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兒童教育的心得體會7篇

只有端正自己的心態,才能寫好詳細的心得體會,心得體會是當下的一種常見的書面材料,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兒童教育的心得體會7篇,供大家參考。

兒童教育的心得體會7篇

兒童教育的心得體會篇1

吃完飯照例我帶著孩子們出來散步自由活動,我發現劉燁偉和郭駿鴻他們不知是什麼原因聚在一起,似乎還在爭論著什麼。我悄悄地走過去,他們似乎在挖什麼東西。“你們在做什麼呢?”“老師,我發現了一個‘寶石’!”劉燁偉大聲地回答我,並且讓開了一個小縫。我好奇的探過頭去,原來不知道是誰在地上埋藏了一個玻璃球只露出一個小小的反光點在閃閃發光。他們在用小手用力的扒著,不少小朋友的手指甲裡已經滿是泥土,我趕緊問他們:“你們這樣挖小手疼不疼呀?”“老師我的手疼了。”劉燁偉接著說到。“我的有點疼”“我的也是”……“那我們能不能想個辦法把它給挖出來?”“用鏟子”宋振豪說道,郭俊鴻馬上說到“這裡沒有”劉燁偉不知從哪裡撿來了一個小石塊,問道:“老師這個行嗎?”我沒有立即告訴他答案而是說:“你可以試一試”他用力的在地上划著,玻璃球在地上暴露的部分越來越大,他高興地說“行,這個行。”其他的小朋友也爭相效仿從地上撿了些小石塊在地上用力的划著,我趕緊提醒他們“小心一點,不要劃到其它小朋友的手”他們很聽話的放慢了速度,避開其它小朋友的小手。看著他們幹得這麼開心,我沒有過多的干預,也沒有告訴他們正確的答案,只是再次提醒他們注意安全後便去看著那邊的幾個小朋友去了。

沒過多久郭俊鴻就拿著那個“寶石”跑了過來,很高興地對我說:“老師,你看我挖出來了。”孩子們都興奮的圍著我。“老師這是什麼呀?”“這是一個球嗎?”我很認真的告訴孩子們:“這是一個玻璃球。”“老師我想玩玩”“老師我也想玩”“老師給我看看吧”……

“每個小朋友都想玩,但是卻只有一個玻璃球該怎麼辦呢?”“老師我先玩”宇軒說到,“老師我想玩”張舒琦說到“可以小朋友一起玩”舒羽說道。我趕緊表揚了舒羽的想法和孩子們一起玩起了玻璃球。我們想出了許多得玩法可以扔著玩、可以藏著玩、可以踢著玩……孩子們玩得十分開心。

一個小小的玻璃球,一個意外的發現,卻給孩子們帶來了巨大快樂,我想對於孩子而言快樂也許就是這麼簡單!只要你肯發現快樂可以無處不在。

兒童教育的心得體會篇2

?顏色小分隊》的活動早已結束,將材料投入到區角中,吸引著孩子們去操作。自由活動的時間了,那裡一直有孩子光顧,發現,按規律進行操作的孩子不多。

活動手冊上的操作作業完成了,完成批改後,發現孩子們掌握程度參差不齊,有的孩子能快速地完成,且對又好,一半孩子能正確做對四個層次的任務,其他的孩子有點能掌握三個類別的,有的掌握2個類別的,只有3名孩子只掌握了一個類別的題目,其中2名孩子是新生,而另一名是班中年齡較大的孩子浩浩,語言表達能力不錯,而數概念不敏感,這次學習的有關規律的內容更不行了。

分析了他操作的結果,發現他掌握的是紅黃紅黃……的規律,我們小班時就已經進行過學習,而三個顏色的排序:紅黃藍紅黃藍……他就不能掌握了。利用放學以及晨間的時間,分別和他的媽媽和爸爸進行了交流,在肯定他強項的同時指出了他的不足,希望能提高他對數學的敏銳度。

下課對他提出了要求,在操作區穿一條有三種顏色相間的項鍊,那個區我規定了幾名孩子進入(掌握得不佳的孩子),並請了一位小老師去幫助他們。餐點後,他很早就進入了操作區,自己先穿了幾個珠子,接著就在尋求幫助,“陽陽快來呀……”一會兒又聽到了他的求助聲,是不是還將作品拿到我的面前來求證自己的對錯,不知是什麼緣故,開始他錯的次數真的很多,我們一起再次從下往上來觀察珠子的顏色,重複著句子“紅黃藍紅黃……”,餐點後的時間他全部花在了這裡,一條項鍊穿成功了,我在集體面前表揚了他。

