夠。如個別保安員在執勤期間與不配合保安疏導安全出口的客人因為不聽保安指揮導致發生爭執,嚴重影響了保安員形象,未做到“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宗旨及顧客至上的宗旨,出現問題處理不了的要及時彙報,由上級解決。針對這點,每月務必對工作人員的行為規範、服務意識、以及各項規章制度進行陪訓,以到達完善管理要求。

園本文化心得體會篇3

一是認識上的轉變。在以前的學習和工作中從沒有真正接觸過國學方面的知識,只知道是儒家學問,還有些封建思想意識,認為學這些也沒有多大的用處。然而,通過這段時間對《道德經》和《弟子規》的學習,認識有了新的轉變。我認為,國學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人安居樂業,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樑。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延綿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正是因為有如此深厚的國學文化作為支柱,這種文化一直貫穿於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曆程。

學國學是當今很熱門的一個詞兒,是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反思和正視。其概念廣泛、內涵豐富、分類多樣,把我們祖輩們的經歷、體驗、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這些文字中,為我們後人所一一品讀,並領悟其中的奧妙。他們把這些經典留給我們,自然是希望我們代代相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二是學習的重要。人的一生是從學習開始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開篇即提出了以學習為樂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一個人在生命的歷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識可以增長才幹,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因此,我感到愛學習是一種快樂,想學習是一種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種喜悅。學習新知識,溫習舊知識是一件讓我們感覺愉悅的事情,學習能使我們提高素質、增長才幹。所以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

三是努力踐行。“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去思考、去感悟,就會明白其中的許多道理。在為人處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和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說話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說出去的話,首先要講信用,不可以欺詐別人或者胡言亂語,話說得多,不如說得少,說話只要恰當,切題就行,不要花言巧語。尤其是我們面對學生,要為自己說過的話負責,所謂“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對學生們提出的意見建議要認真研究解決,要敢於承擔責任。

園本文化心得體會篇4

其實對於咱們這個儒蓮文化,我之前就知道,因為我的女朋友是千山路國小的,她在36期的時候在這裡參加過培訓。她學習完之後回去跟我交流一些收穫,我開始有些不屑,甚至嗤之以鼻。我認為自己對這些問題有自己的想法,並不需要別人的教誨。但是這四天的學習,讓我對先前的看法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首先我應該先檢討自己。我這個人在單位和領導、同事相處比較融洽,但是內心很急躁,有時候會和父母、朋友產生一些矛盾,而且對這些矛盾不以為然。通過學習我知道了,對於父母首先應該盡到孝道,特別是我們這群年輕人,應該把孝道承傳下去。

在這裡我要感謝我的姥姥,我的姥姥從小把我養大,一直養到18週歲。我姥姥屬於一個大家閨秀,對於“禮”教得很嚴。我深刻地記得,姥姥說:“一等人用眼教,二等人用手教,三等人用棍子教。”剛才看到蓮儒幼兒園的孩子特別可愛特別聰慧,讓我的內心產生了自責。回想我在班級裡對待我的學生,是否做到和顏悅色?是否做到他做錯了給他一個改錯的機會?事實上並沒有做到。

姥姥還教育我吃飯要有禮。我小時候吃菜只吃自己面前那一部分,哪怕把我面前的菜挖一個小洞,我也不吃別人眼前的菜;吃完飯不能把筷子放碗上;不能說話。其實小時候做得更好一些,學著學著就學走樣了。

