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普通教育心得體會8篇

心得體會中,一定要將自身的感悟做好深刻的分析,如果過於敷衍,寫出的心得體會是沒有任何價值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普通教育心得體會8篇,感謝您的參閱。

普通教育心得體會8篇

普通教育心得體會篇1

“教育史上的經典著作永遠是教育工作者的最佳啟蒙”。通過對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的閱讀,我體會到了赫爾巴特所構建的科學教育學體系的歷史價值及其對現實教育問題的借鑑意義。

下面就幾個方面,結合現實談談自己的一些粗淺的拙見。

1、課程改革一定要從實際出發,以培養新型人才為目的是方法的先導。首先應該從各地的實際出發,確定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目標。在現代教育理念的指導下,結合本地、本校的實際,有計劃、有組織去設計、去實施。一定要強調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注重改革的實效和教育目的的達成度。

2、赫爾巴特論證的教學法往往被人認為是教師的“教法”,而不包括學生的“學法”,這就是忽視了他的“教法”是建立在學生心理髮展規律之上的。根據學生興趣活動的四個階段:注意、期望、要求、行動來規定教師不同教學階段的教學活動和方法,以促進學生統覺團的形成和擴大,他沒有否認學生的主動性,而是更多地論述了教師如何去做,以促進學生的最大發展;而杜威也憂慮,“迎合學生的任性和興趣”會有危險,需要有成人的指導來發展學生的民主,他沒有否認教師要進行必要的指導和規範。

3、如何構建我們自己的教學法,首先,無論採用哪一種教學方法,都不可能孤立的發展知識或能力,二者之間的對立也就沒有那麼絕對。其次,對於赫爾巴特和杜威教學法,不能一切“拿來”,更不能一概否定,要辯證分析,取長補短。第三,現在各種教學法如雨後春筍,更要汲取各家之長,為我所用,切不可今日學習“魏書生”,明日又學“洋思經驗”,一定要學其思想的核心,而非形式。如同今日我們仍然要研究赫爾巴特一樣,主要是研究和學習其教育思想。

4、赫爾巴特的眼裡,教育目的之間存在著統一性,這種統一性表現為相互聯絡的三重目的。首先,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濃厚興趣是實現最高教育目的的首要條件。沒有興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道德教育。興趣必須是多方面、均衡的。教學中如果只有單一的興趣,或者某個方面興趣過度,會出現與完全缺乏興趣相同的結果:破壞完善道德的培養。因此,興趣必須向多方面發展,多方面的興趣應該構成一個勻稱的統一體。其次,多方面興趣的培養就是個性多方面發展的教育。赫爾巴特提出,教師應該使個性向多方面性發展,使個性、品格、多方面性融為一體。他所說的個性與多方面性實質上是資產階級個人發展的要求與社會需要的反映。個性愈益同多方面性相融合,品格即愈益易於駕御個人。三者結合起來既為實現教育的最高目的——道德的完善奠定基礎,又為實現可能的目的創造了條件。他有時把教學放在第一位,有時又把訓育放在第一位,原因也就在這裡。

他說:“假如道德在多方面性中沒有根基的話,那麼,我們自然可以有理由撇開教學來探討訓育了;那樣的話,教育者就必須直接控制個人,激發他,驅使他,使善在他的身上有力地生長起來,使惡劣的習性銷聲匿跡。教育者可以自問,這樣一種人為的、被強調的單純的訓育至今是否有可能?假如不可能,那麼,教育者必須有一切理由假定,人們首先應通過擴充套件了的興趣來改變個性,必須使其接近一般形式,然後才可以設想個性有對普遍適用的道德規律發生應變的可能;同時在對付過去業已變壞了的兒童時,除了應考慮他現存的個性以外,還應著重估量他對新的和較好的思想範圍的可接受性與他接受它們的時機。”因此,教育目的的三個部分是可以合併起來的。赫爾巴特把多方面興趣、道德、個性聯合起來作為培養目標,反映了資本主義政治和經濟發展對教育的需要,具有歷史進步意義。即使在今天對我們也不無啟迪作用。

