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名人讀後感300字7篇

編輯一篇讀後感可以強化我們對名著理論的分析,大家可以在讀完一本書後仔細完成一篇讀後感,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名人讀後感300字7篇,感謝您的參閱。

名人讀後感300字7篇

名人讀後感300字篇1

他中等個子,肩膀和背部很寬,手腳有力,肌肉發達。由於過度勞累,背有點駝,走路的時候,抬著頭,彎著腰,挺著肚子,從面貌上看,他始終充滿憂傷和懷疑。這是羅曼·羅蘭為我們描述的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雕刻藝術家米開朗基羅的形象。在書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活的生命,一個真實的米開朗基羅。他把無以倫比的藝術天賦和創造力全部獻給了藝術,他追求藝術真善美的表現力的執著與忠誠更是感人。但他的一生充滿了孤獨、坎坷和痛苦,他是一位孤獨的英雄。

他狂野,他不羈,他高貴。他欣賞自己,讚賞自己,他不答應別人把他當藝術家來看到,他認為,天才這個詞都不配於他。他是一位貴族,並且抱有一切階級偏見,他甚至說:藝術應當由貴族不是老百姓去搞。他總是生活在無止境的狂熱中。他有一種駭人的生命,猛烈地爆發,使他太弱的肉體與靈魂有所不能承擔。我疲憊不堪,從來不曾有人像我一樣不停地工作,我任何事情都不考慮,只想晝夜不停地工作。在藝術創造的不斷衝動中,他什麼都想做,工程師、操作工、鑿石工,他樣樣自己動手,什麼都想讓自己一個人完他除了夜以繼日的工作,除此以外什麼都不想,他在繼續不斷的興奮中狂熱地生活。

在我心中,米開朗琪羅是一個傳奇人物,他是真一位真英雄。在欣賞他偉大藝術作品的同時,他人生的經歷也給我很多的啟迪: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所以,挫折並不可怕,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勇敢地朝著自己的目標堅定地走下去。

名人讀後感300字篇2

在這兩個星期裡,我看了《名人傳》這本書。這本書寫了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的成長事蹟。其中,最令我難忘的,還是米開朗琪羅了。

米開朗琪羅是一位雕塑家。他小時候拜了一個師傅,曾鑄了一座青銅雕像《大衛》。之後,米開朗琪羅出師了,也雕了一座石雕《大衛》,這還不算他最厲害的作品呢。他不僅僅是一位雕塑家,還是一位畫家。他在步入中年時,花了十幾年的時間,在一所教堂裡,畫了一幅巨大的畫作,這幅畫上一共有數百個神,幾乎耗費了他畢生的心血。他在步入晚年時,也留下了不少未完成的雕塑和畫作。

雖然沒有人能與米開朗琪羅相提並論,可是我依然要向他學習一個東西,那就是在每時每刻都要有自信心。記得前不久,英語教師佈置了一個作業:背誦unit3holidayfun的課文,星期三背給教師聽。我和幾個同學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有兩個大膽點的問教師能不能背給組長聽,但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第二天,我鼓足勇氣,開始背書,誰知,我流利地背完了書,還得到教師的一句話:“背得不錯,很熟練的。”聽到這幾個字,我都快昏過去了,要明白第一天的兩遍課文算是白抄了呀。

讀了這本書,我必須會重拾自信心,讓自我的一切都變得有自信。

名人讀後感300字篇3

讀完《名人傳》這本書,我感到名人的精神是震撼人們的心靈的。這本書裡的英雄,不是走遍天下無敵手的江湖豪傑,也不是功蓋千秋的大偉人,那裡面的英雄具有一種內在的強大的生命力,使他們勇敢地與困難作鬥爭。

貝多芬出身貧寒,很小就輟學。他的一生坎坷不平,勇敢的與命運作鬥爭。他孤獨的活著,惟一的親人辜負了他,他內心受到沉重的打擊,可還堅強的活著。他沒有一個朋友,就像是與世隔絕,雖然這位偉大的音樂家一向痛苦的活著,卻最終最終戰勝命運,戰勝疾病,戰勝痛苦,戰勝聽眾的平庸,戰勝困難和障礙,攀上生命的巔峰,創作了不朽的傳世之作,並且流傳後世的大部分音樂作品都是他耳聾後所創作。貝多芬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不肯屈服於命運,他改變了命運,他的精神震驚全世界。

米開朗琪羅出生在佛羅倫薩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他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和藝術功底;他的祖國多災多難,他眼看外族入侵,人民受到奴役,自我的作品毀於戰亂;他受到別人的折磨,他的家族向他索要錢;他一生依附教皇,為教皇做事,教皇為自我樹立碑立傳,使米開朗琪羅達不到自我的夢想。他一生遇到許多困難。可是為了自我的夢想,他始終在堅持,他活到了70多歲。