老師上一節課提到對父母的愛。父母對我們的愛非常無私,非常包容,反過頭來,我們什麼時候能夠包容一下我們的父母呢?我的父親已經52歲了,他的身體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健壯了,走路的時候,我會開玩笑說:“小老頭……”感覺父母的身體在一天一天變差,可是我卻沒有做到我這個年紀該做的事情,每天和朋友在外面玩得很晚。我的媽媽有一些神經衰弱,我回去晚的`時候她就是睡著了也會醒來,她總會說:“這麼晚回來,對身體不好。”算起來,我們能有多長時間可以和父母說說話、陪他們聊聊天?每天在外面和朋友說那麼多,為什麼不能回家對父母再分享一下呢?其實父母非常想知道你在單位表現如何,和同事關係如何,甚至和女朋友處得如何。以前我回去也就是一句兩句,這兩天回家我跟媽媽聊了很多。因為家離學校比較遠,每天要早走,一年365天,我媽能有360天起來為我做早飯,但是我從來沒有感謝過她。昨天走時我給她一個擁抱,說:“謝謝您!”我媽還有些詫異,可能有點適應不了。今天我又給她一個擁抱。我相信,我還會堅持下去。最後,祝願在座的各位長輩、老師的父母都能夠身體健康!

園本文化心得體會篇5

初學《弟子規》,看到首孝悌,孝悌,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好像真沒怎麼盡過孝,慚愧!想起小時上學,教師就講的尊老愛幼,孝敬父母,總以為是自己有錢了,有能力了,才能儘儘孝心。在外上學了,上班了,結婚了,有孩子了,感覺跟父母離的更遠了,也更少了關懷與孝順。以前每次回去都很少跟父母溝通,很少做過什麼家務,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甚至,讓幹個什麼也懶的去幹,就是做也不及時,彷彿是個外人一樣的處之。甚至有時候會因為一些小事跟他們頂嘴,鬧矛盾,拍拍屁股就走了,根本沒有顧及他們的心情。現在讀了《弟子規》:“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感覺很無地自容。教養自己那麼大,怎麼我依然像個孩子一樣的不懂事呢?現在自己孩子也上學了,自己做的榜樣在哪裡呢?深深自責的同時,我因為工作原因,爭取一星期或兩星期回去一次。說實話,看到父母不知何時變白的頭髮,累彎的腰,我的心像是被揪一般,不用再叫我,我主動去搶著幹家務,只要他們能幹動的,我也一定能幹動。其實他們也不圖我多有錢多有能力,健健康康,和和睦睦,有時間一家人陪著吃頓飯,聊會,就已經很滿足了。這點為人子的,我一定要努力盡心做到,這也是《弟子規》讓我學會一個做人子應盡的責任與義務!

其次是對“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的思考,以前一直覺得,人比人氣死人,人家有才華,比什麼,再學也趕不上,就這樣吧,抱著破罐破摔的心態安慰自己。學了這幾句後,覺得自己很頹廢,很墮落,怎麼會沒有上進心呢?就算不如別人,也應該努力的去充實自己吧,如果自己不努力,那永遠趕不上別人,天資短淺,勤能補拙吧。自己跟自己的昨天比,一天一小步,水滴石穿,總算努力過吧!

然後是對“寬有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的理解。聯絡到工作當中,感覺沒有個計劃。這也急著做,那也等著完成,這個沒做完就忙於另一個,眼高手低,結果一件也不能圓滿完成,還會給工作造成麻煩,不能及時完成領導安排的任務,反而還感到委屈,是在幹啊,怎麼達不到效果呢?原來是犯了“緊有限,寬用功”了,只是想著為了完成任務而完成,事倍功半。理解“寬有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後,對工作方法有了重新的認識,要一頭一頭的來,仔細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不可急,要用心下功夫的做好每一樣工作。再一個要專心,一切以大局為重,不可做工作以外的事,不然不但不能完成領導交託的任務,反而會令自己手忙腳亂,得不償失!

以上,是我學習《弟子規》淺顯的認識,以後繼續學習,領悟,努力改善,把它用在生活,學習,工作中,努力踐行。正確經營好自己的家庭,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以身作則,為社會和諧貢獻自己的一已之力!

園本文化心得體會篇6

今年暑假,我在__做電器促銷,考慮後我就答應下來.因為這是第一次能較長時間連續上班,即使工資低些我也願意嘗試一下.由於正式促銷員回老家過年,店裡此品牌就由我一人負責銷售.在整整十五天裡,我感覺收穫頗豐.

