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詩中有畫7篇 詩意繪畫:文字化墨,畫語抒情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個主題將帶我們進入一場文學與繪畫的奇妙邂逅。詩意的語言將帶領讀者走進藝術的世界,而繪畫的表達將讓我們感受到詩的畫面化。讓我們一同探索詩和畫的交融,感受文字與色彩的美妙碰撞!

詩中有畫7篇 詩意繪畫:文字化墨,畫語抒情

第1篇

學習古詩重在誦讀感悟。但僅有感性的認識會使古詩感悟陷入臆想的泥沼。古詩教學中,讓感性悟與理性學相結合,讓學生先自讀自悟,藉助文字想象詩中的畫面,聯絡已學詩句,明析必要語言知識,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定能使古詩學習理趣並存,從而感受詩、畫、話、語的魅力。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古詩,理解古詩所描繪的美麗景色,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師準備:《初夏荷塘》畫面;課文放大插圖;適合配古詩朗誦的相關樂曲。

1.看圖說話。出示《初夏荷塘》圖。請小朋友們用自己的話說說圖上的景色。

2.看圖背誦。圖上的景色讓你想起了哪一首詩?請你背誦給大家聽。(學生背誦《小池》)還記得寫這首詩的詩人是誰嗎?(楊萬里)

3.揭題。今天,我們要跟隨南宋詩人楊萬里去欣賞暮春時節的鄉村景色。(板書:宿新市徐公店)

5.解題。你在哪裡見過這兩個字?知道它們的意思嗎?(預測學生在招牌上見過宿,引導理解宿就是住宿、投宿,這裡的店就是住宿的客店,就是現在的旅館、酒店。學生在同學等人的姓名中認識了徐,引導理解徐公指一位姓徐的老人。)請你說說這題目的意思。(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

6.讀詩題。現在請你根據明白的意思把詩題讀正確。(指導根據意思停頓,讀好詩題)

?設計意圖】古詩學習對於學生來說存在一定的畏難情緒。讓學生回憶原有知識是一種快樂的展示過程,從這樣的興趣點出發引入新詩的學習能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而讓學生把詩題生字的學習與生活經驗相聯絡,利於激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培養能力,同時也降低了詩題理解難度。

1.故事入詩。那一天,楊萬里吃過午飯,走出客房,漫步來到徐公店後門外,欣賞周圍的自然景色。他看到了怎樣的景色呢?請小朋友們自己去讀讀課本中的詩句,把生字圈出來,把詩句讀正確。(讀後交流,把生字籬、疏、未讀正確,把詩句讀正確。指名讀,齊讀。)

2.瞭解景物。自由讀,楊萬里在詩中寫到了哪些景物,在詩句中做上記號。再看看圖,說說圖上有哪些景物。

交流。(預測學生能從詩句裡發現寫到的景物有籬樹花兒童蝴蝶;從圖中還能看到田邊小路。根據學生交流情況指導理解:籬落 指的就是籬笆;樹頭是指樹枝上。小路就是詩中所寫的小徑,聯絡《山行》中的遠上寒山石徑斜。)

?設計意圖】故事匯入為下一步的學生編故事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與情境營造,也為學生打開了學習古詩欣賞風景的小窗。從詩中找景,再與圖對應,能使學生快速把握詩的主景,領略詩中風光,在潛意識中形成一定的學習方法。

2.讀詩句,詩句分別是怎樣描寫這些景物的。說一說。(交流:指導圖文對照了解疏疏、深;指導聯絡花落知多少理解花落;看圖並根據語境強調走在古時指的就是跑。)

無處尋用你自己的話該怎麼說?在學過的哪句詩句裡也有無指沒有的意思?(回想詩句:荷盡已無擎雨蓋、泉眼無聲惜細流、鄉音無改鬢毛衰。)

?設計意圖】詩句的感悟必須以正確的字詞理解為基礎,在理解過程中,摒棄教師的獨白,讓學生聯絡前幾學期所學的詩句,並輔以畫面幫助,在聯絡中發現古詩理解的規律,在一定程度上梳理了知識,掌握了語言規律,使學習有規律可循。

