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正面管教讀後感讀後感最新6篇

讀後感最重要的還是感與讀的結合,篇幅長短是最不需要關注的,不管讀什麼型別的書籍,都值得我們寫讀後感的地方,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正面管教讀後感讀後感最新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正面管教讀後感讀後感最新6篇

正面管教讀後感讀後感篇1

跟大多數人一樣,我喜歡看文學類小說,而且只看我喜歡的作家的書,其餘型別的書一概不看,也從未想過去看。可是世事難料,誰曾想到,生了娃以後,面對著這個難搞的小傢伙,我手足無措,看到網上魚龍混雜難辨真偽的,開始有了想要認真學習相關書籍的念頭。在網上搜書單,多方比較買了幾本總體評價較好的書籍,《正面管教》是其中一本,也不知道為什麼,大概是因為先收到的吧,所以開始了萬里育兒學習長征的第一步。

說起外國書,我是相當頭大,可能還是語法習慣的問題,讀起來總是很奇怪。這本書一樣,加上一般都是晚上讀,所以讀了前幾章根本不知所云,硬撐著雲裡霧裡的看完。第二遍我就強迫自己邊讀邊寫要點,這才算慢慢摸到門路了,現在想想還好沒放棄,這本書讀的辛苦也值了!

這本書的總體基調是“愛”。

愛很好理解,大家都愛孩子,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可是關鍵是方式。我們是怎麼愛孩子的呢?“天冷了,把衣服穿上。你的秋褲呢?為什麼不穿啊!”“你怎麼收拾的那麼慢啊?早幹什麼去了?”“我都告訴你這樣不行了,為什麼還是要幹?”“啪!怎麼回事啊?考這麼一點分數?你在學校都幹什麼呢?啪啪啪!!!”“屋子跟豬窩一樣髒,為什麼不打掃衛生啊?”“我都要累死了!伺候完老的伺候小的!你都不能省點心!”……這些話太熟悉不過了,我們小時候不知聽過多少遍了。大家看完這些話是什麼感覺呢?心煩,牴觸,作對,嚇得以後不敢了,恨,我要報復……都知道懲罰有用,“豫章書院”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小孩終究長成了大人,可是誰關心過孩子長大過程中的體驗和感覺?

讀了這本書才知道好像還有除了懲罰以外的手段來管教孩子,那便是“愛”!

正如書中所說:正面管教的首要目標,是讓大人和孩子都能在生活和他們的關係中體驗到更多的歡樂,和諧,合作,分擔責任,相互尊重和愛。我們往往表現得好像我們忘記了愛和歡樂是生活和與孩子相處的全部目的,並且發現我們依據恐懼,對孩子的判斷,期望,失望,指責和憤怒來行事。然後我們還奇怪為什麼會覺得生活如此痛苦。

真真是一針見血,狠準穩!家長總是迷信權威迷信自己,從自己的角度去俯視孩子,從不曾想過蹲下來,與孩子平視,就會看到另一個世界。就像我那可愛的不到一歲的兒子,頻繁的扔東西,拽我的頭髮,撕衛生紙,都要被愚蠢的我罵一頓。現在看來我真是傻到家了!我從來沒有真正的愛過我的孩子,不懂他,不認識他。如果真的愛他,怎會不去認識他了解他?怎會迷之自戀的認為孩子是個淘氣包?

