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6篇 精彩教案分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課程設計

本文為一篇與《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相關的教學設計。通過解讀這首唐代名詩,學生們可以瞭解古人情感、文化背景和文學藝術。同時,本教學設計也致力於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和表達能力。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6篇 精彩教案分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課程設計

第1篇

1、學會本課的5個生字,背誦並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3、結合課文註釋或、詞典,體會詩句的含義,體會詩的意境。

4、培養學生蒐集資訊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學生:預習古詩,蒐集有關描寫春天的詞語、句子或詩句。

同學們,在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學過李白寫的《贈汪倫》你們還記得嗎?我們一起來背一背。很好,孩子們,把後兩句有感情的再讀一遍。是啊,汪倫送別李白的情誼真的是比那桃花潭水還要深啊。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去感受李白送別友人的真情吧。

李白如何描述他和孟浩然分別的情景呢?請大家自由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

出示劃分好節奏的課件,根據劃分好的節奏,自己先學著讀一讀。

自由的讀一讀第一、二句,想想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問題?

“在西邊辭行,往東走。”課件出示黃鶴樓和揚州的的位置圖。

3、煙花?形容花開得很繁茂,像浮動的煙霧。煙花三月到底有多美,我們一起來欣賞欣賞。(課件出示春天的美景),美嗎?

師:在這柳如煙,花似錦的三月李白和孟浩然這對好朋友會做什麼?

剛才我們瞭解了這兩句詩中一些詞的含義,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在這柳暗花明的三月,在這鶯歌燕舞的三月,本是和好朋友欣賞美景,吟詩作畫的好時候,可是老朋友就要離開自己到千里之外的揚州去了,假如你就是李白,此時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4、儘管依依不捨,但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孟浩然的船走了,李白回去了嗎?你從哪裡知道?你能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嗎?

這麼大長江上難道真的只有孟浩然的這條小船嗎?為什麼詩人卻說孤帆呢?

5、小船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了,李白還久久地佇立江邊,望著那滾滾東去的長江水,此時此刻他在想什麼呢?

讀得真好,讀出了濃濃的惜別之情,老師為你們成為李白的知音而高興。一年後,李白回憶起當時與孟浩然分別的情景又寫下了《江下行》這首詩,我們一起來欣賞:去年下揚州,江送黃鶴樓。眼看帆去遠,心逐江水流。真是“人分千里外,情在一送中”,古代詩詞裡,還有很多關於離別的佳作,請同學們回去後蒐集一些描寫送別的古詩,用我們今天的學習方法仔細品讀。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在這節課上,我利用創設的情境,抓住對重點字詞的理解去理解整首詩的大意,把重點落在想象詩歌描繪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上。為此,我制定了三個層次的教學目標:第一個教學目標,就是突破重點字詞,理解古詩的大意。第二個目標,就是領會古詩意境,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這也是本首古詩的教學重點。第三個目標,是注重古詩的朗讀和積累。為了達成以上的教學目標,我在課前就預先製作了一個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課前蒐集了李白與孟浩然、黃鶴樓、廣陵等的相關資料,整個教學流程就按照“談話匯入,瞭解背景,課題質疑、自學釋疑,感悟詩境、誦讀詩文、拓展學習”來進行。

本課教學從李白的《贈汪倫》匯入,讓學生從詩人感受到朋友送別自己的深厚情誼中遷移到自己送別友人的真情,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後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在這一環節中,我充分信任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通過自學,讓學生充分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訓練學生自學和口語表達能力,為進一步的學習打下基礎。在學生彙報的過程中,根據學生在自學中遇到的困難,我就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何時送”和“怎麼送”這兩個問題。

本環節通過學生自由讀、聽課件範讀、齊讀、教師範讀、劃分節奏讀等方式,使學生在讀中初步理解詩中蘊含的畫面與情感。

在教學中就通過讓學生用優美的詞句來表現三月的美麗,不但拓展了學生想象的空間,還訓練了語言,促使學生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並之得以活化。同時又輔以課件展示煙花三月的美麗,讓學生感到三月的美麗,美得並不空洞,為學生入情入境地讀奠定了基礎。