筆者認為在理解赫爾巴特的兒童管理思想時,應該同他的培養兒童個性的教育起點聯絡起來,且不可以點帶面、以偏概全。赫爾巴特談到,教育學是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一門科學,但他還應掌握傳授知識的科學。他認為,不存在“無教學的教育”,也不存在“無教育的教學”。教學在向兒童提供知識的過程中引起了兒童心理的變化,產生了對知識的興趣,然後,由知識興趣上升到慾望,最後在行動中表現為意志。因此,赫爾巴特認為整個學校教育無法分為兩個孤立的過程:一是通過情感和意志的訓練進行道德陶冶的過程;一是通過傳授知識進行智慧的過程。如果只講道德而忘記多方面的培養,就可能導致無知識與能力的人支配社會;同樣如果只進行知識教育而缺乏教育性也會導致無信仰的人支配社會。

顯然,他把實現教育目的與傳授文化知識看作同一過程,不存在無教育的教學,也不存在無教學的教育。正如他所說,教學如果沒有進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沒有教學,就是一種失去了手段的目的。所以教育性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平衡的多方面興趣,使他們形成思想範圍。多方面興趣分為認識與同情兩大方面,經驗、思辯、審美、人類、社會和宗教六大種類。多方面興趣是教育的視野投向全人類的社會生活,是教學過程中教育要實現最高目的所必須培養的東西。它既是教學過程的起點,也是教學過程的終點。赫爾巴特指出訓育是一種持續的誘導工作。他認為,冒失是青少年的通病,教育者需要通過訓育以維持他的想法。它通過交際、榜樣、啟發使學生直接得到積極發展方面的促進。訓育就是要直接地陶冶兒童的性格,在兒童身上培養一種有利於教學的心理狀態。訓育的措施可以是抑制、懲罰、讚許和獎勵。

當我們今天對其重新審視時,會發現其對我們的教育和教學的改革與發展有重大的指導作用。

普通教育心得體會篇2

客觀地說,赫爾巴特的這本《普通教育學》所帶給他的名聲,在當時還僅僅限於學術界內。赫爾巴特的學說,真正被運用於教育改革運動之中,是在19世紀中後期,是在他的學生們的努力宣講下,才開始逐漸為世人所注意的。作為現代教育之父的他,生前曾不無悲涼地這樣說過:“我早就知道,無論是我還是我的學說都不符合這個時代的精神。我也不想耍小手腕去迎合這種精神。”杜威晚年之時,常代進步教育家們受過,其實他的教育理想和主張並不為他同代人真正理解。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的研究表明,杜威的理論並沒有在進步教育運動中真正得到實施,其影響也是有限的。

哲學家叔本華說過,天才總是與他的時代格格不入。相比於後人,赫爾巴特和杜威離他們的同時代人更遠。從後世來看,赫爾巴特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深刻影響著全世界的教育狀況,而且從19世紀中葉至今,近一個半世紀的時間內,恐怕沒有一個教育家能夠像赫爾巴特那樣,對歐美各國及一些第三世界國家的教育活動發生過如此廣泛、直接、持久的影響,在長達一百年的時間裡,赫爾巴特的教育教學理論成為教育學者們時常引用的經典,尤其著名的是他的教學形式階段理論成為全世界中國小教師處理日常教學工作的現成處方。赫爾巴特努力把教育目的論建立在心理學的基礎上,從學生的個性和興趣的角度來論述教育目的。確定這個原則,是現代教育學發展中具有決定性的關鍵一步。實際上,教育心理學化的程序雖在裴斯泰洛齊已經開始,但它為世人所信服和普遍採用則應歸功於赫爾巴特辛勤實驗和研究的功勞。

