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教學研修總結3篇 「教育之路·成長之旅——研修總結」

本篇文章將分享一些關於教學研修方面的總結,總結旨在幫助教育工作者提高自身教學能力和教育水平。通過研修,教師能夠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技能等多個方面有所提升,落實教學思想和理念,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興趣,使教育工作更富有成效。

教學研修總結3篇 「教育之路·成長之旅——研修總結」

第1篇

為期六天的遠端研修已經結束,雖然六篇作業只推薦了一篇,但這些作業都是自己寫的,都是自己的心血,水平有限,也不免有紙上談兵之嫌,可我做到了全程參與,自己撰寫,我做到了!

開啟研修平臺看到作業要求,依次看完幾個專題的視訊,期待“王老師”的出現,終於這位“王老師”在最後一個專題的最後一個案例裡面出現了,說實話,王老師的形象就是我們鄉村中學一線老師的典型形象,就像我身旁的“李老師”或是“張老師”一樣親切而樸實。但是就是這樣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師,視訊中不到幾分鐘的鏡頭,給我也給很多老師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

王老師在視訊中匆匆閃過的幾個畫面就是開啟我多年困惑的一把鑰匙。記得是在剛剛參加工作時,分配到一所鄉鎮中學,好奇心使我很快的翻看了所有的國中美術教材,我發現教材裡面有很多欣賞課,並且欣賞課上的作品都是我非常熟悉的中外經典,我就想呀,假如讓我上這樣的課,要講的可是太多了。可是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發現欣賞課並不像我想象的那樣好講,我只是一味的講解,剛開始學生們還在聽,可是時間長了就聽不下去了,現在我知道了,這是因為我沒有能夠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沒有精心設計課堂活動使學生參與到活動中去,總而言之,是沒有考慮到教學策略的問題。

而王老師她做到了。對於畢加索這樣一位優秀的藝術家,其作品風格多樣又較難理解,課堂上王老師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學生不斷的互動,讓學生在非常平實、愉悅的課堂氛圍中瞭解了畢加索,這看似輕鬆的課堂,實際上是需要教師精心的設計和準備的,也就是說需要教師正確的利用課堂策略。匯入階段,王老師提出了“2+1=?”這樣一個簡單的數學問題,一下子就把學生的好奇心調動起來,這樣簡單的問題誰不會回答呢?原來在畢加索上國小的時候就不會,學生就想,這個畢加索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這就是教師要得到的效果,引發學生思考。後面在瞭解畢加索繪畫風格時,王老師用了“魔術師”“小偷”“瘋子”這樣的詞語,這些都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東西,但這幾個詞語恰恰能準確的代表畢加索的創作風格,“魔術師”就是他能把一些生活中的器物重新解構組合形成新的形象;“小偷”是說畢加索借鑑不同地域的藝術風格,運用到自己的作品中;“瘋子”是指他獨創的立體主義風格。

多麼形象的比喻,王老師並不是信手拈來,而是在課前反覆的推敲,最終確定的。另外,對於《格爾尼卡》欣賞,學生們對戰爭沒有感知,王老師讓學生回憶生活中最恐懼最害怕的時候的表情,她始終關注學生已有的經驗來對藝術作品進行了解、學習和認知。她利用風趣的語言不斷激發學生興趣,緩衝課堂氣氛,關注學生的思維拓展。這對廣大農村教師如何上好欣賞課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範例,就像藝術家在構思過程中的靈感閃現。

在最近的一期《書法》雜誌上有幸讀到著名書畫家、西泠印社第三任社長張宗祥先生論書的美學思想,他說,對美的追求,不在於以環境與條件作唯一的依託,也不在於工具器皿的高下,而在於憑各自胸中文化素養的積累以及對自己審美主體性積極的把握髮揮之中的自然生成,而駕馭其中的,便是審美主體的審美精神與審美眼光了。我想,對於我們農村的美術教學也是一樣的道理,我們不能一味的埋怨教學條件如何的差,而是利用有限的條件,發揮自身的優勢,以對美術事業的執著與熱愛,創造出無限的可能。

教學研修總結3篇 「教育之路·成長之旅——研修總結」 第2張

第2篇

我們在教學條件和師資力量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我們歷史備課組只有三位成員,為了更好的進行教學,我們積極的投入到了學習改革之中。經過自己的努力結合本次“國培”研修我們備課組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討論,下面我就我們的課例研修做一簡單的總結。

