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高中摘抄感動中國人物張桂梅事蹟素材9篇 高中生張桂梅:感動中國人的事蹟素材

張桂梅是一名來自雲南省的普通農村女孩,因突發疾病導致右臂截肢。然而,她並沒有被命運擊垮,而是在父親的鼓勵下考取了高中,併兼顧工作賺取學費。在高中時期,她獲得了摘抄感動中國人物的殊榮,成為了一個鼓舞人心的勵志故事

高中摘抄感動中國人物張桂梅事蹟素材9篇 高中生張桂梅:感動中國人的事蹟素材

第1篇

29日下午,由山東省委宣傳部、省委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省民政廳、濟南軍區政治部和淄博市委共同舉辦的朱彥夫先進事蹟報告會在濟南舉行。

報告會前,省委書記姜異康親切會見了朱彥夫同志先進事蹟報告團一行。姜異康說,新中國成立以來,山東在各個歷史時期都湧現出許多先進典型,朱彥夫同志就是其中之一。朱彥夫同志的先進事蹟,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堅定理想信念和崇高精神追求,體現了一名基層黨員幹部一心為民、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體現了一名傷殘軍人生命不止、奮鬥不息的拼搏精神,他的事蹟讓我們很受感動、很受教育,值得全社會學習。特別是在當前正在開展的教育實踐活動中,這樣的典型、這樣的榜樣,將成為激勵我們踐行黨的群眾路線、踐行黨的宗旨的強大力量。

姜異康強調,當前,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在蘭考的重要講話精神,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以先模人物為榜樣,踐行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要按照中央領導同志關於宣傳好、學習好朱彥夫同志先進事蹟的重要批示要求,精心組織開展好向朱彥夫同志學習活動。要把學習朱彥夫同志先進事蹟,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與正在開展的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結合起來,與做好當前各項工作結合起來,把學習朱彥夫同志煥發出來的工作熱情轉化為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設經濟文化強省的強大動力。

省及濟南軍區領導高曉兵、孫守剛、孫紹騁、呂民鬆參加會見。

報告會上,沂源縣委常委、紀委書記黃雪頌,濟南軍區“沂蒙旅”一營教導員汪祥鬆,沂源縣西里鎮張家泉村原大隊長張茂興,朱彥夫同志的女兒朱向欣,淄博市委講師團副團長于濤等5位報告團成員,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講述了朱彥夫的感人事蹟。報告感人肺腑、催人奮進,會場一次次響起熱烈掌聲。

孫守剛在主持報告會時指出,廣大黨員幹部要學習朱彥夫同志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像他那樣,不斷強化精神之“鈣”,把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斷地去拼搏、去奮鬥;要學習朱彥夫同志一心為民、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懷,像他那樣牢固樹立宗旨意識,時刻把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與群眾一塊苦、一塊過、一塊幹,艱苦創業,不辱使命;要學習朱彥夫同志自強不息、勇於拼搏的奮鬥精神,像他那樣胸懷遠大的理想抱負,不畏艱難、勇於擔當,書寫精彩人生。

高中摘抄感動中國人物張桂梅事蹟素材9篇 高中生張桂梅:感動中國人的事蹟素材 第2張

第2篇

“我是你的手,你是我的腳,沒有什麼坎兒過不去的”。張順東、李國秀夫妻兩人幾十年來相濡以沫、身殘志堅,為了小康生活而不懈奮鬥的故事感染了全國的億萬觀眾,也被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點名。在雙雙重度殘疾的現實下,兩人不僅照顧好自己的父母和孩子,還無微不至地照顧哥嫂留下的兩個孤兒,孝老愛親美德成為每一個家庭的精神標杆。

“當初,我到她家提親時,她哥哥不同意,她本人也不同意,怕兩個殘疾人在一起無法生活。”張順東說,他並沒有放棄,最終以真誠打動了她,組建了這個特殊的家庭。結婚後,生活中的各種困難相繼而來。

