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2021雙減政策最新解讀

2021雙減政策最新解讀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也就是“雙減政策”。為貫徹落實,全國各地都相繼出臺了具體的實施方案,從嚴管理校外培訓機構,很多人說,雙減政策是為了將校外機構趕盡殺絕,事實真是如此嗎?這背後又有什麼深層次的原因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2021年國家雙減政策最新解讀,供大家參考,快來看看吧。  
  
  解讀
  
  最近雙減政策的出臺,在社會上引起廣大市民熱議。如今大多數的家長在各種負擔的壓迫下,使得孩子的教育成了一場長跑馬拉松比賽,爭先恐後地希望孩子能搶跑在起跑線上,孩子們也日復一日的承受著沉重的教育壓力,長期以往,孩子的身心發展會受到阻礙。
  
  教育內卷化,成為我國中國小教育問題的重點。於是,國家教育部新出臺“雙減政策”,為學生家長和學生減輕身上的教育負擔,讓學生高效學習。
  
  有著上下五千年文化歷史的中國人,是很善於做減法的。特別是道派。一部只有5000字的《道德經》卻包含了宇宙所有事物的真相。道家推崇“無為而治”,學會放開,不做任何謀劃,讓百姓自力更生,豐衣足食,國家不必插手。佛家思想貫徹放下的理念,儘管其來源已經無從考究了,但在中國的影響力巨大。佛家放下還是道家放手,歸根結底,都是在做減法罷了。如果做加法,一味地只添不刪,就好比如衣櫃裡的衣服,逐漸堆疊衣櫥,後來卻沒有可以用的。加法還是減法,大家都明白其中的利與弊。然而在孩子的學業上還是選擇只做加法。
  
  如今,“雙減政策”出臺了,“減法”終於開始運算了,孩子的學習負擔和校外輔導真的要不見了。然而家長們之前天天抱怨孩子的學業壓力重,如今政策出臺後才發現自己是言不由衷罷了。
  
  依我來說,教育部的雙減政策是否能做到全面推行,最關鍵的是大家的觀念問題。
  
  “雙減”政策出臺,家長糾結:到底誰在口是心非
  
  針對觀念問題,需要考量三個方面:
  
  首先,主管部門對政策的執行力度是否強硬,能不能令行禁止;
  
  其次,學校和教師的對於政策背後的教育觀念能否認可,過去的應試教育思維能否拋棄,從而讓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水漲船高;
  
  最後,家長能否真正理解雙減政策的“好處”,讓孩子到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改變。
  
  這三個問題,最核心的也是最難的就是家長能否理解雙減。至於主管部門和學校方面,只要思想和措施統一,有所作為,措施直接有效,便不是問題。
  
  無論出於哪個角度考慮問題,家長們的想法終究是最複雜的,意料之中的難以統一想法。那麼又該如何解決問題呢?
  
  家長們都明白,減負對於孩子而言無疑是利大於弊。然而內卷式競爭還是存在的,每個家長在潛意識裡都會幫自己的孩子劃分競爭者,如果其他孩子都選擇補習班,那自己的孩子也不甘落後,家長們認為起跑線至少一致。
  
  理論上,學生們都不參加補習班,家長和學生都能如釋重負,這樣在起跑線上大家的統一的,這是一個多贏的做法。然而實際上,家長們心裡都有“小心機”。如果不能掐滅這些想法,補課還是一對一家教,都會死灰復燃,雙減政策最後也只是徒勞無功罷了。社會飛速發展,家長們的教育觀念也應該進步更新了。能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無一例外都是運動學業都能兼顧的。一直以來,學習的時長從來不是衡量好成績的標準。讓孩子參考班裡的學霸,有哪個是透支疲勞度來學習的呢?或許國中的時候,只要你勤奮廢寢忘食,就能取得好成績;但是上到高中,學習負擔驟增,難度加大,僅憑努力已經無法高效學習了。
  
  校外的教培機構或者一對一家教,只是在給孩子的教育做加法,一層一層地往孩子身上加,孩子最後只會被壓垮。
  
  課堂上的教學內容重複,只是讓學生機械地接受課程知識,對提升學習能力毫無幫助可言。大多數校外的補習班之所以能讓學生提高成績,是因為學生輔導的是“課前知識”,機構給孩子進行知識預習,在課程上趕超其他同學的進度,因此在新學期之際孩子的成績得到了提高。但是高分的成績真的能立足不倒嗎?真的代表了學生學習能力嗎?
  