1.我們讀著詩句,就彷彿跟隨詩人楊萬里欣賞到了田園風光,請你把欣賞到的景色說給大家聽。(交流說詩句的大意,不求統一:稀疏的籬笆旁有一條深長的小徑,樹上的花兒謝了葉子還沒成陰。兒童奔跑著追趕黃色的蝴蝶,蝶兒飛進菜花叢中沒法找尋。)

2.看著這樣的景色,這樣的情景,詩人楊萬里會想些什麼,有什麼感受?把最喜愛的最有感受的詩句讀一讀。(預測學生有個性化的理解:色彩明豔,景色美麗;兒童天真,蝴蝶活潑,生機盎然;徑深人少,田園清幽。)

3.配樂讀詩。(播放古箏曲)這是詩人的感受,更是大家的感受,請你隨著音樂把詩誦讀一番,讀出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入詩境、悟詩情是一種個性化的閱讀行為,在交流中強調情感的激發,讓學生與詩人的情、詩句的境形成共鳴,因此安排了說詩意、入詩境、抒詩情環環相扣的步驟。

1.這雖然只有二十八個字。但在詩人眼裡不僅僅是一個鏡頭。你仔細看,你能看到這個追蝶的孩子臉上的表情嗎?黃蝶停停歇歇又是怎樣的情景,那孩子會怎麼想怎麼做?展開想象,說給同學聽聽。

(附片斷:這時,從小路的遠處,跑來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他正在追趕一隻黃色的蝴蝶。黃蝶兒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好像故意與他捉迷藏。追了一會兒,黃蝶兒大概也飛累了吧,它停了下來,歇在路旁的籬笆上,小男孩也停住了腳,眼睛緊盯著蝴蝶,一邊用袖子去擦臉上的汗珠。詩人這時仔細地打量起眼前的小男孩:圓圓的臉上嵌著一雙明亮的大眼睛,透出他的天真和可愛。淡紫色的短褂,藍色的長褲在暮春的田野裡顯得更加豔麗。說時遲,那時快,小孩雙手一攏,猛地朝蝴蝶撲去。可是還沒等他把手合攏,那蝴蝶已機靈地扇動翅膀,飛進油菜花叢裡去,再也找不到了。看著那一片金黃的菜花。小男孩非常懊惱,滿臉的不高興。他瞅了詩人一眼,便蹦跳著跑開,去尋找新的快樂。)

2.課外作業:這一句詩,就是一幅畫,就是一集故事,請你先把詩背給爸爸媽媽聽,再把詩句編成故事說一說。

?設計意圖】詩句的學習並不只是掌握一首詩,以詩為媒介開展聽說訓練,既發展了學生的語言,又深化了詩的意境,使詩境豐滿,境入人心。同時,課內的指導使得課外作業難度降低,利於學生真正落實。

2.摘寫詩畫卡(詩一首,畫一幅,製作成隨身可攜帶的詩畫卡)。

?設計意圖】製作詩畫卡是一種綜合性的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既動手又動腦,並與美術學科相整合,強化詩的美育功能。這一過程還重在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形成自主學習古詩的習慣。

本設計強調古詩學習的理趣結合,在教學中要講求自然。學習中的自然形態從何來?從教師尊重學習規律中來,尊重學生的個性中來。

1.讀得自然。誦讀的自然在於各個學習時段安排不同形式的讀,讀出質量。初讀時要讀,指名讀,聽讀,齊讀,把字音讀正確,把詩句讀正確;理解詩句時要讀,默讀,落重音讀,把停頓讀正確,把節奏讀正確;吟誦時要讀,配樂讀,看圖誦讀,把詩意讀出來,把情感讀出來。

2.悟得自然。聯絡舊知講求自然,讓學生在學習中自然地想起學過的詩句,在自然而然中享受知識的魅力和學習的快樂;圖文結合講求自然,切忌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在需要幫助時引導學生看看圖,在部分學生關注時一起分享成果來看看圖學一學;感受詩情講求自然,詩人有詩人的情,讀者有讀者的情,時空不同,老少有異,只要個性的理解來自於對詩意的正確把握,來源於學生的心靈深處,一切情皆可融入那明豔的暮春撲蝶圖中。

