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減負心得體會7篇 "輕裝前行:我的減負實踐"

減負是當前教育、企業和社會發展的重要課題,也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這個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如何減負,有的人嘗試著在生活中減少負擔,有的人則在工作中尋找減負的方法。在實踐中,這些人不僅收穫了成果,而且也有了更多心得體會。

減負心得體會7篇

第1篇

我校為了切實的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開展了“一三五”減負提質的課題研究,課題開展以來,在趙校長的引領下,我們進行了多次理論學習。感覺收穫頗深。“減負增效”的教改實際上是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課堂40分鐘效率,培養學生的各種素質能力。減負不等於學生什麼都不要做;減負不等於不要教學質量。相反,在減輕學生過多課業負擔的同時,要保證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學質量不是靠增加學生的作業量,搞題海戰術,所以作為教師必須要充分認識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一定不能給學生增加負擔,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既要“減負”,又要“增效”,唯一的辦法是提高課堂教育教學質量,要把“減負”真正落到實處,必須深入到課堂教學的領域中去,確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以縮國小生間的差距。實現學生整體素質全面、和諧、充分的發展,通過學習,在教學時我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數學課堂教學中,一節課的最優教學時間是上課後的三至25分鐘。在這時間內要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有強烈的學習動力。老師適時恰當地選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以形象具體的“圖、文、聲、像”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增強教學效果。同時可以運用多種適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教學方法與手段,遊戲、小組競賽、圖片、實物、投影、電腦課件等等,增強課堂氣氛的生動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孩子們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給學生多一點自我表現的機會,充分感受參與學習的樂趣,體會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的信心。

為了減負,要把大部分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有更大、更自由的空間和時間自我完善、自我發展,培養創造力,增強實踐,教師就要在課堂教學上下功夫。運用多種課堂教學形式,增強學習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與此同時,教學中“授之以漁”,使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一定的能力,也是減輕學習負擔的有效舉措。我讓學生互相交流學法心得,積累各種學習方法與習慣。教師也應善於使用分層達標的教學,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注意個體差異,鼓勵成績突出、觀點突出、有創新精神的學生,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孩子們良好個性品質的培養與素質潛能的開發提供優良環境。

教師的教學策略與方法應靈活創新。在練習、作業設計方面也可以做改革,提倡一些活動性、實踐性、合作性的作業。生活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場所,也是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場所。因此,課外作業的設計,也應教好的適應學生智力因素和掌握知識客觀存在的層次性,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教師可以設計填空、判斷、選擇、測量、小製作、猜字謎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如學習24時計時法之後,我佈置學生收集各種汽車票,是從哪兒開到哪兒?是哪年哪月哪日什麼時刻開出的?是用什麼計時法表示時刻的?如果用另一種計時法該怎麼說呢?這個作業可能超時了,但是孩子感興趣的,他們樂意做的事情,不會覺得是負擔。這樣的課外作業設計,讓孩子在玩中學到了知識,並讓他們感受到生活中有許多數學知識,有意識的將現實問題和數學建立起聯絡。

總之,“減負增效”的實質就是要求我們教師改進和完善教學方式和方法,使學生學的愉快,學得輕鬆,這樣,學生的學業負擔自然就輕了,但是,減負增效是一項長期,艱鉅而複雜的工作,不是一天兩天的努力就能成功的。不能急於求成,需要我們用耐心,責任心和時間去認識去探索,而且這項系統工程還需社會、家長的理解、支援和配合,需各學科的協調平衡,統一思想才能更見效。我們相信,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努力的做,一定會達到最佳的教學教育效果。

減負心得體會7篇

第2篇

“減負提質”,其實是相互矛盾的。正如既要馬兒跑得快,又要不吃草。這是行不通的。要想馬兒跑得快,要吃好草,而好草來源於教師。

減負提質是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解決前些年教育界普遍存在的學生負擔過重和“高分低能”等問題而提出的一條具體途徑。其具體含義是: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質量。

我們對學生的“減負”不能作平面化的理解,似乎“減負”僅僅是減輕書包、減少作業,減少學生在校時間,甚至取消考試。誠然,這些都是“減負”手段,並不是“減負”的真正目的。

“減負”既不能平面化的理解,也不能“一刀切”。我們客觀的發現,學生的負擔並不是都重,而是“負擔”不合理:機械學習負擔重,實踐活動負擔輕;考試分數重,習慣培養輕;用腦負擔重,動手負擔輕;心理負擔重,思想疏導輕。更何況,由於學生個體學習能力的差異,他們學習負擔的輕重又不能一概而論。

