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社群情況調查報告5篇 "解密社群:深入調查與揭示"

本篇文章將重點探討社群情況調查報告,通過對社群居民的調查和資料分析,揭示社群的現狀、問題和發展趨勢。通過這份報告,我們將更深入瞭解社群居民的需求和期望,為改善社群環境提供有益的建議和措施。希望讀者能從中獲得有關社群發展的全面評估和認識。

社群情況調查報告5篇

第1篇

社群位於____府以東約1公里,總戶數1664戶,總人口5398人,13個居民小組,居委會幹部5人,現有黨員36人,正式黨員36人,35歲以下黨員5人,60歲以上黨員18人,女黨員11人,高中以上學歷20人,困難黨員4人。社群工作用房199平方米,有一個社群老年文體隊,社群有閱覽室,計生服務生,進入社會化管理企業退休人員460人。

1、班子建設:按照中央確定基層組織建設前的整體要求,緊緊圍繞“強組織,增活力,創先爭優迎十八大”這一主題,全面落實黨的xx大和xx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基層黨建工作各項任務,著力解決我社群黨組織建設中的突出問題,著力增強我社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著力增強我社群黨組織建設的體制機制,充分發揮我社群黨組織推進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社群委員會新田有黨支部一個,社群幹部五人,其中女幹部4人,通過換屆選舉,班子在上級黨委的領導和指導下,努力實踐科學發展觀,社群幹部群眾團結一致,開拓進取,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使社群生活和人居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社群建設:社群積極薄弱,沒有大型企業和其他集體企業,經濟基礎相對較差,但社群幹部敢於解決難題,廣泛動員社會各級力量,現已將社會的建設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受到了上級黨委的一致肯定。

3、黨員發展:我支部按照《黨章》的相關規定,吸收高學歷,高素質的先進分子加入到黨組織,20__年吸收了3名入黨積極分子,年度將由支部會議討論列為黨員發展物件。

4、民情家訪:為貫徹落實市委、縣委關於“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常態化、全覆蓋的檔案精神,縣總工會領導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周密部署,緊密結合創先爭優活動,在掛社群紮實開展“三送”活動,“三送”工作組幹部職工,積極進區入戶,深入居民家中訪民情,知民意。與群眾朋友零距離接觸,面對面交流,瞭解群眾的所需、所想、所思,做好《民情日記》的撰寫,對收集到的民意和建議,建立民情臺賬,實行銷號整改,限時幫助積極調處問題。目前走訪農戶300多戶,共收集村民訴求10多件,認真做好各類臺賬。

近年來,社群隨著政府統一規劃改造,社群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社群做到道路硬化整潔、下水道暢通、化糞池無滿溢,無汙水積面,建築物外牆完好整潔,社群內無亂搭建、亂張貼、亂設攤點等現象。轄區單位也積極進行庭院的美化綠化,使社群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廣泛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和社會安全教育,社群居民法制觀念和防火、防盜、防自然災害、防破壞意識不斷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責任落實、措施有力,各種防患機制健全,治安秩序良好,無重大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無影響社會安定的群體性事件,無重大火災及其他重大安全事故。不過社群由於無大型企業或其他單位經濟基礎相對比較落,許多建設還是要靠政府撥款。

1、社群幹部人員配置沒有達到優化。社群有5名工會幹部,其中4名是女同志,社群位於我縣縣城的中心地帶,而且社群人員複雜,這對於業務量大,工作繁多的社群來說,特別是一些高強度業務(如拆遷、防洪)關靠女同志很難完成,一方面是幹部壓力大,另一方面影響了工作的開展,導致工作效率和效果下降。其次社群幹部年紀相對偏大,難以完成如此多的任務。

2、社群業務繁多,負擔沉重。按照法律規定社群居委會職能大概為六大方面即政策宣傳、教育居民、公共服務、社會調解與管理、協助政府,表達民意,但在實際工作中,存在四多:工作指派多、檢查評比多、臺帳設定要求多,使社群工作繁多,這與社群幹部人員配備不成正比,是社群負擔相對沉重。

3、社會關係錯位,權小責大。社群工作包羅永珍,上面千線,下面一杆針,樣樣工作最重要,但事實上並沒有相應的行使職責的權力,權責分離現象嚴重,社群只是業務的“代辦點”,一方面不好核定業務責任,其次在某些方面導致業務效率水平下降,呈現出社群無限任務和責任,有限權力。

4、社群發展不平衡,經費短缺的問題。目前,除了政府下撥的社群辦公經費,無其他收入來源,多數部門工作進入社群,但工作活動經費等未進入社群,社群還需要為部門工作提供必要的筆、墨、紙、電、通訊等辦公經費,給社群增加了經費等負擔,社群無能力承受,致使社群工作部分能做,部分因經費限制而無法做好。