詩中有畫7篇 詩意繪畫:文字化墨,畫語抒情 第2張

第2篇

古詩兩首《遊園不值》、《宿新市徐公店》是兩首描寫春天美景的古詩,《遊園不值》中那一枝紅杏讓人對滿園的春色產生無限的遐想,《宿新市徐公店》中作者用白描的手法表現的畫面引發人們對田園景色的無限嚮往。古詩精煉的幾句話卻寫出了春天的無盡的美,是對學生進行想象能力培養的極好題材。我在教學時就在這個方面苦下了功夫。

在學習古詩時,我首先通過自讀、釋詞、朗讀、想象畫面等方法讓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句的意境,使學生對古詩有一個整體的把握,為學生進一步展開豐富的想象打下基礎。

接著,我通過提問讓學生聯絡自己的實際生活從認識和情感上產生共鳴,從而展開想象的翅膀。教學《遊園不值》時,我讓學生通過想象將我下面的故事補充得有趣而生動然後寫下來:在一個春光明媚的大好日子裡,我來到戶外觀賞春色,看到( )。我心想( )。當我來到朋友家的園子前時,我小心地走到柴門前,( ),很長時間也沒有人來開門。我覺得( ),正準備離開時,卻發現( ),讓我想到園子裡( )。教學《宿新市徐公店》時,讀了第三、四句後,我對學生說:兒童捕蝶的畫面躍然紙上,栩栩如生,彷彿就是眼前,說說看,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呢?聽到了什麼呢?將兒童捕蝶的動作、神態和語言先說一說,再寫下來。教師這樣讓學生先說再寫幫助學生由一句到幾句循序漸進地進行因勢利導,把學生口頭語言轉化為書面語言,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

最後,我讓學生根據詩句展開想象,將自己腦中的畫面用自己的畫筆畫下來。教《宿新市徐公店》時,學生說課文中的插圖中小路沒有,我就讓學生重新畫一張。我先讓學生回答: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詩中景物有哪些色彩?詩中描寫的是什麼季節?詩中的兒童會怎樣?然後來將這幅情意盎然,充滿童趣的畫在音樂中畫下來。教《遊園不值》時,我讓學生將圖中沒有畫出來的滿園春色結合自己在實際生活中看到的通過想象畫下來。

事實也證明,學生寫的文章語言優美、生動感人,畫的畫豐富多彩、絢爛無比,想象創造能力得到很好的發展。

第3篇

1、學會本課5個生字,能結合詩句理解“疏疏、未成陰、急走”等詞語的意思。

2、能讀懂古詩《宿新市徐公店》,並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體會詩人喜悅的心情。並能根據詩中描繪的情景想象寫一段話。

二、設計理念:以讀促思,以思促讀,讀寫結合,深刻體會詩人所表現的優美意境。同時,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培養閱讀古詩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讀懂古詩,能用自己的話說出這首詩的意思。

四、教學難點:理解“急走”意思,能想象詩中所描寫的意境。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已經學過兩首描寫春景的古詩,誰能背給大家聽聽?(指名背誦《詠柳》、《絕句》)這些古詩都從不同側面向我們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機和美麗。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有關描寫春景的古詩《宿新市徐公店》好不好?老師知道小朋友最喜歡春天,因為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萬紫千紅、充滿活力的。那就讓我們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讀一讀這首詩。(學生齊讀全詩)

2、你知道這首詩是哪個朝代的哪位詩寫的嗎?(宋代、揚萬里)請你具體介紹一下作者以及背景。

(這首詩是宋代詩人楊萬里寫的。他一生為官清廉,為*相所害,被罷官閒居十五年。他的詩大量吸收民間語言,描述細膩,形象鮮明,平易自然。因為他長期居住農村,,對農村的田園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寫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別有風趣。)

解題:宿:過夜。 新市:地名,在湖南省。 公:古代對男子的尊稱。

(在新市姓徐的人開的客店裡過夜) 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時見到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感情呢?

2.你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詞提出來,一起討論、交流。

a.第一句寫了哪幾種景物?有什麼特點?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這句詩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遠望到的。緊接著作者收回視線,從遠望到近觀,又看到了什麼呢?

