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關於環保調查報告7篇 "環保現狀與行動:調查報告"

本篇報道以“關於環保調查報告”為主題,通過調研和分析,全面呈現了當前環保工作的進展情況。報道內容涵蓋了環境汙染、資源浪費以及氣候變化等方面的資料和問題,並就推動環保發展提出了相關建議。我們希望通過此次報告的釋出,引起廣大公眾對環保意識的重視和熱議,共同推動環保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關於環保調查報告7篇

第1篇

在農村經濟發展、農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的同時,由於農村生活汙染、垃圾排放量增大、種植養殖業廢棄物逐年遞增,化肥農藥使用量居高不下,城市工業汙染逐漸向農村轉移等原因,導致農村地區環境狀況日益惡化,環境質量明顯下降,不僅影響廣大農民群眾的生存環境與身體健康,也制約著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也是重要的威脅。為此對農村所在居民環保意識展開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問1中有34%的人會倒在路邊,25%的人隨便哪裡倒,30%倒在沒有的空地,其他的為11%。問2中有14%會把自家的垃圾到在路邊,6%的隨便倒,78%會把垃圾倒在沒有的空地,2%在其他地方。

據調查表示,雖然大部分居民知道垃圾應該對方在諸如垃圾箱之類的指定地

點,但在實際生活中,許多人還是習慣於將垃圾對方在一些被認為沒用的空地上。其原因有幾點:

( l )農村人口多,日產垃圾量多,而且居民點分散,沒有或很少有集中堆放垃圾的場所;

( 2 )以前還可以將部分垃圾撒入田裡作肥料,而如今一方面有了化學肥料,另一方面也由於越來越多的耕地被廠房、公寓所替代,所以垃圾只能堆放在房前屋後。儘管如此,我們也不能忽視農村居民的環保意識對環境的影響。

對此問題,知道“環保”是“環境保護”的居民佔 87 % ,但其中只有 20 %的居民能具體進行結實,而且,在這部分人中務農者僅佔 18 %。

對該問題,能正確回答者不到 5 % ,而且這部分人都是年齡在 20 一 35 歲之間的工人、醫務工作者、教師等見識或文化知識水平較高的非務農人員。

從調查中看,農村居民環保意識相對較差,對環保知識瞭解不多。這可能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 居民們長期生活在環境相對安靜的農村,對環境汙染造成的體驗較少,所以不能從根本上認識到環保的積極意義。

(2) 農村居民中以文化素質較低的農民佔絕大部分,由於文化程度的限制,獲得各方面資訊的來源也較狹窄,影響他們環保意識的加強。

(3) 部分農村居民從祖輩開始沿襲了一些不良的衛生習慣(如隨處倒垃圾等)一時間還難以改變過來。

(一)農村居民(尤其是一些文化水平較低的農民)的環保意識較差,對環保知識的瞭解不多,還不能從根本上認識到環保的積極意義。

(二)周圍環境的汙染固然與居民的'環保意識有關,而另一方面,農村中存在的客觀問題也不容忽視,如農村人口多,日產垃圾量多,且居民點分散,沒有或很少有固定的垃圾堆放點等。

(三)目前,農村環境相對城市而言不太嚴重,所以還沒有引起有關部門的足夠重視。在城市大搞環境建設的同時,農村的環境汙染卻日益嚴重下去。

從這次調查中體會到農村居民環保意識差,其更重要的原因是文化水平低下,受教育少,有些人根本沒機會接受教育。老一輩的人環保意識差,就連新一代的年輕人環保意識也不高,其原因不得而知,由於農村家境貧困,文化素養低所致。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人們不只要關心自己的衣食冷暖。還要把更多的目光放到和自己息息相關的周邊環境。提高環境保護意識,讓生活更美好,更健康。這不僅僅是思想上的反思,而是要行動起來,從身邊環境做起。