教師的職責不是把課本,教參中的'文字重複講出來,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教師應千方百計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的思維活動過程達到完整。

我們站在教育發展、人才培育的角度,用長遠的眼光來看問題,認為“減負”不僅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而且是培養個性化人才的需要。為此,當務之急如何以科學的發展觀和現代教育觀為指引,全面深刻地理解“減負”的含義,落實“減負”舉措。

過重的課業負擔是應試教育留下的“毒瘤”,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制約了學生能力的發展。使學生真正成為新世紀具有自學能力、創新能力、競爭能力的健康的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我認為教師要做到以下幾方面:

我認為,創造學生更多的自主成長空間,個性化地發展學生的特長,是做好 “減負”工作的關鍵一點。在這樣的認識之下,我們在實踐中總結形成了“兩個層次”、“兩個針對”、“六個讓給”的靈活學法指導體系。“兩個層次”是目標原則。淺層目標:讓每個學生懂得一些通用型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高層目標:讓學生掌握學習策略,即能根據自己的學習個性、風格和能力,對通用型的學習方法進行靈活選擇或再創造,提倡適者為上。

“四個針對”是指導原則,指的是:針對與“減負”關係特別密切的幾種學習方法指導;針對不同學生進行不同的學習策略和學力指導;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年齡學生,進行不同的學法指導;針對學習動機的主次作用不同,進行不同的學法指導。“六個讓給”是自主學習原則;學法讓學生自己感悟;問題讓學生自己提出;知識讓學生自己發現;學習內容讓學生自己開掘;學習領域讓學生自己拓寬;學生能力讓學生自己發展。事實上,學生從同學和教師身上學到的東西,遠比從教科書上學到的多。

對學生的學習方法,不必要求整齊劃一,要靈活多樣。教師應鼓勵學生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方法去學習,促進學生富有個性、生動活潑地學習,自主地學習,這樣學習就不再成為負擔。學生有了自由發展的時間和空間,學校就要創設發展學生個性化發展的舞臺,挖掘教育資源,開發校本課程,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這樣做才達到“減負”的目的。

眾所周知,教師的教學能力強,教學效率就高;教學效率高,學生的學習容量就大,學習效率也高。這種意義上分析,“減負”對老師而言,不是“減輕教學負擔”,而是要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實現“輕負擔,高質量”。

第3篇

這學期,我市推行的“減負提質”政策已歷時幾個月,從學習瞭解政策到實際貫徹執行,一步步地深入推進讓我感觸頗深。尤其是我校自開學以來,全校上下認真落實“減負十條”,不僅將玩耍的時間還給了孩子,同時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們的課堂效率。童年是五彩繽紛的,是每個人珍藏在記憶深處的美好時光。但是,現在的孩子卻沒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因為他們的童年時光被大量的作業和各種課外補習班所淹沒。作為一名三年級語文教師,我更欣賞那些上課認真聽講,能夠有效的抓住課堂上的40分鐘的學習,回家認真預習、複習、獨立完成好作業的孩子。他們的基礎知識是紮實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每當看到一些學生忙碌在大堆的作業之間,累得小臉煞白,經常睡得很晚就很心疼。做為一名語文教師,我更提倡精講巧練,讓孩子們從繁重的課業學習中解脫出來。

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精神就是要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這就決定教師的講只能是精講。要達到精講,我認為就必須做到一得或兩得,不可貪多求全。每節內容值得探討的知識點很多,但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就要抓住教學重點,大膽地裁剪取捨。

要改進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我個人覺得要做到五條:一是精心備課。在深鑽課標和教材的基礎上備課,做到備過程、備語言、備板書、備習題、備教具。二是減少時間損耗。要求學生課前作好上課準備,合理提高課堂密度,增加教學資訊量,濃縮教學語言,精簡板書,提高教學效率。三是改變課堂結構,達到講、練、查結合,知識點落實,體現精講精練。四是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技術。通過投影等多媒體作用於學生各種感官,以增加直觀性和形象性,增加資訊傳輸量,提高學生儲存記憶的速度、效率。五是對後進生實行及時的輔導。

