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蒙娜麗莎導遊詞2篇 探尋蒙娜麗莎魅力:漫步盧浮宮,品讀文藝復興的代表之作

蒙娜麗莎是世界知名的繪畫傑作,被譽為“世界上最神祕的微笑”。它由文藝復興大師達·芬奇創作於16世紀,現藏於法國盧浮宮。許多遊客來到盧浮宮,都會前往蒙娜麗莎油畫展室觀賞這幅名畫,並聽取導遊講解。本文將為大家分享一份蒙娜麗莎的導遊詞,希望能讓大家更好地瞭解這件傑作。

蒙娜麗莎導遊詞2篇 探尋蒙娜麗莎魅力:漫步盧浮宮,品讀文藝復興的代表之作

第1篇

今天,很榮幸與各位相會在大都會博物館,我很高興。下面,我將為大家解說《蒙娜麗莎》。

音樂能使人的心靈得以淨化,傑出的畫作也會給人精神的提升。聽過《高山流水》,聽過美妙的《月光曲》。讓我們步入美術殿堂共同欣賞達·芬奇的名畫——《蒙娜麗莎》吧,共同感受那迷人的微笑。《蒙娜麗莎》是達·芬奇於1503~1506年間創作的作品。今天,它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一幅油畫,是吸引遊客前來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一顆頂級明珠。畫中人物坐姿優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蒙娜麗莎的微笑具有一種神祕莫測的千古奇韻,那如夢似的嫵媚微笑被不少美術史家稱為“神祕的微笑”。500年來,人們一直對《蒙娜麗莎》神祕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觀者或在不同的時間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時覺得她笑得舒暢溫柔,有時又顯得嚴肅,有時像是略含哀傷,有時甚至顯出譏嘲和揶揄。在一幅畫中,光線的變化不能像在雕塑中產生那樣大的差別。但在蒙娜麗莎的臉上,微暗的陰影時隱時現,為她的雙眼與脣部披上了一層面紗。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現在眼角和嘴角上,達·芬奇卻偏把這些部位畫得若隱若現,沒有明確的界限,因此才會有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祕微笑”。

卡耐基說:“笑容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像穿過烏雲的太陽,帶給人們溫暖。”希望大家像達·芬奇畫中的《蒙娜麗莎》一樣,永遠微笑,開心的過每一天!

蒙娜麗莎導遊詞2篇 探尋蒙娜麗莎魅力:漫步盧浮宮,品讀文藝復興的代表之作 第2張

第2篇

達·芬奇在《蒙娜麗莎》繪畫中,成功地運用了“漸隱法”繪畫技法。“蒙娜麗莎”人物形象,與背景界限不太明晰,人物輪廓不那麼明確,彷彿融入背景之中。尤其是在該人物形象的眼角和嘴角處,作者是著意使用了“漸隱法”繪畫技法,讓眼角和嘴角漸漸融入柔和的陰影之中,從而造成了含蓄的藝術效果,極大地豐富了形象的意蘊。

?蒙娜麗莎》幅肖像中,那雙眼睛周圍、那生動的紅色小圈和毛髮,不經過最精細的刻畫,是無法表達出來的。眼臉也自然得體,睫毛濃密,每一根都經過細緻的描繪,曲折自如,宛如出自皮下,極為逼真。鼻尖上那純美柔嫩的粉色鼻孔真是栩栩如生。嘴脣微翕,從玫瑰紅脣到鮮嫩的粉頸,無處不是生動的肌膚而非顏料堆砌。如果人們凝神觀看喉頭的凹陷之處,彷彿還能感受到脈搏的跳動。

法國工程師和發明家帕斯卡·科特,他用一種新的高科技多光譜相機發現,“蒙娜麗莎”曾有過眼睫毛、眉毛和更燦爛的微笑,而且,在其膝蓋上搭了一件有毛皮內襯的外套。科特的紅外線攝影也揭示了在好幾層顏料的下面,藏有藝術家起草的素描。蒙娜麗莎本人的膚色應該是暖粉色,她身後的天空應該是生動的藍色,而不是如今人們所看到的灰綠色。科特認為,畫面如今展現出的深綠色背景是500年歲月中,油墨顏色沉澱的結果。原來達芬奇使出招牌絕技“暈塗法”(sfumato),整幅畫融合了共40層超薄油彩,每層厚度僅2微米(頭髮厚度的1/50)。油彩由些微不同的顏料組成,營造出蒙娜麗莎嘴角模糊和陰影效果,令人隱約感到她在微笑,但仔細看時笑容就消失無蹤。

由於畫作上沒畫筆的痕跡,科學家估計達芬奇是把油彩塗於手指上繪畫。帶領研究小組的沃爾特表示,纖薄油彩是畫作引人入勝的關鍵。能使用如此纖薄的油彩,證明達芬奇功力極深厚。同時,由於每層顏料都要數月才能風乾,估計這種特殊效果可能花了數年時間才能完成。

女性特點在“蒙娜麗莎”這裡,已經消失得如風中的衰草無有蹤影,只留下凝重的繁樹一樣的思想,更加深刻地滲透在“笑容”裡。彷彿的手勢,代表一種具體意思,但仔細看看,就明白這並不是一張肖像寫生畫,而是一個精神的投影,“女人”淡眉的消失,說明達·芬奇對性別的超越,所以該形象不存在男人、女人的問題,彷彿沒有性別的天使,和二性兼有的神靈。“蒙娜麗莎”,代表了達·芬奇以基督的目光審視世道的含義,但這並不是說藝術的高境界是一種抽象精神,而令人摸不著頭腦。恰恰相反,這種境界,正是通過具體的形象顯示出來的一種具體抽象。“蒙娜麗莎”的眼睛、額頭、嘴、絕無僅有的手,都是生動具體的,而不是簡單概念的翻制,所以說,藝術將人的精神昇華為一種可視的形象是必須的,將可視的形象純淨為宗教的境界是可能而必然的,美與神祕有著不解的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