隨著兩個孩子的出生,家裡日子更難了。李國秀用腳抹把淚:有時一分錢都沒有,覺得日子太不如人了,別人能收穀子自己不能收,栽秧的時候找不到人幫忙,兩個人急得哭,死的心都有啊!兩口子哭完,咬咬牙還得幹。李國秀常常流著淚說:“我這一生最大的虧欠,就是不能給孩子一個擁抱。別人家的孩子都是用雙手抱大的,而我家的兩個孩子是用雙腳抱大的。”張順東堅信:兒女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決不能把貧困傳給下一代,再苦再難也要供孩子讀書。20__年,女兒張光瓊讀高三,日子也到了最難的時候。張順東夫婦想辦法,家裡多養了十幾頭豬。地少了地瓜秧等豬食不夠,除了自家七八畝地,兩口子還租種幾畝地。張光瓊說,爸媽晚上幹完活回來,再烀好第二天的豬食,常常半夜了。此時張順東腳跟發炎,原本一張創可貼就能護住的傷口,裂開大口子,腳腫得像榔頭。有時候走路,腳印都是沾血的;晚上泡腳,又是一盆血水。家人勸張順東歇歇,他不肯:“腳閒好了,家就閒垮了”。傷情不斷惡化,張順東左腳到了必須截肢的地步。女兒勸他去做手術,張順東直搖頭:“錢花在了醫院,你上大學怎麼辦?”女兒說:“書我不讀了,我要出去打工!”張順東、李國秀又氣又愛,一家人哭作一團。這一年,張順東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後來他做了左腳截肢手術,根據有關政策,兩萬多的手術費,自家只出了八百多元。張光瓊永遠記得:我讀大學,是爸爸用腳換來的!撫養孩子雖然艱辛,但好在一雙兒女都已成人成才。如今,大女兒大學畢業已經成婚,在一所國小教書,小兒子在東川也有穩定的工作,家裡的生活越來越好。

張順東夫婦從小就言傳身教,教育孩子要尊敬老人,夫妻倆雖然殘疾,照顧自己都有困難,但從未因此推卸自己贍養父母的義務,母親已經八十多歲了,生活難以自理,這對身體殘疾的夫妻把老人照顧得很好,老人經常誇:“老東是個好兒子,國秀更是個好兒媳。”

張順東哥哥家有兩個孩子,前些年張順東哥哥因病、嫂子因意外相繼去世,之前,張順東、李國秀夫妻曾承諾過,一定會照顧好孩子們。哥嫂的兩個孩子從小就成為了孤兒,由張順東母親幫助撫養,為了讓孩子們健康成長,張順東、李國秀夫妻經常給予無微不至地照顧,後來母親失去勞動力,孩子們雖長大了,但夫妻倆依舊操心著,大侄女出嫁、小侄女上學一樣都沒有落下,他們夫妻倆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兌現了當初的承諾。

第3篇

聶海勝,男,漢族,湖北省襄陽市人,中共黨員,碩士學位。1964年9月出生,1983年6月入伍,1986年12月入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少將軍銜。曾任空軍某師某團司令部領航主任,安全飛行148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正式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經過多年的航天員訓練,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專業技術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以優異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技術綜合考核。20__年10月,執行神舟六號載人飛行任務,獲得圓滿成功。20__年4月,入選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飛行乘組。

20__年那個秋季,41歲的他在神六飛行中度過了115個小時。8年後,已近知天命之年的他將再次以指令長的身份率領神十乘組飛向太空。

擁有“英雄航天員”稱號和少將軍銜的他,不得不一次次面對人們的疑惑:為什麼還要飛?

“飛行是我的職業,我的使命;無論將軍或士兵,都因使命而光榮。”聶海勝說,只要我還能飛,就要做好一切準備;只要任務需要,就當義無反顧。“誰說拿了一次獎牌的運動員就再也不參加奧運會啦?”

以前當空軍飛行員時,聶海勝曾在飛行任務中被迫跳傘。巨大的心理衝擊下,遇到這種情形的飛行員往往需要療養一段時間。而他一刻也不願耽擱,經過短短几天調整就成功復飛。

險情尚且動搖不了他重返藍天的決心,昨日的榮譽又怎能構成再迎挑戰的障礙?