1、安排大學生到社群任職。縣委組織部門要分配安排文化水平高、素質強的大學生到社群居委會任職(如村官),優化社群人員知識和年齡結構,爭取把一些有知識、有文化、工作能力強,具有開拓創新、事業心強的年輕人充實到村兩委班子中去,增強社群居委會組織活力。

一是明確政府職能部門的行政管理職責,把該由自己管理的.事情做好,不推給社群。

二是分管的職能部門承擔需要社群協助的職責,堅決推行社群准入制度,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權隨責走,費隨事轉"原則,"誰辦理誰受益",堅持以社群為主體,政府部門為指導的工作方法。

三是立足社群自治管理的職責,依法管理。四是完善社群應享有的優惠政策,充分調動社群人員幹部的工作積極性和客觀能動性,保證社群與政府職清責明,和諧發展。

一是加強聯絡,落實社群建設任務,做到組織、領導、目標、責任"四落實"。

二是建立培訓制度,提高社群幹部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

三是加強培育社群自治組織,增強社群自治功能,政府在人力、物力、財力及政策等方面給予傾斜,達到社群組織發展狀大。

4、多途徑增加社群收入,保障社群開展工作的經費。部門工作進社群必須費隨事轉,權隨責走,同時可否將城市部分公共設施場所的經營權或者管理權交由社群;將一部分稅務部門不好收的,面寬量小的稅收專案,交由社群代收,從中返還工作經費,既可增加社群收入,解決社群就業壓力,又可緩解財政對社群建設的壓力。

社群情況調查報告5篇

第2篇

摘要:對h省30個樣本社群的調查發現,由於脫離了地區實際,一些地方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加劇了基層政府的債務風險,缺乏農民的有效參與導致農民不滿情緒,甚至助推 三無 農民的產生,影響了農民的生存與發展。對此,應從土地利益源頭斬斷地方政府強制推動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的不當激勵;及時調整不切實際的新型農村社群;確立農民自願、資金充裕、產業支撐等基本建設前提;鼓勵但不強制農地規模化流轉,並促進欠發達農村的新型農村社群化試點與小城鎮建設的有效銜接。

從集約利用土地資源和改善民生的角度看,農民集中居住確有其必要性,但在建設資金不足、試點政策不完善、失地農民利益補償與社會保障機制等尚未建立的情況下,新型農村社群建設並不具備全面展開的可行性。但不少地方政府出於土地利益的需要,以新型農村社群建設的名義,通過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 以地生財 ,盲目推動拆村造城的新型農村社群建設。調查顯示,全國平均每六個村就有一個村在經歷 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 ,其中72.3%始於20xx年及以後。從全國範圍看,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已經從試點走向全面鋪開階段,建設熱點已經從江蘇、浙江、山東等經濟發達的東部省份,轉向河南、安徽、陝西等中西部省份;建設重點已經從城郊結合部、非農產業發達的農村,轉向城市規劃區以外的不發達農村區域;已經有相當部分的縣市基本實現了農村全域社群化。但一些地方拆並村莊後,農民擴大就業問題沒解決,生產生活更不便利,不少地方村莊拆並不符合農民意願。有的地方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現象,需要高度重視。因此,需要深入研究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並研究制定相應的解決對策。

事實上,具備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條件的一般是城市規劃區、農村勞動力絕大多數已轉移到城鎮和非農產業就業的發達地區,且20xx年中央1號檔案明確提出 不提倡、不鼓勵在城鎮規劃區外拆並村莊、建設大規模的農民集中居住區,不得強制農民搬遷和上樓居住 。因此,在實踐中,地理上遠離城市規劃區、農民就業和收入以傳統農業為主的經濟欠發達農村大規模開展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中的問題尤為突出,應成為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調查研究的主要物件。因此,我們選擇具有代表性的h省進行實地調研。h省的代表性主要體現在:第一,h省是典型的農業大省、人口大省和糧食主產區。第二,h省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力度較大,尤其是欠發達農村開展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的數量較多,其所表現出的問題更全面和具體。具體到h省,我們將其劃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大區域,每個區域按以下標準選取6個樣本社群:一是社群至少部分建成且有人口入住。二是社群地理位置上不在縣城規劃區內,無明確規劃區的需遠離當前縣城5公里以上(含5公里)。三是社群所在鄉鎮經濟以傳統農業為主。四是社群規劃搬遷範圍內的農民收入以農業為主。按以上標準選取的30個樣本的概況見表1所示。