首先,我更深地體會到”態度決定一切”這句話的含義.曾一度鄙視銷售行業,因為曾經單純的我第一次做電器促銷時沒能適應當時的工作環境,把在學校裡學的一套理論硬搬到實踐上來,太過誠實而不講技巧,最終得到銷量低的結果.而看到周圍的”老江湖”們將自家產品誇大優點,迴避缺點,忽悠顧客,這種唯利是圖,爾虞我詐卻換來銷售楷模的稱號,頓時對現實社會失望和氣憤.然而再次幹銷售,我似乎成熟了許多,能客觀理性地看這個問題.第一,產品質量問題在於研發及生產部門而非銷售環節,作為銷售人員,應該提高業務水平,掌握銷售技巧,從企業利益角度出發做好銷售工作.第二,銷售人員應該相信企業,真誠對待顧客,盡全力為顧客做好服務工作.有了積極的態度,我的工作就變得充實而快樂而不是以前那樣偏激.當小朋友經過我的櫃檯時我會主動提醒他到服務檯領取贈品;當學生來選購時我會給他推薦質優價廉的手機,同時結合手機功能介紹一些學習方法,比如下載學習資料等;當老年人來選手機我則幫他選一款簡單實用的,並耐心地教他操作.總之,我在銷售的過程中儘量讓顧客滿意,把快樂傳遞給他們.

其次,我意識到和諧的工作環境和人際關係是工作順利的保障.剛開始的時候我感到店裡競爭激烈,尤其是在客流量小時,顧客進門就好比羊進了狼群的勢力範圍.由於我是新人,對環境還不熟悉,不敢冒進行事,只是觀察周圍情況並認真學習.我知道,各品牌都在進行多方面較量,惟有自信自強者才能勝出.我在遵守職業道德規範的同時還儘量幫助同事,每天早上我都提前到崗幫大家擦櫃檯,

園本文化心得體會篇7

“文化”是什麼意思?根據我的`瞭解,這個詞最早出於《周易·賁卦》裡的“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聖人因應天意,順應時勢人心,制定出禮樂器物,用來教化天下百姓。

從文化這個詞的來源可以知道,文化是“聖人”制定的。聖人聰明睿智,並且有愛護蒼生之念,故能因應現實,從中抽象出文化理念,以收到教育人心的效果。

所以文化是人文化成的東西,首先它要有一個基礎,那就是一個團體在經一定時期的經營之後,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底蘊和風俗。然後聖人再在這個基礎上抽象和生髮,形成切合現實而又引領現實的理論,最後再用它去教育普通民眾,收到化育的效果。

所以任何一種文化,都不是憑空產生的,有產生它所需要的土壤和氣候。企業文化基於現實,能夠很好的濃縮總結企業當下的風氣和精神面貌;同時又能引領現實,將企業所追求的理念的精神境界在現有基礎上拔高,引領眾人共赴願景。

於是,在上者掌管教育和感化,在下者接受教育和感化,上下同心,意願齊一,企業整體的精神面貌也就顯現現出來了。

本著“修辭立其誠”的態度,借企業文學學習的機會,我坦陳一下自己的思想,有不當之處,敬請領導指正。

使命:

一提使命,很讓人心頭油然而生一種神聖的感覺。使命者,天生抱負之謂也。說到責任,倘其中無高尚的使命感以為引領,則責任內事終必完成不好。以八維的校情,說“教育改變人生”,我覺得絲毫不為過。宗教裡有大慈悲之法師,盡愛心之牧師,皆以教育人、改變人、助人向美向善為務,為達巨集願,甚者捨身飼虎、身釘木架,每每想起這些,我輒動情不已。三世輪迴,雖不能普度眾生,然心嚮往之,積點陰德,於心無愧。

核心價值觀:

