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史記》教學總結4篇 《史記》教學精華指南

《史記》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部紀傳體通史,由司馬遷撰寫。其中介紹了從黃帝到漢武帝共二十五個朝代的歷史,以及各種人物的生平事蹟和民俗文化。對於歷史教學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對《史記》的教學總結進行探討。

《史記》教學總結4篇 《史記》教學精華指南

第1篇

我高中的時候喜歡讀書,每個週末我都會興沖沖地拿著媽媽給我一週的零花錢去書店挑選我喜歡的書。那時我喜歡閱讀先秦典籍,特別是中華書局的裝訂本。

?史記》就是那時候稀裡糊塗讀的,然而讀的很吃力,因為不認識的怪字實在太多。起初,我還蠻勤快的翻古漢語詞典,可是讀一章下來最少也要一個半小時。這樣讀下去,何時是個頭。後來我發現了一個偷懶的方法,遇到較生的怪字,看字裡有沒有套著簡筆字,比如“崮”字裡有個“古”。那肯定讀“gu”。後來我一查字典,果然讀“gu”這讓我十分興奮,從此我很少查字典,史記就這樣被我蠶食鯨吞了。

書中的內容,我不必多說,因為這樣人人皆知的歷史鉅著不需要我這樣的無名小卒來點評。我經常說,真實的人物故事會比簡單的講大道理更有教育意義,因為我從小就不喜歡長者的口吻,討厭他們說“我過得橋都比你走過的路還多。”

史記給我最大的意義是對人世滄桑殘酷的那點感觸和明辨是非的那種直覺。我現在之所以能理智的看待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都得益於先秦典籍的影響,可謂“識萬物於須臾”。我喜歡從書本里認識百態的人生,因為我們的精力有限,所處的生活環境也不相同,在書裡體會百味人生再好不過。即使現在,我還堅持這句話的正確性。

史記裡的人物很有代表性,我是將他們作為一個人來欣賞,我不喜歡給他們加上歷史的功過,這是我的原則。因為首先他們是人,那些是是非非只是瑣碎的衍生物,至少在我看來是這樣。

現在,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愈來愈感覺史記是不可不讀的書,比起那些在校園裡盛行的言情玄幻,它才是我們真正的人生的盛宴。

?史記》的最後一句話是這樣的:“藏之名山,副在京師,俟後世聖人君子。第七十。”我在揣摩,當太史公寫完這最後一個字的時候,是怎樣的情形呢?應該是個清冷的夜晚,秋蟲低低鳴叫,月亮有一半躲在雲裡,星星若隱若現。對這成堆的竹簡,年邁的司馬遷不會有一絲喜悅,他會想到父親臨死的教誨,他會想到蠶室陰冷,他會想到伍子胥,他會想到屈原,他會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場,頹然倒地。這時的他,已經是一具活屍了,因為所有的靈魂都已滲入竹簡,成了代替他實現不朽的新的軀體。

《史記》教學總結4篇 《史記》教學精華指南 第2張

第2篇

在中國浩瀚無垠的宇宙長河裡,有多少剛正不阿的忠臣義士,曾發光發熱,為人民所喜愛,又有多少陰險狡詐的覆國奸臣,為人名所痛恨。但無論後世認為他們應該永垂不朽,還是遺臭萬年,他們一直活在我們心中。

身為炎黃子孫,就更應該瞭解祖先豐富璀璨的歷史。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戶曉,但他又是懷著怎樣的心情“三過家門而不入”呢?而昏庸的紂王又是如何暴虐無道,終而自取滅亡的呢?忠言不膩的伍子胥,又是為什麼到死也不會忘記即將降臨的亡國恥辱呢?想了解這些,最好的辦法就是閱讀史記。

前一段,我就讀了史記中的《伍子胥之死》, 伍子胥的一生是很矛盾的。在吳國,他出謀劃策,輔佐公光登上王位,他身為相位,治理吳國,是吳國強大,功不可沒。他向吳王屢進忠言,卻遭到殺身之禍,表現了對吳王的忠誠。出身“三代忠良之家,卻成了最大的叛逆者,而這個最大的叛逆者,最終卻死與他的忠誠,真是個悖論呀!其中,伯嚭這個人令我印象深刻。伯嚭在朝雖身為宰相,但他卻是個卑鄙小人。他為了制伍子胥於死地,就不擇手段,在吳王面前誹謗伍子胥,其實,就是想借吳王之手,殺掉伍子胥。我又從“而吳王夫差卻以為已經降服了越國人,一心想著向北攻佔齊國。”中體會到了吳王很貪心,也很固執,還沒有打敗越國人,有急匆匆的向齊國發起進攻。在伍子胥多次勸說下,仍採用伯嚭的戰術。並賜劍讓伍子胥自殺,伍子胥無奈的看著自己打下的江山被他人搶去,仍堅毅地說:“我死了之後;你們要在我的墓地上種上梓樹,長大了,給他們做棺材;並把我的眼球挖出來掛在吳國國都東門上,我要親眼看看吳國怎樣滅亡!”說罷,便自剜而死了。我王的固執引得了一代忠良的死,真是可悲呀!

