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對參觀陶瓷實訓的心得體會範文大全

陶藝是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傳承。在上學的時候,老師有時會佈置一篇心得體會的文章作為作業。那麼,怎麼撰寫心得體會呢?下面就是本站小編帶來的對參觀陶瓷實訓的心得體會,希望能幫助大家!

對參觀陶瓷實訓的心得體會範文大全

對參觀陶瓷實訓的心得體會

鞏俐與章子怡可謂是當今影視界的二位“大姐大”人物,也都擠身於國際明星之列了,擁有各自的追星一族,古陶瓷真贗鑑定的一點心得體會。但如果說鞏章二人誰更漂亮,誰更有氣質?這恐怕難已達成共識。古人與今人,中國人與外國人,男人與女人,不同文化層次之間的人,不同職業的人......對美的理解都盡不同,即所謂不同的審美觀。因此,你認為鞏俐比章子怡更美更有氣質,或者觀點正好相反,這都沒有錯,正所謂知者見智,仁者見仁。但要說鞏章二人誰的身高更高?在這點上一定卻能達成高度共識。為什麼?道理很簡單,用尺子一量不就見分曉了,鞏俐168cm,章子怡165cm,顯然,鞏俐身高比章子怡要高。身高可以量化,而美則是無法量化的,所以,我們說鞏章二人誰更美,誰更有氣質,永遠也找不到統一答案。

由此,聯想到瓷器老與新的鑑別這一爭論不休的“疑難雜症”。我們不能僅憑造型是否具有神韻、釉色是否純正、紋飾是否流暢等作為鑑別新老的標準,這與評價“鞏章”誰更美更有氣質一個道理,因為主觀因素的成份太大,因此,以此為依據做出的判斷其可靠性大打折扣。的確,神韻、釉色、紋飾等因素對古玩真贗診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但有神韻、釉色純正、紋飾流暢的,它卻有可能是老的也可能是新的。古陶瓷真偽的實質其實就是其生產的時代,“神韻”之類的這些因素與瓷器的真實年齡有或然關係,但沒有必然聯絡。清晨,當你推開窗戶,看見街道是溼的,你不能因此推斷昨晚一定下了雨。因為,街道的溼與下雨沒有必然聯絡,街道溼,除了下雨之外,也可能是環衛的灑水車剛灑過水,也可能是下水道暴裂溢位來的水造成的......。

凝聚在古物上的“漫長歲月”,作為一種純自然現象,完全可以用自然科學的法則檢測出來,上億年的恐龍化石的年齡都可檢測出來,更何況只有上千年曆史的瓷器。科學技術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最終力量,我們有何理由不相信科學呢?!

比喻難言恰當,純屬有感而發。

對參觀陶瓷實訓的心得體會

藝術創作是一個漫長且艱辛的過程,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對材料的理解和使用,在熟知了材料的特性之後才能更好的駕馭它,從而完成對一件藝術作品的創作。小孩子都喜歡捏泥巴,但那在大人眼裡來看那可能就是些無意識的玩鬧而已,但正是因為這樣的天性才有了對創作的渴望。記得年幼時常常會在河邊上的沙堆裡和小朋友們在那嬉戲玩鬧,我們用取自自然的產物來進行我們的小創作。對藝術創作的熱情可能就是在小時候養成的吧,雖然自己當時並不知道那是藝術,僅僅認為是種天性的解放和快樂。

每個周的陶藝課我們都會很早趕到陶藝工作室來完成我們的每件小作品,在這幾周的時間裡我相繼完成了幾個作品,其中的樂趣只有自己能深深體會到啊,但我們大家都對彼此的作品進行比較和評價,因為大家不同的想法做出來的東西都合適不同,其中都賦予了同學們不同的思想,對我們來說那些小東西都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樣更會認真的對待。學陶藝的人絕對是耐心一流,創意無限,能把一塊不是乾硬就是軟弱一灘的泥塊捏出表面光滑、軟硬適中、厚薄均勻、佈局合理、別緻新穎、無裂痕、無氣泡、無雜質的陶藝作品是多麼的不容易啊。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堅持和不斷的思考好的作品是一定會被創作出來的。