執飛神十,聶海勝將成為我國飛向太空的最年長航天員。

“國外五六十歲的航天員多著呢!”聶海勝說。進入中國航天員大隊15年以來,他的各項訓練和體育鍛煉從未間斷。面對每一次新的任務,選擇一如既往——學習理論知識、苦練操作技能、參加乘組選拔,他入選了自神舟五號以來每一次任務的飛行梯隊。20__年第一次飛天以來的8年間,當他的普通同齡人經歷著正常的生理衰退時,聶海勝的航天生理功能始終保持在優良等級,骨骼代謝變化不大,出色的心肺和心血管功能更是普通人無法相比。

這是一項屬於聶海勝的中國紀錄。這是一個職業航天員時刻準備出征的狀態。

第4篇

湯洪波,1975年10月出生,湘潭縣雲湖橋鎮飛欄村人。他從一名飛行學員成長為一名航天員,這一路不知灑下了多少汗水,又不知經歷了多少艱難。在困難面前,湯洪波迎難而上,勇於直前,敢於衝破一道道難關。

1995年,湯洪波被空軍某航校錄取。可入學後,他遭遇到了第一道難關——體能成績在班裡是最後一名。空軍航校的學員是實行淘汰制的,如果體能通不過,就會被淘汰。怎麼辦?練!只有練,才能增強體能。於是,湯洪波一有空就在跑道上一圈一圈跑,在單槓雙槓上反覆地練,在操場上堅持跳高跳遠。晴天,就在操場上鍛鍊;雨天,就在器械室鍛鍊。不管學業有多忙,他堅持天天練從不間斷。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年後,他的體能成績從最後一名進到優秀行列。

從航校畢業後,湯洪波來到了空軍某部。在進行飛行訓練時,湯洪波駕駛的飛機在落地時,一度把握不穩。於是,他總是拿著飛機模型比劃著起飛降落。夜深人靜時,他躺在床鋪上,腦子裡還在一次次演練操作飛機的起降,琢磨著眼手腳如何更好地協調;甚至在吃飯時,他也常常拿著飯勺子比劃著。經過幾個月訓練後,他的飛行訓練成績次次被評為優秀。

20__年,湯洪波被選為航天大隊航天員。天空和太空,有著巨大的跨越,航天員要完成上百個課目的訓練。這些訓練,既挑戰學習能力,更挑戰生理和心理極限。可失重訓練一度是湯洪波邁不過去的坎。失重訓練時,訓練服硬邦邦地套在身上,限制了四肢的活動。一段時間,他一穿上訓練服,心裡就煩躁。後來,他請教執行過太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如何闖過煩躁關,又請工作人員把訓練服溫度儘量調低,以便讓情緒穩定下來。經過反覆訓練後,他終於闖過了這道難關。

20__年12月,湯洪波入選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乘組。20__年6月17日9時22分,他和戰友聶海勝、劉伯明乘坐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飛向了太空。3個月後,他們圓滿完成任務,勝利返回地球。

第5篇

缺胳膊缺腿但從不缺“鈣”,殘軀不足30公斤卻意志如鋼。濟南軍區原某師戰士、一級傷殘軍人朱彥夫謝絕特級護理,在沂蒙山一個異常貧瘠的小山村幹成了一番事業。3月下旬,記者採訪時,人們用3句話概括他的傳奇人生:參加戰鬥上百次,失去四肢和左眼;擔任村支書25載,治山治水拔窮根;宣講千餘場,著述兩部書。

朱彥夫出生於1933年7月,14歲入伍,16歲入黨,先後在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中參加戰役戰鬥上百次,3次榮立戰功。1950年12月,在異常慘烈的長津湖戰役中,朱彥夫所在連打退敵人多次進攻後,全連僅剩下一個彈傷遍體的朱彥夫。歷經47次手術、93天昏迷後,朱彥夫雖然醒了過來,但膝蓋以下、肘部以下和左眼珠全沒了,成了一根名副其實的“肉軲轆”。

重度傷殘,信念依舊。1956年初,剛學會穿戴假肢行走的朱彥夫,毅然回到家鄉山東省沂源縣西里鎮張家泉村。第二年,朱彥夫被推舉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一干就是25年。期間,他帶領群眾在石山中打出3眼深水井和3個大口井,修建引水渠,徹底解決了祖祖輩輩吃水難問題;帶領鄉親填平3條大溝,平整出近200畝旱澇保收的小平原,年增產糧食數萬公斤;帶領群眾種樹、種果,綠化荒山800餘畝,經濟效益持續釋放。現任黨支部書記劉文合對記者說:“老支書是個大能人,在他帶領下,俺們村在全縣第一個有了拖拉機、第一個實現平均畝產300公斤、第一個通了電……”

