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2023年建團百年尋訪身邊的青年榜樣活動心得體會3篇 “追尋故事,感悟青春”

在2023年建團百年之際,為了激勵身邊的青年積極投身社會建設,我網站舉辦了一項名為“尋訪身邊的青年榜樣”的活動。通過這次活動,我們發現了許多令人欽佩的青年,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團結、進取、奉獻的精神,成為了社會的閃光名片。

2023年建團百年尋訪身邊的青年榜樣活動心得體會3篇 “追尋故事,感悟青春”

第1篇

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面對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複雜嚴峻的風險挑戰,青年一代更應該學習這些時代先鋒、民族脊樑的感人事蹟和崇高品德,立大志、成大才、擔大任,讓青春在為祖國、為民族、為人民、為人類的不懈奮鬥中綻放絢麗之花。

青年一代要抬頭看,堅信念、守信仰,立大志。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習近平總書記書記在講話中說道:堅定信念,就是堅持不忘初心、不移其志,為黨和人民事業奉獻自己的一切乃至寶貴生命,為黨的理想信念頑強奮鬥、不懈奮鬥。從興業路到復興路,我們黨近百年來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進行的一切鬥爭、作出的一切犧牲,都是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正是由於始終堅守這個初心和使命,我們黨才能在極端困境中發展壯大,才能在瀕臨絕境中突出重圍,才能在困頓逆境中毅然奮起。青年的理想信念關乎國家未來。青年理想遠大、信念堅定,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無堅不摧的前進動力。青年一代要從時代先鋒、民族脊樑的感人事蹟和崇高品德中汲取力量,不斷堅定四個自信,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樹立為祖國為人民永久奮鬥、赤誠奉獻的堅定理想,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綻放青春光彩。

青年一代要俯下身,強心智、提本領,成大才。當時若不登高望,誰信東流海洋深。中國青年作為華夏民族之春,當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豪邁之志。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而不斷奮鬥。踐行宗旨,就是對人民飽含深情,心中裝著人民,工作為了人民,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密切聯絡群眾,堅定依靠群眾,一心一意為百姓造福,以為民造福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崇高情懷。一百年來,我們黨帶領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目標。青年一代當需埋頭俯身,修身苦練,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在學習中增長知識、錘鍊品格,在工作中增長才幹、練就本領,用實際行動編寫青春靚麗篇章,為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作出貢獻。

2023年建團百年尋訪身邊的青年榜樣活動心得體會3篇 “追尋故事,感悟青春” 第2張

第2篇

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精神,崇高的事業需要榜樣引領,在中國共產黨100年波瀾壯闊的歷史程序中,湧現出了無數為祖國和人民無私奉獻的優秀共產黨人,他們的為民情懷、高尚情操,永遠激勵我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中央組織部、中央電視臺聯合錄製了反映全國兩優一先典型事蹟的專題節目《榜樣》。通過榜樣讓我認識了很多讓人尊敬的人。

他們盡職盡責,嘔心瀝血,銳意進取,勇於創新,他們生活簡樸、廉潔從教、克己奉公,言傳身教,把自己全部的愛無私地奉獻給了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他們的崇高品格和師德不僅受到學生和教師的尊敬,而且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高度讚譽。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這些榜樣表現出了高尚的品德和頑強的意志,無私奉獻,默默無聞,把自己的心血和力量獻給教育事業,他們的身上閃爍著師德的絢爛光輝。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毋從。中國小教師的工作物件是成長中有極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師的道德表現能夠影響一個學生的一生。作為教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其身教必然重於言教。要在自己的職業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標準,這是構建我們未來民族道德素質的基礎。

師德是中華優秀文化的精萃,也是優良革命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書育人,教書者必須先為人師,育人者必先行為示範,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更高的素質,而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教師的靈魂。他們讓我們懂得了,一個人,原來可以這樣積極地對待工作和生活,可以這樣真誠地與人相處,可以這樣熱情地幫助別人……在當今冷漠、隔閡漸成風氣的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正是這樣的生活態度和方式嗎?可以想像,假如生活中處處有像郭力華這樣的人,那我們這個社會,必將更加和諧,必將佈滿更多的溫情,必將更有人情味,必將更讓人留戀。