平時,我都會鼓勵學生自學,並結合學生預習和作業中出現明顯問題的'地方,進行二次備課。學生會的不講、學生學不會的不講。我針對我班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設計作業練習,這樣不僅讓學生從繁重的學習中掙脫出來,同時也讓學生的學習更加有效,對於學習的壓力減少,學習的興趣增加了不少。學生在掌握了基本知識後,反覆練習只能加重學生負擔,可以針對所學的知識佈置些開放性作業,使得學生的學習過程變得生動有趣,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就把學習任務完成了。

三年級學生的作文才起步,這也是學生寫作文最困難的階段。我摒棄了模式作文的傳統教法,而是讓學生在平常的學習中,就有寫作的慾望和興趣。因而,我在班級設定了“悄悄話信箱”,鼓勵學生用書信的方式寫些悄悄話與我交流,激發學生動筆寫的興趣;我鼓勵學生每天寫寫日記,一句話、一段話、一篇文章都可以,培養學生寫作習慣。我還編輯了“班級內刊”,選取學生平時習作中的優秀習作選登到班刊上,樹立學生寫作的自信心。興趣是提質減負中最重要的,只有教師的教學設計很有趣,語言風趣幽默,從內心深處關心每一個學生,愛護每一個學生,那麼孩子們就會慢慢地感興趣,喜歡上我們的課堂。

提質減負還只是一個開始,迎接我們的將會有很多疑問和困惑,但是隻要我們不斷努力,不短摸索,我們的工作將會幹得越來越好!

第4篇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指出,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努力。《國小生減負十條規定》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就是要充分聽取社會各界對減負工作的意見建議,集思廣益,切實把國小生過重課業負擔減下來,負擔過重,不僅讓處在發育期的孩子身體勞累,還會引發一些心理問題。減負是當前我國基礎教育的一個焦點話題,只有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才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才能使素質教育深入開展,才能提高教學質量。

通過關於國小生減負十條的學習,我們組老師感受頗深,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們要切實把減負作為目前一項重要工作落實到實處,素質教育主渠道在課堂,要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老師就必須把“減負”落實到課堂教學各環節中,下面我們就結合教學活動談談我們的一些經驗和體會:

一、教師轉變教學思想,切實做到“減負增效”推進素質教育。

尤其是新課程教材同舊教材相比,知識點有增無減。這就要求教師精心備課,精心選擇教學內容,向45分鐘要質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要面向大多數,課下通過個別輔導解決個別學生問題,教師要整體安排教學程序,分散難點,分解壓力,從而達到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增強學生學習效果的目的。在教學中還可以實行3個方面的根本轉變:

1、教師要把單一知識傳授的過程,轉變為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全面成長的綜合的過程。

2、要把教學中對前人知識的複製、灌輸過程,轉化為學生樂於接受,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過程。

3、把知識的死記硬背的過程,轉化為探討的過程,注重培養學生探求新知識的能力。慢慢地就能使“減負”工作落到了實處,學生在學習中也會感到輕鬆、愉快。

二、提高課堂40分鐘的效率,提高課堂效率“減負增效”,培養學生的能力。

俗話說得好,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應有一桶水。現在,知識資訊正高速發展,教學技術不斷更新。教學手段更是不斷變化和創新,具有其先進性。所以教師也應該不斷學習,給自己充電,吸取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手段,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為高效的教學創造條件。要提高課堂效率就要在備課上下功夫。為此,應花幾倍於一堂課的時間和精力去備好一節課。

1、課堂教學的原則要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精心備課,即備教材,備教法,備學法,備學生,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講課要抓住重點難點,不面面俱到,做到不給學生吃夾生飯,不搶佔學生自習課時間。上課做到明白、準確、新穎、生動、啟發學生積極思考,使學生處於良好的學習狀態。在課堂上應師生互動,且動而不亂。教師要加強課堂組織教學,注意雙邊活動來引起學生注意。試想,教師上得很認真,學生不積極參與,不認真聽講,有何效率可言?