我們很難想象,如果沒有赫爾巴特,杜威實用主義教育理論體系如何能夠誕生?儘管赫爾巴特的理論確實有著這樣或那樣的不足,例如,他在教育者的立場上走得太遠,以至於他對兒童的能力越來越不信任;他對科學能夠帶給人類永恆的秩序,如此堅信不移,以至於他把他的理論機械化和教條化了,從而冷漠了人的主體性價值和創造性;他並沒有建立一套合乎理性的道德秩序理論,而是更多地停留在了對宗教和現有封建倫理規範的保守立場之上,以至於他總是因此而備受後人詬病,等等。

但是,我們需要理解:赫爾巴特是位偉大的教育家,他的成就指引著後人在科學教育學的道路上,不斷邁向人類智力發展的一座座高峰,他的智慧啟發著後來的教育家們,思考教育問題的複雜性,並不斷試圖以觀察、實驗和數學的而不是形而上學的方法來解釋教育現象、解決教育問題。至於他的錯誤,很大程度上,乃是一個時代的潮流使然。赫爾巴特是偉人,但他不是神仙,他無法脫離開他的時代想問題,正如我們無法提著自己的頭髮,使自己離開地面一樣。

普通教育心得體會篇3

上週讀了《大教學論》,我覺得誇美紐斯一直在強調把孩子交給自然,讓他的成長、發展都順其自然,而我讀完《普通教育學》的感受卻和《大教學論》不同,赫爾巴特更多地是在強調規則與管理。管理是可以避免現在和將來對別人與兒童自己造成危害的。我經常看法制節目,現在的犯罪現象有很多都是發生在青少年身上,當究其原因時大都有個共同之處,那就是他們兒童時代所受到的管理。而我這裡說的規則是指人為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威脅。這是一切管理首先採取的措施,是管理兒童的第一手段,也是特殊手段。威脅帶有強制性。

監督。赫爾巴特認為如果把監督作為常規工作的話,那麼就不可能要求那些在監督壓制下成長的人們都能機制敏捷,具有創造力,具有果敢精神和自信行為。而且如果對孩子不加監督,不加教養,放任孩子們撒野的話,他們是不會有偉大的品格來的。

權威與愛。愛所要求的感情和諧可以通過兩種方式產生:教育者深入到學生的感情中去,十分巧妙地悄悄融合在學生的感情中;或者設法使學生的感情以某種方式接近教師自己的感情。一旦獲得了愛,就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減輕管理的困難。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可避免由於威脅、監督造成的叛逆,讓師生關係更和諧。

說到“愛”,我想到了曾經看到的一個關於愛的教育的故事。蘇霍姆林斯基,蘇聯著名的教育家,也是烏克蘭巴甫雷什鄉村中學的校長。他記下了這樣一則真事:校園的花房裡開出了一朵碩大的玫瑰花,全校師生都非常驚訝,每天都有許多同學來看。這天早晨,蘇霍姆林斯基在校園裡散步,看到幼兒園的一個4歲女孩在花房裡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從容地往外走。蘇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這個女孩為什麼摘花,他彎下腰,親切地問:“孩子,你摘這朵花是送給誰的?能告訴我嗎?”小女孩害羞地說:“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訴她學校裡有這樣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點不信,我現在摘下來送給她看,看過我就把花送回來。”聽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蘇霍姆林斯基的心顫動了,他攙著小女孩,在花房裡又摘下了兩朵大玫瑰花,對孩子說:“這一朵是獎給你的,你是一個懂得愛的孩子;這一朵是送給媽媽的,感謝她養育了你這樣好的孩子。”

後來一位江蘇的語文老師用這個故事的前半段出了一道材料作文題,讓學生續寫。他們會寫出怎樣的故事呢?果然具有“中國特色”。大部分的中心內容都是寫教育家如何教育小女孩兒不能損害公物,寫教育家對兒童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而憂心忡忡,等等。

我想,為了學生能像人一樣地站立在這個世界上,生活中不能少了愛的教育,教師應該讓孩子有對人性美與人情美的感悟,要用自己的愛去澆灌他們,讓孩子的心中有一朵永不凋謝的玫瑰。通過清楚、聯想、系統、方法四個步驟,我們的孩子將建立一個合理的秩序,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而自然不能做到這樣。