1.基層政府直接面臨公共投資債務風險。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的公共投資具有兩大特點:一是投資規模大。據h省省級部門測算,一個5000人規模的農村社群,其公共投資規模在2500萬元左右。30個樣本社群中,有10%的社群的公共投資規模在1800萬元到20xx萬元之間,有80%的社群在20xx萬元到2500萬元之間,有10%的社群在2600萬元到3300萬元之間。30個社群的實際投資狀況與h省省級部門測算的數字基本吻合,反映了h省的普遍狀況。二是公益性強。如h省的 五通六有兩集中 建設標準中,只有幼兒園、連鎖超市能夠通過投資形成直接利潤回報,所以社會資本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即使有社會資本參與,一般也以企業或個人捐贈、贊助的方式出現。30個社群中,非政府資金在公共投資中所佔比例最高僅為27%,很多社群根本沒有社會資本參與。

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公共投資的兩大特點決定了各級政府必然是投資的主體。但由於h省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規模較大,導致各級政府層層下沉投資壓力,普遍形成 鄉鎮自建,省市縣財政獎補,各級支農資金整合支援 的投資格局。在30個社群裡,公共投資中鄉鎮投資超過50%的達到25個,說明鄉鎮政府是主要投資主體,但與主要投資主體地位不對應的是鄉鎮微薄的財政收入。30個社群所在的30個鄉鎮,20xx年財政收入最低的僅為350萬元,最高的僅為1800萬元,有87%的鄉鎮20xx年財政收入在1000萬元以下;30個鄉鎮在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方面的投資與財政收入比率最低的是0.27:1,最高的達到4:1,其餘28個社群兩者比率均超過了0.3:1。公共投資數額巨大而自身財政收入微薄是h省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的突出問題,但30個鄉鎮的社群化建設不僅沒有停滯,反而在持續進行。其原因在於公共投資的bt模式容易使人忽視潛在的債務風險。這種 借來的發展 只是帶來了表面的繁榮,但埋下了巨大的債務風險,導致並不具備償債能力的地方政府只能通過不斷借債,來掩蓋債務責任和風險,並通過利息計入本金而不斷放大負債規模。 2.社群住宅墊資風險日益凸顯。基層政府在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住宅投資方面的墊資風險,在對30個樣本社群的實際調研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證。截至20xx年底,只有2個社群的住宅售出率達到100%,5個社群的住宅售出率超過30%,其餘23個社群均在30%以下。也就是說,樣本社群住宅普遍處於零星購買狀態,而因此形成的沉澱投資規模和債務隱患,較公共投資數額更為巨大。調研表明,截至20xx年底,30個社群在住宅建設方面的投資最高達1.3億元,最低為0.8億元,平均為1.05億元。使基層政府難以回收社群住宅投資成本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政府住房供給與農民住房需求相差較大。從表2可以看出,30個社群主導的住房形式是多層樓房,但大多數農民喜好的住房形式是單門獨院樓房。農民喜好單門獨院樓房的原因在於,與農戶舊宅相比並無本質區別,只是居住地點發生轉移、公共基礎設施更加完善,並沒有改變農民的住房觀念和習慣,且便於農業機械存放和家畜養殖。事實上,基層政府並非不瞭解農民的住宅偏好,但h省在20xx年出臺的相關政策影響了基層政府的住宅供給決策。20xx年,h省出臺的《新型農村社群規劃建設標準》提出, 新型農村社群多層和高層住宅佔總住宅的比例宜結合人均建設用地指標給予適當考慮。 這雖然是為了實現節約用地的目標,但在實際執行中推動了 原則上不建三層以下低層住宅 局面的形成,結果嚴重影響了農民購房和入住社群的積極性,給基層政府帶來的投資浪費和債務隱患問題日益凸顯。

第二,相對於農民購買力水平來說社群住宅價格偏高。30個鄉鎮全部宣稱,以 成本價 面向農民出售住宅。但普遍的事實是,多數鄉鎮出於緩和自身財政壓力的需要,將公共投資成本和開發商的合理利潤都攤入了住宅成本中,使其實質上成為商品房開發,導致住宅價格相對於農民購買力偏高的局面。在30個社群中,住宅均價最低的社群是900元/平方米,住宅均價最高的社群是1700元/平方米,30個社群的住宅整體均價是1250元/平方米。按四口之家購買120平方米的小三房、均價1250元/平方米測算,毛坯房的總價基本在15萬元左右。而h省20xx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人為7524,94元,農村家庭平均人口4.08人,社群房價是農村家庭年均收入的5倍以上。且需要說明的是,30個樣本社群均屬欠發達農村,其農民人均純收入在h省平均水平以下,所以社群房價與農戶的購買力差距更大。同時,30個社群中能夠貸款的社群僅為6個,且這6個社群的貸款額度每戶均未超過3萬元;其餘24個社群都規定在特定時問內分次繳清,時限一般為1年。這導致不僅大多數農民無力購買社群住宅,而且也無法藉助金融槓桿來提高購買力。在購買力和購買意願均不足的狀況下,社群住宅出售率低便是必然的結果,而這將給基層政府帶來巨大的債務風險。