2、教學手段靈活多樣、綜合利用。任何事物都應一分為二地看待,我們一方面要適當地應用現代教學技術,另一方面我認為,更不能忽視傳統教學手段的繼承和創新。在有限的一節課時間內,運用輔助工具不是越多越好,而要恰到好處,絕不能搞花架子。運用好的教學手段,能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發展智力,而不能把它們變成課堂教學上的娛樂,或分散了學生對學習知識的注意力。把現代化教學手段和傳統的教學手段結合起來。“給人於魚,不如授人漁”,教學生學習科學方法。讓學生真正地變“學會”為“會學”,變“死學”為“活學”。

3、樹立良好的學習風尚,營造輕鬆愉快、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有了良好的、濃厚的學習風氣形成一批勤奮學習的`學生骨幹和優秀生,就可以帶領全班同學積極向上,好好學習。相反一個學風不正,教師單純地追求升學率,只顧尖子學生,放棄對所謂”差生”的教育和輔導,結果班級秩序混亂,即使是好學生也學不下去,怎能讀好書!所以要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全面關心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

1、課堂上儘量用輕鬆的語言,鼓勵一些後進生繼續學習英語的信心和興趣。對於差距較大的兩個班級或是後進生和優等生相差甚遠的班級,照顧後進生成為本學期在課堂上不能忽視的一項措施。

2、設計些新鮮的遊戲。遊戲教學是每節課的“必需品”,各年級的內容相對上一學年來說,突然間跨了一個層次,對於很多人來說,有些內容覺得會有些困難,所以應該採取一些遊戲來使她們對英語產生興趣,因為只有有興趣了,才能學好。

3、對於低年級來說,學生剛接觸英語,學生興趣是很濃厚,但是對初學者來說也確實是一門很難的功課,在課堂上如何保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關鍵,在課外如何減輕學生的負擔又能學好這門功課卻是難點。在課堂上儘量利用每分鐘時間,提高課堂效率。在課內能完成的作業絕不課後給學生留作業,特別是課堂作業本。課堂上抓好紀律,利於每個學生認真聽課,每個環節順利展開。

4、對於高年級來說,要時時滲透教他們記憶單詞的方法,如何做題的方法;聽力部分教會學生學會聽關鍵詞,學會學習方法很重要。

5、好習慣可以讓學生受用於一輩子。在課堂上要養成學生做題、學英語、學會傾聽等一些的好習慣。認真和正確態度對待學習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習慣的養成很重要。

總之,減負是一件艱鉅的工程,也是體現素質教育的實際行動之一,值得大家探討,它需要學校,教師,家長的通力合作,創造出良好的環境,幫助學生健康全面發展。為了讓學生喜歡上學英語,我們儘可能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真實情景以及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在這樣寬鬆自由的學習環境中,我想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都是很樂意的。只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學自己想學的東西,學生就會說:學習是快樂的!

第5篇

“減負、增效”被很多無知的人喊了好久了,這裡頭有家長,有教師,有教育研究人員。人們只看到一個個大大的書包,國小生背不動,中學生累彎了腰。書包裡裝滿了負擔,無知家長和教師想盡辦法來把負擔減,居然在兒童裡也充滿減負的期待。負擔哪裡來?有人說,從應試教育來;有人說,要想考得好,就要多做作業。

1、根本問題,教師素質低下,除叫學生做題外,別無它法。

2、社會問題,家長經商居多,對子女疏於管理,為避免學生接近網咖,酒吧等場所,家長希望老師多佈置作業打發子女的時間,否則會通過校長向教師施壓。按目前的管理體制,一般老師還無膽量與校長對著幹。現在的國中選撥往往以奧數、英語來衡量,導致國小生為上名校而做題目。

3、體制問題,不能說“應試教育”的錯,我認為,中國學生大學聯考次數太少,導致一考定終身,部分教師把寶押在題目上,通過強化做題這種無效勞動來達到猜題的目的;應該每年推行四次考試,學生從高一就可以參加,並可分科分步驟考試,最後取最好的成績綜合,這樣可避免大學聯考綜症,同時改革錄取制度,結合學生的社會實踐,這點目前可能有困難;借事業單位改,國家應在招生辦、自考辦的基礎……

對於“減負增效”我曾經有過這樣的矛盾之想,“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行嗎?”而教改勢在必行,因此,首先要解決的就一個思想上的問題,在學校領導和老師影響下,我漸漸地認識到,要推進素質教育,真正實施“減負增效”,就必須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恰當地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的思維活動過程達到完整,真正實施“減負增效”,推進素質教育。“減負增效”,實際上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課堂40分鐘的效率,培養學生的能力。俗話說得好,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應有一桶水。現在,知識資訊正高速發展,教學技術不斷更新。如多媒體的製作,軟體開發等等。教學手段更是不斷變化和創新,具有其先進性。所以教師也應該不斷學習,給自己充電,吸取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手段,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為高效的教學創造條件。要提高課堂效率就要在備課上下功夫。為此,應花幾倍於一堂課的時間和精力去備好一堂課。