在處理“怎麼送”這個問題時,我主要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地去送別的現場,通過“老朋友的船走遠了,看不見了,李白也該回去了吧”比如:“這時長江裡只有孟浩然的一條船嗎?李白為什麼只見‘孤帆’呢?”“假如你就是李白,站在黃鶴樓邊,心中會想什麼?”這三個問題,讓學生較深入地感受到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深情厚誼。在解決深層次的疑難後,我再引導學生個性化的朗讀最後兩句詩句,用自己的情感去誦讀古詩,用自己的聲音抒發自己的情感,就使孩子們與作者的情感水到渠成地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本環節通過播放配樂、教師引讀,使學生用自己的情感去誦讀古詩,用自己的聲音抒發自己的情感,感悟到詩中所蘊含的濃濃的惜別之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課中,我安排了李白在一年後所作的《江下行》“去年下揚州,江送黃鶴樓。眼看帆去遠,心逐江水流”做為拓展學習,擴大閱讀面,加強了課內外的聯絡,激發學生多積累古詩,讓他們通過反覆的積累誦讀,轉化為內在的修養。

總之,在課堂上,我本著充分相信學生,努力給他們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環境,給他們自讀自悟的機會,爭取使學生都“動”起來,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達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目的。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卻出現了很多不如人意的的地方,比如:

3、對於難點的突破,由於時間的關係,現得比較匆忙等。但我相信,隨著經驗的積累和不斷地學習,以上這些不足會逐步得到克服。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6篇 精彩教案分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課程設計 第2張

第2篇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理解“西辭”“煙花三月”“盡”“唯”等詞語。

2、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1、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課前三分鐘:欣賞樂曲《送別》,說說自己聽懂了什麼也可以談談自己的感受。

1、談話激趣,揭示課題,(瞭解這是一首送別詩。)

古代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會難,以送行餞別表達深厚的情誼成為一種習俗。因此許多的送別詩被人們廣為傳誦。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課件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2、師生互動,交流收集到的材料,瞭解李白、孟浩然兩位詩人。

1、回顧以前學詩句的方法。(如:查字典、看註釋、看插圖、讀資料等。)

2、引導學生自主選用以上方法自己先思考古詩的大意再與同桌交流。

1、請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師生互動,明確位置。

2、重點體會“遠影”“盡”“流”等詞語的豐富內涵。

(1)算算帆影遠去直到盡頭大約會用多長時間,談由此產生的感受。

(引導體會目送時間之長,情誼之深。)板書:目光送

(引導體會雖然“多情自古傷別離”,但“人雖分,心相隨,情永在”的豐富內涵。)板書:心隨送

4、請用一個詞或用一句感嘆的話來形容一下兩位友人的深厚友誼。

5、你有特別好的朋友嗎,舉一個例子,簡單說說你們之間的深情厚誼。

在家裡,我們享受著親情的溫暖。走出家門,我們又將感受到友情的快樂。願大家都能尋找到一位能夠交心的朋友,我把自己的祝福借這首《找朋友》送給在座的每位老師與同學們,願我們與自己的朋友友誼天長地久。

在教學中注重體會一:煙花三月下揚州——三月的揚州煙霧迷濛、繁花似錦。在這春光明媚的陽春三月,是大家相聚的大好時光,可好友即將遠行,分別時的戀戀不捨使人感到憂傷。陽春三月的美景與故人離別時的憂傷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為後面學生的想象做好鋪墊。在交流過程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抓住“煙花三月”的傳神,來引發學生對春天美景的遐想,聯想長江兩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遠”。藉著一喜一憂讓學生說說、演演臨行前,李白的心情如何?又會對孟浩然說些什麼?讓學生通過感受、理解,再用言語、行動表達內心情感,融理解、感受、運用於一體。

