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300數學讀後感優秀6篇

值得動筆寫讀後感的一定是值得我們反覆閱讀的書籍,編輯一篇讀後感幫助深化大家對名著片段的分析,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300數學讀後感優秀6篇,感謝您的參閱。

300數學讀後感優秀6篇

300數學讀後感篇1

數學家的眼光和普通人的眼光不同:在常人看來十分繁難的問題,數學家可能覺得很簡單;常人覺得相當簡單的問題,數學家可能認為非常複雜。張景中院士從中學生熟悉的問題入六,通俗生動地介紹了數學家是如何從這些簡單的問題中,發現並得出不同凡響的結論的。《數學家的眼光》講的不是解某一類數學題的技巧,它告訴讀者的是思考數學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重在幫助讀者全面提高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數學家的眼光》被中外專家譽為是一部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科普佳作。

?數學圈》的序中寫道:去吧,那些被課本和考卷異化和扭曲了的數學,忘記那一朵惡之花,我們會迎來新的百花園。……宣揚數學和數學家的思想和精神。目的不是教人學數學,而是改變人們對數學和數學家的看法,把數學融入大眾文化,回到人們的生活。帶著一點兒文藝欣賞的平和,你可以懷著360樣心情來享受數學,經歷它的趣味和生命,感悟符號後面的情感和人生。……從人數來說,數學家在文化人中頂多佔一個測度為0的空間。但是,數學的每一點進步都影響著整個文明的根基。……“有誰知道,在微積分和路易十四時期的政治的朝代原則之間,在西方油畫的空間透視和以鐵路、電話、遠距離武器制勝空間之間,在對位音樂和信用經濟之間,原有深刻一致的關係呢?”……當你發現一個小公式也象一首小詩那麼多情的時候,還忍心把它忘記嗎?

數學的生活很簡單。它沒有圓滑的道理,也不為模糊的藉口留下一點兒空間。

數學生活也浪漫。藝術家的想象力令人羨慕,而數學家的想象力更多。希爾伯特說過,如果哪個數學家一旦改行作了小說家(真的有),我們不要驚奇——因為拿人缺乏足夠的想象力做數學家,卻足夠做一個小說家。懂一點數學的伏爾泰也感覺,阿基米德頭腦的想象力比荷馬的多。

數學是明澈的思維。有數學思維的人多了,(特別是那些穿戴科學外衣的騙子)的空間就小了。無限的虛幻能在數學找到最踏實的歸宿。

數學是奇異的旅行。……

數學是純美的藝術。數學的世界裡沒有醜陋的位置。在數學家眼裡,自己筆下的公式和符號就象希臘神話裡的那位塞普勒斯國王,從自己的雕像看到了愛人的生命。在數學裡,在那比石頭還堅硬的邏輯裡,真的藏著數學家們的美的追求,藏著他們的性情和生命。

數學是永不停歇的人生,學數學的感覺就象在爬山,為了尋找新的山峰不停地去攀爬。……

數學圈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不論怎麼走,只要走得夠遠,你總能到某個地方的。

這樣充滿熱情和詩情的語言讓我感慨萬千:作為一門科學,為人類文明發展立下汗馬功勞的數學,理應為所有的人珍重。這樣的語言一反常人對數學的呆板陳述,讓我體會了數學嚴謹的外衣下純美的執著,字字句句給數學正名。作為一個並不是原本並不熱愛數學的數學老師,一個對數學知之甚少的人,我不用掩飾對數學的無知。但我想,至少我擁有對數學崇敬的態度,這樣的態度引領我走進數學圈,在這個讓我驚歎的世界中,我聚集了內心的每一次訝異和喜悅,有一天,我會讓學生通過我這種真實的感受,接納數學,喜歡數學。

300數學讀後感篇2

總是有人羨慕教師這份職業,穩定,工資不低,還有寒暑假,縱然有圈內很多人都在闢謠,有多少文章抒寫教師最心底的吶喊,即便如此,很多教師還是被誤解。我想,喜歡做教師,愛上教師這一行業,無怨無悔,我們便不去辯解什麼,樂在其中,其樂融融,豈不快哉?平時很忙,透支身體,也許寒暑假就是讓我們休整一下,用最積極的狀態面對祖國的花朵。確實如此,平時工作太忙,除了教學常規,還有很多瑣事纏身,學生在,心裡全是他們,到了假期,心境自然大不一樣,有了大片的時間,趁著假期,抓緊給自己充充電,彌補對自己家庭的缺失。

?我就是數學》這本書,早在都買了,斷斷續續的看,不成系統,也大致有了瞭解,這個不尋常的假期裡又重新翻起這本書,認真研讀,不僅是為了讀這本書,更是深入地瞭解這本書的作者華應龍老師。這本書出版時,華老師是北京第二實驗國小副校長,主管數學教學和教育科研,全國著名數學特級教師,“首都基礎教育名家”,獲得的榮譽稱號眾多,這本書是華老師多年來利用在學校上班前、下班後、外出講學旅途的飛機上、火車裡的零碎時間寫下彙集而成的。