普通教育心得體會篇4

赫爾巴特是德國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學家和哲學家,西方傳統教育理論的代表人物,是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在1806年,他發表了《普通教育學》一書,此書的原標題為《從教育目的引出的普通教育學》,全書共分三編、十四章,三編之前有一個“緒論”。

以下是我對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一書做的一些摘錄以及自己的理解:

一、心理學是教育學的基礎學科

“教育者的第一門科學——雖然遠非其科學的全部——也許就是心理學。”赫爾巴特提出了心理學是教育學的基礎學科,也是作為教育者必須學習和掌握的的一門學科。

二、教育的管理和目的

(一)兒童的管理

“滿足於管理本身而不顧及教育,這種管理乃是對心靈的壓迫,而不注意兒童不守秩序行為的教育,連兒童也不認為它是教育。”赫爾巴特認為,對兒童的管理是教育者的一部分教育工作和責任,對兒童的管理是進行正常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和必要準備,另外對兒童的管理不能太過。

(二)兒童管理的目的

“……所以為了要使那種在烈性與慾望中成長起來的意志不被造成具有反社會的傾向,就有必要經常對它們保持明顯的壓制。”赫爾巴特繼承了中世紀的教育對兒童的看法,認為兒童起初表現出來的意志就是不服從的烈性,這種烈性是不守秩序的根源。指出為了使這種烈性不會發展為反社會傾向,就必須經常用強制來壓制。

三、教學的步驟

教學過程包括“專心”和“審思”兩個基本環節。“專心”是指集中於某一主題或物件而排斥其他的思想活動。“審思”是指追憶與調和意識內容的思維活動,即深入理解與思考,把“專心”中認識的個別事物集中起來,使之聯合成統一的東西。專心和審思都各有其靜止狀態和運動狀態。在此基礎上,赫爾巴特提出了教學階段理論,他把教學劃分為明瞭、聯合、系統、方法四個連續的階段。

(一)清楚

這是教學過程的第一步,對學生而言,這一階段處於靜止狀態的“專心”活動,其心理狀態主要表現為注意。作為教師,要採用提示等直觀教學講授新教材,以便使學生清楚而又明確地感知新教材。事物能否被感知,首先取決於學生的過去經驗,因此,要使學生清楚地感知新教材,教師必須充分了解學生原有的觀念,以便向學生提供恰當的新觀念。

(二)聯想

對學生來說,這個階段是運動狀態的“專心”活動。經過了明瞭階段之後,學生能夠將以往的種種觀念迅速地正確再現出來,並自然地引起某種聯想。但是,也往往會碰到新觀念與舊觀念不相一致、與舊觀念不相聯絡的情況,這時,教師應該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通過其他有效方式,尋找某些較接近的新觀念或舊觀念,去代替或調和它們。在此階段,重視培養和利用良好的記憶力和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

(三)系統

經過“聯合”階段,學生的新觀念與舊觀念之間產生了一定聯絡,但並不系統,需要學生進一步進行一種靜止狀態的“審思”活動。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使初步聯合起來的種種觀念進一步與課程的整個內容和目的聯合起來,使相關的新舊觀念重新聯合為集團,形成普遍性的概念。在這一階段,想象和思維表現得特別活躍,並具有更嚴密的邏輯性。

(四)方法

這一階段學生對觀念進一步思考,表現為一種動態的“審思”活動。教學過程達到系統階段,並不等於觀念體系全部形成了,還需要不斷充實和完善,這便需要藉助實際的練習,使已獲得的系統知識付諸應用,使之變得更為牢固和熟練。

四、訓育及其方法

(一)訓育的定義

“現在便容易對訓育的概念下定義了。它與兒童的管理有共同的特徵,它是直接對兒童的心靈發生影響的,它與教學共同的地方在於它們的目的都是培養學生。”赫爾巴特通過把訓育與對兒童的管理和教學相比較,來更清晰地理解訓育的實質內涵,它們既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的地方。

