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安全演講稿2篇 "保障安全,責任在心——讓我們一起學習安全演講稿"

安全意識和防範意識對於每個人都是至關重要的。安全演講稿可以為企業、學校、社群和個人帶來實用的安全知識和應對手段,幫助大家增強防範意識,預防意外事故的發生。本次推薦的安全演講稿內容涵蓋多個領域,旨在為大家提供全面的安全意識教育。

安全演講稿2篇

第1篇

你們好﹗很榮幸能有這樣的機會參加今天的演講會,我叫xx,是鋼結構建築分公司的一名普通員工,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讓安全來呵護生命。

面對生命二字,我油然而生一種崇敬感和榮幸感。因為它是那麼的深邃,那麼的神聖,又是那麼的彌足珍貴,在人流如織,滾滾紅塵的現實社會中,我要問你最需要的是什麼?有人一定回答:是榮華富貴、是功名利祿、是金錢等等。顯然這樣的回答是正常的,就連唐太宗李世民也發出這樣的感慨人來熙熙,皆為利來,人來攘攘,皆為利往,但在這些當中加上生命讓你作出選擇的話,那你一定會毫不猶豫的回答生命。道理很簡單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了生命這個前提,那麼一切都只不過是水中花,鏡中月,在座的各位有比我年長的也有是我同齡的人,但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寶貴的,月缺了會在圓,花謝了會在開,唯獨生命吝嗇得很,因為它屬於我們的只有一次。

作為主宰世界的人類,是健康和安全維護著我們的生命。其實對於安全的認識和體會,我們從小就有了,乖孩子,別亂跑,小心摔跤這是媽媽在我蹣跚學步時的囑託。慢點騎,過馬路時注意車輛這是家人在我每天騎車上學時的叮嚀。高高興興上班來,平平安安回家去這是參加工作後企業對我們的關愛。隱患險於明火,防範勝於救災,責任重於泰山這是我和同事們每天上班時恪守的信念―――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安全都會伴我一生,所有的這些不僅是對我們人性化的關愛,更是對我們生命的無比呵護﹗

在人生的旅途中,安全伴我同行,當我們離開母親的攙扶,離開家人真切的叮嚀,搖搖晃晃的行走在人生道路上以後,我們就一直有意識地依賴著安全這個柺杖。沒有它我們可能會摔跤,可能會碰壁,可能走不過人生那麼多的風風雨雨,更不可能有生命的'絢麗多彩。

生命依賴著安全,生命對於我們來說是重要的,那麼安全也是如此。對於我們企業的員工來說,它的意義在於生產裝置的穩定執行,在於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幸福與歡樂。不講安全,一個小小的菸頭就能使易燃易爆的煉油裝置怒火爆發。不懂安全,一個小小的操作失誤就能中斷供電系統的正常執行。不要安全,哪怕是一個小小的意外,就能讓許多生命處於危險當中。失去安全,頃刻間就能讓我們那原本脆弱的生命遭到萬劫不復的打擊,朋友們,事實就是如此,就是這樣的殘酷無情。20xx年7月11日是個沉痛的日子,我公司的一名職工由於違章作業導致高空墜落,因搶救無效死亡。頃刻間一個曾經憧憬著美好生活,追求著遠大理想的時代青年就這樣在我們的眼前消失了,我們再也看不到他活潑可愛的音容相貌,在也聽不到他清脆嘹亮的聲音。我們失去了一位好夥伴,單位失去了一位好職工。家人在得知兒子工亡的訊息後,已是年近半百的老母親口裡呼喊著兒子的名字一次又一次的昏厥過去,看著白髮人送黑髮人這淒涼的場景,聽著這撕心裂肺的聲聲呼喚,我們那噙著淚花的雙眼,除了看到讓人心碎的生離死別之外,我們又讀懂了什麼?這些悲劇無一不是違章作業,違章指揮,違反勞動紀律造成的。我不是領導,不能以領導的威懾力命令你們遵守操作規程,我不是你們的親屬,不能以綿綿親情叮囑你們注意安全,可是我們是同事,我們是工友,我有義務和權力提醒你們安全生產。掌握並利用好安全,生命才有保證,反之不懂並且不重視安全,我們的生命才會如此的蒼白無力。

安全演講稿2篇

第2篇

校園安全與我們每一個師生都密切相關。它關係到我們學生能否健康成長,能否順利完成學業;它關係到我們老師能否在一個寧靜、安全的環境中教書育人,為國家培養和造就各種人才。因此,校園安全是我們做好學校各項工作的基礎和前提,也是學校教育的首要任務之一。為了進一步做好我校的安全教育工作,現提出以下幾點要求,希望全校師生都能認真做好。

第一、我們全校師生都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識。充分認識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若發現有安全隱患,要及時向學校彙報,防患於未然。強化值班意識。值班人員按學校要求站好自己的崗位。各班級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學生自我防護能力。

第二、自己的所作所為也要有安全意識。要注意心理安全。同學之間要互相體諒和互相理解,多看看別人的長處,尊重同學的不同個性;同時自己也要以平和的心態來處理自己面對的困難。有些同學易衝動,容易感情用事,因此,在同學間遇到矛盾時,一定要冷靜,要理智,切忌用拳頭代替說理,給自己和同學帶來不良後果,甚至是付出生命的代價。

20xx年6月23日下午,河北省邯鄲市成安縣一中學生靳某(17歲)參加完會考,前往學校填報志願途中,與兩名已輟學的同學發生

爭執,結果被對方追至校園,用刀刺中要害單位不治身亡。

第三、在各項運動中要注意運動安全。上體育課和課外活動前要充分做好準備活動,運動時不要劇烈碰撞,以免撞傷或摔傷。

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任何人,任何時候都馬虎不得。在食品安全方面需要做到以下方面:

購買食物時,要注意食品包裝,有沒有生產廠家、生產日期;是否過保質期;食品原料、營養成分是否標明;有無qs標識,即質量安全認證。我們勸大家不要購買三無產品;開啟食品包裝,檢查食品是否具有它應有的感官性狀。不能食用腐變質、油脂酸敗、黴變、生蟲、汙穢不潔、混有異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如蛋白質類食品發粘,油脂類食品有酸味,碳水化合物有發酵的氣味或飲料有異常沉澱物等等都不能食用;儘量不要到校園周邊無證攤販處購買盒飯或食物,減少食物中毒的隱患;要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後洗手,自己的餐具洗淨消毒,絕對不用不清潔的容器裝食品,不在食堂亂扔垃圾,防止蚊蠅孳生;白開水是最好的飲料,多飲用白開水;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預防腸道寄生蟲病的傳播;生吃的蔬菜和水果要洗乾淨後再吃,以免造成農藥中毒;少吃油炸、煙燻、燒烤的食品,這類食品如製作不當會產生有毒物質。

第五、要注意交通安全,交通已成為你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不斷髮展的現代交通既為我們提供了方便、舒適和享受,也給我們帶來了煩惱和憂愁,並隨時可能給我們製造不幸的痛苦。20xx年6月21日晚,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仙陽鎮仙陽中學三名男生在晚自習後偷偷出了學校,並騎了一輛摩托車上路,結果遭遇車禍,掉進距離公路3米多高的爛泥裡,3名男生悉數遇難。

交通事故是很慘痛的,教訓也是十分深刻的,它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危害,為了預防和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請同學們注意如下幾點。

人車分流,各行其道,不準在機動車道上騎自行車或行走;不準乘坐無牌無證的車輛;不三五成群地走在非人行道路上,不在行走時一心兩用,邊走邊看書,或邊走邊聊天,邊走邊玩;不脫手騎車,不騎快車,不平行騎車,不打傘騎車,不與機動車搶道。

第六、嚴禁攀坐各樓層護欄,不得在各樓層的樓梯或走廊追逐、奔跑、打鬧,以防跌倒、摔傷;課間操、放學下樓梯,升旗集會解散時不要擁護,推拉,按順序和學校規定的分流要求去做,以防發生踩事故。

第七、防火、防電要求不摸不動滅火器材、電線、各種開關,為防止火災和意外事故。

校園生活豐富多彩。同學們在美麗的校園裡學習知識、健康成長的同時,千萬要注意校園防火安全。火災無情,我校四合院是消防安全重點隱患部位,是我校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直接關係到全校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為了嚴格做好防火安全工作,我提以下幾點要求:嚴禁攜帶火柴、打火機等火種以及汽油、爆竹等易爆易燃物品;在宿舍、教室裡,不準私拉電線,不得擅自使用電器裝置。嚴禁使用宿舍插座,嚴禁使用煤油爐、液化氣灶具、酒精爐等可能引起火災的器具;任何時候、任何地方,嚴禁使用熱得快(一種快速燒開水的簡易用電裝置);掌握消防安全的常識。如:報警,逃生自救等。

“隱患險於明火,防範勝於救災,責任重於泰山”。希望同學們自覺承擔起校園防火工作的責任與義務。更多的學習和掌握消防知識,遵守各項防火制度,積極參與校園消防工作,使我校形成“人人關心消防、處處注意防火”的群防群治的局面,從根本上減少或避免校園火災事故的發生。

第八、所有學生都必須遵守學校的作息時間,中午按時午休,晚上按時就寢,因病因事須離校的必須向班主任寫好請假條,經班主任批准後方可離校。放假應按時回家,不得在外逗留。

第九、嚴禁任何學生到河裡洗澡,防止溺水事件的發生。

第十、預防校園盜竊。對於中學生來說,最重要的防盜方法是加強防範意識,努力使自己的財物不受侵害。為此,給同學們如下幾點建議:妥善保管好現金等,現金的保管方法是存入消費卡中,最好不要在宿舍和身上留存大量現金;保管好自己的貴重物品,不要隨便放置在公共場所,不帶較多的現金和貴重物品到操場上鍛鍊,可以交給班主任代為保管;養成隨手關窗鎖門的習慣,上課、自習、鍛鍊身體等外出離開教室或宿舍時。尤其是最後離開的同學一樣要鎖門關窗。並不把鑰匙借給他人,防止鑰匙失控造成隱患;週末和節日之時,注意財務的防範,因為那時宿舍人較亂、人多手雜,易順手牽羊;上學、放學路上要注意結伴,最好結伴一直走回家。防止學習用品錢物被搶被盜事件的發生。

其實我們要做好防盜竊工作並不難,只要我們時時提高警惕,處處留心,一定可以做好防盜工作。

第十一、熟悉常用的急救電話號碼,如120、119、110的用途。 同學們,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我們不但要牢固樹立安全意識,更重要的是要樹立自護自救觀念,形成自救自護意識,掌握自救自護知識,鍛鍊自救自護能力。同學們,生命不僅僅屬於自己,更屬於所有關心、呵護、需要你們的人。為了家中給你們生命和關愛的父母,為了學校裡給了你們知識和智慧的師長,為了教室裡給了你們友誼和快樂的同學,你們應該每時每刻都要關注安全,共同營造一個安全,和諧的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