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的最大也是最終受益者應是農民,但不少地方卻呈現 政府熱、農民冷 的現象,甚至個別地方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現象。有媒體報道,個別地方甚至通過停水、停電、阻斷交通等手段,強制進行 株連式拆遷 和 突擊式拆遷 。這種不徵求農民意見、不尊重農民意願的強制行為,嚴重影響了農村的社會穩定。20xx年國土資源部召開專題會議部署專項檢查工作,重點查處借增減掛鉤試點強迫農民 上樓 等行為。20xx年中央1號檔案明確提出, 不得強制農民搬遷和上樓居住。 中央和相關部門的政策與行動一方面說明國家對於 農民被上樓 問題非常關注,另一方面也說明該問題已較為嚴重。對於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缺乏農民的有效參與問題,結合對30個樣本社群的調研,可從兩個方面進行深入剖析。

第一,舊宅補償偏低引發農民不滿。在30個樣本社群中,僅有1個社群允許農民購買社群住房不需上繳舊有宅基地,該政策具體規定是 政府免費拆遷復墾舊宅;舊宅復耕後歸原有農戶永久使用 ;其餘29個社群均要求 買新繳舊 ,即購買社群住房 需無條件上繳舊有宅基地並自行拆除舊房 ,其中24個社群要求上繳給原有村集體,5個社群要求上繳給鄉鎮政府。在要求無償上繳舊宅基地的29個社群中,有23個社群規定可以在購買社群新房時享受補貼,補貼額度在1萬元到2.5萬元之間,這實質是對農民退出舊宅基地與拆除舊房的有條件補償,但其對農民舊宅補償明顯偏低且附加強制性條件,而另外6個社群甚至不予補償。這實質上造成了對農民利益的侵害,因而導致農民對於人住社群普遍持消極甚至抵制態度。

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一般都伴隨著農地的規模化流轉。在30個樣本社群中,有28個社群實現了農地的規模化流轉。當農民集中居住、土地集中流轉之後,農民的生存與發展等民生問題便更加凸顯。調查表明,土地流轉未能有效促進農民就業和收入增加,農民的生存與發展遭遇困境。第一,多數土地集中流轉並沒有增加農民收入。實施土地規模化流轉的28個社群,其土地流轉政策基本一致,土地流轉的時間最低為20xx年,最高為20xx年,一般為20xx年;農民獲取一般狀況下農作物(h省普遍以小麥作為參照物)種植的固定收益,即約定的畝產小麥斤數乘以當年國家小麥保護性收購價,標準最低的社群按每年每畝600斤計算,標準最高的社群按每年每畝1000斤計算。以20xx年國家小麥保護性收購價格1.12元/斤計算,這28個社群的農民每畝土地年流轉收益在672元~1120元之間。但小麥等主要糧食作物是涉及國計民生的戰略性商品,糧食價格基本保持穩定,再刨除物價上漲因素,這意味著以此計算的土地流轉收益並不合理。微薄而且相對固定的土地流轉收益與不斷攀升的物價水平相比,農民的實際淨收益往往是不增反降,說明多數土地集中流轉未能有效增加農民收入。第二,多數土地集中流轉並未給農民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地方政府大多宣稱通過農地規模化流轉可以解決農民的就業問題,使農民 既拿地租又拿工資 。但這其實是地方政府有意混淆農業產業化與農地流轉的區別。農地規模化流轉只是作為催化劑,為農業產業化提供一個契機和可能,但並不一定就能形成農業產業化發展。事實上,這28個社群中有27個社群是把土地大量承包給種糧大戶或者蔬菜、果樹種植大戶,而這些大戶進行的農業生產雖可算作家庭農場,但並沒有大量吸收農民就業,因為當前農業 從種到收 基本實現了機械化,即使存在少量的人工勞動,依靠承包戶家庭成員或短期臨時僱工也可完成。種糧大戶或者蔬菜、果樹種植大戶的經營行為,只是生產規模的適當擴大,並不能稱之為嚴格意義上的農業產業化,所以並不能帶來穩定的就業崗位。調研中實現農業產業化發展並吸收大量人員就業的只有1個社群,該社群將土地規模化流轉給大型麵粉加工企業,依靠該企業形成了小麥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鏈條,從而帶動了大量社群居民就業。