飯後沒有固定的要求,他又來到了那裡,拿起了線準備開始,我連忙過去,指導他前面顏色的選擇,採用了“綠黃紅綠黃……”,接下來的時間,沒有人幫助他,他自己耐心地穿著,有時會舉起來讓我去確認一下正確率,這次他的操作用去的時間少了很多,且正確率也提高了,真的很高興他這一天的表現,真的是個積極而要上進的孩子。對於能力弱的孩子我們要給以更多的幫助,特別利用自由活動的時間給與指導,讓每位孩子都能發展。

兒童教育的心得體會篇3

古時陶淵明所描繪有“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美麗桃源景象,人民和睦,往來之中,處處體現了他對於安逸生活的嚮往。田間的小路分佈的錯落有致,家禽的叫聲此起彼伏,儼然一派寧靜祥和。兩三行小詩,輕描淡寫,便漫不經心地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巨集圖。

有路鋪就,有人行走,也便形成了最初的交通。和諧的交通狀況自然是井然有序,匠心獨妙的。白天,能看到道路上的車輛馳騁,人也各自行走,繁華的城市靜靜地吞吐著一切生機。還有紅綠燈在閃爍個不停;到了夜晚,又成為了萬家燈火,霓虹閃爍的繁華景象。公路靜靜地平躺在大地上,無言奉獻著,渡著無數人來來往往,動情笙歌在兩地之間。人們在紅綠燈交織的光影下穿梭,在高高架起的立交橋上駕車飛馳。交通,已然被賦予了“運輸”的意義,規則條框是葉;而道路,便是交通的骨,婀娜地伸出無數流暢而堅硬的枝條,盤繞在大地上,用龐大的身軀,構造起一整個立體交通運輸網路,將城市運輸向前緩慢推動著,促使它邁過現代化都市的門檻。

高樓大廈平地而起,如奇峰聳立,豪情萬丈;城市當中自然也是車水馬龍,如同山澗溪水般湍急,處處妙不可言。隨處走動時,有涓涓細流自橋洞下來去匆匆地流過,木秀於城郊,郁郁青青,挺立在筆直的柏油馬路的兩旁。交通網路鋪設在我的目光所及的每一個角落,日日夜夜載著川流不息的人群車輛。

但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不可否認的,是人們創造了交通,但是潛移默化的,我們的出行也處處離不開交通網路。出行安全這個問題便一直困擾著我們。

小時候跟媽媽一起出門,看到離我家不遠處的十字路口周圍圍了不少人,地上躺著一箇中年婦女,旁邊停著一輛車。那時看到地上滿是鮮血,傷者也昏迷不醒,我首先感到的是恐懼和刺骨的寒意,於是緊緊地拉著媽媽的衣袖不鬆。接著這裡的事故被人發現,有幾個年輕女孩拿起手機報了警,媽媽牽著我一路小跑到旁邊的超市中買了一卷衛生紙,拿去幫忙給那個中年婦女包紮傷口了。我站在那裡恐懼地看著人們圍在一處。過了一會兒媽媽牽著我要離開時,我還頻頻回頭去掃幾眼事故現場。緊接著,救護車及時趕到,我才鬆了口氣,壓抑住激動的心情。那大概是我第一次在真正意義上了解到了交通安全是什麼。直到現在,我仍然無法忘記當年的那一幕,並且忍不住心痛慘劇的發生。

生命原來如此廉價,廉價到可以這樣輕易的被剝奪。而我也瞭解到,世界上無時無刻不在有人類稚嫩而幼小的生命在消逝,連同他們的歡笑與歌聲一同離去,留下生者獨自緬懷感傷。生命無比珍貴,因而無比脆弱,更應該得到人們珍惜,而不是隨心放逐。無數個痛心的故事都是血淋淋的教訓,在向我們警告著交通安全有必要被所有人牢記。

後來我也漸漸接觸到更多關於交通安全的事例,瞭解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而且媽媽尤其重視交通安全問題,她在我九歲那年,騎自行車帶著我在外面,原本再普通不過的一次出行,卻讓我吃驚的是,在拐彎處衝出了一輛超速行駛的小汽車,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媽媽立馬用力將我狠狠推了出去,我摔到了地面上,還來不及放聲大哭,看到似曾相識的一幕,媽媽也像是曾經見到的那個中年婦女一樣躺在地面上。駕駛汽車的司機已經不見了蹤影,道路兩旁的人不算多,我無助地坐在地上,看到媽媽身側有暗紅色的血液緩慢流出。我坐在原地哇哇大哭,有好心的阿姨問我家裡的電話,我不敢耽擱,壓抑著哭聲告知。接著是爸爸和叔叔趕來,我被叔叔帶走,直到看著爸爸陪媽媽上了救護車,消失在道路盡頭,我還在趴在車裡巴巴地向後望。