愛孩子,首先要給他尊嚴!這是前提!我們這些認為自己就是權威的家長,把孩子從來都是當自己的私人物品,孩子做的讓你高興了,誇,獎;孩子做的不符合你的要求了,就罵,打。養個小貓小狗可能還自稱鏟屎官呢吧?!所以,要愛孩子,首先得把孩子當單獨的個體來看,充分尊重孩子。在這種平等的基礎上,孩子才可能感受到你,才會跟你正常交流。

尊重孩子,要停止懲罰——無論語言上還是行為上。我們好多家長和老師信奉“打一棒子再給一顆糖”,認為無懲罰不教育,而且從短期效果來看,懲罰的結果是直接看的到的。其實懲罰不是教育或者讓孩子變好的必要條件,我們習慣懲罰孩子只是我們不知道除了懲罰還能怎樣教育孩子。

愛孩子,要跟孩子以合作的方式相處!書中講了贏得合作的四個步驟(舉例孩子沒考好):a表達你對孩子感受的理解(在你看來我想要你得到更好的分數是為了你還是為了我?)b表達同情,而不是寬恕(我能理解為什麼你似乎不能為了我把事情做的更好。當我父母想要我做得更好時,我也覺得我似乎在為他們而活)c和孩子分享你的真實感受(我的確是希望你考得更好,因為我覺得這對你有好處。我知道你現在看來似乎沒有意義,但良好的教育會在將來為你開啟很多大門,能給你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孩子專注於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怎樣才能找出一個辦法,是你把努力進步看成是對你自己有益的事,而不是因為受到了我的批評)。我們可以認真體會一下,如果是我們自己沒考好,家長用打罵的方式做和談話的方式,那個更容易接受?如果孩子心思細膩,沒考好肯定已經很難過了,家長如果再打罵那孩子會怎麼想?如果是個本來就不好好學習的孩子,打罵更是無濟於事,可能還會導致孩子跟家長硬反抗。

要合作,首先家長需要改變態度。和善和堅定是這本書倡導的基本態度,也是正面管教的基石和根本所在。和善指對孩子的尊重,在處理問題之前先讓自己冷靜下來,直到能夠用理性大腦來思考時再解決問題才有意義,這也是我們應該交給孩子的一項重要技能。而這是大多數家長都缺乏的態度,遇事不想著怎麼去解決,而是先發怒。所以不知道多少成年人被軟萌軟萌的小小春拿著大喇叭對春哥喊出的“can you stop an gry now”而圈粉。堅定指尊重我們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讓孩子參與制訂限制,當一個孩子違反了限制,不要懲罰不要說教,繼續以尊重的態度對待孩子,解決問題。比如孩子非要自己從冰箱拿牛奶,結果灑了一地,不要說“怎麼這麼笨?”“都說你不行了”,孩子自己可能都嚇得不輕,所以抱抱孩子,說聲“沒關係,我們一起打掃吧!”

要合作,你得認識孩子理解孩子!孩子剛出生對於我們來說是個陌生人,我們怎樣才能與孩子和諧相處?我們需要去花時間和精力認識他,而不是從自己的主觀意志出發去給他“戴帽子”。孩子要拿牛奶,是因為孩子有了自我意識,覺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可以幹?還是看到媽媽在忙,不想給媽媽添麻煩?還是你自己認為的“孩子太倔了,不聽話,我說你幹不了還非得幹”。我們如果站著看孩子,永遠都不會了解孩子,要了解孩子,必須用心去愛,去聽,去感受孩子!記得節目裡大俊吃完了東西把剩下的裝到自己口袋了,林永健可能覺得兒子這個做法太自私太丟人了,然後嚴肅的質問孩子,孩子可憐巴巴的說,自己拿東西是以為其他幾個寶貝還沒有吃,打算帶回去給他們吃。多麼善良的孩子啊,如果我們不去傾聽和感受,我們怎麼知道寶貝的好呢?!