1982年,身患多種疾病的朱彥夫辭去村支書,鄉親們以為他要頤養天年了,不料他又開闢了另一個戰場:傳播我黨我軍光榮傳統。14年間,他到軍營、企業、學校,作傳統報告1000多場,聽眾超過百萬人次。期間,沒有上過一天學的朱彥夫,翻爛4本字典,閱讀大量經典名著,用嘴含筆、用殘臂夾筆,撰寫出版了33萬字的自傳體小說《極限人生》。1996年,他作傳統報告時突發腦梗塞,從此半身癱瘓。出院後,他又口述了24萬字的傳記文學《男兒無悔》。

81歲高齡的朱彥夫曾有多個身份:戰士、支書、作家,而他最看中的是“戰士”這個身份。他說:“戰士就意味著衝鋒,生命不息衝鋒不止。”今年3月,濟南軍區黨委和山東省委分別作出《關於深入開展向朱彥夫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

第6篇

20__年9月10日,第36個教師節到來,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舉辦的“閃亮的名字20__尋找最美教師”釋出儀式在北京舉行,公佈了10位最美教師、1個最美教師團隊的先進事蹟。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謨縣實驗高中教師劉秀祥就是其中一位“最美教師”。

今年32歲的劉秀祥,是曾經千里背母上大學感動了無數人的中國孝子。他在大學畢業後毅然回鄉任教,如今是貴州省黔東南州望謨縣實驗高中副校長。從20__年從教至今,劉秀祥把自己的全部奉獻給了學生,他牽線“一對一”資助貧困學生1700多人,開展公益勵志演講1000多場,聽眾達上百萬人。

劉秀祥老師 鄧小藝攝9月7日,記者一行赴貴州省黔西南州望謨縣採訪劉秀祥老師的事蹟。採訪結束,我們和劉秀祥在校門口告別時,一名女孩挽著父親,拿著錄取通知書來找劉秀祥報喜。女孩叫姚恩全,前一天剛收到大連財經學院的錄取通知書,父母都在望謨縣實驗高中食堂工作。劉秀祥拿著錄取通知書看了又看,高興地說:“恭喜呀!你們在學校為學生們服務,自己的孩子又取得這麼好的成績,真是太好了,太好了!”從劉秀祥爽朗的笑聲中,我感受到了採訪中人們的說法:“劉老師,他是光……”

王代分和妹妹王代美是一對雙胞胎姐妹,她們的父親身有殘疾,精神也需要長期靠藥物穩定,只靠母親一人支撐一家5口人的生活。20__年,在望謨縣民中高一的一次歷史課上,劉秀祥注意到了這對眼神中充滿對知識的渴望卻有些怯怯的雙胞胎姐妹。在瞭解到了姐妹倆的家庭情況後,劉秀祥像哥哥一樣,在生活和學習上都盡力幫助她們,以自己的親身經歷鼓勵她們。

“劉老師的經歷和我們有些相似,我們會覺得很有共鳴。當時劉老師特意為我們倆姐妹寫了一篇文章《同樣的命運,同樣的堅強》,鼓勵我們。他是我們奮發讀書,改變命運的精神動力!”說到這裡,王代分有些激動。

現在,王代分和王代美已經分別從貴州大學和中國農業大學畢業,姐妹倆都選擇回到望謨建設家鄉。妹妹王代美在望謨縣政府工作,王代分則成為了劉秀祥工作室的一員,看到工作室籌備的訊息時,她立刻聯絡劉秀祥表示自己希望加入。“劉老師改變了我們,我們也想回來改變更多的人。”王代分說。

劉秀祥工作室是在寧波市教育局、黔西南州教育局和望謨縣教育局的支援下建設起來的。工作室致力於培養更多優秀的鄉村教師,幫助更多孩子,將劉秀祥的光和熱輻射到更廣的範圍。

第7篇

中國飛人蘇炳添1日在東京奧運田徑賽場上以9秒83的成績在男子100米半決賽中打破亞洲紀錄。

這一訊息讓許多亞洲人備感振奮,多家日本媒體也不吝稱讚——日本時事通訊社2日報道中寫道,蘇炳添跑出了亞洲短跑新的歷史,有日本網友說,同為亞洲人,“我為他感到驕傲”。當我們為蘇炳添表示祝賀時,卻不知蘇神到底經歷了怎樣的風雨才有今天這樣的成績。

如果說袁國強教練是蘇炳添初期的領路人,那麼亨廷頓則是蘇炳添中後期取得巨大突破的功勳教練,沒有亨廷頓的指導,也許蘇炳添pb只停留在9秒99,雖然已創造亞洲本土選手的歷史,但始終與世界一流水準相差甚遠,蘇炳添這匹千里馬遇上了亨廷頓這位好伯樂。