教學中注重體會二:“帶著朋友的句句叮嚀,孟浩然毅然乘船東去,只留下李白一人獨自站在江邊遠望,遠望……他望到些什麼?”以一個問題為發散點,給學生們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學生可以根據對詩文的理解,從各個方面去思考,感悟,從而啟用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當學生提到“孤帆”一詞時,我馬上設疑:“這時長江裡是不是隻有孟浩然的一隻船?為什麼只見“孤帆”? 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隻由近而遠心裡會想些什麼?”這樣用三個帶有層次性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目的是開啟學生思維,實現學生與文字對話,與詩人對話。學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理解,去領悟,用自己的語言去溝通,去表達。最後讓學生通過朗讀把李白的戀戀不捨傳遞給遠方的孟浩然,讓他們的友情天長地久,引領學生達到聲如耳聞,形如目睹,景如親臨,情同身受的意境,與文章達到共鳴.

在古詩的教學中,我注重了學生對詩句的理解,情感的提升,但在揭題時,卻忽視了對詩題的理解,使部分學生誤認為黃鶴樓為一人名,同樣的,對於“之”字的理解也過分依賴於書本上的註釋,對於此類難理解的字詞,教師沒有單獨提出,引導學生進行理解、掌握。

古詩教學應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體會詩中的意境,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促進學生對古詩優美語言的感受、積累、內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孩子們用自己想到的方法來進行自主學習,進行心與心的交流,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性、主動性和積極性,更注重了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把“愛的教育”深深紮根於學生的心靈深處。

第3篇

2、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

3、激發對祖國詩歌的熱愛,培養主動積累詩歌的習慣。

師:同學們,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別離意味著也許終生都難以再見。多情自古傷離別,在詩人王維的眼中,離別是“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傷感,在詩人王勃的眼中,離別是“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樂觀,那麼,在唐代著名詩人,“詩仙”李白的眼中,離別又是什麼呢?

師:黃鶴樓是天下名勝,是文人墨客流連聚會之所,又是傳說中仙人乘鶴昇天之處。兩位瀟灑飄逸的詩人選擇在此辭別,雖是惜別,但更富有詩意。

揚州:美麗的江南城市,是當時最繁華的都會,尤其春天的揚州到處歌舞昇平,到處柳絮如煙,繁花似錦。“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⑴李白為什麼要送孟浩然呢?你從哪裡知道的?(理解“故人”)

李白和孟浩然是忘年之交。孟浩然本是湖北省人,但常在吳、越、湘等地漫遊。李白也喜歡漫遊,從27歲到35歲的將近十年的時間裡,比較固定地居住在今湖北安陸境內。他聽說孟浩然是個大才子,就主動拜訪他,孟浩然雖比李白大11歲,但兩位才子卻因為有著相同的愛好,一見如故,成為知己。

⑶帶著對“故人”的真摯的情誼,指導讀“故人——西辭——黃鶴樓”。

②什麼樣的三月叫煙花三月呢?還可以說是什麼樣的三月?

③憶往昔,李白在這柳如煙,花似錦的三月,他會和好朋友做些什麼呢?

下揚州的下換成“去”“往”等詞語有什麼不同?從一個下字你體會到了什麼?

⑴長江自古以來就是交通要道,江上總是帆船點點,而此時在李白的眼中,為什麼只看到一隻小船呢?

文字中最精妙的語言就是詩句,詩是要讀的,還要儘可能地讀出它的味道。分角色讀古詩(配樂:高山流水)

同學們,古典詩詞中的送別之情感人至深,有悲傷,有樂觀,有勸慰,有歡快……下面讓我們誦讀一些送別的佳句,感受古人那濃郁的離別之情。

蠟燭有淚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贈別》唐·杜牧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維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唐·李白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王勃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別董大》·唐高適

第4篇

5、培養學生蒐集資訊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思維的能力。

自學要求: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熟讀古詩,藉助文後註解和字詞典,理解字詞,翻譯詩句,做好講解古詩的準備。

⑵教師注意指點,並點出這首詩中的幾個關鍵的不易掌握的字詞。“西辭”“盡”。

1、你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想象描述“煙花三月”是一個什麼樣的圖景。李白這時有心情賞春嗎?為什麼?