關於環保調查報告7篇

第2篇

摘要:自國務院辦公廳頒佈“限塑令”後,立即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如今已有兩年半的時間,付費使用塑料袋已成為普遍現象。但塑料袋的使用只減少了一半,取而代之的環保袋的普及程度也不盡如人意。究竟是什麼原因阻礙了環保袋的普及?環保袋的普及對減少白色汙染是否有幫助?人們對環保袋的普及又有何見解?這一系列問題有待調查。因此,我們小組就這些問題展開了調查,主要是對超市中環保袋和塑料袋的使用現狀進行研究,從而發現一些問題並提出一些建議以供相關部門參考。

關鍵詞:“限塑令”;白色汙染;環保袋;塑料袋;現狀;問題;建議。

塑料袋的發明問世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因為給人類的生活起居帶來了極大方便而被人類廣泛使用。然而,當我們認識到塑料的弊端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時,我們便把它視為“白色汙染”。於是國務院頒佈了“限塑令”,“自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商場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袋。”由此便產生了環保購物袋,此類購物袋大多為無紡布袋;價格在2元到10元不等;可以重複使用。如今,兩年半的時間已經過去,環保購物袋是否被人們認可?達到了什麼樣的普及程度?我們便針對超市環保袋和塑料袋的使用情況做了一個社會調查。在前期的調查中,我們通過觀察發現:在各大超市,仍然有不少消費者沒有自帶環保袋的意識,依然在購買塑料袋。我們組在觀察時發現大約有70%的人使用環保袋,30%的人仍然使用塑料袋。面對此情此景,其背後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反思。“限塑”並非“賣塑”,其目的不是為了盈利。無論是有償使用塑料袋還是出售環保袋,唯一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抑制白色汙染。所以,如何儘快的使環保袋能夠完全替代塑料袋來達到減少白色汙染的目的,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社會課題。

2、 通過觀察和問卷調查瞭解環保袋和塑料袋的使用情況;

3、 通過問卷調查瞭解人們對通過“限塑”來減少白色汙染的效果的看法;

4、 通過問卷調查瞭解是哪些因素阻礙了環保袋的普及;

5、 調查瞭解一些目前更能有效促進環保袋普及的措施及建議。

配給每個抽樣區域相應的調查人員和調查問卷,每個區域由1-2名調查人員負責25份問卷的調查,和30分鐘的觀察的任務。

採取隨機抽樣的方式展開我們此次的觀察和問卷調查。

12月23-24日:分小組到各大超市進行實地調查並將資料錄入電腦 12月25日-1月5日:分析資料,撰寫報告

1、 本次調查發放問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率為100%。其中男性38人,佔總人數38%;女性62人,佔總人數62%。

2、 在這100個樣本中,年齡在25歲以下的有19人,在25-50歲之間的有38人,在50歲以上的有43人。

3、 在這100個樣本中,有32%的人在購物時使用塑料袋,68%的人使用環保袋。在觀察的樣本中,有33%的人在購物時使用塑料袋,70%的人使用環保袋。可見“限塑令”實施兩年多以來,通過對環保袋的推廣,使用環保袋的人確實比使用塑料袋的人多了不少。這對“減塑”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生活習慣”這一因素出現的頻率為19次,佔總體的10.7%;

★“價格合理”這一因素出現的頻率為19次,佔總體的10.7%;

★“方便”這一因素出現的頻率為38次,佔總體的21.5%;

★“美觀”這一因素出現的.頻率為17次,佔總體的9.6%;

★“環保”這一因素出現的頻率為42次,佔總體的23.7%;

★“耐用”這一因素出現的頻率為41次,佔總體的23.2%;

由表4可見,環保、耐用、方便是人們選擇使用環保袋的主要原因。人們也意識到了環保袋的環保作用。

☆“生活習慣”這一因素出現的頻率為11次,佔總體的26.2%;

☆“價格合理”這一因素出現的頻率為2次,佔總體的4.8%;

☆“方便”這一因素出現的頻率為29次,佔總體的69%;

由表5可見,人們選擇使用塑料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方便。並非價格問題。

第3篇

為了瞭解廣大教師的環保意識、環保知識以及在日常教學生活中的環保行為,綠色星火環保協會製作了一份環保調查問卷,對教師進行抽查問卷。共發30份,收回30份,有效問卷30份。