為什麼沒形成樹蔭?(因為葉子未長大)。理解時應“補”枝頭上的花已經落了,但葉子還未長大,還沒有形成樹蔭。這一點,可見這一天天氣怎樣?(麗日當空,地面上有斑駁的樹影,星星點點的光斑。)

c.同桌對說這兩句詩意——指句說——齊讀這兩句(多媒體出示畫面)

d.這稀疏的籬笆,長長的小路,葉兒不濃密的樹,構成了一幅清新、質樸的農村景色圖,你們看畫面,這叫靜態描寫(板書)。在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為活潑生動的圖畫,那就是後兩句所表達的。

詩意:黃色的蝴蝶飛入金黃色的菜花叢中,再也找不到了。

d.再看圖(後兩句動畫圖)這兩句寫兒童捕蝶的情景。“跑、尋”這叫動態描寫(板書),兒童奔跑、撲蝶……讀來使我們倍感親切、耳目一新。

1.詩中抓住哪些景物寫出了暮春時節的美呢?(多媒體出示)

填空:詩中通過----------、---------、----------、----------這些情景來說明是----------季節的景色,表達了作者--------------------心情。

2.詩中前兩句是靜態描寫,後兩句是動態描寫,全詩動靜結合,情景交融,充滿了春的氣息,特別是後兩句,兒童捕蝶的畫面躍然紙上,栩栩如生,彷彿就是眼前。說說看,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呢?聽到了什麼呢?[想象練說]

(幾個孩子在麗日當空,花香撲鼻的大好春光中,正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奔跑著,追逐著黃色的蝴蝶……,彷彿聽到了孩子們的嬉笑聲、歡呼聲、失望的嘆息聲,……)

作者看到這一切感到多麼富有情趣,多麼富有詩情畫意(板書)呀!

( 五)、作業:根據詩中描繪的景色和兒童追捕黃蝶的情景,結合自己的想象寫一段話。

1.這首詩有靜有動,有聲有動,情意盎然,充滿童趣。如果我們把這首詩畫下來,要畫哪些景物?(籬落、一徑、樹頭、兒童、黃蝶、菜花)

(我們學了這首詩,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撲蝶圖,感受到了詩人對春天和鄉村生活的愛,多麼富有詩情畫意呀!真是詩中有情,詩中有畫啊!想畫下來嗎?)

評課:這樣的古詩教學非常的實在,教師注重挖掘古詩內在的東西,並能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能力,從一首詩中去了解作者的寫作特點,學生掌握了舉一反三的方法,通過一節課的學習,學生初步學會了該作者所寫詩的特點。如果教師所補充的詩用處再廣一些,則效果更好!(平平淡淡)

1.新市徐公店:新市:地名。今浙江省德清縣新市鎮。楊萬里好酒,新市又為宋代釀酒中心,政府在新市設酒稅官,由朱熹之子朱塾擔任。楊萬里迷戀新市西河口林立的酒肆。痛飲大醉。留住新市徐公店。徐公店,酒店名。

[簡析] 這是一首描寫暮春農村景色的詩歌,它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兒童頭兩句“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點出兒童捕蝶快樂,天真的背景。這兒有一道稀疏的籬笆和一條幽深的小路。籬笆旁還有幾棵樹,花瓣從枝頭紛紛飄落,嫩葉還未撲蝶圖。

成陰:籬笆和小路,點明這是農村;“花落未成陰”和結句中的“菜花”都說明這是暮春季節。

後兩句“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將彩筆轉入畫面的中心,描繪兒童捕蝶的歡樂場面。“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這兩個動詞十分形象貼切,將兒童的天真活潑、好奇好勝的神態和心理刻畫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而“飛入菜花無處尋”則將活動的鏡頭突然轉為靜止。“無處尋”三字給讀者留下想象回味的餘地,彷彿我們面前又浮現出一個面對一片金黃菜花搔首踟躕、不知所措的兒童。

這首詩運用白描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鮮明。楊萬里為官清廉,曾遭*相嫉恨,被罷官後長期村居,對農村生活十分熟悉,描寫自然真切感人,別有風趣。

第4篇

師:稀疏的籬笆下,一條幽靜的小路伸向遠方,看見了嗎?

