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寧夏清真大寺的導遊詞範文2篇 "寧夏清真大寺:穆斯林文化的瑰寶與和諧共融"

寧夏清真大寺位於中國寧夏回族自治區,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內涵的清真寺。作為寧夏地標性建築,清真大寺以其巨集偉的建築風格和獨特的回族文化吸引了眾多遊客。寺內巍峨的尖塔、華麗的裝飾以及靈脩氛圍濃厚的內殿,展示了伊斯蘭教的宗教魅力與飽滿的藝術表達。加之友好的導遊解說,清真大寺是遊客深入瞭解回族文化和伊斯蘭教的理想去處。

寧夏清真大寺的導遊詞範文2篇

第1篇

該寺為中國傳統古典建築風格,建築面積為2870平方米。全寺分為內外兩院,外院較為寬敞,穆斯林重大節日常聚於此處會禮。寺門前有長9米、高6米的照壁,為月藏松柏磚雕圖案。與照壁形成對照的是3個轉砌券門,鐫刻有阿拉伯文磚雕和花卉圖案,技藝精湛,栩栩如生。

中門-清真寺3個大字,左右兩個券門分別書寫有忍心、忍耐門額。券門上部原有四角攢尖頂的3層邦克樓一座,民國時期曾遭龍捲風破壞,後改建為2層。從券門入內沿階而上,內院高臺有禮拜大殿,座西朝東,視野開闊,殿前南北講堂各5間,與大殿形成三合院式佈局。

大殿由兩座歇山頂和一個捲棚頂勾連搭,面闊5間,進深9間,內有20餘根明柱支撐,木板鋪地,牆壁裝飾有《》文書法。大殿寬敞,可以容納千餘人同時禮拜。殿外裝飾精緻,翹簷斗拱,莊重樸素。

同心清真大寺不僅是穆斯林宗教活動場所,還是一座具有光榮革命歷史的文物建築。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西征時,曾經發動當地群眾在此召開各界代表大會,併成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縣級回民自治政權——陝甘寧省豫海回民自治政府。1958年,同心清真大寺被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列為全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寧夏清真大寺的導遊詞範文2篇

第2篇

南關清真寺建成的歷史有好幾百年,由於戰爭等原因,多次遭到破壞。1949年以後,在政府的幫助下,經過不斷修復。1981年,寧夏地區的廣大穆斯林群眾熱情募資,重建了這座具有阿拉伯風格和民族特色的建築群體。

南關清真寺是寧夏最大的清真寺之一,該寺位於銀川市南關南環東路。明末清初始建於南門外,1915年遷至城區,1953年經過擴建,成為一座擁有大殿63間、面積1200多平方米,南北配房41間,佔地為20多畝的建築群,其規模居於當時銀川市區7座清真寺之首。原寺為中國傳統古典建築風格,殿堂門窗皆為紅松木,雕刻工藝精細,惜於中遭拆毀。1981年重建,改為阿拉伯式建築風格。 2008年南關清真寺開始進行大規模的修葺,維修工程耗資700多萬元,歷時1年多,對清真寺進行了全面的修繕。這座阿拉伯式建築風格的清真寺對中外遊客開放。

該寺由回族建築設計師姚復興主持設計。主體建築分上下兩層,建築面積1300多平方米。禮拜大殿位於上層,沿著弧形階梯拾級而上,是二層平臺,平臺與大殿之間有一道漢白玉貼面的雙心圓券柱廊。大殿呈正方形,邊長各21米,窯殿用漢白玉做成圓心複葉型壁龕形式,上刻《》。大殿中部有4根綠色瓷磚貼面的方柱。

大殿頂部為一大穹頂,直徑為9.5米,四角各為一小穹頂。大小穹頂通體全綠,頂部均有寶瓶裝飾,其中大穹頂上的新月距面22米。大穹頂底部與殿內的方柱之間為圓柱形的鼓座,開設有24扇天窗,加上大殿內南北兩側各開6扇大窗,增加了殿內之光照亮度。此外,殿內還是19盞大宮燈,牆壁置雙管玉蘭燈。禮拜大殿下層為小禮拜殿、阿訇住房、會客室等,以迴廊相連線。以後,該寺在大殿前又添建了兩座方柱形的邦克樓和兩側長廊,使整個清真寺的風格渾然一體,典雅華美,莊重巨集偉。殿前還有一噴水池,綠萍浮水,蓮荷映月,院內綠樹成蔭,春夏秋三季百花爭豔。

銀川南關大寺建築新穎,一度成為寧夏回族自治區的標誌性建築物,加之該寺位於城區,交通方便,因而成為寧夏境內吸引國內外旅遊觀光客人最多的人文景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