環保意識調查、環保知識調查、環保行為(節約行為、一次性物品使用行為、個人環保行為)調查三個方面。

a選項10分、b選項8分、c選項6分,滿分200分。分數超過170分,說明非常關心環境,有非常強的環境意識,對環保知識非常瞭解;如果分在150-170分之間,說明比較關心環境,有較強的環保意識,對環保知識一般瞭解;如果分數在130-150之間,說明有一點環保意識和環保知識,但還需加強;在130分以下,說明環保知識缺乏,應提高個人修養,增強環保意識。

(二)反映的問題(附件三:環保問卷調查統計總表)

對於環保事業作一點力所能及的貢獻這一問題,教師選擇願意;

對於我校師生的環保意識:83、3%的教師認為不是很強,13%的教師認為差。

對於把環境保護知識融入到課堂教學:33、3%的教師選擇經常,83、3%%的教師偶爾把環保知識融入到課堂教學中;

(1)節能、回收行為調查(1、2、3、4、9、11、12、19題):

上述8題主要針對教師用電、用水、用紙、用餐、駕車、處理廢電池的節能、回收行為進行調查。

對於在關閉電腦主機後關顯示器(節能):33、3%的教師經常33、3%的教師偶爾會33、3%的`教師不關

對於在洗手間洗手時主動半開水龍頭(節能):50%的教師會,43、3%的教師一般會

對於對用過的水進行再次利用(節能):60%的教師不經常

對於雙面使用紙張(節能):53、3%的教師經常會;36、7%的教師偶爾會

對於在學校就餐時的餐具選擇(節能):63、3%的教師選擇使用消毒餐具

對於少使用私家車的問題(節能):40%的教師雖然有車,但能不開就不開;36、7%地教師偶爾會為了環保而不開車

對於處理舊電池的問題(回收):60%的教師會放進專門回收箱,30%的教師直接扔入垃圾桶

83、3%的教師偶爾把環境保護知識融入到課堂教學中;83、3%的教師認為有必要在我校開設環保教育課

本次問卷調查公平、公正、公開,參與調查的教師積極配合,絕大部分教師如實填寫,本次問卷調查結果真實有效,切實反映我校教師的環保水平。本次參與調查的30名教師中,有43、3%的教師達到優秀,其餘教師皆達到良好,教師整體環保水平是很關心環境,有較強的環保意識,對環保知識比較瞭解,同時也希望問卷反映出來的情況能幫助我校進一步開展環保工作。

第4篇

中國有近14億人口,城市的運轉每年將產生上億噸的垃圾。我省日前已出臺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新政,全面實行生活垃圾收集、處置。

近百年來,由於煤炭和石油的使用,不知多少的黑煙毒氣排入了空氣之中,即使後來被電能和核能部分代替,但那些黑煙毒氣並不是從此消失。一次性餐具、電池等不可再生物也不可避免地汙染了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我們的家園本是綠色的,可現在卻烏煙瘴氣的,籠罩在廢氣之中。

大眾對環境保護還是很關注的,但是很多人並不明白保護環境的重大意義,認為亂扔垃圾這樣的行為還不至於會對環境產生多大的影響。

街道上形形色色的'汽車在行駛著,汽車的尾氣使呼吸不順暢。有的人亂吐痰,使地上變得很髒。

1、首先先要改變人們的觀點,增強他們的環保意識。多組織宣傳活動,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則可以舉辦環保知識有獎搶答活動,吊起孩子的積極性。

2、組織學生利用週末空閒時間到街上撿垃圾,保持環境整潔,並且能起一個較好的帶頭作用。

3、擴大綠化面積,防治大氣汙染。植物有過濾各種有害大氣汙染和淨化空氣的效果。

4、減少汙染物排放,強化節約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控制尾氣排放等等。

大自然賦予我們美麗的環境,是讓我們去維護的,並不是讓我們去破壞的。所以,我們要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在平常的生活中注意節約自願,回收廢電池這類會汙染環境的物品,做一個環保的有心人,多參加環保活動,種一棵樹。保護我們的綠色家園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和義務,我們中學生義不容辭!