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系統工程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國目前的中學歷史課教學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是:教師教得很苦,學生學得很累,然而我們的學生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新課程與有效教學成為我們思品課教師的重要課題。有效教學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獲得了預期的、應有的進步與發展。貼近生活的思想品德有效教學的理論意義有效教學需要樹立以下理念:有效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生全面的發展;有效教學關注教學效益;有效教學更多地關注可測性或量化;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一些反思的意識;有效教學的核心是學生參與實施有效教學的學習過程;有效教學需要教師掌握有關策略性的知識,以便於自己面對具體的情景做出策略和選擇。因此,中學歷史教師努力促使學生形成自覺的、積極的學習態度,使學生得到健康的發展,使歷史課真正達到有效。

在傳統的歷史課教學中,過分強調接受,冷落和貶低發展、探究,自我封閉,不與其他學科相融,在實踐中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極端處理,死記硬背。這種學習不僅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反而成為學生髮展的阻力。《新課程標準》要求適應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貼近現實生活,強調學生自身的觀察、感受和體驗,教師應注重思維、感情和行為方式的培養。這就要求廣大中學歷史教師儘快走出傳統教學的誤區,充分發揮本課吸引學生的獨特條件(如時政熱點、名人軼事等),把歷史教學置於廣闊的社會現實中,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以科學的態度進行創造性的教學。例如,在學習活動課《可持續發展的選擇》時,我有意識結合國家現在實施的西部大開發戰略,把本課內容進行擴充套件,改為“關注西部的發展”,在課前我先讓學生查詢相關資料,自學課本內容,並在小組內交流自學心得,然後推選代表在課堂發言,從而引出在西部大開發中應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這樣就把這兩大戰略聯絡起來,既達到學習本課的目的,又把握了時政熱點,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通過探究學習更好地去體驗社會現實。

在以學習者的知識的主動積極發展為目標的課堂裡,教師的根本責任是讓每一個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得到主動的發揮,讓每個學習者都能從自身的實際與需要出發,在40分鐘課堂裡真正學到東西,真正獲得益處,在這種情況下,學習者是否感到安全,能否與教師、同學和諧相處,認真討論,能否沒有顧慮或顧慮較少地處由發表意見,提出問題,真正開啟思想的閘門,積極主動地實現認識或情感演算的碰撞與融合,就成為至關重要的因素。營造民主和諧的人際關係,對教師而言,首先就是在教學中要“目中有人”和“心中有人”,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充分尊重學生作為一個社會人所應有的權利、尊嚴、思維方式和自身發展的方向。倡導和營造師生平等交流的課堂教學環境,能為每個學生創造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機會,積極鼓勵學生在與教師、與同伴的平等,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華。對學生進行積極性的評價與鼓勵,激勵既是一種教學手段又是一種教學氛圍。有教學的教學首先要致力於營造一種和諧一致、支援性的學習氛圍。支援學生參與學習、體驗學習,學會與老師同學相互合作,共同探求知識,良好態度的養成離不開激勵孕育的沃土。

有研究表明,80%的學習困難與過重壓力有關,解除這些壓力,明顯有助於學習效率的提高和創造潛能的開發。毫無疑問,對一個教師來說,善於為學生營造寬鬆愉悅的成長環境,甚至比學識是否淵博更重要。教師與學生交流方式恰當了,學生上課時的心理負擔減輕了,學習的效率自然就高。民主平等的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方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設寬鬆愉悅的學習環境。

小組合作學習,既有利於培養學生互助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更有助於形成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例如,在學習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加快這一問題的時候,我把一言堂改成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分析未來幾十年,老年人將佔人口的1/4以上,其成因就在於現在實行計劃生育,獨生子女幾十年後將佔絕大多數,每個人幾乎要贍養四個老人,社會和家庭都將面臨巨大的壓力,你認為應怎樣解決這一問題呢?學生在小組中暢所欲言他們的解決方案,討論其可行性和存在的弊端以及補救的措施。全班交流時,學生在自我否定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並且還發現了許多新的方法。這樣學生在討論中既端正了自己的認識,又提高了自身素質,同時也減輕了學生的`心理負擔,讓學生更加樂於參與課堂教學。