要合作,我們得允許孩子自己做選擇。我們固有的思想是家長獨大,家長說了算,慢慢的就跟孩子積累了很多矛盾,一旦到了青春期,個性化開始彰顯,孩子叛逆,家長就會力不從心。所以我們要學會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出選擇題,讓孩子自己選擇,解放了我們,也拯救了孩子,緩解了矛盾。

正面管教讀後感讀後感篇2

很早以前就被安利過這本書,一直也沒有去讀,從事了教育行業,發現教育孩子太不容易了,如果自己不學習,就會被超越被淘汰,所以抽空就讀書。這本書,對於老師來說,也是極不錯的選擇。

書中很多觀點都非常適合去教育學生,比如說鼓勵誇獎這塊,可能我們之前習慣性說:xxx,你真棒!現在看來這句話好敷衍,估計稍微大點的孩子都聽膩了吧。表揚孩子最好用白描的方式,具體說出孩子哪方面做的好,就事論事,落實到點上。比如說:老師看到你剛才主動撿起垃圾,你是一個注意衛生,愛護環境的孩子,謝謝你,我們都應該像你學習。而不是說:哇,你真是一個好孩子,這話我聽著感覺都虛偽。比如孩子主動把凳子擺好,可以說:“看來你把老師交代的事情記在心裡並且做到了,你值得我們學習,了不起”等等。把誇獎落到實處,有針對性。

對於父母來說,培養孩子的責任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個漫長而反覆的過程。父母必須高度重視,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讓孩子在有責任感的氛圍下快樂成長,在潛移默化中得到責任心的培養,養成良好的責任意識,從而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作為父母,應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機會以各種形式對孩子進行引導、教育,鼓勵孩子養成誠實的品德。

培養一個孩子何等的心血,但最最重要的是,你想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你自己就得是什麼樣的人,教育就是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過程。我們不能不苛求孩子成為完美的孩子,因為你永遠不是完美的父母。

讀書使人明智。

正面管教讀後感讀後感篇3

實踐出智慧,讀書出樣出智慧,實踐而後讀書,更出智慧。《教室裡的正面管教》是一本可以提升教育教學智慧的好書!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教育本質上是一種管理,或者說是管教。無論是對於班主任來說,還是對於普通的任課教師來說,道理都一樣。

中國式傳統的教學管教,習慣於師道尊嚴式的高壓,習慣於嚴厲斥責或向家長告狀,習慣於制定各種規則、運用處罰手段。這些做法當然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但同時我們也深感它的作用是有限的,而最根本的問題在於,這種做法對學生、家長乃至教師自己的傷害都是很大的。說到底,這種做法既不人道,也不高明,更不智慧;雖然我們有時還不得不這樣做,因為我們還不善於改變自己。

讀《教室裡的正面管教》一書時,會有不少教師和班主任有這樣的排斥:小兒科,不切實際,不合中國國情。這正是問題所在:教師千方百計想改變眼前的學生,而最難改變的人是教師自己。任何一個教育教學行為一經行成,立刻就可能成為學習提高的障礙而非助力;轉變一種教學行為,實質上就是在轉變一種教學理念,也是在轉變人自身。

讀《教室裡的正面管教》會發現,支撐作者寫作的價值理念是民主、平等、尊嚴。這些最重要的普適價值觀,在當代中國社會、家庭中尤其是年輕一代群體中已有大量湧動、出現、訴求,而我們的學校教育教學理念於此明顯滯後。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出現的許多問題、矛盾、衝突與此有關。

讀《教室裡的正面管教》還會發現,作者所宣揚的管教行為,本質上是引導學生個體去自我教育,更是引導學生群體去自我教育。其實,無論是對於學生還是教師來說,真正的教育都是自我教育。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教師教育了學生同時也就教育了自己,學生教育了自己也就教育了別人。

讀讀《教室裡的正面管教》吧,那些面對學生不交作業束手無策、聽之任之的教師,那些和學生相處不融洽、滿心鬱悶的教師,那些教學成績總是徘徊不前的教師,那些面對班中調皮的學生無可奈何的班主任,或許能從此書中得到解決問題的新的啟發。

