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艾青詩選簡單心得4篇 艾青詩選:情感流露,觸動內心

艾青是我國著名的詩人和作家,其詩歌以自由靈動、意境深遠、抒發人性情感為主要特點,被譽為“詩界大師”。本文將針對艾青的詩歌經典,從語言、意境、情感等方面進行分析,並對其詩歌思想進行梳理和總結。

艾青詩選簡單心得4篇 艾青詩選:情感流露,觸動內心

第1篇

讀了艾青,我才第一次真真切切地體會到“精神”這個詞。它不一定非得是黑夜裡肆意燃燒的火焰,也不非得是黎明到來時的曙光。一人、一紙、一筆,就足以道精神。

正如魚的化石,面對外界的事物變換始終沉默不語,但你卻不難想象在數萬年前,這條魚兒在水裡是怎樣歡快地遊。這就是精神,更是靈魂。你能從魚骨中看到江河湖泊,亦能從人眼中看出精神的光芒。

艾青如此。正逢新舊社會交替。面對舊社會的黑暗與恐怖,艾青從不吝嗇自己的鄙夷和痛恨,同他又極力追逐光明與希望。他的精神,是《啟明星》,驅散黑暗;是《向太陽》,嚮往陽光;是《春天》,期望美好;是《雪蓮》,純潔地面對人間醜惡。世間汙濁我獨清,一把烈火向光明!

小時候看到街上的叫花子,眼神中沒有半點希冀,也看不見追求。我也曾聽到,一些小商小販,商討著等了以後開大超市。我開始思考,人是靠什麼活著。讀了艾青,我明白了,人活的就是精神。一個人的所作所為,再怎樣偉大,也只能影響當代。而如果是他精神的偉大,卻可以影響一批人一輩子。這就是精神的力量。

對於艾青來說,生命不息,戰鬥不止,他與黑暗的鬥爭永遠不會結束。對於他的精神來說,驅逐黑暗,迎來光明是他一生的追求。

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少年,必須有著艾青般的魄力與追求,在追逐光明的時候,不忘以自己的精神傳遞黎明的曙光。同時,我們更要有一個飽經風霜、不屈不撓的靈魂,不論踏足山巔,還是跌落低谷,我們都要時刻記著:精神不倒,人也不敗。

艾青詩選簡單心得4篇 艾青詩選:情感流露,觸動內心 第2張

第2篇

“就在此刻,你––悲哀的詩人呀,也應該拂去往日的憂鬱,讓希望甦醒在你自己的久久負傷者的心裡。”

?復活的土地》雖然篇幅短小,卻是一首真正的大詩。這首詩,作者以渾樸莊重的語言將中華民族覺醒的樣貌迎接新中國到來的喜悅之感充分的體現出來。

在這首詩寫下的第二天就爆發了戰爭,這是詩人多麼真切的預感。

艾青由一個貧苦婦女的乳汁養育長大,自小就濡染了農民的憂鬱,在抗戰爆發之後艾青立刻投身解放戰爭中,用詩歌訴說著中華民族的苦難。他也十分關注民族的命運,所以才能夠預兆中華民族命運。

?復活的土地》的前三節看似是作者在描繪春天萬物復甦,辛勤勞作,百鳥之鳴的景象。實則是在以春天的到來隱喻著中華民族即將覺醒的事實。前三節的語言風格十分的寧靜愜意,但是在後兩節中作者充分的展現出人民對中華民族覺醒的渴望。

“復活的土地”講的不僅僅是土地因為春天的到來而復甦,而覺醒。更多的是將土地比喻成中華民族,在這首詩裡,作者更想要體現的是復活的中華民族將要覺醒。詩人對中華民族的感情猶如個體對土地的感情一樣深厚,一樣親切

?艾青詩選》的語言在解放前是詛咒黑暗,嚮往光明。訴說著中華民族的苦難與人民的苦難。解放後,依舊歌頌光明,同時思考人生。而且內容更廣泛,思想更渾厚,情感更深沉,手法更多樣,藝術更圓熟。

艾青的詩,不是簡簡單單的形式化和概念化,而是通過一些具體描寫來體現出自己內心真真切切的愛國情懷。

我愛艾青的詩,愛那樸實莊重的語音;我愛艾青的詩,愛那渴望光明的情感;我愛艾青的詩,愛那心繫民族的博大胸懷。

艾青不是一位清高的詩人,他也從不標榜自己。他是追求自由,保持個體特性的,他是一位擁有自由感的詩人。

第3篇

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一段有骨氣的光陰,都在艾青的筆下揮灑的淋漓盡致。

慈母深深情,乳兒記心懷——《大堰河我的保姆》。這是一首感人的抒情詩,這首詩描繪了大堰河為作者付出的辛勤及自己一生的悲慘命運。結合作者的背景看,大堰河更像是一位親生母親,每天洗衣做飯,晒穀,打掃,幹著做不完的農活。在作者受傷時給予撫慰,替作者醫治包紮。可他並沒有喊過累叫過苦,只因她深愛著自己的乳兒,默默地為他付出。她一生都含著笑,直到墜入死亡的深淵,她流淚了,卻只是因為乳兒不在身旁。作者把大堰河比作大地的母親,對大堰河深切的思念淋漓盡現。讀艾青的詩,我感受到拳拳的真情與深深的思念。