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中最難解決的就是農民的就業問題即生存和發展問題。雖然農業產業化發展可以形成產業支撐,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並不能一蹴而就,所以很多地區將帶動就業的主要著力點都放在吸引二、三產業投資方面。由於縣城普遍設立了經濟開發區、產業集聚區,依靠優越的區位和優惠政策承接了很多工業投資,所以新型農村社群依靠第二產業形成產業支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在吸引第三產業帶動就業方面,由於人口規模小、消費能力弱,新型農村社群也並沒有足夠的優勢。但30個樣本社群幾乎全部宣稱 形成了產業支撐 。對此,我們把這些所謂的 產業支撐 歸為二類:一是緊鄰鄉鎮街區的社群宣稱以 商貿物流業 為支撐,理由是鄉鎮街區商業相對發達。二是完全不靠鄉鎮街區的社群宣稱以 現代農業 或 農業產業化 為支撐,理由是農地已經實現了規模化流轉。但深入調研發現,這兩個理由都不成立。農民搬入鎮區附近的社群居住,並不代表已在鎮區 商貿物流業 就業;農地規模化流轉也不代表農業產業化已經實現,更何談農民因此獲得了就業崗位。30個樣本社群中只有1個社群依靠現代麵粉加工企業形成了農業產業化支撐,其他29個社群本質上都是基礎設施發生變化的農村居住區,農民並沒有實現市民化,就業機會並沒有增加,甚至很多農民喪失了從事傳統農業的生存手段,導致一個既有別於農民又不同於市民的邊緣群體的出現。如果政府不能及時解決穩定就業與社會保障問題,這些農民甚至將遭遇生存危機。

在欠發達農村強制推進新農村社群化建設,是超越其經濟承受能力和生產力發展階段,以犧牲農民利益降低建設成本,以高息借債或透支未來財政等方式來換得當前發展。冒進的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不僅加劇了基層政府的債務風險,而且導致 三無 農民的產生,增加了農村社會的不穩定因素。但值得慶幸的是,這種冒進的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尚處於個別地區的試點階段,尚未形成系統性風險。因此,應當對這些已出現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和及時糾正,避免問題的進一步擴散和激化。

由於問題產生的根源在於地方政府脫離實際強制推動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所以糾正的關鍵在於約束和控制地方政府的行為,並通過政策法規未解決。具體包括:第一,優化和嚴格落實 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 ,避免使之成為地方政府在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中謀求土地利益的工具,從利益源頭上斬斷地方政府強制推動新型農村社群化建設的不當激勵。第二,嚴格落實20xx年中央1號檔案 不提倡、不鼓勵在城鎮規劃區外拆並村莊、建設大規模的農民集中居住區,不得強制農民搬遷和上樓居住 的規定。各地應及時調整不切實際的新型農村社群化規劃,嚴格限制乃至暫時停止欠發達農村的新型社群化建設。第三,以農民自願、資金充裕和產業支撐作為新型農村社群化試點啟動的前提。第四,鼓勵但不強制農地規模化流轉。第五,應加強欠發達農村的新型農村社群化試點與小城鎮建設的有效銜接,新型農村社群選址最好緊鄰鎮區,使之與小城鎮形成一種相生相長的關係。

第3篇

白龍社群,是一個面積龐大,結構複雜,人口眾多的社會,包括大片的局名曲,消防隊,電力公司等部門機構,還包括我們河池學院在內,覆蓋面積極其廣泛。

白龍社群作為這次的調查物件,具有社群共有的普遍性,但其自身具有與一般社群不同的特點。面對這樣一個特殊的社群,社群委員們的工作也就更加複雜,這次調查主要通過對社群委員工作的瞭解,對我們自身能力培養的計劃目標,來個錦上添花。

白龍社群成立於20xx年7月10日,成立初期,規模甚小。經過這幾年政府的撥款和社群的自身發展與建設,白龍社群初成規模,形成了擁有11個居民組,8個農業組等諸多內部機構組成的龐大社群,面對如此龐大的社群,社群委員的工作內容分主要包括一下幾點:

宣傳黨的先進知識文化與黨的最新理論研究成果。鼓舞社群居民想黨組織靠攏,對新入黨成員提供指導和幫助;宣傳法律,法制觀念:對教育工作的宣傳,以義務教育的宣傳為主,白龍社群在宣傳工作上,不僅僅是採用一般的宣傳,如口號,橫幅,板報等,白龍社群還發明瞭具有本地特色的山歌,把要宣傳的內容融入歌詞裡,押韻、生動、貼切、有感染力,白龍社群在宣傳方面獨樹一幟,打打提高了宣傳工作的效率。

吸毒人員是社群的特殊人群,同樣需要特殊的關懷。首先是要幫助他們戒除毒癮,對戒毒成功居民也要做好人後的複查工作。吸毒人員形象損害較為嚴重,稱為受歧視群體,容易因為缺乏社會溫暖而導致破罐子破摔,重新回到墮落和吸毒的生活,讓吸毒人員重新融入社群成為工作上的難點,丙炔,必須為他們安排工作以維持生活,

在這方面主要是以調解矛盾為主。一個龐大的社群,人口眾多,食物繁瑣,家庭,鄰里,村鄰等矛盾都是工作的主要物件,由於雙方的互不相讓,小矛盾很容易引發衝突,這是舊要有人及時介入調解,這是社群委員的調節工作就是關鍵,社群成立以來,他們成功的調解了多起矛盾衝突事件,促進了社群的和諧與穩定。

