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學習張桂梅感人事蹟心得感悟


學習張桂梅感人事蹟心得感悟

  學習張桂梅感人事蹟心得感悟一

中共雲南省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發出《關於在全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開展向張桂梅同志學習的通知》,號召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把張桂梅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生動教材。

張桂梅,中共黨員,麗江華坪女子高階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院長,是媒體多年關注報道的一位先進典型人物。

作為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張桂梅同志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矢志不渝、執著追求,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奉獻了自己的一切。

她心繫困難群眾,投身教育扶貧,建成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她堅持樹人先樹魂,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思想政治建設和理想信念教育作為立校之本,用紅色教育為師生鑄魂塑形。她長期拖著病體,堅守工作崗位,以實際行動兌現自己“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她始終艱苦樸素、甘守清貧,卻把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萬元全部投入教育事業。在她的不懈努力下,華坪女子高中連續9年大學聯考綜合上線率保持100%。

《通知》指出,張桂梅同志是新時代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是新時期教育工作者教書育人的傑出榜樣。她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獻給了黨、獻給了教育事業、獻給了貧困山區人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的堅定信仰和崇高境界。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要向張桂梅同志學習,學習她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始終做到在黨言黨、在黨愛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學習她情繫群眾、一心為民的真摯情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認真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學習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大力弘揚“跨越發展、爭創一流;比學趕超、奮勇爭先”精神,立足本職崗位作貢獻,在為黨和人民事業奮鬥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學習她堅毅執著、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攻堅克難,善作善成,以釘釘子精神推動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落實、見行見效,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譜寫中國夢雲南篇章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通知》要求,全省各級黨組織要把學習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作為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生動教材,以先進典型為標杆,查詢差距、檢視問題、抓好整改,廣泛宣傳報道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迅速在全省形成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的濃厚氛圍,為推動雲南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學習張桂梅感人事蹟心得感悟二

當接到上級安排,讓我從全縣宣講團成員的角度著手撰寫張桂梅先進事蹟材料的時候,我既激動又緊張。激動是因為,張桂梅老師是全國聞名的先進楷模,何其有幸,我能成為講述她先進精神的宣講團成員之一。緊張是因為,張桂梅老師做的好事,感人肺腑催人淚下,我怎樣才能表達出自己內心的尊敬佩服和感動?

我回憶起在工會工作時和她接觸的情景。她是我們經常走訪慰問的全國勞模。每一次和她近距離的接觸,心靈都會受到觸動和撞擊。當時每一次去慰問張老師,她不是在女子高中,就是在兒童之家,總是特別忙碌。可是,只要一見到我們,她就顯得特別高興,總是笑呵呵地對我們說,“見到你們真高興,你們一來,就把黨的關心溫暖送來了,有了你們送的慰問金,這學期校級優秀教師的獎金又有著落了。”雖然每次我們都再三叮囑這是給她個人的慰問金,可她從來沒有用在自己身上過,不是用作女高老師辛勤工作的激勵資金,就用在兒童之家的孩子們身上。通過了解才知道,不僅僅是每年幾萬元的勞模慰問金,她近年來所有的工資和獎金共計100多萬元全都用於學校和社會慈善事業。她的眼裡、心裡只有女高的學生,只有兒童之家的孩子,唯獨沒有她自己。她只關心學生們還缺什麼,孩子們還需要什麼,唯獨不關心自己的身體,不關心自己需要休息、需要治病。這不就是毛主席說的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嗎?這不就是毛主席所讚揚的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嗎?

在參加縣紀委監委黨總支組織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讀書班研討活動時,我聽到同事們不斷地提起張桂梅老師帶給自己的啟發。一個巡察一線的同志說:“因工作需要延伸巡察到女子高中調取財務資料的時候,發現女高几乎沒有接待費和餐票,更沒有發現張桂梅老師報銷過一分費用。”這種廉潔自律的精神真是讓巡察幹部心生敬意。

一個派駐紀檢組的組長說:“20年前認識張老師的時候,還給她捐過款,這麼多年一直親眼目睹她帶病工作,嘔心瀝血育人不倦,真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她用自己的行動踐行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這種精神不僅僅是女高的精神財富,更是華坪人民的精神財富。”

同事們的交流發言讓我也很有感觸,張桂梅老師的言行,不僅僅對孩子們是一種教育,對於我們成年人也是一種鞭策和洗禮。每次到女子高中參加黨性鍛鍊,聽到孩子們齊聲唱響《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歌唱祖國》《不忘初心》......歌聲嘹亮,每一句都發自肺腑,看到師生們充滿儀式感、整齊劃一地共同演繹《紅梅贊》的時候,聽到張老師帶領大家重溫入黨誓詞的時候,心裡會有一種神聖的感覺,經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禮。孩子們的教育和成長就是她的精神支柱,信仰的價值和信念的力量支撐著她,即使如此疲憊如此孱弱,她仍然矢志不渝、無怨無悔地把自己的全部心血獻給了教育事業。這種無私奉獻、大愛無疆的精神就是一種偉大崇高的力量,感染和教育著我們。

我們常說要向老一輩革命家學習,向焦裕祿、楊善洲這些先進榜樣學習。張桂梅老師,就是我們身邊最好的學習榜樣。作為一名紀檢監察幹部,作為黨的忠誠衛士、政治生態的“護林員”,學習張桂梅精神,就是要像她一樣堅守初心和使命,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宗旨性質,自覺做到為國盡力、為黨分憂、為民盡責,永葆共產黨員先進性不褪色;學習張桂梅精神,就是要像她一樣愛崗敬業、幹事創業敢擔當,以自我革命和釘釘子精神抓工作落實,不斷推動工作的發展;學習張桂梅精神,就是要像她一樣終以合格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做一名思想純潔、政治純潔、組織純潔、作風純潔的黨員,帶頭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堅決預防和反對腐敗,清清白白為官、乾乾淨淨做事、老老實實做人。