正面管教讀後感讀後感篇4

“和善而堅定”這五個字在我讀完《正面管教》這本書之後,就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腦海中。這本書的魅力就在於,它用平時的語言講解作者和觀點,通過具體的案例進行分析,並且還給讀者提供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也就是作者所說的“正面管教工具”。對於家長來說,這本書可以教會他們成為更加稱職的父母,對於教師來說,它可以教會我們如何成為更加合格的老師。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回顧和反思的過程。每讀一個章節,總是要忍不住在一旁的紙上記錄下一些關鍵詞,在精彩之處畫上幾個著重號。有些教育觀念確實在讀書的過程中,悄悄地發生了改變。

其實,在開始閱讀之前,我想當然地認為正面管教就是鼓勵教育,可是仔細閱讀書中內容,我便意識到自己的理解太膚淺了。封面正中的三行紅字,“如何不懲罰、不嬌縱地有效管教孩子”,這一問句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因為它問出了無數家長和老師的心聲。雖然我走上教學崗位才一年半的時間,但是作為班主任,每天都要跟學生相處。當學生犯錯誤的時候,如何有效處理常常是困擾我的問題。若是處罰過嚴,勢必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響;若是不處罰,或懲罰不力,學生又會認為老師是在嬌縱犯錯誤的學生。這本書提出了“正面管教”這樣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方法真的能夠拿來管教班裡的孩子嗎?懷揣了一絲不解和懷疑,我跟隨作者踏上了正面管教之旅。用和善與堅定去贏得孩子

首先令我感觸較深的就是作者提出的“和善與堅定並行”以及“贏得孩子”。孩子是隨時隨地都在發展和變化的社會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和信念,都需要實現自我的價值。對待孩子的方式不能簡單地歸結為批評和獎勵,我們應該在讓孩子形成良好自我價值感的基礎上,培養孩子對自我的認識以及對老師和家長的認可和信賴。我們要做的不是“贏了”孩子,而是“贏得”孩子,得到孩子心甘情願的配合。否則孩子就學會了通過觀察別人的反應來判斷自己行為的對錯,失去了自我評價和內省的能力,從而逐漸被老師和家長培養成“討好著”或是“總是

尋求別人認可的人”。根據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這樣的學生還處在道德觀念發展較為低階的層面,也就是說這個階段的兒童認為一個人的行為正確與否,主要看他是否為別人所喜愛,是否對別人有幫助或受別人稱讚。但是,我們要培養的學生應該有自己的道德準則,並知道自己要如何去做的人。作者告訴我們其實想要贏得學生的合作並非難事,只需要經過四個步驟:

1、表達對孩子感受的理解;

2、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

3、告訴孩子你的感受;

4、讓孩子關注解決問題;

不過在處理學生問題的時候,我們常常犯的錯誤就是急躁,尤其是面對極度叛逆,並且態度非常惡劣的孩子時,往往會火冒三丈,但是仍然深信自己是對的,覺得都是學生的錯。一番指責之後,能解決問題倒還好,怕就怕學生更加極端地為自己辯解,使小問題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其實,當我們要求學生控制自己情緒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書中提到的“積極的暫停”便與我們平時經常講的“冷處理”有異曲同工之處。要想贏得學生的贊同和支援,首先就得冷靜下來,任何問題都應該是在心平氣和的前提之下,才能得到最妥善的解決。犯錯的學生需要“暫停”下來去冷靜地思考自己做錯了什麼,老師也需要時間去設身處地,理解學生的行為的目的或是動機。嚴厲的訓斥或許可以迅速地解決一些問題,但是這種做法對學生卻尊重,而且從長期效果來看,也是不奏效的。當然如果想將“暫停”的價值充分利用,還要遵守書中列出的四項指導原則,對學生進行訓練。告知孩子使用“冷卻時間”等心情好轉,再在互敬的基礎上解決問題。絕對不能將積極的“暫停”變成消極的生悶氣。用啟發引導犯錯的孩子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還是很聽話的,都想要在老師面前當一個好學生,但是當他們犯錯的時候,卻往往不能十分坦然地面對。在大多數人的眼中,犯錯都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而且老師和家長往往更加關注於懲罰而不是問題的解決。犯了錯誤的學生為了避免責罰和保持良好的形象,於是短期性地表現良好,以達到彌補過錯,重新獲得認可的目的。但是這樣的表現只是暫時性的,時間一長,就可能會“好了瘡疤忘了痛”,繼續犯同樣的錯誤。然而,我們希望看到的是學生能夠正視自己所犯的錯誤,並且在以後遇到類似問題時能做得更好。不過,首先我