3、這時長江裡是不是隻有孟浩然的一隻船?李白為什麼只見“孤帆”?

4、李白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隻由近而遠,心裡會想些什麼?

2、往日,他們生活上相互照顧,學業上相互幫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別,不知什麼時候才能相見,黃鶴樓前兩人分別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學們想象一下,他們的分別時,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會是什麼樣的表情。我們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呢?要演戲,先要有指令碼,請同學們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集體合作為這段情景的表演,寫一個指令碼。

第5篇

4、培養學生蒐集資訊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思維的能力。

自學要求: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熟讀古詩,藉助文後註解和字詞典,理解字詞,翻譯詩句,做好講解古詩的準備。

教師注意指點,並點出這首詩中的幾個關鍵的不易掌握的字詞。“西辭”“盡”。

⑵ 想象描述“煙花三月”是一個什麼樣的圖景。李白這時有心情賞春嗎?為什麼?

⑶ 這時長江裡是不是隻有孟浩然的一隻船?李白為什麼只見“孤帆”?

6、李白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隻由近而遠,心裡會想些什麼?

引導: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師、兄長、朋友,往日,他們生活上相互照顧,學業上相互幫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別,不知什麼時候才能相見,黃鶴樓前兩人分別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學們想象一下,他們的分別時,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會是什麼樣的表情。我們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呢?要演戲,先要有指令碼,請同學們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集體合作為這段情景的表演,寫一個指令碼,指令碼要交待清楚事情發生的時間、環境,人們的動作、語言、表情等等。

⑵ 《古詩三首》都寫到了春天,說說三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不同?

⑶ 蒐集並閱讀有關友人送別的詩歌,體會詩人的感情。

第6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重視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

我非常重視讀在古詩教學中的作用,努力在我的課堂裡貫徹“以讀為本自能讀書”的理念,引導學生在讀中悟,在讀中培養良好的語感,在讀中與文字進行有效對話,領會詩句表達的情感。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選自語文s版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主題為情暖人間中的一篇精讀課文,為唐代大詩人李白所寫。這首七言詩描寫的是春天裡李白送別好友孟浩然時的情景,表達了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也寫出了祖國河山的壯麗美好。詩的前兩行敘事,後兩行寫景,景中卻包含著一個詩意的情節:帆影已消逝了,而詩人還在翹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託付江水,陪伴行舟,將友人送到目的地。詩人巧妙地將對好友的一片深情寄託在對自然景物的動態描寫之中,將情與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餘味無窮。

結合本單元的訓練意圖和本課的內容、特點以及我的學生的學情我把教學目標確定為:

(1) 知識與能力:瞭解詩人情況,培養學生蒐集資訊的能力,從各個方面解讀作者。在理解詩句以及重點詞語含義的基礎上,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學,同伴互助學習,理解詩句的意思。咀嚼和體悟重點詩句的情味,通過想象和移情體驗、聯絡生活實際等方法,使學生感悟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態度及價值觀:感受朋友間的深厚情誼,激起學生對詩歌的熱愛之情。

根據本課情真意切且詩文優美,富於想象的特點,制定的教學重點是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理解,讀中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再依據六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把品讀詩句,抓關鍵詞理解詩句,體會詩中所蘊含的感情作為教學難點。

學生:①蒐集有關李白以及李白和孟浩然交往的材料。②讀熟課文,預習課文。③積累一些有關描寫春天和送別的古詩句。

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黃鶴樓課件,理解煙花三月的古詩課件,配樂朗讀的flash課件。

課堂中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我力圖把握一個“情”字,貫穿一個“讀”字,在師生互動的學習過程中理解詩意,領悟詩情,培養語感,提高素養。