作者告訴我們要勇敢的與命運作鬥爭,只要你不屈服於命運,總有一天你會改變命運。人生就是奮鬥,幸福就產生在奮鬥之中,命運是自我掌握的。

名人讀後感300字篇4

近日在翻書櫃時,無意間發現了一本厚厚的《名人傳》,安靜地藏在書櫃的角落。粗糙的書皮看起來十分古老,應當是父親少年時代讀的,出於好奇心,我泡上了一杯香郁的奶茶,坐在家中老藤椅上,開始了閱讀。開啟目錄,一個熟悉的名字跳入了眼簾,音樂巨人——貝多芬……

不到三天的功夫,我讀完了這本敘述了三位不同領域天才生平的書。也許是對貝多芬十分熟悉,也許是對貝多芬的生活感到十分的同情,讀完《貝多芬傳》,我的感觸頗深。

羅曼羅蘭運用簡潔、直接的語言大致描寫了貝多芬的生平經歷。降世波恩,悲慘童年,闖蕩維也納,人生巔峰——《第九交響曲》以及巨星隕落——1827。

貝多芬從小便熱愛音樂,22歲來到了音樂之都——維也納深造。幾年過去,他仍沒有受到大眾的歡迎。1820--年,他墜入了愛情的海洋,創作了純潔如花的《第四交響曲》,大受大眾歡迎,1820--年,他到達了音樂的巔峰,創作了《第九交響曲》,並在1820--年走完了人生的最後一程。

貝多芬的父親是一位男高音歌手,這也許便是貝多芬音樂天賦的來源。但家庭對貝多芬的音樂歷程並沒有起到過多的促進作用。貝多芬的家境貧困,很小時就要靠自己的雙手掙飯吃。他的父親還整日逼著貝多芬練琴,指望著今後靠他養老。家庭的困窘,父親的逼迫,並沒有讓童年的貝多芬對音樂失去興趣。他在22歲的那年離開了美麗的家鄉。對於家鄉人來說,這也許是很難理解的,留在波恩,娶個妻子,時不時到美麗的萊茵河邊踏青,坐在草地上遙望頭頂淡淡的浮雲,過一生安靜、平淡、祥和的生活不是挺好?其實不然,有的人的夢想是帶著妻兒過著閒適的生活,而有的人夢想成為世界頂級的音樂家,為人類留下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天才的使命就是讓世界科技、文化有更快的發展,音樂巨人貝多芬將一生都獻給了音樂,終生沒有妻室。

來到音樂之都維也納,貝多芬懷揣著自己崇高的音樂夢想拜莫扎特為師,在今後的幾年時間裡創作了大量今人看來無比優美的樂曲,然而這些樂曲並沒有撼動當時維也納輕浮的樂風,年輕的貝多芬也曾因此十分苦惱,無人問津的樂曲,讓他過著如乞丐般的生活。即使如此不受歡迎,他也堅持不離開維也納,以獨特的樂風佇立在維也納音樂界一個不起眼的角落。也是在此期間,貝多芬患上了耳疾,這對一位偉大的音樂家來說簡直是種致命的傷害,然而勇敢的貝多芬沒有選擇放棄音樂,放棄夢想,他仍滿懷著希望在清貧的日子裡創作著樂曲。1820--年愛情的不期而遇,頗有感觸的貝多芬逐漸樂觀起來,創作的樂曲也逐漸被世人接受,走上了自己事業的正軌。然而未婚妻的離去又將貝多芬拽回到了孤獨與悲觀的邊緣,此時,貝多芬仍不忘記創作,在頹廢心態與樂觀心態的互相交織之間,又創作了大量的驚世之作,也正是此時,貝多芬獨特的樂風頂替了當時維也納盛行的輕浮樂風。在1820--年,身戴著巨星的光環,懷揣著已經達成的音樂夢想,毫無遺憾的離開了人世。

現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都知道有個無人可及的音樂家叫做貝多芬。無數的人都熱愛著這位偉大的音樂家。有的人沉浸在貝多芬或樂觀、或哀傷的樂風之中,為他獨特、優美的樂曲所著迷;也有的人被貝多芬的勇敢、堅持深深地打動,以他的優良品質為自己一生做人的努力方向。

名人讀後感300字篇5

有三個人,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

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德國。義大利。俄國。

他們從事著不同的事業。前者是尊敬的音樂家,其次是著名的雕塑家、畫家,最後是偉大的文學家。

在各自的領域,他們都是偉人。但在輝煌的背後,人生的憂患困頓,又有誰知道呢?跟隨羅曼·羅蘭的腳步,呼吸著英雄的氣息,我踏上了偉人們的人生之路,尋找真、善、美。

用痛苦換來的歡樂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人生來並不是一場輕鬆的享樂,而註定是一場沉重的負擔。”在我看來,這像是貝多芬的真實寫照。他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生活困苦,父親的打罵,兩個弟弟教育的責任,以及十七歲喪母,組成了這位被人尊稱為“樂聖”的音樂家的早年生活。