我也深深體會到一種師生間難得的和諧之情,在感動的同時,我又自己感到羞愧,同樣身為人師,我卻常埋怨工作的不如意,埋怨學生的調皮,埋怨家長的不配合,卻忽略了自我反思。惰性越來越佔據了我的大腦,我不知道自己的思維中是否還存有對工作的熱情。郭麗華得知自己患癌證晚期後仍然未有過絲毫的黯淡,痛苦中,她選擇了理智:絕不能萬念俱灰,要靠治療向命運抗爭,要奪回自己的生命,重新回到她怎麼也站不夠的講臺。可是我呢?我有著健康的身體,卻拖著一個即將癱瘓了的大腦,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消極的思想佔據了我的心,沒有希望、沒有信心、沒有鬥志,有的只是埋怨。

學習了他們的感人事蹟後,我深切體會到:一個人,原來可以這樣積極地對待工作和生活,可以這樣真誠地與人相處,可以這樣熱情地幫助別人……我很感動,從中學到了很多,也讓我重新熟悉了教師這份職業,在如今的這個工作崗位上,我想我應該用一份真摯的態度去對待。我不能埋怨學生,不能埋怨家長,不能埋怨社會,我要拾起信心,鼓起勇氣,爭取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為教育事業盡微薄之力。

第3篇

無論在民族中學還是後來的女子高中,教學質量一直是張桂梅最看重的事。

在民族中學時,曾經有一個班令老師們頭疼,張桂梅卻主動要求擔任班主任。她進山找回那些不讀書的學生,為看住那些晚上總想跑出去的學生,她把行李搬進男生宿舍,和32名男生住在一起。男生們漸漸接受了張桂梅,感覺就像在家裡,和媽媽住在一起。但是,男生們不知道,他們粗重的鼾聲、夢話和腳臭,常常讓張桂梅睡不好覺。她甚至從下午開始就不敢喝水,擔心晚上起夜時學生趁機溜出去。

在女子高中,張桂梅在宿舍裡鋪了兩張床,一張自己睡,一張留給需要特別關心的學生。為了隨時關照學生,她睡覺不脫衣服。有個和張桂梅住在一起的學生,始終不肯和她多說話。這期間,張桂梅在食堂打飯時,摔了一跤,肋骨斷了三根。她沒有住院就又回了學校。每天早晨仍然5點起床,但要靠學生抱起來;夜裡很晚睡下,還要忍著疼痛和學生聊會兒天。3個月後,這名學生抱著張老師大哭起來,說一定不會辜負張老師。

如今,張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腫塊,頭上還有骨瘤,她的肺出現了問題,嘴脣經常沒有知覺,但她仍然每天拿著小喇叭喊起床,喊吃飯,喊跑步,喊睡覺……我要讓孩子們知道,我一直就在她們身邊。張桂梅說。

為給學生解饞,張桂梅每個月輪流帶著學生出去加餐。直到有一次,張桂梅去付賬時,學生髮現她翻遍了所有的包才湊足了錢。學生們這才知道,張老師每頓飯只捨得吃兩角錢一份的小菜,每天的生活費僅3元。

她至今還在用一部老式諾基亞,手機裡存著學生和家長的電話,聽說智慧手機容易壞,怕換手機後這些電話號碼會丟失。

她的衣服很土,有些是別人買給她的。她去參加黨的十七大前,華坪縣委給她7000元置裝費,讓她買套西服去北京開會。她卻用這筆錢為學校買了臺電腦

她把獲得的3萬多元獎金,捐給了災區;5000元的勞模獎金,一次性交了黨費;30萬元的興滇人才獎獎金,捐給了華坪縣丁王民族國小;昆明市總工會千叮嚀萬囑咐撥給她治病的兩萬元,她也捐了;她甚至還想預支自己的喪葬費,把這些錢用在山區孩子們身上。

她把自己的十七大黨代表證、五一勞動獎章、奧運火炬和畢生的榮譽證書,全部捐給了縣檔案館。她說:我的一切都是黨和人民給的,我奉獻給黨和人民的還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