(二)訓育的方法

赫爾巴特在他的著作《普通教育學》裡提出的心理學對教育學的意義,兒童的管理理論,教學階段論以及訓育及其方法,這些教育思想盡管存在著一定的侷限性,但對教育科學發展的貢獻是傑出的,對我們今天的教育工作仍具有借鑑作用。

普通教育心得體會篇5

政績觀是指人們對政績的看法。政績觀反映的是黨員的黨性修養、政治立場、格局境界。政績觀端正不端正、正確不正確,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了我們事業的成敗。所謂政績,按字面的解釋當是指領導幹部履行職責所取得的績效。領導幹部肩負著黨組織的期望和人民的期待,在任期間通過紮實而勤奮的工作,作出突出貢獻留下突出政績,這是任何一個有責任心、事業心的領導幹部應該有的追求,同時也是一個幹部德才素質的綜合反映和對其進行評價的依據。對於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來說,政績觀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它引導著我們去該為誰而建立政績,該追求什麼樣的政績,以及該通過怎樣的途徑去實現政績。

作為青年黨員,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和正確地踐行政績觀至關重要,概況起來就是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

仰望星空,就是要志存高遠。水激石則鳴,人激志則巨集。對於青年而言,有沒有遠大理想,能不能志存高遠,也決定著青春的成色與分量。有遠大理想、有鴻鵠志向,才能向著這個目標去努力、去奮鬥,才會不斷地激發出自己最大的潛能。如果沒有方向,任何風都可能是逆風。

徐特立老人曾經說過:一個人有了遠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艱苦的時候,也會感到幸福。而一個人一旦沒有了理想,就像大海里一隻漂泊的小船失去了方向。當前,各種社會矛盾相互交織,各種文化相互交流交融交鋒,多種思潮相互激盪,給廣大青年在辨別是與非、對與錯、真與假、美與醜等問題上,帶來了許多困擾。廣大青年只有在理想的燭照下不斷提高判斷力和鑑別力,才能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才能肩負起時代重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功成不必在我並不是消極、怠政、不作為,而是要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既要做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實事,也要做為後人作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既要做顯功,也要做潛功,不計較個人功名,追求人民群眾的好口碑、歷史沉澱之後真正的評價。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要自覺把個人的理想與黨和人民的事業,與社會的需要緊密地聯絡在一起,為自己建立更高追求、更高標準,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站在群眾角度分析問題、認識問題,在感情上貼近群眾、在行動上深入群眾、在工作上服務群眾,使自己的遠大理想在為黨工作、為人民服務中得以實現,做到讓黨放心,讓人民群眾滿意。而不是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追求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腳踏實地,就是要立足崗位紮實工作。理想信念,從來都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應該是具體的、實踐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年要到人民群眾中去,到新時代新天地中去,讓理想信念在創業奮鬥中昇華,讓青春在創新創造中閃光。抬頭看天,離不開低頭看路;仰望星空,也需要腳踏實地。

青年員工只有把遠大的理想落實在每一天的具體行動當中,落實到每一件具體的事情上,才能不斷地接近自己的理想。要把遠大志向和本職工作結合起來,克服浮躁心理,沉得下身、靜得下心,從小事做起,以小見大,以小成大,把小事做細,把細事做透,用心幹好本職工作的每一件事,不斷提高能力、提升境界。

立足崗位實踐理想抱負,仰望星空堅持腳踏實地,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始終做到與民族同命運、與祖國共奮進、與時代齊發展,才能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寫下燦爛的青春篇章。

無論是什麼崗位、承擔什麼責任,都要全身心投入工作,不做虛功,不圖虛名,用心想事幹事成事,多一些真功實招,少一些花拳秀腿,在平凡的崗位上幹出令人信服的成績,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贏得組織和群眾的信任。

