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精選最新讀後感範文三篇

《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這本書告訴我們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師,很多孩子的成長都是以父母為榜樣的,不妨寫一寫相關的讀後感吧,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精選最新讀後感範文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精選最新讀後感範文三篇
《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讀後感1

在網上看到《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這本家庭教育書籍,覺得心裡有些觸動,正好兒子剛上高中,我就毫不猶豫的買了這本書,理由是這本書是推薦給家長看的。

回到家之後,利用空閒時間慢慢品讀,更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讀了一遍後,又挑重點地方讀了第二遍。本書的作者是劉稱蓮。她是一個普通的母親,在培養自己孩子的過程中,注重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從實踐中摸索出了豐富的家庭教育經驗,倡導和諧的親子關係,用科學的方法培養自己的孩子,18年的時間,她培養了一個素質全面,成績優秀的女兒,她的女兒同時被北大和香港大學錄取。本書重點記錄了她的女兒在國小階段成長的點滴。

讀完此書,作為教師的我才感覺到對自己兒子的教育與人家相比真的是汗顏。在培養孩子的寫作潛力上,我沒有像作者那樣給孩子寫作文;在培養孩子的耐心時,我沒有像作者那樣陪孩子一齊玩拼圖,讓孩子從中體會到輸得起的人生態度;在節假日,我很少把逛書店作為孩子休閒交流的地方,讓孩子泡在書海中學習和感受等等,這一樁樁事例,無不體現出作者的出發點,都是基於有利於孩子成長來思考的。

回想兒子在上國小的的時候有主動讀書的願望時,我沒有吝嗇錢,給兒子買了全套的《淘氣包馬小跳》。看到兒子捧著新愛的書讀的時候,我真的感覺的由衷的高興,當兒子讀完這一套之後,又讀了楊紅櫻的《笑貓日記》和《漂亮老師和壞小子》系列,但遠遠不夠。如今兒子讀完的書包括了校園文學、四大名著、科普知識等等,只要是兒子買書的要求,我一律同意。此刻我感覺到兒子寫作文不在像以前那樣詞窮了。書讀多了,他的想象力也豐富了,孩子真的是愛上了閱讀。

《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讀後感2

《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這本書很合我的口味,劉稱蓮老師的很多做法值得我學習。

其中讓我感受深刻的是學習篇——學習是一顆糖,這一部分的第二篇:尋找孩子喜歡上學的“吸鐵石”。文中說道,國小生喜歡學習的前提就是熱愛學校,熱愛老師,熱愛同學,並對學習充滿興趣,只有這樣,他才會對學習充滿熱情並不斷地成長進步。所以沒有必要刻意在孩子的學習上花太多的心思,而是想辦法讓孩子愛上學校,愛上學習,讓孩子渴望和小夥伴交往,孩子有幾個好朋友,就如同有了幾塊孩子上學的“吸鐵石”,讓孩子期盼和老師見面,想方設法讓孩子喜歡上每一位老師,從內心崇敬老師,孩子才會愛上老師的課程,並努力學習。讓孩子的好奇心得到呵護,“副科”同樣激發了孩子的學習動力,讓孩子覺得學習是生動有趣的,從而愛上學習。讓孩子的成就感得到滿足,不斷的誇獎和鼓勵孩子,滿足孩子的成就感,讓孩子越來越自信,而自信又是孩子做事情成功的基礎。作者的實踐處處綻放著獨特而有效、用心而無痕的教育智慧。