20__年開始,亨廷頓正式成為蘇炳添主管教練。亨廷頓幫助蘇炳添改變跑動過程中的擺臂動作和腳掌落地後的發力方式。蘇炳添一度感到不適,但成績進步卻很明顯。20__年國際田聯馬德里挑戰賽,28歲的蘇炳添跑出了9秒91的成績,在亨廷頓的指導下蘇炳添迎來了自己的巔峰,整個20__賽季蘇炳添四次開啟10秒大關。

職業選手,因為訓練過度難免受傷,蘇炳添也曾經因為腰部受傷,缺席全國田徑錦標賽。那時候,他曾經以為自己的職業生涯達到終點了,甚至開始聯想自己退役後,是否要去當教練。但是不甘心後退的人,必然會重新回到賽場。蘇炳添坦言,那段時間壓力俱增,除了自己一個是80後以外,剩下的全是90後,那個時候,他猛然發現,自己似乎老了。亞洲百米飛人蘇炳添,創造新的歷史,9秒83神話背後的平凡故事是挑戰體能與年齡的限制,也是一件讓人熱血沸騰的事情。

作為一個黃色面板的亞洲人,他用不懈的努力挑戰了年齡與體能的極限,讓世界為之驚歎,每一個國人都與有榮譽!

第8篇

1988年劉秀祥出生在貴州省望謨縣,這個地方四周都是大山,貧困閉塞。直到20__年11月才剛剛摘掉貧困縣的帽子。在小秀祥四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了,丟下了三個孩子。母親不堪生活的重壓,患上了間歇性精神病,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

後來,哥哥出外打工,杳無音信;姐姐也離開了家,不知去向,家中只剩下母親和小秀祥孤兒寡母兩個人。那年小秀祥11歲,獨自撐起了家庭的重擔,一個人照顧母親。

他身單力薄,無力下田幹活,就把家裡的農田租了出去,換些口糧和母親餬口。小秀祥一邊照顧著母親的生活起居,一邊撿垃圾、挖藥材換些生活開支,就這樣和母親相依為命,勉強度日。

小秀祥從小就具有遠見卓識,他認準了只有文化知識,才能改變貧窮落後的生存困境。因此小秀祥學習格外努力,國小畢業時的成績排在全縣第三。可是由於家裡經濟條件的原因,無法去上最好的縣中學,而是去了縣裡的一所民辦中學,以摸底考試第一的成績免費入學。

小秀祥帶著母親離家來到縣城上學,舉目無親,首先要解決的是食宿問題。小秀祥自力更生,在學校旁邊的山坡上搭了一間窩棚,在地上挖了鍋灶,作為自己和母親的容身之處,就這樣安頓了下來。小秀祥還利用課餘時間撿廢品、打零工賺點花銷,支撐著把書讀下去。

小秀祥又帶著母親來到安龍縣開始了高中的求學生活。在縣裡租不起住房,這裡也沒有條件再搭窩棚,小秀祥就想辦法租下了農戶不用的豬圈,每月只需支付十幾元錢。小秀祥將豬圈打掃乾淨,用編織袋遮擋住四周,勉強能夠遮風擋雨,算是解決了兩人的住處問題。

小秀祥還是一邊勤工儉學,一邊刻苦讀書。長期的營養不良再加上巨大的精神壓力,小秀祥終於在大學聯考前病倒了,大學聯考落榜了。

這個多年來一直支撐著他的精神支柱,轟然倒塌了。小秀祥再也堅持不住了,他要離開,永遠地告別這個帶給他這麼多痛苦和磨難的世界。小秀祥默默地收拾著東西,做著離開前的最後準備。

他翻看著自己的一本日記,自己曾經寫下的一句話驀地映入眼簾:“當你抱怨自己沒有鞋子時,卻發現旁邊還有沒有腳的人。”

這句話像一道閃電擊中了他,小秀祥突然醒悟了。“難道就這樣放棄嗎?就這樣拋下自己的母親離開嗎?我有手有腳,有母親,還有家,比起那些無依無靠的人不知幸福多少倍,我還可以重新來過!”