第5篇

參觀公司,瞭解節能產品,深入社群,貼近市民,宣傳低碳生活。

1、通過深入社群,大力普及環保知識,提高市民的環保意識,培養社群居民和學生關注社會發展的責任感,熱愛社會公益事業的品質。

2、在宣傳教育別人的同時,不斷提高自己的環保意識水平和知識水平,讓我們彼此教育,負起環保責任,樹立正確的環境價值觀和環境道德風範,從身邊點滴做起。

3、建設綠色家園,弘揚道德風尚,發揚義工精神,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4、問卷調查:用問卷調查的方式瞭解人們對環保的認知程度和環保觀念

1、我在花園路上,洪樓門前的一個垃圾箱口統計了一下,半小時扔大大小小的包裝袋、快餐盒與塑料製品的次數:早上總共扔了210次;中午扔了105次;而晚上則扔了95次,這僅僅是一個垃圾箱,一天之內廢棄的塑料如此多,不難想象全國乃至整個地球上廢棄的塑料,將是一個天文數字。

2、我在黃臺南路的一家小快餐店裡打聽到:“他們一天中能賣掉快餐250份左右,每份快餐至少需要塑料快餐盒2個,也就是一天至少用掉塑料快餐盒500個。”

“白色汙染”已成為一個眾所周知的新型名詞。那麼,到底什麼是“白色汙染”呢?“白色汙染”主要指白色的發泡塑料飯盒,各種塑料袋,農用地膜等給環境造成的汙染。“白色汙染”物的主要成分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樹脂(ps)。在這些汙染物中,還加入了增塑劑,發泡劑,熱穩定劑,抗氧化劑等。

1、塑料垃圾沒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處置,垃圾沒有實行分類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許多企業對於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白色垃圾沒有科學地處理,放任自流;

3、我國現有的法律沒有對塑料包裝廢棄物的處理,制定出過硬的相關法規;

4、儘管在建立省級文明城市的.口號下,我們的城市變得整潔得多,但是總的來講,人們的環保意識比較淡薄,濫用和隨意亂倒塑料製品現象相當普遍。

散落在環境中的塑料廢棄物對破壞了市容景觀。如散落在自然環境、街頭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飛舞或懸掛枝頭的超薄塑料袋,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

(1)塑料地膜廢棄物在土壤中大面積殘留,長期積累,造成土壤板結,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

(2)拋棄在陸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廢棄物,被動物當作食物吞食後,會導致動物死亡;

3、進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廢棄物質量輕、體積大,很難處理。如果將它們填埋,會佔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裝的材料,這樣對人體的健康不利。

5、使臭氧層變薄。我們對“使臭氧層變薄”這一危害尤其感興趣。因為塑料廢棄物一般存在於地面,而臭氧層存在於天空中,兩者相隔那麼遙遠,怎麼會有關係呢?經過翻閱資料,查閱書籍並問了一些教師得出:白色汙染經過太陽的發照射而把塑料中大量的毒物排入大氣層,大氣層上面是臭氧層,這樣使臭氧層的氣體逐漸變薄。我們大家都知道太陽是一種溫度可達到上萬度的天然發光和發熱的“大火球”。當鋼鐵還未靠進它幾千米,就已經化為氣體。這麼高的溫度怎能不破壞地球?為了地球不受到大幅度破壞,臭氧層可真是立了大功了。當太陽輔射時,它便挺身而出,擋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攻擊。可由於“白色汙染”確實破壞了臭氧層,使它變薄,這將會是地球巨大的危機。

通過這次調查活動,我們瞭解到:隨著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為人類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使環境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生態破壞、環境汙染對人類生存和發展已經構成了嚴重威脅。每當大風颳起時,空中就瀰漫著黃色的粉塵,有時在空中還飛舞著白色塑料袋。使人們出門十分狼狽。因此,解決環境問題已成為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但是,改變這種狀況,光靠環衛工人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提高我們大家的環保意識。環境的汙染和破壞不是一個人造成的,所以保護環境應該是全社會的行為。我們每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