這方面工作的主要物件是孤寡老人、低保戶、殘疾人等困難群體,他們生活極為艱難,社會保險是他們唯一的生活支柱,社群委員就會在他們獲得社會保障的辦理手續遇到困難是提供知道與幫助。並負責的保資格的審批工作,其中,有些不達到條件的居民想申請低保並來找他們審批,這是一個工作難點,要秉公執法,又得得罪人,這就不得不涉入繁瑣的溝通和勸說工作,在日常生活中,社群委員也不定期的來到他們家裡幫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物。

如計劃生育、環保衛生等從小到大諸多事務,都是白龍社群委員們工作的重要內容。

該社群面積龐大,工作繁多複雜,但是在軟硬體設施都不是很齊全的情況下他們荏苒能妥善管理好大小事務,由此可見其能力非同小可,從中我總結幾種重要的,也就是他們成功的因素。

無論何時,面臨多困難的工作,都不能失去耐心,特別是在對老人的工作上,老師一他們對年的人生經歷讓他們思想根深蒂固,要向勸說他們,必須得下很大的耐心,在調解,宣傳等方面,耐心,都是必不可少的。

口才,是調節與勸說的根本能力,如果沒有好的口才,可能不僅沒能調解矛盾衝突,更會使衝突加劇,或者使勸說物件感到反感,最終適得其反,而在宣傳方面,好的口才就是一個高效的揚聲器。

這一能力相當有用,她可以適用於任何方面,在任何一項工作中,插入了創新元素,會使原來的工作變得更富有活力,從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作為管理者,交際網不僅要廣,還要夠密。對管理者的信任,是管理者實施有效管理的重要資本,也是提高管理效率的必要因素,交際網,就建立在日常隊群眾的關心和反覆的交流。

通過這次對白龍社群的時間調查,我們瞭解了社群管理工作的具體內容,學到了他們的工作經驗,從中深刻領悟到了管理工作中的各種工作要素和能力要求的重要性。

我們在學習任務的背後,我們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與能力,通過這次考察學習,我們隊自身素質與能力的培養,確立了更新的目標語要求,為此,我不得不加倍努力,給我美好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4篇

專 業:行政管理(專)二班 學 號:112120xx51664 報告作者:宮麗妮 指導教師:霍虹

調查物件(範圍):居住在本區域範圍內的有消費能力家庭 調查方式:街頭隨機攔截調查

調查內容:兩年內本區域內居民消費狀況的對比 小組成員:組長:宮麗妮 組員:曲揚

小組成員工作分工:曲揚負責馬蘭廣場至魏臺橋的紅旗東路沿線社群居民進行調查,宮麗妮負責對魏臺橋至西山水庫車站的紅旗中路沿線社群居民進行調查;調查方案由組長宮麗妮撰寫,調查資料整理由曲揚負責,調查結果分析由小組全體成員負責。 報告提交:本報告一式兩份,小組成員兩人各執一份。

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我們進行社會實踐性學習、接觸社會、認識和了解社會、增強社會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重要學習活動。為了更好的瞭解社群居民的基本生活狀況,特別是在cpi不斷上漲的環境下社群居民的購買力,特設立該調查題目,並加以實踐。

1、 在活動中學會用客觀的的態度關注自己的生活,關注身邊的事;用科學的方法分析客觀存在的原因以及趨勢,做一個關注社會、負有責任的人。

2、 通過調查、採訪,知道社群的有關知識,並鍛鍊調查題目的設定以及關注細節的能力,培養積極思考的習慣。

3、 進一步學會社會實踐調查的方法,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能撰寫社群調查報告。

4、 通過溝通能力的提高,學會交往與合作,培養動手、創新等多方面的能力。

3、瞭解社群現狀,發現存在的問題,交流調查結果; 4、活動的結果與評價。

什麼是社群?社是指相互有聯絡、有某些共同特徵的人群,區是指一定的地域範圍。所以,社群可以說是相互有聯絡、有某些共同特徵的人群共同居住的一定的區域。

一個社群至少包括以下特徵:有一定的地理區域;有一定數量的人口;居民之間有共同的意識和利益,並有著較密切的社會交往。一個村落、一條街道、一個縣、一個市,都是規模不等的社群。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提及的社群往往是與個人的生活關係最密切的、有直接關係的較小型的社群,如農村的村或鄉、城市的住宅小區。 社群無論大小,都有居民居住,通常還飲食若干個 社會組織或單位。 在我國農村,設有村委會等組織,有的村還興辦若干個鄉鎮企業。在城市,一條街道上往往就分佈著黨政機關、企業、學校、商店、醫院等各種社會組織或單位。一個鄉、縣或較大的城市包括的社會組織和單位就更多了。