  如果需要舉一反三的時候,這樣的學生只能盲人摸象了。並且盲目地給孩子報補習班,只會讓孩子的腦子超負荷執行,到了關鍵時刻,孩子或許就無計可施了。
  
  總結:
  
  雙減政策的出臺,讓學生家長喜憂參半,孩子的學習壓力終於得到了減輕,同時又擔心孩子的學習成績會停滯不前,甚至出現倒退的情況。希望家長們調整心態,將教育重心轉移到家庭教育上,培養孩子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作息。
  
  既然雙減政策已到來,船到橋頭自然直,不必猶豫不決。減法未必是一件壞事,反而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解讀
  
  7月24日,國家出臺雙減政策,據說對教培行業影響極大。  
  
  看完檔案後,我感覺這個政策是想解決這些問題:
  
  1、避免“內卷”。教育培訓機構亂象叢生。教育培訓機構在資本的裹挾下,越來越嚴重地“綁架”義務教育。廣大人民群眾怨聲載道,苦不堪言,但也只能被內卷。所以,國家規定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不可以做廣告。
  
  2、避免揠苗助長。很多機構提供機會給孩子超前學習和超綱學習,提前起跑。學生負擔很重。不利於她們有規律,有質量的學習。
  
  3、避免學生學業負擔重。明確禁止了培訓機構不能在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讓學生有更多時間去發展藝術和體育特長。有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
  
  4、加強對教育培訓機構的稽核與監管,不讓不合格的機構有生存的機會。
  
  在讀雙減政策的時候,我內心是一直給這個政策點讚的。
  
  1、明確規定培訓機構不讓做廣告。培訓機構請明星代言花了很多錢真的不應該。把這些錢用心的投入教研,提高教學質量多好。教育機構靠口碑推廣才是良性的。
  
  2、學困生沒有完成作業也要休息。線上培訓不能超過晚上9點。保護學生休息的權利和眼睛視力。
  
  3、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在課餘時間向學生提供興趣類課後服務活動,供學生自主選擇參加。讓學生童年裡不全是成績成績成績! 真正去引導它們快樂的成長和學習。
  
  4、鼓勵學校做好有質量的課後服務。
  
  政策真的很好。但是希望不要出現“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濫竽充數的現象出現,真正落實好!
  
  解讀
  
  雙減政策的目的,在於讓教育迴歸本真,形成以家庭教育為基礎、學校教育為基石、社會教育為補充的一個良性迴圈和互動的大教育環境,更好的為國家培養高質人才。
  
  一、自由發揮的教育需要被扶正
  
  小樹苗的成長是自由發揮的,就像這些年的校外教育培訓機構,實現野蠻式增長,2020年全年線上教育融資總金額超過539.3億元,較2019年的146.8億元同比增長267.37%,為近五年最高,且超過了過去四年的融資總金額。
  
  這些資料說明了:
  
  1、教育市場的確非常大,且人民對於教育的需求多且高;
  
  2、資本市場在快速擴張,甚至開始主導校外教育培訓機構。
  
  3、之前的文章提到過:大的教育觀應該是以家庭教育為基礎、學校教育為基石、社會教育為補充的。近年來急速擴大校外機構無疑打破了這種微妙的教育環境,在社會環境快速發展和被刻意營造焦慮的背景下,校外培訓機構瞬間就登頂了,連學校也遠遠不及校外培訓威望高,這是多麼可怕的認知?!
  
  這些認知,主要表現在:除去學校學習外,大部分孩子都有興趣班、各式各樣的培訓班,甚至有的乾脆放棄學校的教育,去專門的校外機構學習;孩子的成績不好,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請家教;聽到/看到同齡的孩子報了什麼輔導班,就要為自己的孩子也要報上,這些都是學校教育無法提供的。
  
  教育這棵小樹被外力壓彎了脊樑,“雙減”政策正在為教育扶正,迴歸良性的大教育環境。
  
  二、“雙減”政策應該正確解讀
  
  “雙減”政策不是為了讓校外教育機構徹底消失,而是規範化嚴格管理。人不能一概而論,機構也是一樣的道理,所以不必人人自危。近年來校外教育的培訓市場的快速擴張,導致了學校教育慢慢在整體教育的佔比中失衡,教育的失衡對整個教育來說無疑是可怕的,要想改變這種現狀,“雙減”政策就是最好的手段。
  
  晶片被“卡脖子”,科技發展遇到阻礙,近乎於純模仿式的科學研究,已經滿足不了現在我國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為了保證我國有充足的優秀人才,教育是重中之重。
  
  三、規範化制度化科學化,是國家發展的象徵
  
  我國古代歷史上官吏篩選的途徑主要從先秦的世襲制,到秦漢至魏晉南北朝的薦舉制,再到隋唐至明清的科舉制,一步步的在人才的篩選上進行重大改革,科舉對國家、社會和人才的發展都有了明顯的成績。
  