作為老師,我從中可借鑑的非常多,如何能將自己的課上的生動有趣;如何能做一位有魅力的老師去吸引我的學生;如何讓學生愛上學校、喜歡上學;這是我需要思考和學習的。

國小是孩子成長的重要起點,這六年可能會影響他人生後面的六十年。孩子的成長是自然且獨特的,作為孩子的國小教師,我們需要給孩子更多的引領,這就需要我不斷的學習,提升自己,不斷的創新,用自己的愛和智慧同家長朋友一起為孩子引航,靜靜等待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讀後感3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育兒方面的書也看過不少,但我最喜歡的是劉稱蓮老師的《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這本書我前天又看了一次,真是屢看不厭。書中以劉老師的親身經歷,從生活、學習、閱讀、品格、心理、溝通6個方面詳細列舉了很多育兒的方法和故事,真實又實用,讀後讓人收穫頗豐。這次我就從學習、閱讀、溝通三個方面聊一些我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在學習篇裡,劉老師提出“興趣班的選擇要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這點我特別贊同並深有體會。我是在女兒四年級的時候看到這本書的,四年級之前我給她報過四個興趣班,先後是舞蹈、美術、游泳和電子琴,與其說“興趣班”不如說“課外班”恰當些,因為這些班除了“美術”是她喜歡的,其它三個興趣班都是我為了不讓她輸在起跑線上強加給她的,特別是電子琴,錢花了不少也沒學到什麼實質性的東西,最後她痛苦的對我說“媽媽,我壓根就不喜歡電子琴,我也沒這天賦,就別再折磨我了,放過我吧”!最後我果斷放棄了。而她喜歡的“美術”到現在還堅持著,每次去上課都很高興,因為喜歡,所以進步也快,尤其兒童畫方面,已經畫得特別好了!

所以對於興趣班的選擇,我很贊同劉老師說的兩個原則:第一,要尊重孩子的興趣;第二,要尊重孩子的天分。二者缺一都很難學好。

在閱讀篇裡,劉老師說:“父母為孩子創造的是閱讀的氛圍,孩子就可能喜歡上閱讀;父母為孩子創造的是看電視的氛圍,孩子就可能喜歡看電視。”對這句話我感同身受。從二寶4個月,我就開始給他讀各種繪本,一直堅持到現在。所以他的語言發育的比較早,一歲半的時候,所有的話都會說了,現在兩歲八個月,經常會恰如其分的用些成語。從二寶會走路開始,我就在家裡的各個角落放上書,好讓他能隨時拿到書,看到書,所以現在他每天都會靜靜地看上幾本書,每次都能堅持一個小時左右。有一次我有急事,就把他暫時放在了鄰居豔豔家,忙完去接他的時候,豔豔開門就說:“你兒子懂的可真多呀,會講那麼多故事,說話還會用成語,你怎麼教的?我兒子每天淨吵著看電視,不讓他看就鬧。”我說我家8年都沒電視了,客廳裡放的最多的就是書,每晚都堅持給他讀繪本。她說“天哪,不看電視,那怎麼受得了,我給他也讀過繪本,可就是堅持不下去!”我知道我解決不了她的問題,然後謝過,接上孩子回家了。

是啊,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在孩子眼裡父母就是自己的標杆,大人都不能自我管制和約束,談何要求孩子呢!

在溝通篇裡,有一節是講關於學生給老師送禮物的。有孩子讀書的父母都知道,每逢過年過節,尤其是“教師節”,孩子們都會送些小禮物給老師,以此來表達對老師的感恩,很多家長也支援孩子們這麼做。我的女兒一直也是這麼做的,她送給老師的有時是一個蘋果,有時是一束鮮花,去年教師節的時候,女兒自己做了一隻呆萌的小兔子送給了老師,結果晚上老師在朋友圈裡還晒了她的禮物,評論里加了一句“我喜歡這個小呆萌,謝謝寶貝兒”,女兒看到後興奮了好久。可是第二天女兒放學回到家卻對我說:“媽媽,媽媽,告訴你個祕密,今天我去老師辦公室的時候,她正在打電話,我聽她說“回頭我把票給你的兒子,讓他給你帶回去,以後不要再送這種禮物了,你的心意我領了,即使你不送禮物我也會好好教育他的!”然後把電話就掛了,看著挺生氣的。媽媽,你說是不是有人送了太貴的禮物給老師呀?”我說:“也許吧,不過你不能在班裡說這件事哦!”女兒答應著回房了。

這件事我一直記在心裡,至於該怎樣給老師送禮物,我比較贊同劉稱蓮老師的觀點:“作為學生和家長,尊敬老師是應該的。不過家長應該本著尊敬老師、感謝老師、愛戴老師的宗旨去準備禮物,應該傳達出父母和孩子真正的心聲,而不應該有任何功利目的,也不應該以貴賤來衡量禮物的價值。如果我們這樣做了,孩子就會懂得,對老師真正的感恩並不體現在教師節禮物的貴重上,而應體現在每一個對老師充滿感情的日子裡,而教師節,則只是一個表達感恩之心的好機會罷了!”

我個人認為:不管是教師節,還是其它節日,給老師送禮物時,都應該遵循這個宗旨。禮物是輕的,但孩子們對老師的情義是重的,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