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芳華》觀後感5篇 《芳華》:真實而撼動靈魂的時光雋永

《芳華》觀後感《芳華》是一部由馮小剛執導的中國電影,講述了一群在軍隊文工團中度過青春歲月的女兵們的故事。電影以細膩真實的描繪展現了那個特殊時代的青春和成長,讓觀眾感受到了無盡的情感衝擊。影片中深入人心的角色塑造和出色的演技,使觀眾在感傷中思考青春的意義和歲月的無情,令人難以忘懷。

《芳華》觀後感5篇 《芳華》:真實而撼動靈魂的時光雋永

第1篇

隨著新的一年到來,倍受十億人簇足觀看並倍受爭議電影《芳華》也落下帷幕了,除了劉峰何小萍兩人的命運讓人唏噓不已外,影片中的政委角色也滿是話題。

政委是文工團最高領導,如果不是政治的需要,他總希望自己的部下兵強馬壯,爭優創先。既便不能增光出彩,也希望團隊能相安無事,和平共處,絕不會盼著出么蛾子。

很多人都覺得影片中政委腹黑,而我卻覺得政委作為管理者正常行駛著自己的職責,不管其中有沒有懲罰和報復的成分,前提是何小萍先做錯了,裝病撒謊,才有後來先表彰再發配的情節,特別是要隊醫不要聲張,恰恰保護了何小萍,要是舞蹈隊的人都知道了,何小萍在舞蹈隊還呆得住的嗎?把她調走了,即使隊醫後來說了,對何小萍也無濟於事了。這正說明了政委是非分明,處理適當,這是我的'觀點,不喜勿噴。何小萍到底錯在哪?

第一,作為一名軍人,無論你從事什麼工作,執行命令是天職。何小萍雖然在道具組,她並沒放棄舞蹈,還偷偷練功,本身能勝任上臺表演,更何況她依然是一名軍人,領導召喚她,慰問戰士演出需要她,而她不僅不臨危受難命,還一口拒絕、裝病,不知道她到底是覺悟不夠高還是不夠善良。

在x單位裡,有一次曾接到上級通知,需要單位委派一名業務強的員工協助完成某項臨時而重要的工作,局長考慮後安排汪科長,因為他在核心科室且專業水平足夠,但汪科長居然不願意,理由是科室太忙,不想做這吃力不討好的額外工作,領導又安排另一重要科室的宋科長,宋科長得知是汪科長不願意做的工作,又要配合別人工作,不想被人指揮,所以他也找理由不去。領導當時就黑了臉沒吭聲,直接安排一個剛進單位不久的大學生,儘管領導擔心他業務不熟練怕出差次,但這位大學生在工作中幹得非常出色,處處聽調遣執行力強,上級領導非常滿意,任務結束後,對單位和個人都進行了表彰。不久後一次人事調整中,汪、宋兩位科長被安排到兩個閒差科室掛了起來,坐起了冷板凳。局長在一個小會上專門說到:如果人人都不執行領導的工作安排,單位豈不完蛋了。

一個單位是否有戰鬥力就是看執行力強不強,更何況是部隊,是軍人。

第二,裝病欺騙領導和組織,這是大忌。在單位或任何組織,你天生愚鈍老實都沒有關係,就是怕你有小聰明,撒謊欺騙不拆穿可以暫時沒事,一旦事發,有時看似小事,卻能耽誤大事,甚至貽誤終身。何小萍如果不裝病也許就不會上戰場,也許就不會瘋。