當堂作業是減負增效的重要措施,能真正地反饋到學生掌握和應用知識的程度,同時為了真正在減負增效,儘量留一些課堂時間(一般5—10分鐘)給學生用來完成作業。同時巡視、察看學生當堂作業情況,獲得正確反饋並可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認識,學生也會最大限度的自己開動腦筋考慮問題,獨立完成作業,真正做到“做有成效“。認真批改作業和及時評講、輔導,是減負增效的重要環節。及時批改課堂作業,決不拖拉,以獲得及時資訊進行評講、和糾正典型錯誤。倘能長期地堅持這樣做,定能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定能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課堂作業”顧名思義課堂中完成、並得以反饋的作業,它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當前數學課堂,作業不能做到當堂完成當場反饋的現象,仍普遍存在。不少教師把課堂作業變成課外作業,剝奪了學生活動時間的同時,也增加了教師的負擔,事倍功半直接影響教學效率的提高。

存在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老師。有些教師認為,教師課堂講授時間與教學效果成正比,認為教師課堂講,學生課外練,既充分利用了課堂時間,又充分利用了學生的課外時間。因此不惜擠掉學生獨立作業與反饋的時間,用於講授,認為這樣就能提高教學效果,就能取得好成績。殊不知學生構建新的認知結構,鞏固知識,形成技能均離不開自身的獨立活動,單*教師講授和師生共同活動,充其量只能使學生“懂”,而達不到“會”。

更有些教師認為儘早把書本教完,儘早開始總複習效果較好,因此,他們砍掉學生課堂作業與反饋的時間用於敢進度。應試教育觀念指導下,強抓分數的教學嚴重違反了資訊接受原理與學生認知規律,結果適得其反,不利於學生知識的獲取,技能的形成和認知結構的構建。

課堂獨立作業是學生課堂獨立作業的.一項重要活動,它一方面能促使學生將剛剛理解的知識加以應用,在應用中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暴露學生對新知識應用上的不足。

在教學過程中,師生的共同活動,必能獲得一定成效,這些成效若得到及時反饋,就能成為進一步調整教與學的新資訊。對學生來說,及時瞭解學習的結果,可以很快得獲得矯正性資訊,進一步調整自己的學習,而教師對學生的學xxx行及時的、恰當的評價,是一種很重要的反饋形式,是推動學習,提高學習效果的有利因素。因此,在設計練習時,教師要充分估計學生每次聯絡中困難出現的情況,在教學時,還要不斷從學生的練習中,及時,全面的獲得反饋資訊,調整教學程序,促進學生智力技能的形成。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理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當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幫助和指導下解決問題後,教師就應該對他們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教師的評價特別是對學生個體的評價,應使學生生產一種“學習成功”的情緒體驗,這有助於學生形成“樂學”的心態。教師對學生評價時使用的“個性色彩”語言,應是幫助學生對自己為什麼能夠取得練習成果進行合理歸因。實踐證明,有歸因的評價要比那種“公式化語言”評價更有效,能使學生始終處於信心十足,情緒高漲的心理狀態中,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培養學生探索、創新意識。

第6篇

多年來一直在提及為學生減負的事,“減負”在短時間裡對老師來說,絕對是增負。因為各級領導在減負的同時,又考慮如何減負不減質。就是要求老師捨得花更大精力去鑽研教材,研究教學,以最有效的方法落實好每一項需要落實的知識、技能,以達到減負提質的目標。

我曾與同事說過玩笑話:過去資本家為了獲取最大剩餘價值的手段都是:延長勞動時間和提高勞動強度。老師要提高分數,最簡單的方法,也是加班加點的題海戰術。同事接問我說:“那我們也是資本家嘍。”

“當然,這不相等。只是有點相似而已。”“別忘了,你自己也是。”“當然,忘不了。我也是。”

但實際上獲取最大的剩餘價值還有別的方法,那就是更新裝置和培訓提高勞動者的技術水平。這一方法就要花消資本家的錢,傷到資本家自身的利益,但這是創造剩餘價值最根本的長效機制。