們自己就得學會把錯誤看做一個讓人興奮的學習機會。讓孩子認識到犯了錯之後,得到的不是自己的懊悔和老師的斥責,而是從錯誤中得到了哪些收穫。在書中,作者給我們提供了一條行之有效的方法——用啟發性的問題引導犯錯的孩子。啟發性的問題的首要目的就是讓老師會和家長停止告訴孩子答案。當孩子的思想或是行為不恰當時,幫助孩子分析接下來應該做什麼,讓孩子學會自己分析和總結,最終與孩子一起選擇最佳的解決方案。這種方式的好處就在於,可以減少孩子的負面情緒,從內心深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還能對解決方式更加認同。作者還認為,將啟發式問題運用在班會當中,效果也很不錯。作為班主任,如果每次班會都是自己的一言堂,那麼學生的積極性肯定會降低,同時他們的自主意識也得不到應有的發展。長期以往,也會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能力和創造性造成一定的影響。班會的意義在於教會學生在遇到困惑的問題時,應該如何解決。問學生該怎麼做比告訴學生怎麼做,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當學生體會到冷靜思考的好處之後,他們的自我價值也會得到相應的提升。

對我們教師來說,正面管教既不會讓學生感到屈辱,也不會讓老師感到屈辱。它建立在互敬與合作的基礎上,教會孩子學會對他人理解和寬容,對自己的一言一行負起責任。這樣好的教育方式,確實值得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進行大膽的嘗試。

正面管教讀後感讀後感篇5

兒子出生後大約三年裡,我讀了不少如何養育孩子的書,自認為找到了最核心的觀點,就是要把孩子當成一個活生生的人,給他充分的愛和平等、尊重。保持這種心態,具體做法視情況而定。堅定了這個觀點,並且通過實踐證明行之有效後,我感覺所有相關的書都是萬變不離其中,沒什麼新意了。所以,當知道這本書是教如何管教孩子時,我是沒有興趣的。正巧有同事在讀書會分享它並且有贈書活動,使得我與它有了緣份。讀過之後,我驚喜發現自己有收穫,再次被現實打臉—不要過於堅持自己的想法,隨意拒絕或否定什麼。還好,只要有收穫,我是個不怕被打臉的人。

這本書的核心思想並沒有超出我之前的想法,給予孩子平等和尊重,以及完全的愛。但有幾種觀點或是做法是我沒有意識到的,有些方法不只是對孩子有效,對家人、伴侶、同事都可能有用,當然,對自己更有用。

以尊重的態度對待自己。在與孩子發生爭吵時,孩子對你不尊重,和你頂嘴,你該怎麼辦?打他還是罵他?作者認為,你不能迫使別人以尊重的態度對待你,但你可以以尊重的態度對待你自己。在這種時候,你可以決定走開。等大家的情緒都平靜下來時,再看看如何解決。“你可以以尊重的態度對待你自己”,讀到這句話時,我的心一下子明亮了,彷彿開了一扇窗。我的自尊心太強,遇到別人不尊重時,要麼發脾氣,要麼忍住,但不管怎麼做,心裡都覺得很受傷。當孩子再次頂撞我時,我走開了,不是用“忍”的態度,而是用“尊重自己”的態度。第一次使用時,我感覺好極了,看上去是同樣的做法,心情卻完全不同。