還是在x單位,科長安排小劉去基層單位找祕書拿個報告,第二天早上不用到單位上班,下午小劉來上班跟科長彙報,說去了基層沒有碰到祕書,明天再去一次。科長笑著點點頭沒說話,小劉回到自己的辦公室,小方看見他連忙招手喊他過去,小劉問什麼事,小方說:你早上沒去拿報告吧,小劉臉一紅說,去了沒碰到人,小方說:快別說了,那個祕書中午來單位了,說等了你一上午你都沒去,因為急著要所以只好送來了。小劉後悔極了,他頭天晚上玩了一晚上的遊戲第二天早上睡到快中午才起床,耽誤了拿報告。第二年單位需要派人到偏遠基層幫扶一年,科長極力推薦他去,並說有了下基層的經歷以後好提拔,在這一年裡,他還失去了到大學進修的機會,最後到大學進修的同事都得到了提拔和重用。小劉雖然也覺得科長是小題大做報復他,但也明白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後悔也晚矣。

《芳華》觀後感5篇 《芳華》:真實而撼動靈魂的時光雋永 第2張

第2篇

寒冬季節,馮小剛以一部人們期待已久的《芳華》打動了無數觀眾。我坐在影院裡,兩個多小時,不停地擦拭著眼角。當電影片尾鏡頭定格,響起韓紅唱的《絨花》:“世上有朵美麗的花,那是青春吐芳華……”我和身邊的許多老人一樣,坐在椅子上久久不願起身。

?芳華》所講述的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70到80年代,在一個充滿理想和激情的部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所經歷的成長以及充滿變數的人生軌跡。我被電影的一個個鏡頭拉回到了已經逝去的青春歲月。

到處傳出的標語、口號,飄揚著的紅旗、張貼的海報,懸掛的領袖像……喚起我那個年代難以磨滅的記憶。文革、越戰等特殊歷史事件,勾起我那個年代深埋已久的情懷。

大學畢業後不久文革爆發了。那時候,我在蘇北一個小縣城的中學教書,我只比學生打七八歲。唱語錄歌,跳忠字舞,我們無比虔誠;貼大字報,開批判會,我們曾經瘋狂。我曾和學生一起,成立毛澤東思想宣傳隊。我們自己創作節目,像電影裡那些文工團的戰士們一樣排練、演出。到工廠車間,到農村田頭,臉上常常帶著笑容,凡事都不世故,處處為別人著想。影片中的`《洗衣歌》,那熟悉的旋律,讓我的眼前立刻浮現出當年學生演出的場景。70年代初,文革前的不少學生,特別是那些宣傳隊的隊員,懷著一顆報效祖國的雄心踴躍參軍。他們在解放軍這個大熔爐裡鍛鍊成長。有的還像劉峰、何小萍一樣經歷了越戰的戰鬥洗禮。我曾聽他們講過許多悲壯的戰鬥故事。

前不久,當年的宣傳隊員給我發來一張攝於1968年的宣傳隊員的和合影。相片裡的我和學生一樣意氣風發,滿溢著青春氣息,讓我久久地沉浸在幸福的回憶之中。

?芳華》不僅僅喚起了人們青春的記憶,還喚醒了人們內心深處的純真、美好和善良,激發起了人們對祖國和人民深沉的熱愛。男主角劉峰從基層連隊進入文工團,又從文工團再次下調至基層連隊,後來在社會變遷中他成了一個以踏車送書為生的打工者,歷經滄桑磨難,少年意氣已不復,唯獨不曾忘記的是善良。同樣的,女主角何小也將青春獻給了戰場,她不眠不休好幾夜搶救傷員;當飛機空投炸彈,在qiang與火的洗禮中,綻放了最美的青春。儘管她目睹了無數戰士倒在眼前,以致精神失常,但還是那麼純真和善良。

我們常常以為,當人在遭受持續而又強烈的不公境遇時,很容易走向極端——要麼絕望,要麼憤恨。但劉峰和何小萍卻依然選擇與人為善,選擇用善良去理解這個世界,選擇做一個好人。他們走過風光盡收眼底的高峰,也經歷過被眾人不屑一顧的谷底;他們初心不改,堅守善良本色,一刻不曾停止內心的給予。影片的最後,我們看到,正是這種對善良的堅守使他們仍然保留了從容的面孔。那一刻,我周圍的老人在抽噎,我撲簌簌地流淚了,許多年輕觀眾也潸然淚下。