所以,我們更應該在學習和生活中,多聽取別人的意見,只有這樣才能有利於生活,有利於事業。決不能應為忠言逆耳就把別人的意見拒於千里之外,更不能壓制不同意見,乃至迫害提意見的人。否則一害自己,二害事業 ,就對沒有好結果。 雖然說忠於國家是每一個國民的天職,但忠於的是國,而不是那些施之不正,導致人民生活不穩定的當權者。所以我們可以說伍子胥的忠誠無疑皓如日月之輝。

第3篇

戰國時的易水河邊,荊軻懷藏利刃,口中吟著“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義無反顧地踏上救國之路。

同為戰國同是水邊,一代名士屈原含恨而逝。他一生忠於楚國,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後投江自盡,只留下那一段段千古詩篇供後人憑弔。

秦統治殘暴,民不聊生。少有大志的項羽,以舉鼎之力振臂高呼,為楚國聚集了十萬雄兵,一舉滅了秦國。為了楚國的復興,他披荊斬棘,浴血沙場,獲得了“西楚霸王”的稱號。儘管最後敗給了劉邦,但是依舊給後人留下了一段霸王別姬的千古佳話。

唐代詩人李白,一生不以功名顯,卻高自期許,以布衣之身藐視權貴,肆無忌憚地嘲笑以政治權利為中心的等級秩序,批判腐敗的大唐朝廷,他有著“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高尚人格。瀟灑狂放的表面之下,是一顆拳拳報國之心,是一顆希望朝廷清明、國家繁榮的愛國之心。

唐代還有一位詩人,叫杜甫。他以天才少年的身份獨闖長安,直到天寶十四年的冬天,他寫下了那句著名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安史之亂後杜甫官至左拾遺,事事為國家著想,卻為皇上所不喜,最終一路顛沛流離地死去。到死的最後一刻,他掛念的不是自己的不幸,而是國家的富強!

儘管我年紀尚小,但是我把這些故事牢牢記在心裡,不斷用荊軻的義無反顧、屈原的可歌可泣、項羽的蓋世霸氣、李白的狂放不羈、杜甫的憂國憂民來勉勵自己。愛國報國的赤子之心,是五千年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的核心,是我們炎黃子孫共同跳動的脈搏。

作為學生,讓我們一起努力學習,奮發向上,把自己的基礎夯實再夯實,把祖國的未來抗在肩上舉得更高走得更遠。一個少年的我或許只能發出螢火之光,但是我們有無數個愛國奮進的少年,手拉手匯聚起來,定能勝過璀璨的銀河。

第4篇

與經典作伴,與聖賢為友,讀中華經典,做龍的傳人。讀經典就是讀人生哲理,讀歷史故事,讀各地風情。經典與我有約,經典是我成長的好友。我天天讀經典,天天背經典,它不斷撫育我的心靈。

人們常說:“一本好的經典就是一個好朋友。”經典對人成長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一本好的經典往往能改變人的一生。自小就執著與愛書,看書的我,讀到現在,讓我感受到經典是讓人受益匪淺的東西,如果說哪本經典讓我受益最大,應該說是《史記》。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起黃帝下至漢武帝3000多年的歷史。全書分為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三世家,七十列傳5個部分,共130篇,52萬餘字。本紀是記載了各代帝王的;表是按世代年月次序排列歷史大事的;書是分門別類地記述和記載社會經濟、文物質的、天文曆法、山川水利等情況的;世家主要是記載諸侯王的;列傳是為各類人物寫的傳記。《史記》開創的這種體列對後世影響很大,自班固以來,各朝的斷代史基本上都沿襲了《史記》的體列。

?史記》中最讓我感受最大的故事是《因小失大》。陶朱公范蠡住在陶時,家財萬貫,這時,小兒子出生了。等小兒子長大成人之後,他的二兒子在楚國殺了人,被囚禁起來。後來,朱子愛子心切,於是備足千金,準備讓小兒子去楚國走一趟。可是,此時他的大兒子爭著要去救小弟,並說就要自殺。眾人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朱公只好讓老大去,還寫了一封信,讓他到楚國之後交給自己過去的好朋友莊生,並再三叮囑大兒子:“你到了楚國之後,把這千金送到莊生家,一切聽他的,不要與他爭辯。”

大兒子到楚之後按其父親囑託去拜訪莊生,並送上千金送禮。莊生說:“你趕快回去,不要留在這兒,即使你弟弟放了出去,也不要問什麼。”朱公大兒子假意離去,暗地裡卻在聽訊息。由於莊生努力,楚王決來,定大赦犯人。大兒子合計了下:“如果楚王大赦,弟弟也不是會回何必把千金送給莊生,豈不白白丟掉。”於是又去見莊生,莊生知道他此來之意,讓他自己去取錢。這一來,莊生大怒,後又去見楚王。結果楚王把陶朱公二子殺掉,第二天才大赦。大兒子就帶著千金和弟弟死的訊息回了家。回家後。陶朱公大笑,說:“他本知二子保不住,因為他知道大兒子的性格,看中財富,不肯輕易放棄。”

古語說得好:“吃虧就是贏得,贏得就是吃虧。”人有的時候該放下的,一定要放下,否則後果慘重。人一定不能貪小便宜,比如說我的哥哥,他為了趕公交車去補習,就貪近路走,最後兩隻腳都燙傷了。人一定要有好的品德和心態,這樣才能成就一番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