那時媽媽的頭部受傷,動了手術,幸好不算嚴重,但也是用了很長的時間康復。肇事司機也被抓住,得到了他應有的懲罰。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我在感謝法律、感恩母愛的同時,也發現這件事更讓我體會到了交通安全的必要性,道路安全已經成為了洪水猛獸一般的怪物,吞噬著原有的道路交通秩序,滋生出許許多多的潛伏在我們身邊的重大隱患。

例如現在社會上最普遍的交通問題就是酒駕。每個人都知道交通事故的可怕,但又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屢次違規,漸漸地,法律意識也便淡薄了起來,對於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安全隱患也是一再疏忽。交通如一張巨大的羅網,密織在層層疊疊的道路之上。隨著慘劇不斷髮生,警鐘一再敲響,我們是否應該重新審視一下如今磅礴而起的交通網路,在給我們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吞噬了一些人的生命?交通本沒有錯,而我們對於交通的錯誤利用,卻無異於將自己推入萬丈深淵。

也許只是十秒的等待,也許只是一點耐心與容忍,也許只是一瞬間的斟酌與思慮,就可以留下許多,甚至挽救一條鮮活的生命,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我們由孩童慢慢成長為青少年,再慢慢長大。時間如同白駒過隙,城市一點點伴隨我們成長的腳步日益壯大,飛速發展。交通不再僅僅聯通道路,它隨著時間也在漸漸成長,維繫了生命的橋樑。城市是那樣的繁忙,前進的腳步匆匆不肯停歇。我彷彿能夠聽到大地母親的呼喚,聽到百靈鳥的叮嚀。自然為我們奉獻了偌大的空間,貢獻出自己的生命活力,將一切交予人類去創造,去開闢,於是我們擁有了道路,而道路又組成了交通,將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絡在一起,拉近了生產和生活的距離,為無趣的生活點綴了些許愜意休閒。交通為我們帶來了如此之多,若是不能好好利用,豈不是對於自然的剝奪與踐踏?

交通安全不應該僅僅只是一句口號,更應該是一種責任,它應該被真正在乎,真正記得。也許只是一瞬的鬆懈,危險也會乘虛而入,造成不可逆轉的後果。感謝無數人前仆後繼的探索,讓人們感受到交通的強大與便捷。同時,我們也要珍愛自己,珍愛身邊每一個人的生命,將人情味帶到馬路上去,讓閃爍的紅綠燈不只是擺設,而是一種訊號,一種指引,點亮人們心中的明燈。

兒童教育的心得體會篇4

自古以來,人類就認識到音樂活動有助於健康。3萬年前的原始人,以敲擊石器伴奏舞踴來治療疾病;至今的非洲、南美及澳大利亞的原始部落裡,巫師樂舞仍是治病的主要手段。中國的文明史中,也早有用音樂進行治療的思想,如《群經音辨》中的“樂,治也。”;《黃帝內經》中有五音、五行和五臟關係的論述;古人還有用音樂治癒疾病的實踐經驗,宋代歐陽修就通過學古琴治好了抑鬱之疾。音樂為什麼能治療某些疾病、增進人們的健康呢?因為它能廣泛地作用於人們的生理、心理從而改善身心功能。音樂刺激能影響大腦某些遞質如乙醯膽鹼和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從而改善大腦皮層功能。音樂能直接作用於下丘腦和邊緣系統等人腦主管情緒的中樞,能對人的情緒進行雙向調節。比如,當人們的情緒出現一種障礙,醫學上稱作“緊張狀態”或“應激反應”時,會導致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心律呼吸加快、血壓升高、血糖量增加等變化。音樂能使人放鬆、消退緊張,通過音樂放鬆治療,可以在生物反饋儀上看到,應激改善後人的血壓下降、呼吸心律減緩、皮溫增高、肌電下降、血容增加、腦電反應γ波增多,人的內穩態恢復。而對另一種障礙,主要表現為注意力渙散、反應遲鈍、疲勞嗜睡、食慾不振、身體活力降低的情緒低落狀態,音樂也能起到調節作用。輕鬆愉快的音樂能使人興奮起來,因為音樂能作用於人的腦幹網狀結構。腦幹網狀結構接受了音樂刺激即促進大腦皮層覺醒,同時又可傳給外周神經。從而提高肌張力增進肌體活力,所以音樂能使人精神煥發,消退低落的情緒。情緒活動的中樞下丘腦、邊緣系統及腦幹網狀結構與植物神經系統密切相關,而這裡又正好是人體內服器官和內分泌腺體活動的控制者。所以情緒的緊張狀態能直接導致某些內臟器官的病變,被稱作“心身疾病”,音樂能調節人的情緒,所以也就能幫助治療某些心身疾病。