小秀祥又振作起來了,他找了個學校復讀,準備再次參加大學聯考。在這一年的時間裡,小秀祥發奮苦讀,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第二年的夏天,小秀祥收到了來自臨沂師範學院(現在的臨沂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小秀祥成功了,他抱起母親喜極而泣。

可是隨之而來的學費、路費問題又擺在了眼前。小秀祥下定了決心,“只要能夠答應他帶著母親去求學,解決學費和路費問題,他可以不惜任何代價,並且簽下協議。”

秀祥帶母求學的經歷被媒體報道了出來,牽動了億萬人的心,也感動了校方。校方為他和母親提供了住處,還給他安排了勤工助學的工作,秀祥順利地開始了大學生涯。

秀祥的生活開始慢慢好轉,同時他也沒有忘記回饋社會。秀祥把自己省吃儉用攢下的錢寄回家鄉,給他一起拾破爛時結識的三個弟弟妹妹,資助他們上學。

大學畢業在即,秀祥來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對就業該何去何從的難題,擺在了秀祥面前。此時他一直資助上學的一個妹妹打電話告訴他,她要嫁人了,她不想再繼續讀書了。

這個電話讓秀祥感到非常震驚,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放棄留在城市的機會,畢業後返回家鄉,做一名教師。“我要回去,我要告訴他們,夢想的力量有多大。”回到家鄉,他可以幫助那些和他曾經是一樣的孩子們,通過教育改變他們的命運,改變家鄉貧窮落後的面貌,家鄉更需要他。

第9篇

蘇炳添,一個活在劉翔陰影下的男人,但是他從未放棄,堪稱勵志楷模。對於他屢創佳績,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先天條件和家庭原因,蘇炳添從小生長在農村在泥地亂跑加上比他大9歲的表哥是鎮裡的短跑冠軍,成為了他早先的追逐目標,在有沙子的跑道上跑出了11秒的成績,下來就是他的性格和習慣,外國記者採訪在活動區熱身的蘇炳添時,蘇也說了這麼一個詞“腳踏實地”接受國內體壇記者採訪時,蘇炳添曾說到:“我每一年都有在進步,07年到現在每年成績都始終是往上走的,沒有掉下去過,所以我已經很滿意了。”

蘇炳添的短跑之路開始於他的中學時期,還沒有系統地訓練,就一路過關斬將,可謂是天賦異稟,從校田徑隊到廣東省田徑隊,在廣東省田徑隊蘇炳添在原中國田徑100米記錄創造者袁國強的麾下接受訓練,成為了一名專業的運動員,開啟了他走向亞洲,走向世界的里程。他的出現無疑是劉翔退役後中國田徑的又一顆璀璨星。

20__年國際田聯男子100米鑽石聯賽尤金站他9秒99的成績,成為首位在歷史上突破10秒的黃種人,也打破了張培萌10秒的世界記錄,這個驚喜,提升了國人對田徑賽場的關注,他用實際行動向全世界證明了亞洲人在田徑賽場上具有先天劣勢這不是真的。在今年的世界盃期間,20__年6月23日,傳來了振奮國人的訊息,蘇炳添在國際田聯馬德里挑戰賽100米決賽中,以9秒91奪冠,重新整理了3天前謝震業剛在法國巴黎創造的9秒97的全國紀錄,追平了卡達歸化選手奧古諾保持的亞洲紀錄。成為了最快的黃種人。正是由於他的熱愛,追求,魄力與堅持成就了今天的他。蘇炳添說過賽道上的對手只有自己,0.01秒的進步都值得全力以赴在喜人的成績背後,天賦之外,就是執著的努力,他每天訓練兩小時,遵循了那句勵志欲堅不欲銳在兩個小時的訓練時間,他要求每個動作都要做到最標準,細小到關節。他被稱為中國田徑隊——最嚴苛的運動員之一。

“所以要說堅持,我覺得是為了後人鋪路吧”。他的踏實,勤奮,自律。讓他對自己的要求十分嚴格,達不到最好就誓不罷休。就算受傷了也不放棄,殘酷的訓練才讓他成了今天的自己。第三是他的恩師和隊友,在蘇炳添的運動生涯中,有4個對他成長很有幫助的恩師:在七年級時發現他才能的體育老師楊永強,把他招進中山市體校的田徑教練寧德寶,本身就是中國短跑記錄創造者的國家隊教練袁國強,在美國教他出發時先出左腳新技術的外籍教練。他每一次訓練每一次比賽,都將作為一名運動員的奧林匹克精神從始至終體現,從他的身上我們能學習的太多,追求永無止境,期待蘇炳添在世界賽場上繼續給我們帶來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