師:樹上的花落了,葉子還沒長大,還沒形成樹蔭呢!

這時,一個叫劉宗文的學生大聲喊:“老師,請等一等,我馬上就要抓著它了!”大家靜靜地等著他,過了一會兒,劉宗文睜開眼睛興奮地說:“終於抓住了,嗯,真難逮呢!菜花是黃色的,蝴蝶也是黃色的。”正說著,他還做著手捏蝴蝶翅膀的姿勢呢,再看錶情更是一臉的喜悅……

這個動人的教學片段發生在竇桂梅的閱讀教學課堂上。當時,師生一起誦讀《宿新市徐公店》一詩,竇老師描繪詩意,學生一邊想象一邊概括描繪的是哪一個句子。在閉著眼睛想象畫面的過程中,學生的靈魂在詩歌的世界裡自由翱翔,個人的審美體驗與教材文字實現了“無縫對接”,享受著精神自由的快樂與幸福。

這種“過電影”的方法是竇桂梅經常使用的,它能有效地將學生的閱讀體驗轉化為審美想象,幫助學生體會一種“朦朧而舒心的快樂”,正是這種快樂有可能使學生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竇桂梅認為,對於閱讀而言,最重要的永遠不是懂不懂,懂多少。很多時候,一種朦朧而舒心的快樂,才能引導孩子進入“閱讀的森林”。

竇桂梅還在每次的寒暑假要求學生給自己喜愛的詩人寫信。中國古代有名的詩人達2000多人,自村夫到皇帝,從稚童到老叟,可謂群星燦爛。她讓學生尋找詩人的足跡,瞭解詩人的生平、代表作、成才的經過或悲涼的人生,寫出對詩人的認識或者鑑賞評價。有的學生寫到:“李清照奶奶,你的心情還好嗎?”“譚嗣同,您夠男子漢!”“李白,你的鐵杵磨針的故事是真的嗎?”“虞世南先生,你的那首《蟬》難道僅僅是寫的不停叫著的‘知了’嗎?不,你同時也在表明自己的心跡,也在描寫著自己。‘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我感悟到其中蘊含著一個真理:自身品格高尚的人,並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自能聲名遠播。”在這種與詩人“面對面”的交流中,孩子們關心古人的喜怒哀樂、質疑其生活細節的真實性、品味出詩句中的弦外之音,與歷代詩人進行跨越時空的平等交流。這正是閱讀的魅力──讓人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域找到與自己心靈相通的知音,讓人在解讀作品的過程中思考人生、提升境界。而教師在這裡卻“消失”了,學生直接走進文字、走進作者,這就是竇桂梅追求的閱讀教學的“一見鍾情”:學生不需要教師這個“媒婆”就能直接愛上文字、愛上閱讀。

竇桂梅在閱讀教學領域內的建樹是與她的深層思考分不開的。她始終在想:閱讀和閱讀教學是不同的,通過怎樣的閱讀教學才能實現學生的真正閱讀?教師不能把閱讀教學的目標簡單理解為讓學生讀懂課文,而應該是學會讀書。在教學中,教師不能用支離破碎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和閱讀體驗。閱讀課應該成為學生自我表現的地方,成為學生講故事的地方,成為學生觀點碰撞的地方,成為學生精神成長的地方!

此外,竇桂梅還對國小語文教學中“閱”與“讀”的割裂現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目前,在“課標”的引領下,在語文先輩的強烈呼籲下,國小語文教師懂得了國小語文課堂要重視“讀”,並且要書聲朗朗,這實在難得。能夠高舉“讀”的大旗吶喊:要讀,真正的讀!讀出感情,讀出形象,讀出感受更是難得!不過,靜靜想來,很多人對“課標”表述的“運用多種閱讀的方法”理解得並不全面和深刻,也沒有具體弄清閱讀的真正內涵。結果導致教師在語文學習中把“閱”和“讀”割裂開來,只注重讀的聲音、讀的形式、讀的技巧,一句話,強調的是學生的嘴巴,而沒有重視學生的內心,把“閱”字幾乎是扔掉了。“閱”就是用眼看,就是用心想,就是理解、揣摩的過程,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才會有“讀”。“讀”並不是單單表現在抑揚頓挫的聲音,也有靜思默想的默讀。因此,語文教師應該明白:課堂要給學生一個默默讀書的“場”,一個默默品味的“場”,也就是營造一個“靜靜的學習的場”。