音樂有鎮痛作用,大腦聽覺中樞與痛覺中樞同在大腦顳葉,音樂刺激聽覺中樞對疼痛有互動抑制作用;同時音樂可提高垂體腦啡呔的濃度,腦啡呔能抑制痛疼,所以音樂有鎮痛作用。

音樂能改善大腦功能,協調大腦左右半球,從而提高人的智力。對發展兒童的智力尤其顯著,並可改善智力低下兒童的能力,所以音樂廣泛地應用於特殊教育。

音樂能影響人格,人格成長中情感培養是最重要的方面,音樂包容了人的情感的各個方面,所以音樂能有效地鑄造人格。

音樂能直接作用於無意識,在心理治療中有特殊功效。

音樂活動是極有序的行為。在協調身心及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中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音樂能廣泛地應用於行為治療。

音樂具有這些生理和心理效應,那麼如何運用音樂增進人的健康呢?一般來說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具體用音樂調節情緒,另一是以音樂陶冶情操,達到淨化心靈的目的。

音樂調節情緒的具體實施,可採用“同質”的原理。即在情緒波動時,要根據當時的情緒狀態選擇音樂,如遇到不幸生活事件產生強烈悲痛情緒的人,可選擇哀傷的音樂,使悲痛的情緒有所寄託;而處於焦慮或憤怒情緒狀態下的人應選擇激憤的音樂,使不安的情緒有所發洩。當音樂與人的精神節律同步,才易於與人的情緒產生共鳴,當音樂與人的情緒產生共鳴以後,就可逐漸變換音樂色彩情緒,變哀傷為優美抒情,變激憤為輕鬆愉快。人的情緒在音樂的引導下,負性情緒得到發洩後,漸漸得到調整,而最終達到內心平靜。這一方法的實施可自己選擇不同情緒功能的音樂,也可選擇專門製作用於調節情緒的錄音帶或cd片(音樂心理專家專門研製並按情緒調節規律編排的音樂),還可以在音樂治療師的幫助指導下選用音樂。而如果平時就有所積累,對各種風格的音樂比較熟悉,建立了自己的音樂庫,自然也較為容易知道根據自己的情緒來選擇音樂的調節。

用音樂陶冶情操的實施,方法就更多了,其實每個音樂愛好者都有自己的方法,大都自然生成。對大多數人來說,首先是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如年輕人可能偏愛流行音樂,中老年人更喜歡一些老歌,還有一些人著迷於自己家鄉的地方音樂等等。培養自己的音樂愛好可以從自己的興趣點入手逐漸擴充套件。很多音樂體裁,從不熟悉到熟悉,就會引起興趣,興趣越來越廣,口味越來越雅,音樂鑑賞力也就會越來越提高。還可以在一些欣賞手冊或各種型別的名曲賞析的幫助下去拓展音樂視野,音樂積澱豐厚就會感到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實,音樂積累的過程也會使自己的情操得到昇華,心靈得到淨化。

參與音樂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可以聆聽欣賞,在家裡聽唱片、錄音,到音樂廳去聽音樂會;還可以自己參與演唱演奏,參加群體音樂活動等等,對增進心身健康都大有稗益。運用音樂增進人們健康的方法是不拘一格的,每個人可從實際情況出發,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參與適當的音樂活動。音樂不是專業音樂工作者的專利,而是人類在自身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精神需求,健康美好的音樂可以鬆弛人們緊張的神經,可以疏洩壓抑的情緒,可以煥發美好的情感,可以淨化人們的心靈,從而淨化社會。音樂還可以協調千百萬人的意志,共同實現目標、理想。現代社會人們又重新認識了音樂對人的心身的巨大作用,從各個方面去開掘音樂增進健康的方法。