普通教育心得體會篇6

心得體會

樹立正確政績觀:幹部群眾路線教育心得體會最近,市委、市政府在全市機關幹部中開展了群眾觀點、群眾路線的教育活動,這對切實加強和改進機關作風,提升機關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意識,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推進我市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每一位機關幹部,特別是黨員幹部,都應以這次活動為契機,自覺地進行一次群眾觀點、群眾路線的教育。努力達到心裡少一點自己,多一點群眾;少一點名利,多一點事業;少一點虛功,多一點實幹,做到堅持科學發展有韌勁,謀劃

科學發展有思路,推動科學發展有激情,實現科學發展有貢獻。並通過實際行動,切實把活動成果成效體現到作風轉變上,落實到為民服務上。

通過前一階段的學習,我對群眾觀點、群眾路線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堅持群眾觀點,就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真正把握什麼是政績、怎樣出政績,如何評政績,始終堅持把為民謀利作為追求政績的根本點和出發點。對於政績,總書記總書記同志曾經指出:真正的政績是squo;為官一任、造福一方squo;的實績,是為黨和人民踏實工作的實績,應該經得起群眾、實踐和歷史的檢驗。各級黨委和政府應該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幫群眾之所需,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就要牢記群眾利益,把群眾困苦放在心上。當前,全國各地都在謀求經濟發展,發展不是片面、孤立、不計代價、不計長遠的,是要追求以人為本的、全面協調的發展,發展

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讓人民群眾的生活幸福美滿。但有些地方政府官員卻沒有處理好經濟發展同人民群眾利益的關係,甚至為了一時的經濟增長,不惜以損害群眾利益為代價。譬如,秉持沒有強拆就沒有中國的城市化、誰影響發展一陣子,我影響他一輩子等等荒唐邏輯的強拆發展觀。諸如此類熱衷於搞短平快和形象工程、不關心人民群眾只注重政績作秀、為自己謀虛名的行為,明顯是政績觀出現了問題和偏差所造成的。在近日召開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指出,要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這就要求廣大機關幹部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首先要把關心人民群眾疾苦、讓人民群眾富起來,作為最根本的執政理念來堅持和維護。

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就要端正工作態度,把群眾滿意作為唯一標準。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是老百姓。檢驗政績的根本標準是人民群眾擁護不擁護、贊

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工作幹得好不好、實不實、行不行,人民群眾看得最清楚,最有發言權。實現政績重在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正確的政績觀,必然離不開人民群眾的評判和認同。只有通過實際行動,辦對辦好一批實事取信於民,真正讓人民群眾得到實惠,使廣大人民群眾真切感受到黨和政府在為他們辦實事謀利益,他們才會真心擁護你,支援你。這樣的形象工程,才是最大最好最有說服力的政績。

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就要堅持深入群眾,把群眾需要了解清楚。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是老一輩革命家陳雲同志的一句名言。我們黨的四代領導人都強調各級領導幹部,在工作實踐中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加強調查研究;在貫徹上級檔案、政策指示時,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從人民群眾的需要出發。執政之要,在於善於發現和解決問題。只唯實,就是要下去認真傾聽群眾呼聲。現

在有些機關幹部下基層,只是到下級機關的辦公室裡,聽聽彙報、翻翻資料、看看數字,坐而論道。這就往往看不到真正的問題,找不到真正的癥結,所提之解決對策也只能是鏡花水月。深入基層,要真正走到群眾中去,既要身入,更要心入。要從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著手,盡心盡力地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就要充分相信群眾,把群眾智慧集中起來。毛澤東同志指出: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又到群眾中堅持下去,以形成正確的領導意見,這是基本的領導方法。任何政績的取得,都不應該是個人行為,而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廣大幹部群眾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們的很多政府行為,其根本出發點是好的,但由於沒有充分考慮到群眾的意見和社會承受力,就匆匆施行,結果往往無法得到群眾的認同;有的甚至單靠領導幹部個人拍拍腦袋作決策後,就亂鋪攤子,亂上專案,更是勞命傷財、

怨聲載道。官僚主義、形式主義要不得。實踐證明,只有堅持依靠群眾,發動群眾,充分尊重和重視群眾的意見,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與人民群眾一起,共想發展之事,共謀發展之計,共籌發展之策,上下一致,齊心協力,才能有效保障政府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才能在競爭中贏得主動,取得優勢。