最後幾周我們去了工廠,所獲良多。

在7周的陶藝學習,我受益匪淺。在文才方面和藝術審美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薰 陶,不僅在這些方面有所收穫,在平時生活和學習方面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陶藝是一門集藝術審美, 設計, 動手能力於一身的科學。陶藝科學能靜心,能審美,能設計,能把人帶入大自然的懷抱。通過對這一課的學習,我瞭解到其實生活中就有好多設計好多創意,只要我們用心去體會,總有一些出乎意料的好的設計元素來供我們設計。他能提高人的藝術修養和提升人的品位。能把人帶入大自然的懷抱。經過陶藝課的學習,學到了很多知識,不管是從做人還是團隊合作的大方面還是從 生活修養生活習慣方面都是受益匪淺。陶藝雕塑的語言,不只是形體,而是以形體為基礎的造型、色彩、光澤、肌理紋飾等互相作用,融於一身的綜合性語言。如果說一般雕塑在完成 了形體塑造之後, 便已基本上顯示出它最終形體的雕塑形象面貌的話,那麼陶藝雕塑則大不 一樣。也就是說,現代陶藝雕塑在進行藝術塑造的同時,還須介人相應的成型、施釉、燒成等因素,並使這些因素同雕塑造型的審美表現結合起來、融為一體,成為完美雕塑形象的必 要成分。總之,陶藝雕塑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

對參觀陶瓷實訓的心得體會

盤條———個性綻放

陶藝製作的第一節課就是盤條,其實說實話,我根本沒準備用那些細條條去盤出個什麼茶壺碟子來,帶著只是玩玩的態度,我開始了製作課,第一堂課,老師沒按我們自己揉泥,貌似是嫌我們太嫩,還是怕我們勞累呢,既來之,則安之,盡情的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拿著一團泥就是雕啊,刻的,,構思是,桃心的杯底,杯身是由底部開始漸變到口徑小一點,到達中部時在向外擴充套件口徑變大,杯柄也採用桃心形狀的。不過後來,在製作的過程中,我的心都碎了,杯子是沒碎,不過在大約三分之二是向右邊坍塌,沒辦法,我取出幾條,改成一個菸灰缸,儘管還有一點歪斜,不過俗話說“殘缺美嘛”也就不介意了,其實還蠻啊Q精神的。不過事實證明我還是太樂觀了,後來我的這個作品在擺放架的外側不知道什麼原因被人壓成了碎條條,由此可見老師的上課前的注意事項是非常有必要的。

問了一下旁邊的同學,原來是我的盤條粗細不得當造成的,下面應該粗一些,上面越來越細才好,而且收口也應該越來越小才好。於是覺得還是中規中矩的比較容易成功。第二件作品是一個很普通的圓口杯子,不過這件作品也沒儲存下來,杯身和杯底分離,又犯了一大忌諱。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不容易的。此時眼看看就要下課了於是取了一個塊狀泥,做了一個小腳丫的形狀,因為和我的名字諧音所以意義不同,題了字,自我感覺良好。

拉坯——旋轉的舞蹈

第二次製作課我就學乖了,先不從心理上藐視那些泥巴。後來我發現我是很對的,因為我根本無法藐視它。當它們在老師的手裡時,溫順的像只小綿羊,而到我手裡,它們就變成了我的主人,而我只是那身不由己的奴隸。被這些泥巴給藐視了,這應該算是我最大的悲哀了吧。好不容易把那些泥巴揉成長長圓圓的形狀,該往拉坯機上“砸”了,要求是砸到正中間,可在我砸了兩次之後,我發現它就愛往拉坯機邊緣上粘,我該怎麼砸,唉最後還是在老師的幫助下,終於讓它比較穩固的粘在拉坯機上了。那就開始拉坯吧。那泥巴隨著拉坯機轉啊轉,我的手就推啊推,大約用了半個小時,那泥巴的位置終於可以入眼了,我跟泥巴戰鬥期間,是何其慘烈,泥巴帶著我手上的水在離心力的作用下甩啊甩,個子不算矮,那圍裙穿著和沒穿差不多,我的褲子就無處躲閃了,可想而知,我雖是戰鬥的勝利者,可代價也是慘痛的。總算到中間了,可以拉了吧。剛開始有個小碗的雛形時,我滿懷信心能把它做成平時吃飯用的碗,可當它又長大了一倍時,就不協調了,全身上下不是一起運動的,結果就在下面轉的快,上面追不上的情況下,碗消亡了,變成雜亂無章的泥片了,它是這場戰爭的見證者,也是這場戰爭的犧牲品,不得已只能把它放進泥桶。接下來

我的要求降低了些,我把杯壁(或者碗壁、瓶壁)做的厚一些,之所以不確定是什麼的壁,是因為不確定能做出什麼,最後就只能做出什麼就叫它什麼了。嗯,這次不錯,做出了一個很小的罈子。這節課也算是在我的勝利中謝幕了吧。看看雙手,真不敢相信這是我的勝利啊,當成拉坯機勝利了也是有道理的。