兒童教育的心得體會篇5

兒童時期經常會出現語言障礙,男孩尤其如此。最常見的情況就是語言發育遲緩,這可能是因為孩子難以明白別人的話語和難以表達所致。其他常見的情況還包括口吃和口齒不清。某些語言障礙可能與學習障礙或孤獨症有關。

“語言發育遲緩”的最常見病因就是聽力受損,而聽力受損大多因為複發性耳部感染或“溼耳”所致。語言發育遲緩或許是身體異常,例如:“腦性癱瘓”,也可能是遺傳所致,患兒會難以控制講話所需的不同身體部位。假如孩子很少與父母講話或交往,那麼他會講話的時間也會較其他的兒童晚。來自雙語家庭、左撇子或雙手並用的兒童,也可能說話較晚。

假如孩子已近2歲,仍然未曾說出隻言片語,或難以聽懂簡單的要求,那麼就請教醫生。應該先解決聽力問題,並接受特殊教育。經過治療,孩子的言語技巧僅稍晚於同年齡兒童,而其他方面發育正常的患兒,他們的語言能力通常會在稍後趕上同伴。但是有些患兒可能會在以後發生閱讀或書寫障礙。

學習言語時兒童經常會口齒不清或發不出某些聲音,這是因為他們尚未成熟至可以清楚發音。許多2—4歲的孩子可能會出現口吃的情況,這種情況經常在孩子入學前就會完全消失。假如這種情況持續下去,或非常嚴重,那麼就向醫生諮詢。孩子也可能需要進行語言治療,而且大多患兒一般能夠成功,但少數口吃和存在其他語言障礙的孩子可能會終身伴有症狀。

兒童教育的心得體會篇6

我們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騰飛,在以後的生活和工作中超越自己。但是,如何教育孩子,使孩子健康成長,各有說法,各有道理。通過幼兒園開展“幼兒家庭禮儀教育系列講座”。我認為只有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孩子習慣的培養與他生活的環境密切相關,成為父母,表現出良好的表現率,用自己的言行引導孩子健康成長。作為父母,我有以下經驗

作為監護人,我們平時關注的是孩子吃得不好,睡得不夠,生病等生活細節問題,實際上在養育孩子方面有很多文章。聽了陳園長的講座,孩子的教育沒有巨大的細節,從點滴開始,排隊接水,掛毛巾,和老師打招呼,學會調節自己的感情,和別人交流,學會傾聽等,日積月累的引導和反覆示範是有效的此外,沒有完美的人,任何孩子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但我們不能經常責罵,甚至像雷一樣暴跳如雷。畢竟,他們仍然是一群不清楚觀念的孩子。我們需要做的是耐心說服、體力、鼓勵模仿和及時稱讚。我們的好孩子不是罵,而是誇耀。但是,看到自己的孩子做了錯事,馬上生氣,大聲斥責,不僅沒有任何糾正作用,反而孩子反而心理惡化,忽視父母的話,產生自卑感。意識到問題很嚴重,我試著用老師說的鼓勵式教育方法,發現孩子的亮點,立即鼓勵和表揚,在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的同時,讓他知道什麼是正確的,當然什麼是錯誤的

一、要有寬容的心,正確引導孩子,他有壞習慣,第一個人應該告訴他這種做法是錯誤的,理解為什麼錯誤,讓孩子意識到自己錯了。其次,不要對孩子簡單粗暴地罵他,好好說話。第三,要求孩子下次不能這樣做。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給他標準。孩子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正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缺點,所以我們用寬容的心對待孩子。父母只有用寬容、平等的心去看孩子,才能真正理解孩子成長的問題和困難,對孩子的特徵進行正確的引導,給孩子健康快樂的空間,最大限度地保護孩子的童心。

二、轉移話題,不要相互比較,虛榮心,比較心,我想每個人都有,孩子也不例外。例如,當我們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一起玩的時候,如果我們給他買了一個新玩具,他會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其他孩子也不例外。此時,如果他沒有玩具,他會說他有什麼,你。這時,我們對孩子們說,你們有自己的玩具。如果你喜歡對方的玩具,你可以用自己的玩具和其他孩子玩。事實上,孩子們認為別人的玩具是最好的。他們都想玩別人的玩具。我們社群的孩子們都換玩具玩。這樣,有效地避免了孩子的比較心,避免了別人有什麼他想要的情況。