?我就是數學》這本書,自己行間流露出的他對教育的深刻思考,深深地感染著我。這本書是碎片化的思考,經過華老師地整理,跟著他的思路,我走進了華老師的“課前慎思”、“課中求索”、“課後反思”、“聽課隨想”、“評課心語”和“生活感悟”。感動我的,最是華老師的閱讀涉獵知識面之廣,對待教育的愛與思考。當今社會,人們工作負荷大,節奏匆忙,最匱乏定身閱讀。而華老師真正是坐擁書城,手不釋卷的酷愛讀書。讀書成了他的習慣,他惜時如金,博覽群書。他經常性地筆耕不輟,實在不是有意為之,而是讀書後在工作、生活中的盡興而已。讀書造就了他善於思考的品質,這種思考在生活中甚至表現為一種執拗,這些從他的“課前慎思”中就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

經常廢寢忘食的他,有時甚至忘了去上廁所,每次都是跑步去,有一次,同樣跑步如廁,卻重重地與清潔工的拖把碰了一下,去醫院縫了六針,頭上戴著紗布、頭罩,卻要在兩天後上一節觀摩課,於是他跑遍全城,買了一頂適宜的帽子,頭破的兩天裡,他一直在思考,怎麼能夠讓自己有個體面的交代?終於,“腦袋上加個帽子和算式中加個括號是一樣的,都是因為有著某種需要,帽子和括號都有著特別的功能!”磕破腦袋是無意的;但把磕破的腦袋給用起來確實是有心的,磕破的腦袋和一頂帽子合成了一件難得的“教具”,把尷尬的事件變成了有趣的資源。華老師不僅用心,更突顯了他的睿智!唯有多讀書才能有如此高超的“計謀”!

最佩服華老師不僅教數學,還在數學中讓學生體味人性的美好。他在教學“乘法估算”一課,經過大量的檢索資料,找到了他想要的情境,卻在書寫教案時,心裡一驚:“攤主多要了錢?”這不是在貶損攤主嗎?他想到了人要互相尊重,攤主的不易,於是他把情境改了“攤主少收了錢”,而媽媽會怎麼做呢?這又是一種可以折射出媽媽心地的善良、品德的誠實?華老師把數字一改,情境如下“媽媽在農貿市場買了每千克8元3角的芒果4千克、攤主向她要了31元2角錢。”由“多要了錢”改為“少要了錢”,避免了一次無意間的人格傷害,一樣可以培育學生估算的意識。學生在開放的思維空間裡對話互動,喚醒了生活的積澱,體味到人性的美好。

華老師對課堂教學的駕馭能力很強,這種能力源於他“學生主體參與”教學思想的實踐,留給學生的空間大,則生成多,生成多,則彰顯教師的教學功力。華老師對學生生成問題處理的機智,怎一個“妙”、“絕”字了得!

華老師的個人魅力還在於他的“課後反思”,對我們來說,華老師的課已經上的爐火純青,精緻至極,但他卻不甘於現狀,富有創新精神,秉持“以學論教”的理念,求新求異,挑戰完美,絕不重複。

認真研讀了這本書,深入研究了華應龍老師,讓我震驚,從他的隨筆中,我品出了一個詞:精緻。其實只要用心,每一個熱愛教育工作者都可以成為像華老師這樣的人,多讀書,多思考,腹有詩書氣自華,讓自己日益完美,這樣,我們不僅能獲得事業的快樂,更能使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整個人生散發出獨特的光芒!

300數學讀後感篇3

”啊!終於看完啦!“今天,我津津有味地看完了《馬小跳玩數學》這本書。

?馬小跳玩數學》講的是主人公馬小跳 和他的小夥伴在生活中遇到的數學知識與難題,他們都能巧妙的難題。裡面有”數學王子“丁文濤、有”數學部落“的掌門人馬小跳、還有在數學迷宮中穿行就像完成一個個芭蕾舞到動作的夏林果。在閱讀書的時候,我彷彿也是他們中的一員,與他們一起難題,一起暢遊數學樂園,一起放聲大笑。書上有很多有意思的題,比如說24點遊戲、奇妙的一筆畫、電腦密碼、還有智移硬幣。都非常有意思。

數學就像空氣一樣,它時時刻刻圍繞在我們的身邊。我們無時無刻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大到遠在外太空的星系,小到一個細菌,都蘊涵著深刻的數學知識。

看完這本書後,我覺得數學會使人變的更加富有靈性。當你在五彩斑斕的知識海洋中遨遊時,數學就像一個頑皮的滑鼠,總是不經意間潛入你的大腦,然後悄悄點左鍵,一舉啟用你沉睡的數學細胞,隨後,不計其數的想象因子開始爭先恐後地嶄露頭角。它會使你的夢想在形態各異的方程、等式中得到昇華。

各位同學們,拿出你們全部的熱情加入到玩轉數學的行列中吧!讓數學充盈你們的生活,在玩中體會知識帶來的樂趣。這些成長中的快樂,將會值得你們珍惜一輩子!