1、同學們,自古人生重離別,自古人生又傷離別。在我們祖國的文化瑰寶——詩詞當中,歷朝歷代的贈別送行的詩文不可勝計,昨天我們學習了一首送別詩《送元二使安西》讓我們感受到了老朋友間的深情厚誼,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堪稱送別詩極品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這首詩是誰的作品?(李白)瞭解李白嗎?來,介紹一下。

學生交流自己預習時蒐集到的李白的資料。從各個方面去解讀李白:預設有的學生蒐集有關李白生平的知識,有的介紹李白的作品及藝術特色,有的介紹李白的交友,有的介紹李白的生活情況。

預設:學生介紹李白時可能會提到李白的作品,教師幫助學生回憶背誦李白的古詩:如《贈汪倫》《望廬山瀑布》《靜夜思》《望天門山》……

1、請大家看著題目,靜靜的想一想,看你能從題目中發現什麼?

預設:學生髮現李白送別孟浩然的地點是黃鶴樓。送別的目的地是揚州

老師邊展示課件,邊介紹:黃鶴樓在今湖北省武漢市的黃鵠磯上,自古就享有“天下絕景”的盛譽,它與湖南的岳陽樓、江西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黃鶴樓始建與公元223年,高55米,傳說為了軍事目的而建,孫權為了實現以武治國而昌,(今湖北省武昌市這個名字就是由來於此)遂築城為守,建樓以瞭望,至唐朝,黃鶴樓的軍事性質逐漸演變為著名的名勝景點,歷代的文人墨客都到此遊覽過,並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這更使黃鶴樓的名聲大噪。好,百聞不如一見,請欣賞。

教師邊出示自己到黃鶴樓所拍照片製成的課件,邊解說黃鶴樓名字的來歷及黃鶴樓的美景。

從題目我們可以知道李白送孟浩然。送別的地點是黃鶴樓,送別的目的地是哪?(廣陵即今天的揚州)

揚州很美,歷來以風景秀麗著稱,唐代詩人徐凝曾寫下這樣的詩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可見揚州很美。

過渡:讀懂詩題,是我們理解古詩的第一步,下面就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回到千年以前的唐朝,去了解詩人所處的歷史時代,去體會詩人送別好友的那種真摯感情吧!

(設計理念: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教學中無論是運用課文中的美去感染學生,還是教師用組織教學的藝術美作用於學生,都要把學生的熱情激發出來,讓學生將學校規定的功課當作一種禮物來領受。”我所任教的學校是個農村學校,農村的孩子很少出去旅遊,生活閱歷和見識少,所以對我國壯麗的山河、燦爛的文化領悟較少。多媒體教學能把教材中的知識展現出來,使學生感受到美的所在,又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從課題入手,整體感知古詩內容,為學習古詩做好了鋪墊。)

2、自由的高聲的朗讀古詩,把古詩讀正確、讀流利。

4、回憶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詩我們讀正確,讀流利了,現在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以前學習古詩都用到哪些方法?(預設:學生可能要提到;藉助註釋去理解字詞的意思,進而理解詩句的意思;反覆誦讀古詩,品讀語言,誦讀情感,美讀意境;藉助圖畫去展開想象,理解意境。)

下面就請同學們運用這些方法來自學古詩,學習過程中有疑惑的地方提出來和同桌商量,如果仍有解決不了的提出來我們一塊來解決。

2、小組交流,試著講自己對詩句的理解,同學互相糾正不準確的地方。

預設:故人 西辭 煙花三月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的意思

(設計理念:“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同理,“學無定法,貴在得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1、理解故人:預設:學生會答到故人就是好朋友的意思。你怎麼理解好朋友的?有誰瞭解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關係的?這時教師穿插介紹李白和孟浩然的交往史,使學生深入理解“故人”的意思。