學習張桂梅精神,就是要通過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開展,把自己擺進去,抓好結合,把自己也變成張桂梅精神影響下的一道風景

  學習張桂梅感人事蹟心得感悟三

女子高中成立之初的困難,是張桂梅始料不及的。山區條件艱苦,再加上張桂梅對工作要求嚴格,很多年輕教師難以適應。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師中有9名辭職,教學工作近乎癱瘓。

焦慮、沮喪的情緒包圍了張桂梅。在留下來的8名教師中,有6名是共產黨員。張桂梅把6名黨員教師集中起來,重溫了入黨誓詞,誦讀了《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等篇章。有的教師眼裡泛起淚花,他們被張桂梅的無私打動,他們要和張桂梅一起,把女子高中辦好,把大山裡的女孩送入大學

留住了教師,還要留住學生。家訪成了張桂梅最重要的工作。很多學生的家在偏遠山區,有的地方只能靠步行到達,但張桂梅要求自己“要親自到每一個學生的家裡去看看”。

與張桂梅多次同去的華坪縣電視臺記者王秀麗,對家訪的路心有餘悸。“在路上,我害怕得腿發抖,甚至覺得鞋底會被腳趾抓穿。在一些路段停車休息時,我連車都不敢下,害怕自己會不小心跌下山崖。”

張桂梅也害怕。一次,她坐鄉政府工作人員的摩托車上山,“不敢低頭,摩托車稍微歪一點,就會跌下懸崖粉身碎骨”。11年來,張桂梅在大山裡走了近12萬公里,對1345名學生進行了家訪。家訪途中,她摔斷過肋骨、發過高燒、迷過路,還曾因身體虛弱暈倒在路上。

為了把兒童之家和女子高中順利辦下去,張桂梅不得不四處籌款,但這條路同樣艱難。

一次,張桂梅到昆明某企業尋求幫助,未等她把話說完,企業領導就叫保安趕她走。張桂梅不走,保安就放狗出來追咬,小腦萎縮的她不能很好地保持平衡,衣服被狗撕破,腳上鮮血直流。無助的張桂梅坐在地上放聲大哭。

還有一次,她在街頭募捐,被人認為是騙子,有人還朝她臉上吐口水。離開人群后,疲憊、傷心、無助的她坐在街頭靠著牆睡了過去,醒來時已是萬家燈火。

後來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邀請她到北京錄製了一期節目,這期節目為她募到了100多萬元。

然而,沒人知道,她才到北京就接到哥哥病危的電話,哥哥想在彌留之際見見離家幾十年的妹妹。張桂梅思前想後,最終決定去錄製節目。她怕錯過時間人家就不讓她上節目了,她怕不上節目就會失去籌款的機會。等她錄完節目,哥哥已經過世。

  學習張桂梅感人事蹟心得感悟四

無論在民族中學還是後來的女子高中,教學質量一直是張桂梅最看重的事。

在民族中學時,曾經有一個班令老師們頭疼,張桂梅卻主動要求擔任班主任。她進山找回那些不讀書的學生,為看住那些晚上總想跑出去的學生,她把行李搬進男生宿舍,和32名男生住在一起。男生們漸漸接受了張桂梅,感覺“就像在家裡,和媽媽住在一起”。但是,男生們不知道,他們粗重的鼾聲、夢話和腳臭,常常讓張桂梅睡不好覺。她甚至從下午開始就不敢喝水,擔心晚上起夜時學生趁機溜出去。

在女子高中,張桂梅在宿舍裡鋪了兩張床,一張自己睡,一張留給需要特別關心的學生。為了隨時關照學生,她睡覺不脫衣服。有個和張桂梅住在一起的學生,始終不肯和她多說話。這期間,張桂梅在食堂打飯時,摔了一跤,肋骨斷了三根。她沒有住院就又回了學校。每天早晨仍然5點起床,但要靠學生抱起來;夜裡很晚睡下,還要忍著疼痛和學生聊會兒天。3個月後,這名學生抱著張老師大哭起來,說一定不會辜負張老師。

如今,張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腫塊,頭上還有骨瘤,她的肺出現了問題,嘴脣經常沒有知覺,但她仍然每天拿著小喇叭喊起床,喊吃飯,喊跑步,喊睡覺……“我要讓孩子們知道,我一直就在她們身邊。”張桂梅說。

為給學生解饞,張桂梅每個月輪流帶著學生出去“加餐”。直到有一次,張桂梅去付賬時,學生髮現她翻遍了所有的包才湊足了錢。學生們這才知道,張老師每頓飯只捨得吃兩角錢一份的小菜,每天的生活費僅3元。

她至今還在用一部老式諾基亞,手機裡存著學生和家長的電話,“聽說智慧手機容易壞,怕換手機後這些電話號碼會丟失”。

她的衣服很土,有些是別人買給她的。她去參加黨的十七大前,華坪縣委給她7000元置裝費,讓她買套西服去北京開會。她卻用這筆錢為學校買了臺電腦。

她把獲得的3萬多元獎金,捐給了災區;5000元的勞模獎金,一次性交了黨費;30萬元的“興滇人才獎”獎金,捐給了華坪縣丁王民族國小;昆明市總工會千叮嚀萬囑咐撥給她治病的兩萬元,她也捐了;她甚至還想預支自己的喪葬費,把這些錢用在山區孩子們身上。

她把自己的十七大黨代表證、五一勞動獎章、奧運火炬和畢生的榮譽證書,全部捐給了縣檔案館。她說:“我的一切都是黨和人民給的,我奉獻給黨和人民的還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