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都是集中在社群裡進行的。社群裡的人們通過共同生活、共同勞動而相互熟悉,形成共同的社群意識。社群意識就是人們對所在社群的認同感、歸屬感和參與感。在小型居住社群裡,人們還會形成相互幫助、相互照應的親密情感聯絡。

以我們住的社群為例,該區域包括大連市馬蘭廣場到西山水庫範圍內的典型區域,該區域包括學校、機關、醫院、商業、銀行、郵局、工廠、公園、通訊服務部門、公安、消防等基礎設施,基本上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社群。此次調查範圍將選取該區域內的各類居民作為調查樣本,進行相關的資料統計及分析工作。

b、根據居民住址確定調查的地點和內容,設計調查表(見附件)。

調查地點:馬蘭廣場至西山水庫沿街主要人流集散地,比如車站、商場、市場等。 調查人群:考慮到本次調查目的是針對消費狀況的調查,選取已婚無子青年、已婚有子青年、離退休老年人等三種有收入有支付能力的人群作為調查物件。

樣本數量:以上三種人群,每種選取20人(家庭)作為調查樣本。

調查專案主要涉及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四個基本方面來進行。

本次調查內容主要涉及到醫療、教育、服裝、食品、交通、通訊、娛樂等方面的消費狀況。

根據調查的資料,進行樣本分析,我們獲得如下印象:

1、 老年群體中,消費狀況發生的改變為:在交通、娛樂、通訊等的消費內容上,並沒有發

生明顯的變化,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基本生活開銷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而在去大型商場購物的方面,卻減少了一些,主要是減少了衝動購物的機會,這說明在這方面開銷上,已經開始注意節省了。值得注意的是,在日常疾病的處理上,很大程度上選擇了診所和自購藥品,減少了去大醫院看病的次數,這說明醫療成本以及物價上漲對這部分人群的就醫行為影響還是挺大的,他們希望能夠儘量節省開銷。

2、 年輕家庭中暫時還沒有孩子的,消費狀況變化為:大型商場購物的次數稍顯增多,主副

食的採購也開始傾向於大型商場或大型農貿市場,他們已經開始在乎生活的品位以及食品安全。然而其中有一部分人的選擇卻逐漸的放棄了大型商場的主副食產品,進而選擇了農貿市場,他們認為農貿市場裡邊都是靠回頭客賺錢的,食品質量應該更可靠。從資料上看,在食品消費方面總體趨勢還是更多的人開始偏向於大型商場。而在娛樂以及旅遊等消費方面,這部分人群的開銷比較往年要增加了很多,特別是旅遊,這部分人有一定的支付能力,在能夠滿足生活基本開銷的情況下,更多的選擇了旅遊消費。在日常疾病方面,這部分人群比往年更加註重於大型醫院。所有資料來看,這部分人群由於沒有太大的家庭負擔,在收入增加的情況下,各方面傾向於品牌化、層次化消費。需要補充的是,與其他年輕人一樣,網路購物也越來越成為主要消費的一種方式,但是這部分人更多的是消費,而不是省錢。這在調查表裡沒有反映出來,只能在隨機訪談時感覺到。 3、 年輕家庭中有孩子的,較前兩年相比,消費模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型商場購物的次數

明顯減少,取而代之的是農貿市場或者早市,在訪談中發現,採購內容上卻不一樣,大型商場以及網購主要是孩子用的東西,農貿市場採購的主要是大人用的以及生活必需品,如主副食等,這些由於孩子帶來的生活成本增加導致。娛樂消費也傾向於減少。在通訊以及交通等方面,較之以前有了大幅增加,打車的次數明顯增多。在子女教育問題上,已經越來越理智,更多的人不再追求高起點神童教育訴求上,開始選擇了正常的國家教育大綱規定的教育內容,並適當選擇一些特長班,孩子比以前減負了不少。

綜上所述:由於物價上漲帶來的生活成本的增加,以及有收入群體的工資上漲,不同的人群選擇的消費模式發生了不同的改變,歸根結底,居民的消費已經越來越理性,能夠有意識的進行理財活動,能夠有理性的分析市場現象,並規劃出適合於自己的消費模式。而總體上的cpi上漲帶來的負面效應是顯而易見的,居民們已經開始控制各項開銷,感覺生活質量較之前兩年有所下降,他們都希望能夠通過消費方式的調整來儘量保持一定的生活質量。

經過本次活動的體驗,基本達到了本次社會實踐的目的,確確實實的瞭解了社群的概念以及社群生活的諸多方面,在實際上提高了溝通能力以及活動策劃和執行的能力。毫不否認,這次活動確實存在著策劃不精細、經驗不夠全、準備不夠充分、資料分析不太科學等缺陷,但是毫無疑問的是,這次經歷為我們以後的活動打下了紮實的基礎,具有重要意義!