李白從27歲到35歲的將近十年之間,雖然也到處漫遊,但這個時候他比較固定的居住在今湖北省安陸境外,這時他認識了當時著名的詩人孟浩然,孟浩然比他大11歲,當時已經詩名滿天下,孟浩然本是襄陽人,隱居鹿山門,常在吳、越、湘、閩等地漫遊,是個縱情山水間的人。而李白呢也喜歡旅遊,倆人志同道合,趣味相投。在寫詩方面,孟浩然也算是李白的良師益友。李白從孟浩然那裡獲益不少,因此李白對孟浩然極為尊敬和推崇。有詩為證:“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鬆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出示課件電子地圖進行講解:黃鶴樓在西,揚州在東,孟浩然由西向東,依長江順流而下,告辭時自然要向西拱手告別。所以西辭的意思就是向西邊告辭。

3、煙花三月:過去人們稱為季春或暮春,正是春深四海的季節,在草長花開的季節,空氣溼度增大,遠望好像一層薄薄的煙霧籠罩著花草樹木,煙花指的就是這種景色。

品讀“煙花三月”:在煙花三月裡,孟浩然去了揚州。此時此刻,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煙花三月的世界?你能用一個四字詞語來描述一下自己心中陽春三月的煙花美景嗎?

學生交流描寫春天的四字詞語。如:百花爭豔,山清水秀……

接下來我們再來感受古代詩人筆下的煙花三月世界:你能否用一句詩句表達所看到的畫面嗎?

課件出示一幅幅煙花三月的美景圖,教師邊放課件邊解說,學生說古詩句;柳是春天的使者,(萬條垂下綠絲絛)再去黃四孃家看看那兒的花,(千朵萬朵壓枝低),嘩啦啦的流水奏響了春天的音符,小鴨子第一個知道,(竹外桃花三兩隻,春江水暖鴨先知),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潤物細無聲),是啊,潤物細無聲,春天的覺不知不覺就讓這個小精靈給吵醒了,(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在去江南看看那兒的春天,(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4、講講“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的意思。

(設計理念:學以致用,是古詩教學的關鍵。特級教師霍懋徵說過,一節好的古詩課至少要有十首以上的古詩展現。在課堂上設計了用“詩句描繪三月揚州的美景”,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對古詩積累的興趣。)

這樣的美景武漢也有,揚州更是有過之無不及,整個長江兩岸一路的繁花似景,一路的春意盎然,帶給你什麼感受,把你的感受送進這句詩句裡,練讀第一句詩。

過渡:在這個春光明媚的陽春三月,本應該和老朋友孟浩然一塊去郊遊踏青,一塊去————————————————————————(指導學生髮揮想象補充兩個好友在一起的情景),一塊去————————————————————————然而兩個老朋友卻無緣陶醉在這詩情畫意的季節,此時的.李白只有目送“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1、說說“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句詩的意思。

2、孟浩然的小船都走遠了,李白站在那裡還沒有離開,再讀這句話看你能感受到什麼?(預設學生回答:依依惜別,難捨難分,情深意長)

3.請大家圈出一個最能表達友情深厚的詞或字來進行品讀。

預設:(李白只看到孟浩然的船,他的目光只注視著孟浩然的船,說明他們的感情非常深厚。)

(3)指導朗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船是古代水上交通工具,它沒有現代的汽艇或輪船的速度快,從這個遠影中你知道了什麼?

(預設:李白送別孟浩然的時間長,可見兩人的感情深)

師:唯見是什麼意思?(只見)只看見江水了還不肯離去,為什麼?(不捨得)這又是怎樣的一種情啊?(依依不捨,難捨難分……)

是啊,只見滔滔的長江水流呀流,伴君到揚州。可見這個“唯見”道出了李白和孟浩然的感情深。

是啊,李白站在江邊,目送孟浩然的小船,他望啊望啊,一直望到————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孟浩然的小船不見了,李白登上了黃鶴樓,他踮起腳尖,不停的望啊望啊,依然是——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配樂朗讀:同學們讓我們用深情的朗讀替李白送一程孟浩然吧。