300數學讀後感篇4

在這個暑假中,我讀了一本書,名叫《不一樣的數學故事》。這是一本有趣的書,作者是夢小得。

這本書主要講數學十分好玩,書中的人物有怪怪老師和他的一群學生。

書中的故事講,怪怪老師是一個特別有趣的數學老師,他講的數學課總是很好玩。他總是聲稱自己是從外星球來的外星人,他在上數學課時總會變一些魔法,比如,帶著他的學生去旅遊,讓學生們從中發現數學,學會數學。他還讓學生們也嚐嚐做老師的味道,還讓學生也嘗試著變一些魔法。同時,學生們在學數學時學得十分快,也十分好

我讀完了這本書,我感受到了,數學特別好玩。我特別喜歡書中的怪怪老師,因為,我覺得他講的數學課非常好玩,所以,在我讀了《不一樣的數學故事》我就發現,學習是快樂的,是簡單的,只要你找對方法。我很喜歡這本書,因為它不但讓我讀了一些由重點要點編成的小故事,還讓我學習了知識,讓我覺得學習更加簡單了。

我愛數學!

300數學讀後感篇5

學習了這麼久的數學,你知道是誰在創造數學嗎?對了,是數學家。可是,你知道一些數學家的故事嗎?

翻開宋乃慶的《數學家與數學》,我發現許多數學的有趣故事。有“數學王子”高斯,有認為“數學好玩”的陳省身,還有受到蘋果啟發的牛頓……

數學在所有的學科中,我不太喜歡。總覺得數學枯燥、無味,不像語文那樣生動、有趣。但從《數學家與數學》這本書中瞭解了好多數學家的成功故事後,看待數學的觀點就截然不同了。

陳景潤看書走路看書入迷撞樹上和連著名數學家哥德巴赫和尤拉也無法解答的世界著名難題“哥德巴赫猜想”,卻被刻苦學習的陳景潤給攻克了出來,他用自己的勤奮和刻苦摘下了數學皇冠上的明珠。連盲人尤拉也在數學界上做出了偉大的貢獻,以他的仔細觀察勇於探索、堅持不懈的精神,發明了尤拉公式。

他們的勤奮和刻苦給了我啟發,我也愛看書,可都是囫圇吞棗、蜻蜓點水,少了那份用心與毅力。要是自己也能像書中的數學家們一樣,語文成績一定棒棒的。

這本書中數學家的故事頗多,就不一一列舉了,通過讀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做任何事,不論大小,都要仔細認真、勇於鑽研、不言放棄,功夫是不負有心人的。

300數學讀後感篇6

最喜歡和認同書中的一句話:我們應當學習抽象地思考,因為通過抽象地思考,許多哲學上的困難就能輕易地消除。事實上,作者在書中介紹的現代數學諸多概念與邏輯,都無一例外的向我們展示數學是認知世界的抽象思維方法,而不是簡單的一種學術,更不是解題。

長時間以來,我都對自己沒有去數學系或物理系耿耿於懷,巧合的是我弟弟上的卻是數學系,然而他卻不喜歡。雖然也是一個典型的理科,我卻似乎從沒有那麼真正愛上我曾經的專業,因為在我看來,聰明或智慧分為兩種型別:第一個型別是創造能力或者創新能力,第二個型別是邏輯能力或認知能力。這完全是兩個方面,並且對於絕大多數常人來說,很難同時兩者兼備。不僅如此,兩者還往往是矛盾的,具備其一的,往往另一點比較弱勢。兩者同時具備的,最典型的就是那些在歷史上閃耀著光芒的大師們、天才們,譬如:牛頓、愛因斯坦、莫扎特等等。

需要創造能力或創新能力的,往往集中於化學、生命科學等領域,而需要邏輯能力或認知能力的,則往往集中於數學、物理等領域。我在離開學術職業之後,曾經認真反思過自己的過往和資質,很明確的覺得自己在後一種特質上略微有那麼一點點天資,而在創造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則完全屬於level很低的那種了。事實上,這麼多年以來就從來沒中斷過對數學的熱愛(當然了,早已不具備真正學術的條件啦)。在對更多的認知過程中,其實歸根到底都可以收斂到數學的思維,作者在這本書中繁舉了現代數學的諸多分支,其核心精神也是為了說明抽象認知的精髓性,同時抽象認知也是數學思維的最根本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讓我特別感到驚奇(以前沒有從這個角度思考過)的是:作者提到數學的本質思維其實全部源自於我們平常生活認知中最基礎的邏輯,並沒有什麼神祕之處,這最基礎的邏輯很難表達,但總之就是譬如“班上50個人全部都是兩隻眼睛的,所以其中一位同學也是兩隻眼睛的”這種。作者在書中用了略微專業(確實需要一定的理科基礎)的語言向我們展現了多麼複雜的無理數、無窮數的推導過程,但是他用的數學邏輯,恰恰就是剛才提到的最最基本的邏輯。所以,這給了我一個特別奇妙的體驗,那就是:在被作者帶著一步一步思考與推導的時候,從開始到程序中,都覺得特別的輕鬆自然,但結束之後回頭一看,原來是如此神奇!

標籤:讀後感 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