我想起了列夫·托爾斯泰曾的一句話:“如果“善”有原因,它不再是善;如果“善”有它的結果,那也不能稱為“善”,“善”是超乎因果聯絡的東西。”好人難做,但我們仍然要做個好人。因為那足夠美好,那讓我們的靈魂熠熠生輝!年華會消逝,但善良會永存,做一個善良的人,本身就足夠美好,因為你的善行終會影響一個又一個懂得善良的人。一心向陽,靈魂才能閃閃發光。

一代人的芳華已逝,但是屬於那個年代的記憶不容忘卻。同時,更多人的芳華正在到來,願所有善良的人都能得到善待。

第3篇

我當時看的是點映,在觀影之前我就知道這個片子一定好看的,因此很期待。為什麼知道一定好看呢,因為我是命理師嘛,而且應該是個出色的命理師呢,我根據自己的八字對應當晚的時辰,覺得對自己很吉祥,是一個對自己感官和思維感到觸動的時辰,因此我相信這片子會座無虛席。

我是在萬達廣場看的,雖然點映,但坐了一多半人,整場電影基本大家都是聚精會神的。一般看電影的多是青年人居多,這次大家應該也提前大概瞭解了點影片吧,我發現這次觀影中年人的比例相對比別的片子高的。

給我的感覺是挺好看的,故事情節前半段舒緩但卻緊湊,後半段節奏明快而段落清晰。這片子聽聞是本九月上映的,但是改檔到本月十二月,細看還是能看出刻意的剪輯變化的,不過故事情節依舊緊湊,可以引人入勝。從攝影場景背景道具,都比較逼真專業。並且演員演技普遍不錯,因為他們是軍隊文工團的,電影裡有大量舞蹈場面,看得出群演的舞蹈都是很專業,演員有功底,能夠引人入勝讓人不出戲,很有代入感。

而後半段越戰部分,無論是戰爭場景,還是六分鐘左右的,小隊被敵軍伏擊的戰鬥戲份,都非常逼真,還原了場景,給人真實感,讓人感受到戰爭之無奈與殘酷。六分鐘的戰鬥戲份,是從我軍,尤其主要從男主角劉峰的個人視角拍攝的,好像是固定攝影和手提攝像機結合拍攝。這樣就更逼真,真實而又不過分晃動而看不清,從劉峰的視角拍攝,讓人感受更真實,代入感極強。這段拍攝手法很有好萊塢戰爭片感覺哦。

整體故事情節緊湊明快,和拍得感人。一方面因為馮小剛講故事的方式和指導水平過硬,以及選材好。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原小說出色,但原小說不是影片名字,〔芳華〕的影片名字,是作者,也就是影片裡穗子原型嚴歌苓起的。影片名字恰如其分,講了一代人的芳華和他們的故事,片子裡穗子文筆好被提起過,後來也的確成為了一個優秀的作家。也因為文筆出色,和故事真實,真情實感,故而感人,影片亦感人。

在如今影院多是商業片之潮流下,本藝術片前票房不俗,也引起很多人共鳴和讚賞,已經說明影片刺激出色和成功。劉峰毫無意義是一個悲劇人物,後來被下放到連隊,參加越戰時的'他,我覺得已經處於靈魂幻滅的心死狀態,夾雜的因為丁丁事情和被下放的失望無無奈。當然丁丁這個人應該是不喜歡劉峰的,她如何姑且不多評論,因為每個人可能看法不同。對於劉峰這樣的人,如果僅僅是他的表白被拒絕,他可能會有痛苦,但不至於那麼傷心和失望。他的失望和傷心以及心死,應該是之後被組織上一些人誘導定性和下放。之後的劉顯然已經是淒涼失望和滄桑的。