士兵的生命是屬於戰爭的——《他死在第二次》。這首敘事詩講述了一個士兵抗戰受傷後再次奔赴戰場,把生命交給戰爭的全過程。這首詩歌的字字句句都是對祖國的滿腔熱情,其中有一句話:“一個士兵是必須在戰爭中受傷,傷好了,必須再去參加戰爭。”可能有人會覺得這是個死迴圈,並不公平。可我卻認為這是一種面對戰爭毫不畏懼的勇氣、一種為國家做貢獻的途徑。其中兩個必須,是下了多大的決心,生死不過在一念之間,又是什麼?能讓這個士兵養好傷後又重赴前線,戰死也無悔呢?是被迫?不,這是一種“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邊山”的信仰!讀艾青的詩,我感受到拳拳赤子之心。

讀艾青的詩,悟出許多道理,更貼切的瞭解舊中國,讓人的靈魂,不,連肺腑也受到震撼!

第4篇

讀完艾青的詩歌之後,那些催人奮起的文字,彷彿變成了一個個音符,在我的耳畔迴響……

一座座矮小的村莊,一塊塊綠色的田野,一位位辛勤的婦女,一個個威武的士兵……都浮現在我的眼前,宛如一部唯美的電影。

突然,我的眼前浮現出一座破敗的古廟。我不禁回想起書中的情節,哦!我瞬間如同撥開雲霧見到了青天,原來是《九百個》!

那是一個滂沱的雨夜,陳勝吳廣等九百人在被壓往漁陽的途中,路阻大澤。他們知道,由於大雨的延誤,如果再不出發,等待著他們的便是秦國嚴酷的軍律。可是,路途泥濘不堪,他們根本不能冒險出發,按時到達已經毫無一絲希望,這大雨卻絲毫沒有停止的意思。瓢潑的傾盆大雨使九百名兵士日夜不眠。儘管他們飢寒交迫,卻毫無辦法。他們望著不選處正在飲灑作樂,無憂無慮的長官們,不禁悲憤交加,心中有一團雄雄怒火在燃燒。

時間如同織布機上的梭子,轉眼就到了路阻大澤鄉的第七天。情況絲毫沒有好轉。陳勝,吳廣忍無可忍,九百名兵士聚集在破廟裡。每個人都渴望推翻秦皇殘暴的統制,他們忍無可忍,揭竿而起了!在殺死兩個秦國長官後,大澤鄉上下充斥著革命的紅色,到處響起了“擁護陳勝,擁護吳廣”的口號!大澤鄉咆哮了!起義的波浪掀起來了!農民起義軍站起來了!一場戰鬥即將打響了!憤怒的口號一直傳到了秦國的都城……

讀完這首詩,我的內心猶存著那種憤恨之情,卻是十分不解:為什麼這首詩要寫秦末陳勝吳廣大起義這件事情呢?

帶著這個疑問,我又把詩歌重新讀了一遍。突然,我茅塞頓開:因為這首詩反映了陳勝吳廣的反抗精神。因為當時正處於抗戰的節骨眼上。勝利,則能振奮士氣,收復失地;反之,則會大挫士氣,民族滅亡,全國淪陷。所以作者想用典告訴國人們:此時此刻,我們正處於國家危難的時刻,我們的土地被他們侵佔,我們的權利被他們踐踏,我們的人民被帝國主義壓迫!在這種殘酷的壓迫之下,我們難道不應該奮起反抗,收復失地,驅逐列強嗎?說到底,這就是一首奮起之歌。

想到這裡,我不禁被艾青的一腔愛國熱血震撼了.當今,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環境裡,不需要拿起槍桿去保家衛國。但我們需要時刻保持一顆愛國的心。無論走到哪裡,都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國。

與人相處,在受到別人的欺侮與威脅時,我們一定要有反抗精神,不能事事都妥協於別人,而應該擁有自己的想法,適當地表達出來,但一定要合情合理合法。

另外,在讀書的過程當中,我發現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如果你一遍讀不懂的話,不妨可以多讀幾遍,這樣對文章的中心思想才能有精準的把握。

艾青的詩歌,是奮進之歌,是優美之歌,是激昂之歌……他的骨子裡永遠流淌著一腔愛國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