出示flash動畫,在音樂中,小船啟動時全班一起讀最後一句。

人雖分,情永在,詩中雖然未提起友情兩個字,但字裡行間滲透的情卻比這悠悠的江水長,比這滾滾的江水深,比這滔滔的江水遠,詩人巧妙的將對好友的一片真情託付與江水,將請與景自然的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餘味無窮。

設計理念:(語近情遙,含吐不露。是這首詩的特點,李白巧妙地將依依惜別的深情寄託在對景物的動態描寫之中,一切景語皆情語。值得讓學生再三品讀!我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穿越時空來到黃鶴樓上,文字元號化為鮮活的畫面。在琅琅讀書聲中,讓學生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詩人的心靈直接交流。這一環節的創設讓學生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體會詩情,教學難點不攻自破。)

2、畫一畫:畫出自己想象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畫面。

3、寫一寫:用詩的語言寫一寫你與朋友、親人分別的難捨時刻。

(設計理念:作業的佈置也應有創新,注意拓展本課的知識,還要注意作業要能激發學生做的熱情。這樣的作業延伸度廣,可選性強。)

詩歌教學應是教師攜學生之手共同進行的一次審美旅行。詩歌平仄相對的音律美,豐富靈動的形象美,深邃悠遠的意境美,決定了它的教學較其他閱讀課而言更具有藝術性,承載著更多的美學因素。這節課我就極具強化這種特質,引領學生進行美的享受。

由於我去過黃鶴樓,有一定的經歷,所以我對這首古詩描寫的意境理解的較透徹,並運用去黃鶴樓拍的照片製作了精美的課件。如:介紹黃鶴樓、黃鶴樓和廣陵的位置。理解煙花三月的美景時做了精美的課件,並配上優美而具有啟發性的解說詞,目的讓學生背誦積累的一些春天的古詩句,以詩解詩。幻燈片上,嬌豔的花朵,綠茵茵的溪水,可愛的小鴨子,柔潤的春雨……把學生帶入美麗的陽春三月的世界,盡享春天的美好。還有李白送別情景的動畫課件,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做到視聽結合,動靜結合,進一步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加深了學生對依依惜別之情的感悟。課件配合下的多形式朗讀在課堂上掀起了一個高潮,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提高了教學效率:學生參與意識強,調節了課堂氣氛;還加深了學生感悟,突出了教學重點,為學生課後語文實踐活動的高質量完成奠定了堅實基礎。

古詩教學應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體會詩中的意境,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促進學生對古詩優美語言的感受、積累、內化。教學中,我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多讀,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再理解後兩句時,讓學生找出具體的字、詞來品讀語言。感悟詩的意境。課堂上流淌的是詩意的語言,湧動的是真實的情感,碰撞的是思維的火花。通過讀,讓學生自己來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語感,感受語言的美,有效地促進語言的積累。

教師的評價語言豐富全面,從知識生成的角度,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品質等方面給予學生鼓勵,信心,使學生洋溢在一個處處被欣賞的氛圍中。

課後,我最感遺憾的是自己的講課和學生的閱讀感悟時間相當。儘管評價激勵手段的運用激發了大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變熱鬧了,但是個別學習能力水平相對較弱的學生沒有足夠進行深入思考的時間。怎樣在今後的課堂上讓每個學生的思維都得到有效訓練,是我今後要著重探索的問題。

黃鶴樓———————————————————————————廣陵(情景交融)

黃鶴樓是李白送孟浩然的地點,廣陵是李白送孟浩然要去的目的地。中間的橫線表示滾滾的長江水,而水上有隻孤帆越來越遠,一直消失在藍天碧水中,這時李白眼裡只有滔滔的長江水,向天邊流去。“孤帆”,“盡”,“唯見”,“流”,正是體現李白和孟浩然感情深厚的字眼,把它板出來反覆咀嚼品讀,進而理解古詩的意境和所表達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