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紅日》讀後感4篇 《紅日》:遠近支離的命運共同體。

《紅日》是一部描寫五十年代老北京的長篇小說。通過中學生小峰的視角,展現出了當時社會的動盪和變遷,以及人們的生活與愛情。本文將結合自身體驗,分享《紅日》讀後感。

《紅日》讀後感4篇 《紅日》:遠近支離的命運共同體。

第1篇

在開學之後,我讀了《紅日》。描寫了在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在山東殲滅部隊整編七十四師的故事。書中解放軍戰士戰勝敵人的英勇行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對這本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這部小說是以1947年重點進攻山東開展的一系列軍事戰役為主導,從最初 華東野戰軍沈、丁部漣水戰役失利,到萊蕪戰役的戰術轉移,以及孟良崮戰役的決戰,最終全殲五大王牌中的王牌——全副美式裝備的整編七十四師的故事。《紅日》作者吳強說過:“記住昨天的戰鬥生活,對於我是永遠的;只要還在活著的時候,都是必要的。因為它已經給了我,今後還將給我以前進的力量。”當面對無法挽回生命的戰友時,共產黨戰士含著淚咬牙前進;當艱鉅的任務、難以克服的困難時,戰士們反而愈戰愈勇,衝鋒陷陣。

一聽說有任務,他們就興奮、就快樂,就充滿了激情和力量!戰鬥是戰士們的生命!就是這種信念之下,共產黨打敗了,而使失敗的最大原因,就是兩個黨派之間的最大不同:團結與不團結。讀著讀著,我彷彿看到那戰火紛飛的年代。在那個年代,有多少優秀的中華兒女獻身於民族的解放事業,他們為了革命的勝利,不惜拋頭顱,灑熱血,赴湯蹈火。關鍵時刻捨身為民的優秀品質和自強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永垂不朽。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烈士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我們要好好珍惜,加倍努力的學習!

《紅日》讀後感4篇 《紅日》:遠近支離的命運共同體。 第2張

第2篇

今天我讀了一本叫《紅日》的書,這一本書深深地感動了我弱小的心靈,故事的大意是:1946年冬天,國民黨發動的內戰處於最激烈的階段,蔣介石軍隊大規模進攻華東解放區。人民解放軍沈振新軍與蔣軍王牌部隊整編74師在蘇北漣水城發生了激烈的交戰。為儲存實力,我軍主動北撤。但敵軍非常猖狂,又聯合83師,組成20萬人的部隊進犯山東沂蒙山區,妄圖將我軍主力擊潰。但我軍戰士士氣鼓舞、驍勇頑強,在47年冬爆發的萊蕪戰役中重創了74師,大敗敵軍,取得了最後勝利。

在這裡讓我看好的是立了大功的石東根。雖然在戰鬥中,連長石東根一時大意,中了敵人假投降的_計,使部隊受到了不必要的損失,而且戰鬥結束後,他又陶醉於勝利,驕傲自滿。但是軍長沈振新對他進行了批評教育,使他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積極改正。在隨後的孟良崮戰役中,他有勇有謀,帶領戰士搭出人梯,登上了懸崖峭壁,搗毀了敵軍指揮所,並擊斃敵軍師長,全殲74師,才讓這真支隊伍取得了勝利。

他雖然原來是一個很壞的人,但是因為本來就是心地善良的他接受了批評與教訓,改邪為正,為國家立了功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想想我自己,錯了也不承認不知錯就改——真是慚愧!

錯了是人之常情,沒有什麼大不了、要勇於承認、勇於改過才能在最後取得勝利。我從《紅日》這本書中學到了這個看似簡單的道理。

第3篇

我抱著對全國解放前的想象與嚮往,讀了這本傾注了作者吳強大半生心血的《紅日》,結果讓我心中的那股熱情與激情愈加強烈起來,讓我愈加對那些為了抗戰拋頭顱灑熱血的烈士產生了尊敬與敬佩之情。

初讀書題,我我甚至以為這本書是介紹火紅太陽的,但讀完全書,再經我細細品味後發現,這“紅日”指的應該是戰士心中的太陽,也就是對新中國的嚮往和對好日子的憧憬。那股力量促使這戰士們發出了更加強烈的能量去戰鬥。這本書主要敘述了孟良崮戰役的起因、經過和結尾,為我們描繪出了許許多多個形形色色的人物,如秦守本、張華峰、沈振新、樑波、楊軍等。他們每一個人,都是我心中的“紅日”。在書中,我最喜歡的角色是楊軍,他是一名真正的抗戰英雄,為了抗戰可以拋棄兒女私情,為了抗戰可以捨棄生命,是我心中最美的“紅日”。

戰鬥場面的描寫是我對這本書最喜愛的一點,或許是男孩的天性吧,每一看到那激烈又緊張的戰鬥描寫時,我就有種說不出的激情。從字裡行間,我也體會出了作者也有同樣的感受吧。 看著戰士在書中出生入死,義無反顧地戰鬥,我也真想身臨其境,成為和他們一樣的戰士,奮勇殺敵。我已深深地被這本書吸引住了,它以它獨特的魅力,影響了我,讓我越發感受到了現在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及革命英雄的光榮偉業。啊,向革命英雄致敬!我望了望胸前的紅領巾,那是用烈士的鮮血染紅的啊,那是他們革命的標誌,努力的方向,心中的終點,他們如此浴血奮戰,就是為了理想的新中國,為他們的後代謀福祉。紅領巾的擔子重啊,這是一份期望,一份信任,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的心中所望,是我們少先隊員的警鐘啊!啊,向革命英雄致敬!

鮮豔的五星紅旗,已從戰士們的手中傳給了我們新一代接班人,他們光輝的歷史,也將永久的刻在我們的心中。當然,那一縷紅日,那紅日的萬丈光芒,也將永遠地閃爍,照耀下去!

第4篇

為沈振新的勝利而感到欣慰,更為張靈甫被同僚坑害而失敗感到悲哀。一代抗日英雄沒有戰死在抗日戰場上,卻不幸死在了內戰裡。

如果在孟良崮戰役中湯恩伯能夠伸手援救張靈甫一把,那麼這位偉大的抗日英雄也不會走投無路,最終落得冤死戰場。司馬遷曾經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從愛國方面講,張靈甫絕對是一名英雄。他一生忠於職守,為黨國誓死效忠,他本可死的轟轟烈烈,而死在了內戰戰場上的張靈甫,他的死只能是“輕於鴻毛”了。當我讀到他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不願做共產黨的俘虜而自殺時深深的觸動了我。我想,那時,他的內心有多麼的痛苦,多麼的不甘心!如果不是這場戰鬥,如果不是國民政府內部的腐敗,他就不會落得如此下場!如果國民黨部隊中都是像張靈甫那樣的英雄,那麼也許國民政府就不會那麼快就垮臺。但不過事實不能改變,國民黨官兵內部極其腐敗,個個只顧自己,不為黨國利益著想,這才是國民政府最終失敗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共產黨那種團結合作,吃苦耐勞,嚴於律己,獻身革命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雖然國民政府由美國人支援,有全美的裝備,有最先進的戰鬥武器,有充足的食物,而共產黨只有普通的槍支彈藥,而且還要經常餓著肚子戰鬥,但他們有最勇敢的戰士,最崇高的理想以及老百姓的擁護和愛戴——這就是共產黨最終勝利的原因。

我常想,如果張靈甫能以大局為重,能以百姓利益為重,能以國家為重,也許他會成為第二個傅作義,那麼,我們也就不用為他哀嘆了。一個人擁有才華固然不錯,但如果不用在為民謀福利上,那他的才華也就失去了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