三、教育理念一致,消除黑白家長教育理念首先一致,思想統一,不要唱黑臉,不要唱白臉。如果是這樣的話,就不會讓孩子適應,也不會分開。例如,孩子吃飯的時候,我們嚴格要求他吃自己的飯,祖父總是說吃飽了就好了。飽和不飽,只要孩子自己算,他就不吃,不能達到教育的效果。我們嚴格要求他吃完自己的飯。我們的孩子從小體質就很弱,經常生病,輸液吃藥是常事,每次這個時候,我們都鼓勵他勇敢,有點痛就像螞蟻咬了一樣,不痛。打了針,吃了藥,病好了。從那以後,孩子注射、吃藥都很勇敢,注射自主伸出手,積極配合,一點也不哭,吃苦藥也能繼續,表現很好。所以,只要統一教育思想,教之有道,有合適的方法,再加上耐心,細緻觀察,孩子的進步就顯而易見了。

四、故事的魅力,提高語言和邏輯能力,我們給孩子訂購了一些幼兒繪畫報紙。上面有故事、迷宮、找不同、玩遊戲等內容。我們先指導他怎麼玩,給他講故事,然後讓他自己看,自己說。孩子不累,新書來了他也很高興。我們晚上睡覺前主張給孩子講故事,孩子小的時候可能會講故事,突然有一天,他也會慢慢講我們講的故事。在給他講故事的時候,他真的聽得很認真,很投入,逐漸學會自己思考。我們也經常鼓勵孩子講故事,說他在學校快樂,說他自己做的事等,用故事講道理,孩子接受也快,提高了孩子的評價和邏輯思維能力。

孩子不是溫室裡的苗,我們要小心照顧他,安全健康地成長。孩子不是烈日下的花,我們給他澆水,晒太陽,讓他經歷小挫折,小困難,讓他勇敢堅強。

兒童教育的心得體會篇7

從8月10日至8月17日,我參加了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短短的7天培訓轉眼就結束了。回顧培訓期間的日日夜夜,點點滴滴,真的要對本次培訓活動說聲謝謝,感謝國家及省教育廳對農村教師的重視,感謝學校領導給了我這次機會,能參加短期培訓,感謝繼續教育領導及老師們。在他們的精心安排下,讓我們這些來自於農村的老師得以與眾多專家、學者、省內外教育心理學界權威人士面對面地座談,傾聽他們對國中心裡健康教育教學的理解,感悟他們的先進心理輔導教學思想方法;我想本次培訓也一定會藏在我的記憶深處。 縱觀本次培訓活動安排,既有發人深省、啟迪智慧的專題講座、討論互動、觀摩研討、案例評析的理論培訓,也有親近課堂、體驗名師風采的實踐鍛鍊。這些活動都是我們農村教師所關注的但有極缺乏的領域,是我們發自內心想在這次培訓中能得到提高的內容。十天的培訓學習,讓我重新接受了一次系統的理論和實踐提升的機會,受益良多。

教育本身就意味著,一棵樹擺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師就是學生心靈的啟迪者。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進素質為的宗旨,以讓學生擁有健康的心靈為育人理念。

本次培訓,還讓我們這些在家兼職的或專職心理輔導老師之間的互動交流,成為每位培訓人員提高自己心理輔導課教學業務水平的一條捷徑。在培訓過程中,我積極嘗試與其他學員之間的交流,在交流過程中,瞭解到心理輔導課程開展情況,並且注意到他們是如何處理心理輔導課程中遇到的種種困惑,以及他們對心理輔導課程教材的把握與處理。在培訓中,我們不斷地交流,真正做到彼此之間的“相長”。也為學員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研討平臺。在小組討論中,學員們暢所欲言,許多提出的觀點和問題,都是農村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起全體學員的一致共鳴的同時,也得到專家們的重視,他們的回答也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對於我們今後的心理健康輔導過程中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學習之餘,我自我反思,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沒有深入思考,自己對心理輔導含義的理解,以及心理輔導方法的選擇和心理輔導方法的正確性、妥善性,課堂觀察或是深入學生心裡等方面,考慮到對學生的有效性了嗎?等等都是我沒有思考的,反思自己的不足,讓我獲得前進的動力,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要主動學習,主動研究。 十天的培訓是短暫的,但是留給我的記憶與思考是永恆的,通過這次培訓,我提高了認識,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處以及差距所在,我將以此為起點,讓“差距”成為自身發展的原動力,不斷梳理與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斷成長;將近半個月來我們經歷了太多的感動,經歷了太多的激勵。回頭去看看自己在十天裡留下的腳印,我相信這不會是學習的結束,而是學習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