同時,我們也懂得了:我們就是社會的主人,改善地球環境,是我們這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作為化工專業學生的我們更應該努力增強環保意識,利用自己所學研究製造一些環保材料,投身環保事業,為改善地球環境貢獻我們化工人的一份力量。

為此,我們建議從我們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不亂扔垃圾及廢棄物,將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內。

2、我們學校早已經設定了“垃圾分類存放處”,我們就要積極參與和宣傳。

3、不要浪費,包括不浪費一張紙、一滴水、一分錢。

4、儘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積極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減少白色汙染。

5、條件允許可以把室內窗戶開啟代替空調的使用,以節約能源。

6、去超市、逛街自備布制購物袋,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不過度包裝,可以減少垃圾的數量。

7、積極鍛鍊身體,多參加戶外活動。這樣不僅鍛鍊了身體素質,還可以每天節約一兩小時的峰電。

8、掛根晾衣繩。衣服洗淨後,掛在晾衣繩上自然晾乾,不要放進烘乾機裡。

9、乘公交車。出行儘量選用公共交通,減少碳排放。

第6篇

我們生活在城市裡,經常有很多噪音,這些噪音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於是,我們針對城市噪音汙染作了一次調查。

1.向身邊的人詢問是否經常受噪音的影響,有沒有干擾正常生活。

3、通過網路瞭解城市噪音給我們的健康帶來的危害。

輕微的噪音會讓人覺得心煩,噪音較大,比如商場裡播放的強勁音樂,讓人耳朵痛、頭昏腦漲。馬路上的各種噪音不但影響聽力,而且影響注意力的集中。

環保調查報告 篇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需要我們留心觀察,特別是生活中很多地方要我們來個環保小調查。

我自己家裡,媽媽總是把熱水器一天到完開著,那些熱水沒用,過了一會冷了又會自動開起來,真是浪費電呀!我們家用水頂環保,也是把拖地板水衝進馬桶。我媽媽看到我作業寫的不好,就把紙揉成一團。有些紙上甚至沒有寫過一個字,卻被她丟棄,被腳無情地踐踏。本來是完好的`本子,被她撕裂,這樣反覆幾次後,一個完好的本子自然就所剩無幾了。

我們住的是電梯房,有的人為了方便等人,不但把電梯摁住“嘀嘀”響個不停,而且有人還在我們小區每個樓層樓道連大白天(哪怕是陽光普照)都開著路燈,媽媽說每個月水電費都要公攤20幾元,每一層電梯旁都放著三個垃圾筒,我起先覺得浪費,後來一打聽原來是為了把垃圾分類,把生活垃圾分類可以間接減少環境汙染。我還看到有個人手上提著垃圾連走都不願意走到垃圾筒跟前,順手扔了過去,這些人覺得把垃圾投進垃圾筒都累,還會自覺地把垃圾分類清楚?雖然可能性不大,但多了一個人的自覺就少了一份汙染,我們要努力將汙染減到最低!

我們在不知不覺地破壞環境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地傷害自己。這就是我總結的環保調查情況!

第7篇

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前提。環境為我們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必需的資源和條件。保護環境,減輕環境汙染,遏制生態惡化趨勢成為政府社會管理的重要任務。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程序,我市農村的建設規模迅速擴大,人民生活也因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人均收入翻了幾番,好多戶農民已經過上了小康生活。但在人們感受和諧社會建設帶來的喜悅的時候,農村環境問題也應運而生。

由於長期受到忽視,農村環境問題越發明顯,令人堪憂。有些環境問題甚至已經危及到農民的生存問題,因環境汙染而引發的疾病是最嚴重的問題之一,這些問題種種有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目的。因此,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惠及廣大農民群眾的民心工程的時候,千萬不能忽視農村的環境問題。為了進一步宣傳黨中央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關政策,實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思想,瞭解農村環境現狀,發現農村環境問題,更好的改善農村環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此在十月份展開了以“農村環保問題”為主題,針對農村環保問題的問卷調查。