其實,每一個人讀書更多的是默讀品味,讀到動情處流淚,讀到氣憤處生氣,讀到感慨處嘆氣,很少看到一個人讀書後放聲而有語氣地朗讀。現在,學生掌握了朗讀的技巧,知道哪是重音,曉得在哪裡停頓,聽起來很動人,但也許他的心靈卻依舊空無。我們讀書是讀給自己的,讀的是自己的感受,並不是為了讓別人覺得好聽、動聽。

第5篇

3.通過理解詩內容,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通過對詩句的理解,瞭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師: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的景色,為什麼?

師:你們說的都很有道理,一年四季確實季季都很美,這節課,老師要帶你們進入這樣一個季節去領略大自然的美妙[課件出示:春末初夏圖——未成陰的樹、小徑、蝴蝶、菜花]猜猜看,這是什麼季節?(春天)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師:面對這樣詩情畫意的景色,南宋有個詩人楊萬里就詩情大發做了一首詩叫《宿新市徐公店》,同學們想學這首詩嗎?

1.師:你們知道楊萬里嗎?他是南宋詩人,我國古代寫詩最多的詩人之一,以寫山水、風光、自然景色為主。

3.自讀,要求讀準生字的音,讀通句子,讀後檢查:出示生字,讀準音,記住形

師:下面請同學們聽老師讀讀這首詩,注意聽準發音、節奏。

師:現在請你和你的同桌互讀,如果他讀得好就給他畫個(微笑的表情),讀的不好就畫個(難過的表情)。

師:請得(微笑的表情)的同學舉手,看來你們讀的很認真,,你沒有得到(微笑的表情),請站起來,老師再給你一次機會(指讀),畫(微笑的表情),沒有得到(微笑的表情)的同學都站起來,老師給你們一次機會(齊讀)話(微笑的表情)。

師:你覺得這首詩大概寫了什麼?下面讓我們認真學習,從而對這首詩瞭解的更清楚。

有哪些地方你不懂?不懂的地方請別的同學幫幫忙,四人小組討論一下。

師:同學們討論得真熱烈,那麼對剛才的問題,你弄懂了哪些 呢?我們來學習前兩句(課件顯示前兩句詩)(齊讀)。

師:我們把這兩句話再讀一遍,讀完之後,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景物?

生:在稀疏的籬笆旁邊,有一條小路伸向遠方,樹頭上的花已經落了,但葉子還未長大,還沒有形成樹蔭。

師:同學們說的真好,下面就請同學們再去讀讀後兩句詩(課件顯示後兩句詩),你還有什麼不理解的嗎?

生:因為黃蝶是黃色的,菜花也是黃色的,所以黃蝶飛入菜花地就找不到了。

師:你能看圖連起來說說這首詩的意思嗎?(出示課件)

生:在稀疏的籬笆旁邊,有一條小路伸向遠方,枝頭上的花已經落了,但葉子還未長大,還沒有形成樹蔭,兒童奔跑著追逐黃色的蝴蝶,黃色的蝴蝶飛入金黃的菜花,再也找不到了。

師:帶著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再朗讀全詩,讀出感情。

師:這麼美、這麼有趣的畫面你們想親眼看一看嗎?下面請同學們微微閉上眼睛,靜靜聽老師讀,在腦海裡浮現畫面,跟老師進入這如詩如畫的新市徐公店。(配樂範讀)

生:我看到了很長很長的小路和一棵葉子還沒長大的樹。

生:要畫的鬆一點,因為詩中說“籬笆疏疏”,“疏疏”就是不密的意思。

師:現在,老師就把這個機會給你們,想讀的讀、想背的背、想畫的畫,盡情的表現自己。

多麼美的一首詩呀,老師也陶醉了,其實大自然中像詩人寫的這麼美的景色隨處可見,只要我們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有一顆善於感受美的心靈,就一定會找到。