如果他當時直接去軍校讀書,就沒有那些。如果戰場上聽從戰友及時撤回,就不一定因為肱動脈扎時間太長手臂壞死而截肢殘疾,如果不是因為殘疾他後半生生活也不一定那麼艱辛。但是真實的故事是沒有如果的,人生時間都在按順序走,發生就是發生了,這是他的命,他和小萍都比較苦命而已。而善良知性有同情心的穗子溼掉了那張紙條,也是她個人的感情命運。

馮導除了表達故事,而且從一些片段裡想表明一些社會現象或某些現象。但這個時代一些現象未必能被更多人看出和理解,甚至多個角度不同,看法不一,因此不適合多去介意,每個人都有每個人自己的看法,不同的角度會不同的看法,常言道一萬個人中有一萬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芳華,至於影片要表達的含義不復雜,每個人有自己的理解,總之是一部好影片,大家可以從自己的角度觀摩理解。

第4篇

二○一八年元旦臨近,前日就在網上預購了電影《芳華》的門票。昨天午後,驅車22公里從沈撫新城去到了橫店影院撫順市印象新城店,觀看了由旅美華人美女作家嚴歌苓編劇、馮小剛導演的電影《芳華》。

電影《芳華》既是文藝片,也是青春愛情片,還是戰爭片,影片講述了部隊文工團一群文藝兵跌宕起伏的青春故事。影片同時也很好地詮釋了愛情和戰爭是文藝創作的兩大永恆主題的文學藝術理論。這也是繼《高山下的花環》之後少有的一部以隱晦方式反映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戰爭影片。

筆者記得,從小到大曾看過很多部戰爭影片,比如《地道戰》、《地雷戰》、《鐵道游擊隊》、《南征北戰》、《車輪滾滾》、《平原游擊隊》、《渡江偵察記》、《戰上海》、《上甘嶺》、《三大戰役》等等。與《芳華》同為反映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戰爭影片,是於33年前的1884年冬天上映的《高山下的'花環》。

?芳華》和《花環》都是反映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戰爭影片,筆者認為《花環》是戰爭正片,而《芳華》並不是戰爭正片。從藝術創作的主題來看,《花環》的人物命運是為那場戰爭的藝術化呈現來服務的;而《芳華》的戰爭場景與過程是為劉峰與何小萍等人物命運的藝術化呈現來服務的。就其藝術內涵來說姑且不論,只說戰爭場面的拍攝,《芳華》影片更加震撼人心!

過去的電影在拍攝戰爭場景時,多數都是遠景拍攝的,萬炮齊發、炮火連天、烽煙滾滾……近景都是灰頭土臉、渾身鮮血……得益於當今先進的化妝術、道具術和佈景術等電影技術的高度發展,《芳華》的戰爭場景給人以煥然一新的感覺,其中有連續六分鐘的戰爭近景拍攝,槍林彈雨、爆炸殘肢、鮮血飛濺、血肉橫飛、成片屍體、重度燒傷……等等,這些寫真拍攝幾乎都是過去的戰爭影片中所看不到的,而且都是近景拍攝,使觀眾彷彿置身於現場一樣,尤其是在影院觀看,給人的視覺衝擊力非常震撼!連續六分鐘不切換鏡頭的戰爭場景拍攝,而且還是爆炸近景拍攝,要求演員一步差錯都不能出現,否則將片刻殞命……這就是這部戰爭影片所帶給觀眾的巨大視覺衝擊力,近景戰爭場景震撼人心!

?芳華》的演員陣容也基本上都是新面孔,她們紮實的舞蹈功底,著實令當今一些明星們汗顏!拉出當今的那些鮮肉蘿莉偶像明星們來看看,有誰能有《芳華》劇中演員們紮實的舞蹈功底?而且這些舞蹈還是民族舞加芭蕾舞……《芳華》劇的演員,沒有整容、沒有雕琢、沒有矯情、沒有造作……從容貌到神情都散發著一種天然的美……難怪影院中坐著很多銀髮的老人觀眾……藝術就應該回歸自然!