因為我們是老師,不是資本家。我們在減負面前,絕對要選用第三種最根本的有效措施。那就要我們教師,吃透兩頭備好每一堂課,使學生學得輕鬆,學得紮實,既不增加負擔,又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達到減負提質的最終目標。為學生減負,短時間內老師是要增加自身壓力,去鑽研教材,去認真備課,去研究教法,但是若能長期堅持下去,對每一位老師都是一個提高和進步,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學校領導要精心研究,深入抓好課堂教學常規管理,組織教師加強學習,不斷充實自身各方面的知識,天文、地理、歷史、文學,方方面面的知識,老師都需要。精心設計教案,把提高備課能力作為貫徹“減負”工作的切入口。強化“集體備課”工作,實行同年級為教研備課單位,切實提高集體備課的質量,因為備好課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前提。保證“減負”與“提質”應成為教師努力追求的工作目標。留給學生的作業,教師們精挑細選,努力先做、全做,做到心中有底,提高家庭作業的有效性。

當然“減負”不僅要減輕學生的負擔,也要努力實現減輕教師的`負擔。在備課中也留給教師擁有自我支配、主動工作的空間。老師們的教案也應該具有自己的特色:有的教師喜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一份優秀教案為參考,去粗存精,尋找到自己學生的切合點,修改完善;有的教師喜歡修改自己的老教案,注重反思自己的經驗,在自己原有備課基礎上不斷完善、昇華;有的教師喜歡在教科書上圈圈畫畫;有的教師喜歡在電腦上寫教案,因這修改很方便,真正實現有效備課。可是學校大多不敢這樣放手,還是考慮到:怕到時過不了上級統一規定模式的檢查關,只得重走老路,教師備課還是不管有效無效,只要完成上級統一模式的備課任務就行。

第7篇

當前,中國小教育改革中最熱門的話題就是“減負與提質”。“減負”問題成了人們談論得最多的話題。各大電視臺、電臺、報紙等新聞媒體無不對此給予了極大的關注,以至於讓筆者覺得,是不是要像減輕農民負擔一樣給中國小生“減負”呢?近幾年來,教育界已經少有這樣能夠引起全國範圍內大討論的新聞了。減負雖然是今天的熱門話題,但並非今天才提出的,早在20xx年,國務院就對中國小生負擔過重的問題,提出了減負。教育部也在積極貫徹減負精神,推行素質教育的方針。

“減負”是減輕學生不必要的、不合理的過重的課業負擔,減輕影響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的心理負擔以及沉重的經濟負擔。“提質”是提高教育質量。“減負”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更有效地提高教育質量。“減負”和“提質”同等重要,必須統籌考慮。在國務院減負檔案的指引下,各地制定了相應的減負辦法。可教師們還是有所擔心,減負是否會減質量,教師的擔心有了答案,那就是,減負與提質並重。為此,教師又在思考如何實現減負與提質的目標。校長多次在會上重申“減負提質”的話題。我認為,當前,教育改革的重點是推行素質教育,因此我對減負提質含義的理解是:減輕中國小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提高中國小生的綜合素質。我國現階段中國小生的培養目是:德﹑智﹑體﹑美﹑勞,的方針,通過學習教育部的減負檔案精神,和近幾年從事教育教學中的體會,我認為:在當前實施減負的大背景下,提高中國小生的綜合素質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把德育排在首位,這足以說明德育在中國小教育中的重要性。1993年,聯合國在中國召開了主題為“21世紀挑戰及教育改革”會議。來自24個國家的與會專家提出了一個共同的看法:新世紀擺在我們面前的第一挑戰,既不是技術革命,也不是經濟發展,而是青少年的道德問題。特別是20xx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頒佈,更加說明當前加強中國小德育教育的緊迫性和重要性。研究表明當前中國小的德育教育出現滑坡的現象。現在的國小生思想品德很差,突出表現在價值觀的扭曲,現在的中國小生大多以自我為中心,做事缺乏責任心,沒有愛心,不懂得感恩。而國小階段德育的培養目標應該是培養學生團結,友愛,關心他人,養成習慣,助人為樂的思想,因此,加強國小生的德育養成教育是當前學校教育的當務之急。