10月4日、5日,深入鹿邑縣穆店鄉,對部分村民進行了問卷調查活動。

本次調查通過書面問卷和群眾交談的方式開展。其中,深入農戶30家,隨機調查60份。以較客觀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數量真實可靠的原始資料。

經過2的不懈努力,此次活動終於結出了豐碩的果實。調查的結果如下: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60份,回收問卷60份;其中有效問卷60份,回收率100%,問卷容量為60。主要從一些常識和意識方面的問題進行問卷。我省在農村經濟發展、農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的同時,由於農村生活汙水、垃圾排放量增大,種植養殖業廢棄物逐年遞增,化肥農藥施用量居高不下,城市工業汙染逐漸向農村轉移等原因,導致農村地區環境狀況日益惡化,環境質量明顯下降,不僅影響廣大農民群眾的生存環境與身體健康,也制約著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雖然早在,我縣政府頒佈了《關於農村環境整治示範專案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但農民們的環保意識還是比較薄弱。比如問卷中所問的是否知道長期使用農藥等化學殺蟲劑的後果;只有11%的農民知道並且清楚,而且還有21%對此表示無所謂的態度。可見,農民的生活水平上去了,環保意識卻沒有得到提高。發展固然重要,但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下生活才是我們最希望的。我們決不能走西方國家“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而應該提前把環境保護放到一個重要的位置。這既是歷史的教訓,也是我們面臨的必然選擇,在環境危機日益深化的情況下一種被動選擇!

1、農民的環境保護意識薄弱。從調查問卷中可以發現,對環境保護知識的瞭解程度:有14%的人非常瞭解,有32%的人表示瞭解一些環境保護知識,54%的人表示不太瞭解。對環境保護重視程度:在看報紙和雜誌時,如果遇到有關環保方面的報到,有14%的人會很認真的看、聽;有65%的人只看標題和結果;還有17%的人選擇跳過去,甚至有3%的人沒有看過和聽過。對保護環境的認識程度:23%的人認為是每一個人的事,自己也有一份責任;48%的人表示是政府的事;19%認為是環保人員的責任;還有10%不知道。農民的環境保護意識非常薄弱,但也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由於受傳統觀念影響,溫飽即足;只顧眼前利益,沒有長遠打算。另一方面,農民的文化水平低,農民的環境意識和維權意識普遍不高,對環境汙染和破壞的危害性認識不足。即使認識到環境的危害性,也不知自己擁有何種權利、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

2、環保機構不健全,管理力量薄弱。加強鄉鎮環保機構建設意義重大,尤其是在履行環境保護的行政管理和執法、專攻整治、環境投訴調處、環境宣傳等工作中,鄉鎮環保機構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體現在:

一、設立鄉鎮環保機構是健全環保監管組織體系,環境保護工作重心下移、向農村延伸的有效途徑。

二、設立鄉鎮環保機構將強化鄉鎮環境保護監控和對環境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實施了面對面監管,增加了監管頻次,彌補了監管空白,有效打擊了環境違法行為。

三、設立鄉鎮環保機構能有效地提升對基層環境事故和環保糾紛的調處能力。一些因環境問題引起的社會矛盾在基層得到了及時調解,群眾環境信訪處理滿意率增高;同時避免由於情況不明,與群眾溝通不及時而激化矛盾,引起群體性的事件。

四、設立鄉鎮環保機構會大力提高工作效率和環保部門為民服務的形象。很多基礎性工作由鄉鎮環保機構完成,為廣大群眾和企業提供了工作方便,提高了環保部門的服務和公眾形象。