第三節課,還是拉坯課。我主要存在的問題是作品總是有點歪斜以及厚度控制不好。於是請教了女老師,老師說歪斜主要是我扶正不到位導致的,而厚度呢,大致差不多就可以了,修坯的時候還可以修改,另外要把表層的軟泥給完全去除,還要注意不要有氣泡。老師還給我演示了一遍,自然老師的作品,我就收入囊中啦。這兩節課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心平氣和,靜下心來做拉坯作品。很有幾次做的'時候都很急,當然結果就是作品失敗,完全不成形狀。所以,總結出一個經驗,除非十分熟練的情況下,還是要一步步、靜下心來做拉坯作品。

修坯——最用的上心的時刻

第四節課和第五節課都是修坯課。上課之前就聽老師說到多數的作品都是在這個階段損壞的,心裡不禁有點惴惴然。從架子上取出自己之前做的產品,一看,都太厚了。桌子上的工具很齊全,不過還是擔心自己在打薄時會把作品弄破,那是我花了很長時間做出來的,所以特別珍惜這碩果僅存的幾件作品。將已經幹了的作品進行修坯,也就是刮、修、掏。可能因為太小心了,修了好長時間,發現別人都修了好幾件了,自己還在修那一件。於是加快了速度,不想被拒

就這樣發生了,我的作品的底部被修穿了,得不償失。一旁的同學打趣道:“就叫一米陽光好了.”又覺得欣欣然,藝術嘛,終究講究一些特殊的意義的。

上釉——華麗的收尾

第六節課是上釉課。總共數了一下,有九件作品,不過老師說了,只允許每人六件進窯,不得已,捨棄了一部分,總的來說,還不錯耶,心情愉快。盤條階段設計的東西不知道是已毀還是查德,就是找不到,有幾個大小很尷尬的杯子或菸灰缸。值得一提的是有一個坦克,實話說來,又不像坦克,裝在了坦克的履帶,卻有跑車的前沿,華麗吧,我在上面用顏料上了一些簡單的花紋然後上了透明油,應該是非常的靚麗的。可是後來,老師卻勒令我掛掉所上的底釉,可能燒不出來吧。還有一個很大的造型也不錯的菸灰缸,我把它放在了琥珀藍的可選專櫃裡大海藍的顏色覺得很安靜的顏色適合抽菸的時候用。在這其中看到不少同學在刮底的時候將作品弄壞,實在算是非常的可惜。陶藝還是一個很細緻的藝術的,我覺得要細心、安靜的去做才能夠做的好。

感觸:

在課堂上經常聽老師說道很多中國古代的陶藝製造方法現在已經失傳了,很多的製造工藝現在看來都幾乎是“不可能”完成”。每當聽到這這些時,我的心裡是半喜半憂。一半為中國有這麼高超的陶瓷工藝而自豪驕傲。另外不經又為現在的陶藝失傳而覺得失落。陶藝

是中國的傳統古老文化。它曾經的輝煌成就另外國人一提到陶瓷就會想到中國,可以說,陶瓷已經是中國的另一張名片。但是現在國人對陶藝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我是這次才有機會近距離接觸陶瓷的,我想像我這樣的應該不在少數,或者有的還沒接觸過。而在國外,從國小到大學都有陶藝課,而且許多家庭建成了陶藝作坊,還出現了一些個人經營的陶藝工作室,許多休閒場所也擺放陳設著陶藝家的作品。所以我覺得我們國家應該加大對陶藝的重視程度,應該從小孩就開始抓起,向公眾提供更多接觸學習陶藝的機會,不然我們的陶瓷藝術真的會一代不如一代了。

我的建議:

陶藝欣賞課:內容豐富精彩,將中國陶藝的發展歷程清楚地向我們展示了出來,從起源到現代發展狀況都有涉及。並重點介紹了其中各個時期的名品。使我這個之前對中國陶藝基本一竅不通的也可以在同學面前炫耀炫耀了。老師講課風趣,從老師口中時不時蹦出另全班爆笑的話語。採用PPT與視訊共同教學,使得課堂不在變得富有活力。陶藝製作課:老師親自教授製作技巧及細節。使得我們這些對製作基本上從零開始的也能夠很快上手。另外製作時放上音樂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點,覺得這樣的課堂輕鬆愉快,很有意思。

當然,老師講課的特色肯定不止上面我所概括的這些,要不然我也不會苦思兩天毫無戰果。不過老師你說,提建議很有加分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