普通教育心得體會篇7

中央決定從今年4月底開始在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中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這是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延展和深化,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堅強保障,目前該項活動正有條不紊地進行。但是,不少基層黨員幹部卻認為,三嚴三實的提出針對的是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與基層黨員幹部沒有多大關係,因此只要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學習踐行就可以了。這種模糊認識如果不及時澄清,必會影響到三嚴三實教育的實際效果。

?全國幹部學習讀本》系列叢書之《從文明起源到現代化——中國歷史25講》,針對封建國家行政體制中的胥吏之害指出,秦漢以後官與吏的分離日益嚴重,吏承擔著各級行政機構大量的日常工作,是為政所必不可少者。他們熟悉官僚機構的運作程式,具有實際知識和技能。各級官府的吏盤踞一方,上下其手,常常給國家造成重大損失。胥吏之害是古代行政管理中的一大弊端。這裡吏指的是級別較低的官員,大概相當於現在的科級及科級以下的公務員。古代胥吏之害的表現與現在我們不少基層黨員幹部在庸懶散奢貪方面的表現何其相似。不擔任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不等於沒有權力,基層黨員幹部對自身所負責的工作具有一定影響力,是隱性權力,從而存在尋租空間。為此,不論是修身、用權、律己,還是謀事、創業、做人,都與基層黨員幹部的工作、學習、生活息息相關,基層黨員幹部同樣要根據自身實際踐行三嚴三實。

首先,基層黨員幹部踐行三嚴三實要深入學習。中央要求,在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中,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在《之江新語》裡談到理論學習要有三種境界,這就要求我們在理論學習時要有望盡天涯路那樣志存高遠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冷清和獨上高樓的寂寞,即使是衣帶漸寬也終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願,在學習和實踐中眾裡尋他千百度,最終驀然回首,在燈火闌珊處領悟真諦。同時,基層黨員幹部身處工作第一線,是日常工作的具體執行人,為此要結合本職工作學習專業知識,缺什麼,補什麼,解決本領恐慌的問題,努力形成符合時代要求和工作需要的知識結構。

其次,基層黨員幹部踐行三嚴三實要從小事小節做起。在《小事小節是一面鏡子》一文中提到,小事小節是一面鏡子,能夠反映人品,反映作風。小事小節中有黨性,有原則,有人格。習這番講話對基層黨員幹部有著鮮明的針對性。在社群街道、鄉鎮農村,無論是低保辦證、種糧補貼,還是鄰里吵架、牛羊啃禾這些瑣事小事,老百姓都會找基層黨員幹部解決。基層黨員幹部在履行職責中要從大事著眼,小事做起,不能吃拿卡要,不能門好進事難辦,不能在小恩小惠面前丟掉了原則,在基層工作中要慎獨慎微,慎小事、拘小節,始終保持黨員幹部的良好形象。

其三,基層黨員幹部踐行三嚴三實要真抓實幹。提出執政重在基層,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最終要靠廣大基層幹部團結帶領群眾去貫徹和實施,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也要靠廣大基層幹部組織引導群眾去實現。這就要求廣大的基層黨員幹部以人格魅力去感染身邊的群眾,以精通的業務能力傳幫帶群眾共同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同時,群眾利益無小事,吃穿住行、就業上學、住院養老等問題對群眾來說就是大事。廣大的基層黨員幹部要用釘釘子精神和馬上就辦的態度為民盡職盡責,捨得付出,捨得吃苦,捨得犧牲,敢作敢為、善做善成,在實幹中破解難題,在實幹中搶抓機遇,在實幹中為群眾謀福祉。

普通教育心得體會篇8

最近,市委、市政府在全市機關幹部中開展了群眾觀點、群眾路線的教育活動,這對切實加強和改進機關作風,提升機關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意識,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推進我市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每一位機關幹部,特別是黨員幹部,都應以這次活動為契機,自覺地進行一次群眾觀點、群眾路線的教育。努力達到“心裡少一點自己,多一點群眾;少一點名利,多一點事業;少一點虛功,多一點實幹,做到堅持科學發展有韌勁,謀劃

