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清華大學:打破壁壘,只為人才

清華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其招生標準也是相當高的,2004年,姚期智辭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職,全職來到清華大學開啟全新學術探索和育人之路。姚期智的迴歸被認為是“填補了中國計算機學科的空白”,他在清華一待就是17年。對此你瞭解多少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清華大學:打破壁壘,只為人才,以供參考,希望對您有幫助。
清華大學:打破壁壘,只為人才
此前,姚期智曾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多所世界名校任教,並於2000年獲得世界電腦科學領域最高獎項“圖靈獎”。至今,他仍是唯一獲得該獎的華人學者。
  
  回國時,他曾說,“人生為一大事而來”,這件大事,就是“為國家培養人才,引領中國‘圖靈’之路”。
  
  如今,這位曾經作為海外高階人才引進到清華大學的學者,成了培養人才的主力軍。幾個月前,年過七旬的姚期智宣佈即將開啟的培養“量子人才”的新舉措——量子資訊班。這是他繼電腦科學實驗班、人工智慧班之後,在清華創辦的第3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專案。
  
  以學科發展為根基,引進戰略性人才
  
  大學身兼科研和育人的雙重功能,如何吸引、留住人才,如何發掘、培養人才,都是決定一所學校前途發展的重要因素。
  
  記者從清華大學瞭解到,近年來,該校錨定發展目標,把學科建設作為發展根基,大力引進戰略性人才。學科佈局決定人才佈局,學科突破關鍵在人才突破。通過引進戰略性人才,有力地推動了工業工程、景觀學、天文學、藥學等新建學科的快速發展。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凸顯了發展公共衛生與健康學科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該校主動擔當,決定成立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
  
  結合相關學科發展,這個學院吸引了一支“夢之隊”。 世界衛生組織原總幹事陳馮富珍女士接受學校邀請,擔任首任院長。
  
  陳馮富珍表示,學院定位高層次的人才培養、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最前沿的科學研究、高層次的國際合作和產業合作,“同時具備高起點和大局觀,未來還將在智庫建設、國家政策體系和幹部培養體系建設方面為國家作出貢獻。”
  
  重視青年,為國家發展“育好苗、選好材”
  
  青年教師處於人生最有活力、最富創造力的階段,對於一所大學來說,如何留住、培養好一群優秀的青年人才,顯得至關重要。
  
  據瞭解,清華大學打破“博導”制度,給予青年教師同等學術待遇,實施助理教授、副教授與教授一樣可以獨立指導博士生的制度,並保證每年有博士生名額;支援青年教師牽頭組建團隊、申請國家重點課題。
  
  2009年,汪玉畢業後留校成了助理研究員。2011年晉升副研究員,2016被聘為長聘副教授,2018被聘為長聘教授,2020年任電子系主任。十年左右時間,汪玉就已成為在教學、科研、管理上全方位成長的傑出人才。
  
  “我剛留校的時候,學校的助理研究員是不能招碩士和博士的。後來學校人事制度改革,年輕人慢慢有了獨立指導學生的權利。我認為這是非常關鍵的,這給了年輕人更大的成長空間。而且,青年階段是一個科研工作者最有活力的時候,在這個時候讓我們和年輕的同學們在一起做一些有意思的研究,是非常好的。”汪玉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最近,汪玉也在組建新的研究團隊。
  
  “我原來是做面向智慧的電路與系統的,最近我找了幾位青年老師,他們之中有對通訊感興趣的,有對多個智慧體協作理論感興趣的,還有對定位、演算法感興趣的。我們準備成立一個團隊,一塊往‘協同智慧’這個方向努力,一起來解決一些學術問題。”在汪玉看來,不同研究方向的青年教師之間可以互動,形成合力,填補一些學術上的空白。
  
  此外,清華大學近年來大幅提高科研啟動經費支援,2020年新入職青年教師人均科研啟動經費,比5年前增加近10倍。此外,為了育好苗、選好材,2019年清華大學啟動面向海內外的“水木學者”計劃,為處於學術生涯初期的青年提供一流的學術環境和良好的生活待遇,讓青年學者潛心學術研究、厚積學術底蘊。
  
  育人為本,讓大學生成為未來的“領跑者”
  
  在大學,學生的培養永遠是重中之重。
  
  姚期智在清華實施的人才培養專案都是面向本科生的,他說:“我們要讓學生在本科階段就認為他們在世界上是最好的,有無限的可能性,能做一些創新的研究工作,這樣他們就有可能成為世界‘領跑者’。否則,他們可能就會想畢業後找個穩定的工作、過個安穩的人生,可能就沒有那樣的‘大志’,缺乏實現理想的可能性和動力。”
  
  在姚期智創立的“電腦科學實驗班”,他親自執教6門課程。而這在清華並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放眼全校,學校引導教師始終站在教書育人第一線,成為大先生,明確教研系列教師至少40%工作量用於課堂教學等育人工作。
  
  “我國大學人才培養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高層次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能力不足。”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最重要的,也是高質量的人才培養,“‘世間上百年名校無非育人,天下第一等職業還是教書’。大學最讓人敬重的,就是她對育人的執著堅守和對卓越的持續追求。”
  
  吸引人才、培養人才,目的是要人才發揮出真正的作用。近年來,清華大學成立高等研究院、數學科學中心、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腦與智慧實驗室等平臺,匯聚和支援人才開展基礎和前沿研究,推動學科“大交叉”、承擔國家“大專案”、打造攻堅“大團隊”,充分發揮人才協同效應。
  
  據瞭解,清華大學核研院組建了150餘人的團隊,承擔的重大科技專項——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範工程前不久首次實現臨界,從中走出了張作義等一批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
  
  如今的張作義,已是清華大學核研院院長,他說,“實踐表明,在一個頂尖的研究型大學中,在像核能、晶片、航空發動機這樣的重大戰略性領域,佈局重大整合創新平臺,可以支撐高校成為國家科技創新的一支戰略性力量。它的作用一是充當變革性技術創新的力量,幫助避免在大型企業主導的領域出現創新不足的現象。二是成為多學科協同攻堅的平臺,發揮高校院系多學科創新人才的作用。三是作為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領域接力培養輸送優秀人才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