現代生活中的少年兒童,已經告別了溫飽的年代,享受著現代社會的物質文明的成果,衣食無憂,生活富足。有的甚至營養過剩,肥胖兒,小胖子越來越多,這些都是缺少體育鍛煉的結果。中國小生課業負擔過重主要表現在:學習的內容過多,學習內容的難度過大,學習的方式落後,學習的`績效評估單一,學習的時間過多。從內容上看,各種適合不適合的內容,都是學生必學內容,政治性過強,少了童心童趣。從學習難度上看,難度過大,很多大學畢業的父母,無法完成國小生的作業。從學習方式上看,國小教育國中化,國中教育高中化,高中教育大學化。從評價方式上看,學習績效評估上只以分數為唯一評價標準。從學習時間上看,很多學校的作息時間表,安排國小生的學習時間不少於九小時,中學生學習時間不少於在10小時以上。

在知識經濟的社會裡,科教興國的戰略,以及科學發展觀的實施,都需要提高國民素質,更要以文化科學知識作底蘊。更需要培養具有高素質的人才,才能適應國際,國內的競爭。因此,這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為國小生的學習知識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在減負政策的倡導下,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智力水平。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未來學生四會:“會求知,會做事,會共處,會做人”。現在,由於國小生的校外活動和生活實踐活動的時間和機會越來越少,國小生的生活能力,和動手能力很低。甚至被學校和家庭剝奪了,現在的國小生缺乏勞動觀念,以及為他人服務的思想。怕髒,怕累。甚至鄙視勞動,看不起普通勞動者-農民。不尊敬長輩,不孝敬父母。丟掉了中華民族固有的傳統美德-勤勞﹑樸實。這有違於素質教育的發展目標。

欣賞美,這是美育的核心內容。也是當今兒童應具有的審美意識。然而,在市場經濟的社會裡,國小生的價值觀正在被扭曲,已由過去的勞動美,心靈美向現在的金錢美,外表美轉變。這與社會發展和人的素質下降形成對比,這也是與教育發展不同步的現象。

減負是實施科教新國戰略的重大舉措。關係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關係到中華民族的興衰成敗。減負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減負有利於學校針對青少年身心發展特點,採取學生樂於接受的方式,開展各種教育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以適應21世紀人才發展的需要。減負是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具體措施。減負作為當前國家教育改革之大計,已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那種把“減負提質”,單純歧解成減負與提高升學率的做法,其實是打著減負提質的幌子,做著應試教育文章。是與素質教育的宗旨相違背的,是有違“減負”的初衷的。

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提高教育教學的關鍵在於提高課堂效率。

作為在課堂中擔任主導角色的教師要轉變觀念,樹立現代的課堂教學效率觀,運用現代教育裝置及手段,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優化課堂結構,更新課堂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促進教和學的相互適應,提高教和學的“轉化率”。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關注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導學生學會學習,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讓其增強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能力。要組織體驗式學習活動,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給予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選擇,鼓勵個性張揚和特長髮揮,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思維、增強其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著力培養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變“授之以魚”為“授之以漁”,提高學習的效率和效能,為學生未來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

中國小生早上到校時間不宜過早,不得早於7時30分。中午要保證不少於1小時的學生自由支配時間。有住校生的,晚自修結束時間不遲於21時,保證國小生每天有9小時的睡眠時間、中學生每天有8小時的睡眠時間。確保學生每天集體文體活動不少於1小時。

教師承擔著促進學生心智、道德、身體、能力發展的責任,是推進“減負提質”工作的主要力量。只有建立教師培訓提高的長效機制,不斷提高教師的工作能力、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才能使“減負提質”落到實處。應把中國小教師培訓納入教育發展的總體規劃,同步考慮、統籌安排、優先發展。建立健全教師全員培訓機制,讓所有在職教師,都要按照專業對口的原則,參加相應的崗位培訓。建立骨幹評選和引領機制,組織骨幹教師評選,形成爭先創優機制,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示範和輻射作用,形成骨幹引領、全面提高的機制。建立校本培訓機制,推進校本教研經常化、制度化、規範化為抓手,結合學校實際,推行教師集體備課制度,重視和加強課堂教學研究,提升教育智慧,實施有效教學,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減負”之後,教學時間相對縮短,要在較少的時間內完成並超過原定的目標要求,必須加強教育科學研究,改進教學方法。各級教研部門應改進和完善教學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將教學研究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學校,逐步形成民主、開放、高效的教研機制。要組織教師研究課程功能、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和課程管理,深人瞭解並及時解決教學中的困難和問題,總結、推廣教學經驗,探索教學規律,在課程改革的實踐中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專業水平和課程建設與管理能力。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為了實現我國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的目標,為了使青少年的學習和身心健康地成長,“減負與提質”的意義不容岐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