五、設立鄉鎮環保機構在擴大環保宣傳面,切實提高全社會的環保法制觀念和環保意識有積極作用。

3、農村汙染防治資金匱乏、設施不到位。近年來,在很多小縣鎮已經再也找不到幾條清澈的河流了。溪流江河成為消納生活垃圾的場所之一;農村散養畜禽、生活垃圾和人類糞便汙染等,面廣量大,治理困難,縣鄉財力無法承擔垃圾處理的費用。據調查,建設一座無害化垃圾填埋場投資在數千萬元以上,建設一個汙水處理廠的費用更高。一般鄉鎮,甚至縣級都難以承擔鉅額建設資金。例如因為地理因素,建立汙水處理廠耗資巨大。縣裡不敢要省裡撥給的建廠經費,因為縣財政無力配套經費。不少縣鄉財力有限,即使建了汙水處理廠由於執行成本過高,也難以正常運轉。大部分鄉鎮和村垃圾均為露天堆放,或簡易填埋。一些鄉鎮環衛基礎設施相當薄弱,沒有專用的環衛車輛,缺少垃圾中轉站和固定的環衛人員隊伍。

(一)加強宣傳環保教育力度,提高群眾思想認識。從調查結果我們可知,萬丈高樓平地起;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的環境意識是當前我市、我縣的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環境宣傳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環境保護工作起著先導作用。群眾環境意識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國家與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環境宣傳教育工作是環保工作的推進劑;革命時期需要走群眾路線,今天的環保工作同樣需要走群眾路線。只有群眾先了解、認識環保才能積極地投身於環抱;只有得到人民的支援,依靠人民的力量、社會的力量才能做好這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而群眾從無意識到有意識地保護環境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也是一個環境宣傳教育的過程首先、加強對農村幹部群眾和學生的環保意識教

育,開展農民環境保護技能培訓活動,積極引導全民自覺培養健康文明的生產、生活、消費方式。其次、充分運用廣播、電視網路,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輿論和科普宣傳以及農村環保知識的宣傳活動,努力提高全民環境保護意識。再次、推行農村環境質量公告制度,定期釋出農村環境質量,引導全社會監督、推動農村環保工作,最終形成全社會關心和支援農村環保工作的良好氛圍。

(二)設立環保機構,加強農村環境法制建設,加強對農村環境汙染的管理。設立環保機構和專門的固體廢棄物中轉站和人員、車輛等基礎條件,對人畜糞便經無害化處理後才能農用。規模化養殖場推行糞便幹、溼分離,幹糞回收生產有機肥,廢水進入沼氣池產生沼氣進行無害化處置,最終使畜禽糞便和汙水變廢為寶,實現零排放。同時結合文明村建設,協同各級各職能部門,在政策和資金上予以扶持。一方面、按照縣政府頒佈的《關於農村環境整治示範專案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進行管理監督;繼續推進農村環保機構建設,加大農村環境監管力度,嚴格查處高汙染行業違法排汙行為。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地建設環境基礎設施;推進城鄉一體化程序,建議在縣城所在鄉鎮和一些經濟基礎較好、地理位置適當的中心鎮集中建設一批環境基礎設施。可選擇部分經濟基礎較好、村民環保意識強的地方實施“組保潔、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垃圾收運體系,選擇10至20個農民居住點開展汙水處理試點,逐步實現城鄉環境基礎設施一體化。

(三)把村級環境整治納入鄉鎮政績考核範圍。集中資金搞好重點汙染治理,積極推行生態村鎮建設。鄉鎮要建立相應的考核機制,將環境改善納入年度和任期考核評比,獎優罰劣。定期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切實提高農村的居住環境質量和生活水平。將分散到農業、水利、環保等部門的治理資金集中使用。在村鎮集中區、企業發達地區建立汙水處理廠和垃圾填埋場。增加農村汙染治理和環境管理能力建設資金投入,提高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理率。突出抓好生態示範區建設專案,抓好生態建設專案,加強對農民合理使用農藥和科學施肥的技術指導;幫助農民科學利用再生能源,解決農民做飯的能源問題;在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的生產方面提供政策、資金和技術等扶持,積極鼓勵優秀企業、個體經營的開展,努力為農民籌集資金建設基礎等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