第5篇

____總面積約1.8平方公里。轄區居民1690戶,6598人,分6個區12個小組,單位17個,黨員36人,低保22戶,40人,城市困難邊緣戶21戶,殘疾人員6人,兩參人員1人,1個農貿市場。有一個社群文體隊,該區地勢平坦,交通便利,區內機關、企事業單位較多,內有麥飯石大廈、迎賓館等綜合服務場所,城市居民居住集中。

社群建立了黨支部例會制度、黨課制度、民主生活會制度、流動黨員管理制度、黨員學習制度、黨費收繳及管理制度、黨員發展制度、社群黨建聯席會制度,黨員大會、支委會、黨小組會、黨課、黨員民主生活會等活動開展正常。

一是發揮黨建在社群建設中的龍頭作用,以黨員居住區域或行業等為特徵設立黨小組,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分層開展活動,為全面推進社群建設奠定了堅強的組織基礎。

二是圍繞居委會任期目標、年度工作目標及社群幹部的工作目標為承諾內容,支部書記向黨委和黨員群眾做出承諾,黨員向支部承諾;自覺接受群眾評議和監督,推動支部工作的開展。

三是積極開展“基層組織建設年”、“發展提升年”、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治庸、治懶、治散”活動,強化了黨員黨性觀念,充分發揮黨員在服務群眾、遵紀守法、勤勞致富,維護群眾利益、化解社會矛盾、熱心公益事業、積極參與社群建設和社群服務活動方面的作用,組織號召廣大黨員在支援社群工作、創業致富、服務群眾、弘揚正氣、促進和諧上做表率。

四是圍繞構建文明和諧社群,黨支部在推動科學發展、為民辦好事實事、維護社會穩定、抓班子帶隊伍上積極創先爭優,積極幫助社群困難群眾解決生活困難、提供就業幫助,努力推進建設文明社群、平安社群、和諧社群建設。五是充分發揮離退休黨員思想政治覺悟高、關心公益事業、具有較大社會影響力的作用,為社群各項事業建設發揮餘熱,讓他們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

縣人大機關“三送”工作隊按照縣委“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全覆蓋常態化的要求,組織機關全體“三送”幹部深入社群宣傳政策,調查研究,通過重點約訪、入戶走訪等形式瞭解社情民意,收集意見建議,目前共收集要求解決生活保障和城市道路等基層群眾意見、要求20條;通過深入社群,有重點、有針對性地排查矛盾糾紛和不穩定因素,截止目前共排查企業改制等矛盾信訪問題6個,現場解決2個;幫助解決生活中面臨的實際困難和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目前,已幫助解決群眾實際困難10件,為群眾辦好事實事9件,有力地解決了一批群眾關心關注的實際問題。

社群近幾年來,充分調動發揮社群各方面的力量,大力加強治安防範,健全治安網路,著力排查、調處矛盾糾紛,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將矛盾化解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狀態,維護了社群大局的穩定。加強了對重點人員的管理,社群居委會在派出所的配合下,對出租房屋進行了認真核查,登記造冊,推行了房主責任制,明確了居委會和租房主的責任。社群幹部經常深入幫教物件家中,掌握他們的思想、工作、生活情況,鞏固了幫教成果。儘管社群群眾基礎較好,但由於管轄範圍內出租房屋多、流動人口較多、進城務工人員較多、農村居民買房遷入人口較多、菜市場等經營場所人口密集,治安管理難度加大,不穩定因素和治安防範工作仍然存在,上訪事件時有發生。

1、社群無辦公場所,正常工作難以開展。社群目前沒有自己的辦公用房,現在還在租鎮財政所的房屋辦公,影響工作的開展。

2、社群幹部力量薄弱,社群服務虛於應付。由於社群區域大、人口多、服務物件多,事務雜,社群幹部年齡較大,學歷較低,社群幹部難於適應目前的工作要求。

3、經費投入嚴重不足,社群工作運轉困難。該社群5名工作人員工資發放、辦公費單純依靠縣財政轉移支付補助,社群沒有其它正常工作經費,社群辦公條件差、社群幹部待遇低,開展工作經費嚴重不足,工作運轉困難。

4.小區新增人口較多,社群管理難度加大。社群新增許多小區,大部分人都居住在小區,但戶口大都在鄉下,不願落戶縣城,由於對所住戶情況的不瞭解,加上物業管理職能發揮不夠,影響社群幹部的工作開展。

1、要從維護城市社會政治穩定、促進城市文明建設的高度,充分認識推進城市社群建設工作的重大意義,增強加快社群建設的緊迫感和使命感,健全社群管理服務體制和工作機制。

2、大力宣傳相關政策,利用組織開展群體活動等形式,引導社群居民增強主體意識,自覺配合社群管理工作。及時到社群登記家庭成員、居住地異動情況。

3、加大投入,改善社群辦公條件,落實經費,切實解決落實社群無辦公場所和社群幹部待遇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