劇中何小萍戰士的那段精神病患者的獨舞,令所有在場的觀眾不分男女老幼潸然淚下!不論你是柔弱小女子還是錚錚鐵骨漢,在影院看《芳華》影片時沒有眼睛不溼潤的……戰爭不但摧毀了人的生命,也摧毀了人的身體,更摧毀了人的精神……

電影《芳華》同時也告訴我們,永遠不要忘卻那場漸漸遠去的戰爭……在當今這個和平、幸福與繁華的年代,戰爭的不測隨時都有可能再次降臨到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邊——忘戰必危!

第5篇

“多希望有一天突然驚醒,發現自己在一節課上睡著了,一覺醒來還在國中的教室裡。老師的粉筆迎面而來砸到你的臉上,提醒你,上課不要睡覺。你告訴同桌,說做了個好長的夢。同桌罵你白痴,叫你好好聽課。你看著窗外的球場,陽光灑在臉上,一切都那麼熟悉,一切還充滿希望!”

這是我們在心裡想過無數次的場景還原,也是電影《芳華》最大的主題。

它最大的痛處在於再也回不去了。人間有多少芳華,就有多少遺憾,一個人在經歷了許多事情就會發現,青春真的是一個人擁有過的最美好的東西。

文工團解散的時候,所有的人哭得稀里嘩啦,舞蹈指導老師抱著政委哭著說:“政委,為什麼要解散文工團?為什麼?”

這讓我想起每次國中、高中、大學畢業的散夥飯,我明明覺得這樣的學習生活無趣又累得要死,盼著它快點結束,可是真的快要結束的時候,又非常捨不得,這裡埋葬著我的整個青春啊!

何小萍穿著病服在月下獨舞,那是全片最美的片段。劉峰遭人陷害,被開除出文工團,幾乎所有人和他劃清界限,那是全片最殘酷的片段。

劉峰唯一一次釋放,就是對林丁丁表白,擁抱了她,這個擁抱卻讓他萬劫不復。何小萍唯一一次釋放,是拿了林丁丁的軍裝去拍照,作為新人的她,卻永遠被室友們釘在恥辱柱上面。

?芳華》懷舊美好的畫面背後,展現出來的,是無奈的現實。

“一個從來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識別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這句話是我在全片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話,也是把何小萍和劉峰緊密聯絡在一起的一條線,因為他們兩個人都是善良的人。

劉峰被迫的離開文工團,只有她一個人去送行,臨走前賭氣似的大聲喊,想讓所有人都聽見:“我明天早上來送你!”

在那個特殊的時代,團隊裡的人集體背叛了劉峰,只有何小萍覺得他是一個好人。

劉峰和何小萍都是那個時代特立獨行的人,何小萍看穿了文工團所有人的勾心鬥角,利己主義,即使給她跳主角的機會,她也不屑與那些人為伍。

後來她從文工團離開,跟隨劉峰的腳步去當了一個戰地護士,她在病榻前,那個十七歲的士兵問她有沒有心上人,她說:“我配不上他(劉峰),他是個很好很好的人”,看得我眼淚差點掉下來。

多年之後,蕭穗子成了知名記者,林丁丁嫁給了華僑,陳燦變成了地產商,郝淑雯跟他有了孩子,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而劉峰斷了一隻手之後,變成了一個從事書籍運輸的小販,他的.車子還讓城管收了,自己沒錢交罰款。

劉峰的日子雖然不富裕,但是自足而充實,他和何小萍相約著一起看望那些在戰爭中死亡的戰友。

電影在最後用蕭穗子的角度說:我是在20xx年的春天,孩子的婚禮上,見到了那些失散多年的戰友的,不由得感嘆,一代人的芳華已逝,面目全非,雖然他們談笑如故,但是不難看出歲月對每個人的改變,和難掩的失落,倒是劉峰和小萍,顯得更知足,話雖不多,卻待人溫和。

青春就像是一場盛大的流離失所,在洗盡鉛華之後,許多人對人生滿是失落,而只有那兩個相同的溫暖靈魂靠得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