“忍”是壓抑自己,我常常委屈得哭,心裡想的全是他如何不尊重我。“尊重自己”讓我覺得自己很重要,我根本不在意他的態度。僅僅只是換了種想法,我便完全沒有委屈的感覺,可以自己悠閒的讀讀書,聽聽音樂,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練習改變想法後,我面對了一次又一次的爭吵,每次都提醒自己這句話,越用越覺得有效。也許有些問題並沒有完全解決,但我很少再委屈難受了,走開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心情也容易平靜下來。我試著將這種想法也用在與其他人相處,比如家人,比如同事,也是屢試不爽。當別人對我的態度不尊重時,我就提醒自己“可以以尊重的態度對待自己”,這麼想,就不再糾結於對方是不是尊重我,我可以生氣,但沒必要和不尊重我的人糾纏。當然,這種想法的改變除了讓自己感覺舒服之外,衍生的好處是,不必非要在生氣時解決問題。生氣意味著雙方情緒已經不穩定,這種時候很容易做出不理智的事,說出不理智的話,即使解決問題,大概率不是最優的方法。所以,生氣的時候,我們無法控制別人,但可以決定自己做什麼。

積極的暫停。暫停這個方法之前是知道的,比如和孩子激烈爭吵時,我會覺得應該要停一下讓雙方平靜。不過,我們常常會嚴肅地補充說“你自己好好想想”。很可笑的是,我們也常常發現,他可能去電視,或是看笑話書,甚至躺下睡覺,根本就沒有“好好想想”。這些行為,可能讓我們更為惱火,可能爆發進一步嚴厲的批評。作者提出一個問題,暫停的時候,你希望對方是感覺好一些,還是感覺更糟?就如同前面說的例子一樣,我們常常無法忍受這個和我爭吵的人,他居然在暫停時很開心。但是,如果設身處地的去想,你是在開心時能接受別人的批評,還是在感覺很糟糕的時候能接受別人的批評?看到這部分時,我忍不住笑了。答案是顯然的,但為什麼實際做法卻是矛盾的?幾乎大部分的家長和老師都是這麼做的。所謂“積極的暫停”,關鍵詞是“積極”,是希望雙方都能夠在感覺更好的情緒裡冷靜下來,才有利於暫停後的解決問題。所以,在暫停期間找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做,讓心情變好,這才是積極的,而不是非得要對方難受痛苦的呆著,不停反思自己的錯誤。當然,積極的暫停也應該用於自己,如果剛剛和人發生爭執生氣,不必急於反思自己哪裡不對,先找點自己喜歡的快樂事做做,暫停一下,讓心情平靜下來,也許很多問題就沒那麼複雜了。

什麼是真正的自尊?每個人都有自尊心,昨天,你覺得自己很聰明能幹,今天,你犯了個錯誤,開始自責,或者聽到別人對你的批評,突然,你的自尊消失了,你開始懷疑自己,認為自己並不是聰明能幹。這樣的情形熟悉嗎?我很熟悉,好像就是在寫我呢。按作者的說法,我是屬於“討好者”,總是尋求別人的認可,習慣於觀察別人的反應來判斷自己行為的對錯,認為自己的價值取決於別人的認可。看看周圍,這樣的人似乎不少,總是在追求別人的評價,比如老師、家長、上級或是身邊的其他人。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建立真正的自尊,學會自我評價與內省,不去討好別人。但哪些行為可能會傷害孩子真正的自尊呢?作者舉出的幾個例子讓我嚇一跳,因為有不少是我們覺得正確的行為。比如,如果你認為自己能夠給孩子自尊,實際上就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這麼做,可能讓孩子變成“討好者”。又比如,我們習慣於在批評孩子時加一些羞辱他的語言,希望激發他們做得更好,但這種做法也可能傷害孩子的自我價值感,他們可能因害怕失敗而不再敢冒險,變得越來越不自尊。意識是改變的萌芽,還好,我已經意識到了,還來得及在兒子成長的路上少犯些錯誤。當然,我也早已意識到自己的自尊有問題,不必太在意別人的看法,是近幾年來一直在努力調整的方向。