  現在的我國也正經歷著這樣的過程,經歷過整改和磨合,然後朝著健康和良性迴圈發展。將校外培訓機構規範化、制度化、科學化,讓校外教育重歸補充之位。
  
  四、積極推動校外培訓企業改革/轉型
  
  校外教育是社會教育大的構成部分,整體大的教育是由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
  
  試想一下,如果將現有的校外教育機構全部取締,社會教育必然遭受重創,短時間內恢復無望,等待新的社會教育重新發揮作用,尚無歸期。
  
  所以,校外機構要積極推動企業改革和轉型,接受國家監管,嚴格遵守規範,嚴加管理。
  
  積極配合政策,探索探索轉型之路,拒絕打擦邊球!切勿心存僥倖,偷樑換柱!!!
  
  解讀四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要在一年內使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有效減輕,三年內使各項負擔顯著減輕,教育質量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教育滿意度明顯提升。
  
  近年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各地深入開展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以下簡稱“雙減”)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但是,“當前,義務教育最突出的問題,是中國小生負擔太重。”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說,學生整天埋頭於作業,睡眠不足,又缺乏鍛鍊,體力下降。“有一位校長告訴我,有的高中學生,單槓引體向上做不了幾個,跑步會昏倒。這樣下去,國民體質下降,令人擔憂。”
  
  那麼,“雙減”的工作目標將如何實現?教育部相關負責人以及部分專家對《意見》進行了深度解讀。
  
  一、減少作業總量提高作業質量
  
  當前,一些學校存在作業數量過多、質量不高、功能異化等突出問題,“雙減”工作之一就是要減輕學生不合理的作業負擔。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意見》通過健全作業管理機制、完善作業管理辦法、合理調控作業結構、建立作業校內公示制度,堅決防止學生書面作業總量過多;通過系統設計符合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導向的基礎性作業,佈置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和個性化作業,堅決克服機械、無效作業,杜絕重複性、懲罰性作業;通過教師切實履行好作業指導職責,指導國小生在校內基本完成書面作業、國中生在校內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並及時做好反饋,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作業。“佈置作業或批改作業屬於學校教育的範疇,所以《意見》要求嚴禁給家長佈置或變相佈置作業,嚴禁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不給家長增加額外負擔。”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說。
  
  學校開展課後服務既可有效解決家長接送難題,同時也可以提供更多適合學生健康成長的服務內容。不過,當前部分學校的課後服務還存在服務時間偏短、經費保障不到位、吸引力還不夠強等問題。
  
  為此,《意見》規定,學校的課後服務結束時間原則上不早於當地正常下班時間,國中學校工作日晚上可開設自習班。學校的課後服務還要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既要指導學生認真完成作業,還可以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習輔導與答疑,為學有餘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另外,也要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文體等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
  
  二、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上市融資 嚴禁資本化運作
  
  “受功利驅使和資本裹挾,為數不少的中國小校外培訓機構尤其是面廣量大的無資質培訓機構,偏離了公益性辦學宗旨,迎合一些不合理的社會需求,無視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以應試為導向、以提分為目的,採取搶先學、超綱教、反覆練等方式,紛紛面向在校學生特別是義務教育學段學生過度開展升學和考試學科知識培訓。這不僅加重了學生課業負擔、加劇了全社會教育焦慮感,也一定程度衝擊了素質教育、干擾了中國小校正常教學秩序。”上海市教科院民辦教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董聖足說。
  
  針對這些問題,《意見》提出要全面規範校外培訓行為,要求各地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對線上學科類培訓機構改為審批制;對非學科類培訓機構,要求各地區分體育、文化藝術、科技等類別,明確相應主管部門,分類制定標準、嚴格審批;《意見》特別明確,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已違規的,要進行清理整治。
  
  三、減輕學生負擔根本之策在於提高學校教學質量
  
  “減輕學生負擔,根本之策在於全面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做到應教儘教,強化學校教育的主陣地。只有學校教育最大限度滿足學生的需求,讓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家長才能不給孩子報班參加校外培訓。”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鍾秉林說。
  
  為此,《意見》明確提出,要通過積極開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建立工作,促進新優質學校成長,積極推進集團化辦學、學區化治理和城鄉學校共同體建設,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同時,做強做優免費線上學習服務,提供高質量的專題教育資源和覆蓋各年級各學科的學習資源。
  
  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意見》要求學校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規定課程,嚴格按課程標準零起點教學,做到應教儘教。

標籤:雙減 解讀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