科學發展有思路,推動科學發展有激情,實現科學發展有貢獻。”並通過實際行動,切實把活動成果成效體現到作風轉變上,落實到為民服務上。

通過前一階段的學習,我對群眾觀點、群眾路線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堅持群眾觀點,就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真正把握什麼是政績、怎樣出政績,如何評政績,始終堅持把為民謀利作為追求政績的根本點和出發點。對於政績,總書記總書記同志曾經指出:“真正的政績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實績,是為黨和人民踏實工作的實績,應該經得起群眾、實踐和歷史的檢驗。”各級黨委和政府應該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幫群眾之所需,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就要牢記群眾利益,把群眾困苦放在心上。當前,全國各地都在謀求經濟發展,發展不是片面、孤立、不計代價、不計長遠的,是要追求以人為本的、全面協調的發展,發展

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讓人民群眾的生活幸福美滿。但有些地方政府官員卻沒有處理好經濟發展同人民群眾利益的關係,甚至為了一時的經濟增長,不惜以損害群眾利益為代價。譬如,秉持“沒有強拆就沒有中國的城市化”、“誰影響發展一陣子,我影響他一輩子”等等荒唐邏輯的“強拆發展觀”。諸如此類熱衷於搞“短平快”和“形象工程”、不關心人民群眾只注重“政績作秀”、為自己謀“虛名”的行為,明顯是政績觀出現了問題和偏差所造成的。在近日召開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指出,要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這就要求廣大機關幹部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首先要把“關心人民群眾疾苦”、“讓人民群眾富起來”,作為最根本的執政理念來堅持和維護。

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就要端正工作態度,把群眾滿意作為唯一標準。“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是老百姓。”檢驗政績的根本標準是人民群眾擁護不擁護、贊

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工作幹得好不好、實不實、行不行,人民群眾看得最清楚,最有發言權。實現政績重在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正確的政績觀,必然離不開人民群眾的評判和認同。只有通過實際行動,辦對辦好一批實事取信於民,真正讓人民群眾得到實惠,使廣大人民群眾真切感受到黨和政府在為他們辦實事謀利益,他們才會真心擁護你,支援你。這樣的“形象工程”,才是最大最好最有說服力的政績。

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就要堅持深入群眾,把群眾需要了解清楚。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是老一輩革命家陳雲同志的一句名言。我們黨的四代領導人都強調各級領導幹部,在工作實踐中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加強調查研究;在貫徹上級檔案、政策指示時,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從人民群眾的需要出發。執政之要,在於善於發現和解決問題。只唯實,就是要下去認真傾聽群眾呼聲。現

在有些機關幹部下基層,只是到下級機關的辦公室裡,聽聽彙報、翻翻資料、看看數字,“坐而論道”。這就往往看不到真正的問題,找不到真正的癥結,所提之解決對策也只能是“鏡花水月”。深入基層,要真正走到群眾中去,既要“身”入,更要“心”入。要從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著手,盡心盡力地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就要充分相信群眾,把群眾智慧集中起來。毛澤東同志指出:“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又到群眾中堅持下去,以形成正確的領導意見,這是基本的領導方法。”任何政績的取得,都不應該是個人行為,而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廣大幹部群眾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們的很多政府行為,其根本出發點是好的,但由於沒有充分考慮到群眾的意見和社會承受力,就匆匆施行,結果往往無法得到群眾的認同;有的甚至單靠領導幹部個人“拍拍腦袋作決策”後,就亂鋪攤子,亂上專案,更是勞命傷財、

怨聲載道。官僚主義、形式主義要不得。實踐證明,只有堅持依靠群眾,發動群眾,充分尊重和重視群眾的意見,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與人民群眾一起,共想發展之事,共謀發展之計,共籌發展之策,上下一致,齊心協力,才能有效保障政府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才能在競爭中贏得主動,取得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