寫到這裡該結束了,想想挺有意思的,本來是一本講述如何管教孩子的書,卻被我讀出一堆如何改變自己的感受,也許這更符合作者的初衷,我們只有做更好的自己,才可能創造更好的氛圍,引導孩子做更好的自己。

正面管教讀後感讀後感篇6

學校剛推薦《正面管教》這本讀物時,我跟他的冷戰已經持續了一個多星期。當他開始跟我反抗的那一刻,我就已經意識到不當的教育方式,不但起不了作用,相反會造成孩子逆反心理提前。當某種教育方式令你和孩子雙方都痛苦,那方法肯定是錯了,正所謂強扭的瓜不甜。

冷戰期間我做了深刻的反思,也積極尋求了班主任林老師的幫助,林老師說太過嚴厲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的逆反心更強,並給我推薦了《正面管教》,書中提到的“和善而堅定”的教育方式讓我耳目一新。受書中觀念的啟發,我及時調整了教育方法,以朋友的身份與他溝通,充分尊重他,細心感知他的感受,他的牴觸心理和反抗心理也慢慢消失,之前一直暗藏在我心裡的那股心力交瘁般的吃力感也煙消雲散了。在林老師的幫助下,他也意識到自己耍小性子、發脾氣的性格弱點,在此,我要真誠的謝謝這位好老師,謝謝她對每位學生的細心與耐心。

我呢,其實是一名“偽家長”,受姐姐的委託照顧她的兩個小孩,同時扮演著爸爸媽媽的角色,幸運的是在老師的幫助與培育下,小外甥成長進步了不少。從一開始整天看電視、玩遊戲、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情沒有耐心、不懂禮貌、各科平均成績一直遊走在七十分左右,到現在懂禮貌、愛學習,能安安靜靜地閱讀、四門課程達到了九十分以上,這些可喜的進步得益於老師的培養,也得益於家庭教育觀念和方式的轉變。

在這裡,我結合這一年半以來小外甥成長的經歷和《正面管教》中給我的一些啟發,和大家分享“正確的教育方式是孩子成長的奠基石”的淺見。

一、以和善之力溫暖心靈

很多家長一直存在一個誤區,覺得孩子是自己生的、自己養的,自己怎麼打罵都沒有關係,所以當孩子出現不當行為的時候,經常以大吼大叫的態度去斥責他們。殊不知,久而久之孩子也模仿你對待他的態度,漸漸地開始對身邊的人,甚至對你大吼大叫,等他心理怨氣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產生報復或防抗的心態。因為,他們潛意識裡覺得,既然家長都可以用這樣的態度對待我,那麼我也可以以這樣的態度對待別人。在你的斥責聲中,孩子是難以感受到愛與溫暖,同樣他對別人說出來的話也會沒有溫度,他根本就不知道充滿愛的語言需要以怎麼樣的語氣表達出來,所以在跟孩子對話的過程中,採取和善的態度非常重要,它不僅可以幫家長們減少很多不必要的家庭矛盾,而且能讓孩子少一些急躁,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怨氣,多一些溫暖,性格逐漸變得溫潤而有力量。

二、以參與之力培養責任心

責任心是人性中一項不可或缺的品質,可以通過讓孩子參與一些大大小小事情的管理,來增強他的規則意識和責任感。既然規則是由自己參與制定的,那麼首先他就得學會對自己的言行舉止負責,也會間接地幫助孩子減少犯錯誤的機率。如果能讓孩子能參與家務勞動,幫父母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會大大增強他自己對這個家庭的責任心。