他身材矮小,相貌醜陋,但他同樣渴望能夠美滿的婚煙、幸福的家庭,但迎接他的總是失敗。儘管如此,痛苦仍不罷休。它再次敲響了貝多芬的生命之門——26時,他開始失聰;而到了50歲那年,他再也聽不到任何聲音了。但是,貝多芬從未向命運屈服過。肉體與精神的折磨,沒有使他停止前進,反而時他更加堅強,情緒高漲,寫成了《命運交響曲》等著名的作品。

不幸的人,痛苦的他。生活不曾給他過歡樂,但他卻給世界帶來了無限歡樂。

一生血淚的凝聚

他平凡、卻偉大。他很倔強,甚至是桀驁不馴。他擁有無與倫比的藝術天賦,他的全部精力都奉獻於藝術,卻僅用極少的食物維持生命。他是米開朗琪羅,15世紀義大利偉大的雕塑家、畫家。

和貝多芬一樣,米開朗琪羅的一生,也是在自卑、苦惱中度過的。他受過不計其數的苦難,甚至曾經渴望過死。他的父親是法官,母親在他六歲時就去世了。小米開朗琪羅被寄養在別人家。上了學,卻因成績突出而被老師嫉妒;又因為信仰衝突,他離開了又一所雕塑學校,來到了羅馬、威尼斯等名城。這些痛苦,也換來了歡樂——正是這段經歷,使他的雕塑水平不斷提高。

成功的路,往往是痛苦的。放棄、搏鬥、死……他痛苦了一生,奉獻了青春乃至一輩子,才成為如今藝術界傑出的巨人。

打破安寧,安撫良心

19世紀,誕生了一位文學界的巨人——列夫·托爾斯泰。兩歲喪母,九歲喪父。但不同與前二者,他出生於貴族家庭,從小接受貴族家庭教育,結婚後也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他本該沒有多少痛苦,但他卻感到苦惱,正是因為這幾點:他為自己的生活苦惱,為窮人苦惱……他對自己的生活感到厭煩,在精神生活上,他孤獨了一生。

因此,他把自己的大量感情抒發到自己的作品中去,告訴大家,人類渺小而又偉大,他們在痛苦中也能找到樂趣。

東坡先生曾經說過,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名人傳》正是此話的最好印證。

炎炎夏日,讀一本好書,從羅曼·羅蘭的文字當中,體會英雄的氣息。

名人讀後感300字篇6

本書的首位譯者傅雷先生說,“在陰霾遮蔽了整個天空的時候”,他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啟示是,“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承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一心向善,愛自由高於一切。就是為了御座,也絕不背叛真理。”——貝多芬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讓我喜歡。”——米開朗琪羅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爾斯泰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的一生,可以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用痛苦換來歡迎。”確實,“用痛苦換來歡樂”正是羅曼·羅蘭追蹤貝多芬一生命運的視野,這句話構成了《貝多芬傳》內在的緊張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生命的沸騰掀起了音樂的終曲。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願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醫治的:他渴望治癒,他渴求愛情;他充滿著希望。

其實它一直在闡述一個道理!一個宿命最終還是結束在一個人質地堅硬的生命中!

名人讀後感300字篇7

媽媽給我買了本《中外名人故事》,我這個小書蟲迫不及待的讀了起來。

裡面很多名人的事情讓我震驚。我敬佩萊特兄弟的膽識,竟然敢駕著自己製作的飛機翱翔藍天;我佩服詹天佑的氣魄,敢於挑戰造橋權威,給外國列強狠狠地打擊;我欣賞李時珍翻山越嶺,不畏艱辛,以身試藥,終於鑄成大作《本草綱目》……但是在這麼多的名人故事裡,我最喜歡達芬奇的故事。

達芬奇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從小愛好繪畫。父親送他到當時義大利的名城佛羅倫薩,拜名畫家佛羅基奧為師。老師要他從畫蛋入手。他畫了一個又一個,足足畫了十多天。他覺得自己已經畫的非常好了,便有些不耐煩。老師見他有些不耐煩了,便對他說:“不要以為畫蛋容易,要知道,1000個蛋中從來沒有兩個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個蛋,只要變換一下角度去看形狀也就不同了,蛋的橢圓形輪廓就會有差異。所以,要在畫紙上把它完美的表現出來,非得下番苦功不可。”從此,達?芬奇用心學習素描,經過長時期勤奮艱苦的藝術實踐,終於創作出許多不朽的名畫。

真了不起,竟然對著枯燥的雞蛋一遍又一遍的反覆了練習,正是這樣他打下了良好的繪畫基礎。看了他的故事,我覺得十分慚愧,想想自己在暑假的時候制定的計劃,每天要寫一篇日記,最後只寫了幾天就草草結束了。他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的精神真的覺得我學習。

標籤:讀後感 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