文化是人文的東西,任何一種文化,都與人有關,無人則無所謂文化,所以“以人為本”是任何一種文化的應有之義。“人”的內涵,有狹有廣,有具體有抽象。狹義地說,“以人為本”的“人”只是指個人,每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廣義地說,“以人為本”的“人”指的是人群,即生活於這個團體中的所有人的總和。具體地說,“人”可指企業所有者、各級管理者、員工群體、甚或我們學校的“產品”——學生群體;抽象地說,則“人”字只是一個符號,正如一個人的名字一般,花名冊上變來變去,似沒有什麼實存的意義。

“人”之內涵,既有如上分別,則對於“以人為本”之理解,自也有不同之解釋。倘狹義地講,則生活於企業中的人都可作“企業當以我為本”的思考;此種見解,固然私心太重,與中國傳統之“克私為公”之主流價值觀念不合,然而西方人重視個人,每個人都照顧到了,公道公理公義自也全都照顧到了,於是“照顧到個體”的結果是達成天下之大公;廣義地說,則事業大家幹,人人為團體,大河有水,小河自然也受惠澤。倘具體地說,則企業追求的是利潤,而學校為的是學生;抽象地說,則“以人為本”追求的只是一種類如柏拉圖所講的理念,理念與現實生活全可截然分開,兩不相干。

校訓:

人之成就,大概分兩種:一種人天生的聰明靈秀,於很多事上不學而能,則他在成就某些事的過程中,自可憑藉天生的長處把事做好,這種人是不需要經歷飢寒凍餒動心忍性的過程的。愛因斯坦說“愛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有興趣即有動力,可見“快樂成功”絕非虛言。另有一種人,抱負出於恨意。傳統中國人總結歷史,認為人之成就,必要經歷“生於憂患、臥薪嚐膽”的過程——經驗須在實踐中學,智慧須在教訓中得,能力須在磨練中長。應用於書生,於是有了“十年寒窗”“發奮苦讀”的說法。問:這種人何以要忍痛發憤?殆出於對現實的不滿,於是內在有了一股洗刷恥辱證明自己的衝動。頭懸梁錐刺股,大抵出於這種因怨憤而生的抱負。

讀書,有人把它看做苦事,有人把它看做樂事。有人以學語文苦,有人以學數學苦,但也有人以之為樂;有人以學專業苦,有人以學專業樂,苦累似乎並不在計較之列,何以有如此分別?我想,以學基礎學科為樂的人,大抵出於興趣——學語文是涵詠其中,薰陶美感,學數學是敏捷于思,鍛鍊頭腦,閒來何事不從容,無限風光在險峰,他們都屬於“樂之者”。以學專業為樂的人,大抵生活在現實世界,作風踏實,有意無意間做了實用主義的信徒。只是實用主義也有褒貶之分,褒義的實用主義者胸懷長遠,走每一步路之前於心中都有安排,且腳踏實地能將計劃付諸於現實行事;貶義的實用主義者顯得過於急功近利,目光短視如雞,只看眼下,不看將來,於是應了“有心栽花花不開”的讖語。

孔子講“因材施教”,於學生型別分析中,對症下藥,於是弟子三千,各懷所能。有的學生,樂學語文,則一個月的強化,自有歡樂開懷在其中,有興趣本就專注,何談疲憊?但倘若他生就以學語文為苦,則張飛讓他捉針,苦不堪言可以想見。在這種情況下,唯有以意志矯正心態,硬著頭皮從語文學習中發現美、提升愛,久之對先前覺可憎之語文萌生愛意,此亦絕非沒有可能。隨著年齡的增長,歷事的增多,人的興趣會轉變,正如從小到大人的食慾口味會有所變化一樣。先結婚後戀愛,與先戀愛後結婚,理論上講起來殊途同歸。

態度:

態度云云,一言以蔽之,在自省而已。書生初踏社會,多易犯以理想要現實之病。是以孔子教育人要少怨。任何事物,自其美者視之,貌若處子;自其惡者視之,不忍卒視。我的性格中,多有逆流而動的傾向,碰壁之後方反省,天生性情,多須矯正,此是決定一生命運之舉,也是個修養問題。勿激憤,勿小氣,要日日警醒才是。我的可取之處在於做事仔細認真,但同時卻有較真的弊病。默默無聞不喜做表面功夫,但不善明哲保身,每遇不公對待輒心生怨憤,久之直言語洩,修養差得很。每到這時,後悔懊惱不已。今後還須努力學習孔子周遊、行事不成而猶絃歌不絕的涵養。

認真做事,當保持下去;模糊做人,還須努力學習。勤奮好學,賣力工作,還要加把勁。嚴於律己,要有一點武士道精神,做個好男兒。正確歸因,不怨天,不尤人,做事必求結果,但須合於義,否則精神死去,這一輩子活得沒意思。知愛惜福,必須承認,自己還很無知;態度第一,還不夠端正;學會感恩,這個不會忘本,但亦絕不培養奴性,否則雖死無憾。永遠要做個正直的人,雖然這須付出代價,但依然要努力追求之,這是我的信念,多年教育的結果,否則人將不人,精神上痛苦。

嚴而有格:

關於“格”字,歷史上有幾種訓法,漢儒訓“來”,從某地前來的意思;南宋朱熹訓“至”,至於、達到的意思;明代王守仁訓“正”,“正其不正以歸於正之謂也”,糾正的意思;清代顏元訓“犯手搓打捶弄”,擊打的意思;清代龔自珍訓為規範,如“不拘一格降人才”……那麼我們企業文化中的“嚴而有格”當作何種解釋呢?

若依漢儒意思,則“嚴而有格”意謂“嚴而使之來”,通過嚴格要求讓學生心思歸附;若依朱熹訓,則“嚴而有格”意謂“嚴而使之達到”,通過嚴格要求以讓學生在某方面做到某種地步;若依王陽明訓,則“嚴而有格”意謂“嚴而使之歸於正”,通過嚴格要求來改變學生不正的作風,達到正派的作風;若依顏元訓,則“嚴而有格”意謂“嚴而有捶打”,動手打是實現嚴的一種方式;若依龔自珍訓,則“嚴而有格”意謂“嚴而有一定規範”,嚴格要求學生需要依照一定的標準和規範。

由此看來,“格”作“標準、規範”講似乎最為貼切,但我認為不如訓為“正”講合理。為什麼呢?

規範是人制定的,一般說來,有標準總比沒有標準好,可是實際操作中有個問題,那就是制定這個規範的依據是什麼,以什麼為更高一級的標準?規章條令的上面有更高一級的指導者,那就是理念。孟子就曾說過:“徒法不足以為政”,只有標準是治理不好國家的,即便這個標準是非常好的標準,還必須有善良意志的人去貫徹實施。否則法律就反成為亂政的工具了。

可見,執法者之有善良意志與否非常重要,惟其有善良意志,故能知何所謂“正”,何所謂“不正”,方能有心去把“不正”的事物糾正過來,使之端正。

具體回到我們的企業文化上來,“愛而有度,教而有方”,“度”和“方”都偏重於從方法上講,還沒有講到指導方法的理念原則,因為“度”和“方”都是可以主觀認定的,千人有千種理解。那麼一要制定共同的規範,這個規範之合理性的前提是什麼?“嚴而有格”正可以補充這個不足。這個“格”就是正義和正氣。從上到下,不管是規範的制定者還是規範的執行者,只有居心正,教育目的才能正。

另外我覺得“教而有方”這個提法有誤,應該“教亦多方”才是。教學應該有很多方法,不應該有一定的方法的。

人生活於文化中,一如魚兒之生活於水中,仰它呼吸,而並不感受到它的存在。文化建設須人人努力為之,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