現在的小孩子,從小就是在蜜罐子裡面長大的,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覺得家長及時滿足他們的需求是理所應當的。養成了一些諸如浪費食物、不愛惜物品等不好的習慣,甚至覺得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丟掉是很正常的事情,爸爸媽媽還會滿足他們。得之輕易,會使孩子缺失感恩之心。

為了增加小外甥的責任心,我一有時間就安排他參與到爸爸媽媽平時的工作中,讓他為父母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漸漸地他也體會到父母為了供他上學的艱辛,懂得了想為這個家庭盡一點自己的力量,不再像以前那樣看到什麼就想買什麼,也不再像以前那樣浪費食物和物品。

三、以鼓勵之力建立自信

書中說到:“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確實,孩子們需要我們的鼓勵,才能健康茁壯地成長。在孩子年幼的時候,家長如果能夠抓住時機,及時鼓勵孩子,會讓他們更加積極勇敢地去表達自己,從而建立自信。外甥進入學校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積極主動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上講臺也非常羞於表達,我問了之後,得到最多的回答是不敢,害怕自己表現不好。他可能覺得我成績也不好,參加其他的活動也可能會做不好。好在我及時對他進行鼓勵與引導,告訴他多參加一些活動,並不是一定要你獲得一些名次與獎項,只要你盡力了,總會有所收穫。在我的多次鼓勵下,他才勇敢地踏出了那一步,現在比以前勇敢自信了許多。

此外,被鼓勵長大的孩子會對別人更加寬容,在看待某件事情首先不會看到事情不好的一面,也不會總是找身邊人的缺點,這也是我看完這本書之後才意識到的。之前我對外甥的管教總是批評多於鼓勵,也是我自己太急切地想幫助他改掉這些毛病,以至於我自己眼裡看到的全是他的缺點,也導致他也覺得自己身上缺點很多,看身邊的人和事也是總先看到不好的地方。比如每次吃完東西之後,總說“我並沒有覺得這個東西有多好吃,”這讓身邊的人聽到了很難受。每次我也會跟他指出來,教導他凡事都要往好的方面看,但是一直收效甚微,看了《正面管理》之後才發現原來他的這個毛病的根源是出在我這裡。在我轉變方式之後,他的這個缺點也改善了不少。

四、以啟發之力激發主觀能動性

教育的成功是能激發孩子的主觀能動性,讓孩子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去學習,提升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幫他們形成獨立的自我。不管是學習、解決問題、做決定,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多多啟發他們,讓被動變為主動。記得去年他剛進入華小那會,各科成績都非常不理想,對學習也非常排斥,我想,直接跟他補習各門課程,效果不但會不理想,也會加深他對學習的排斥,因為我也聽很多媽媽談過,每個月給孩子花幾千塊錢報各種補習班,但是效果還是很不理想,孩子依然很排斥學習。

我想的辦法是培養他對閱讀的興趣,讓他在閱讀當中受到啟發,從而愛上學習。閱讀名人傳記,可以讓他通過了解名人的成長經歷,學習他們優良的品格以及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閱讀歷史書籍,可以讓他能更好的瞭解中國上下五千年的發展歷程;閱讀兒童文學,可以讓他感受文字傳遞出來的愛與溫暖;閱讀各類科普讀物,可以讓他了解世界萬物的生長規律,並激發他的好奇心。在這一年多當中,我陸陸續續地讓他讀了近一百多本書,不僅讓他獲得了課堂外的一些知識,也使他漸漸地愛上了閱讀、愛上了學習,各科成績也慢慢上去了,現在自己還主動提出要我幫他補習英語,這也是我這一年多來,最欣慰的一件事情。

如果將人生比喻成一條長河,那麼國小階段就好比這條河的源頭,在這個階段形成的行為習慣打下的各項基礎對他們今後成長至關重要。種一棵樹的時機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作為家長的我們要做好引路人。正確的方法可以讓我幫助孩子更好地自我成長,也能讓我們成為更好的家長,《正面管教》值得我們每一位家長好好學習與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