第6篇

?宿新市徐公店》是宋代詩人楊萬里描寫田園風光的詩作。詩篇描繪了幽靜安逸的田園春光和兒童在菜花地邊追逐蝴蝶的生動畫面,前兩行寫春景,後兩行寫兒童活動,洋溢著濃烈的鄉村生活情趣,滲透著詩人對美麗田園春色的讚美和對鄉村兒童的喜愛之情。

師:孩子們,你們看到了什麼呀?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我在採訪一下。

生1:我看到滿眼的黃色的油菜花。(一孩子補充,用金燦燦更好)

生2:我的耳邊傳來夥伴們的笑聲,叫聲,饒海波,快點呀,蝴蝶要飛走啦……(拉長了聲音在叫,惹得班中孩子一陣大笑)

生3:我急著去捕捉那隻黃色的蝴蝶,眼裡只有蝴蝶了,沒注意到其他的。

生6:我不僅看到了春天的美景,聽到了夥伴們奔跑追逐蝴蝶的腳步聲,笑聲,我還聞到了太陽的香氣息。

這句詩就是描述了幾個孩子在麗日當空,花香撲鼻的大好春光中,正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奔跑著,追逐著黃色的蝴蝶的情景。讀著詩,聽著孩子們的發言,我和孩子們一樣彷彿聽到了詩句中天真可愛的孩子們的嬉笑聲、歡呼聲、失望的嘆息聲……

詩句言簡意賅,語言凝鍊,存在著很多意義的拓展點,進行角色的體驗,可以喚起蘊藏在學生心中的豐富情感,更能夠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思維。在教學中,我注意挖掘教材的拓展點,抓住空白之處,採訪學生,讓孩子們聯絡到了自己的生活實際,喚醒了深藏的生活記憶,展開想象的翅膀,通過多維度的語言訓練培養學生善於浮現新形象、描述新情境的創造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詩句是情感資訊的載體,好詩好詞好句,都充盈著作者的情感,奔湧著作者的思潮,在一字一句之間,情感被滲透,被傳達,被傾訴。

詩句中傳達著作者看到孩子的快樂。怎樣通過對詩句的品讀,與作者、與文字中的各種人物進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靈對話,引發學生的內在體驗,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愉悅性情,陶冶情操,培養健康的心靈和完美的個性呢?我抓住這一句的空白,讓學生想象說話,連句成片段,觸動學生的情感區域,學生的情感方能自由流淌,自然傾瀉。讓學生走進詩句,置身於鄉村田野間,與孩子們融為一體,無痕融入到美妙的春光之中,快樂的感覺油然而生。

第7篇

一直都知道,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生活儲備是一筆潛在的財富,是一筆深埋可待開墾的礦藏。但總沒有深深體會到如何挖掘這筆財富。我們在辦公室常常抱怨孩子缺乏敏銳的語感和熾熱的情感,無法與我們老師、文字形成一種“內在的和諧共振”。我們常埋怨學生的讀文總是那麼的沉悶、說話總是那麼的艱澀甚至無語,思維總是那麼的乾癟,殊不知該從自己身上好好反省反省,想想自己有沒有給他們創設一種“似曾相識”的情感體驗場?有沒有使孩子“入情”、“入境”?今天,我從《古詩兩首》的教學中對此有了深刻的體悟。先聽聽我課堂這樣一個教學片段吧:

師:這兩首詩的作者在表達情感上有什麼相似之處?[紛紛再讀文字、交流。]

師:看到這美麗的田園風光,你有什麼樣的感受?你有過這樣的感受嗎?

師:所以我們應該怎麼讀才能表達作者的這份情感呢?[生紛紛自讀感悟]。

師:好!那那麼再讀一讀,看你們能不能把對春天的讚美讀出來![學生再讀感悟]。

師:能通過你的讀讓我們感受到作者對兒童的那份喜愛之情嗎?[學生自讀體會,感情較投入]。

師:請同學們想想,這兩位作者身處不同的年代,他們的詩怎麼會有這麼多的相似之處?他們為什麼要寫這些詩?

生:因為他們看到兒童這樣的天真活潑,也想起了自己的童年生活。

學生的想象力是如此的豐富,令我真有點措手不及了。這不正是我們著力培養的目標,一直在奮力追求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