面對開卷考試的發展趨勢,既要做到擴充套件學生知識面,又要引導學生理論聯絡實際;積極引導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如讓學生關注社會生活,引導其進行市場調查、社會調查,並鼓勵他們根據調查結果向有關部門提出合理化建議和意見;在校園內舉辦一系列活動,如舉行“法律知識知多少?”競賽、舉辦安全講座、演講比賽、建立平安校園手抄報比賽、政治小論文徵文評選活動等,讓學生從生活中、實踐中汲取豐富的營養,感悟人生的真諦,找到做人的尊嚴和生命的支撐點,這正是新課標的德育目標。各學科之間是融匯貫通的,《新課程標準》更加註重學科間的交叉,因此思品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切忌把思品課講成純政治理論,應將各學科相關知識綜合起來講解。在這種綜合教育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激發學生通過各學科知識來理解歷史教材的知識點,又用思品課的辯證思維方式指導其他學科的學習。

第3篇

本學期政治教學工作已基本完成,現就複習教學工作做一小結。從整個備課組的工作來看,我們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的:

在開學初我們三個人在一起協商,就制定了詳細的複習計劃,穩步推進,做到有的放矢,並且分工協作形成合力,充分發揮個人優勢。在這個方面國良會貢獻更大一些,因為國良他每一年都有教九年級,他積累的材料會更多,經驗也更豐富,而我可能學生關方面會更好一點,所以當初我們有這樣的分工,材料由國良提供,後進生由我來抓。我們整個九年級年的提綱、考卷都是他在出,包括材料的整理,所以我非常感謝國良,可以說有這樣的成績,他的功勞是最大的。

這一屆的學生是我從八年級年帶上來的,所以不管哪個班的學生可以說都有一定的感情基礎。這對我來說應該是一種優勢。因為我們都知道,到了最後的階段,有些同學特別是後進生是讀感情書的。舉個例子,我們年段有一對很公開的情侶,兩個同學不同班,男同學就對女同學說:我們班主任的那一科一定要讀好,其它科可以隨便一點。所以說跟他的感情好,誰就佔優勢特別是到了九年級下學期,各科的作業都非常多,同學先做哪一科,那真的跟著感情走。可能是我的性格的原因,這些學生跟我的感情都還挺好,有些同學其它科不愛上,會來找我聊天,幫我做事,年段老師都稱他們是“段長助理”,而這些人做起政治作業來也特別的積極。

在落實這一方面,很多老師是比較困惑的,特別是我們這種技能科,沒有優勢。但我發現會獎罰結合的方法還是挺管用的。三年的時間,學生對我的性格還是比較瞭解的,我說出去的話一定會執行的,學生沒完成作業,我會罰他們抄課文的,而且有點“狠”。而做得好的同學可能得到獎勵,可能是一本本子,可能是一張獎狀,特別是到了最後,作業完成得好的同學,非選擇題可以註明第幾頁第幾段就行,這對學生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在質檢過後,特別是在會考前,在考試方向比較明朗的時候,我們有進行一定的分層教學,雖然說時間是比較少的,但我們的效率及落實還是比較好的,我們把這些學生集中起來,把用過的練習重新組合,讓學生反覆的練習,每次就一張,做完了讓我檢查完之後可以回家,學生為了早點回家,做起來還是快的,而且為了避免返工,他們也會提早去看,很多同學早早的就會來問,今天做哪方面的練習,提早去準備。

1、避免重複複習給學生帶來的枯燥感和厭學感,採取靈活、形式多樣的複習策略,提高有效複習。第一輪複習不搶進度,紮紮實實做好基礎知識和基本觀點的複習、整理,對簡單的知識點要加強記憶,對較大知識點要幫助學生進行簡明扼要的歸納。第二輪複習應該注重讓學生把握知識點之間的聯絡,培養學生髮散型思維,提高學生全面、多角度思考的能力。第三輪以當年重大時政為背景對學生生進行強化訓練,強調答題規範化,增強學生的應試解題能力。

2、要求學生對知識點做到了然於胸,解決好解題盲點。這隻有一個方法,就是反覆,再反覆,達到熟能生巧。幫助學生做好規劃,每天讀哪些考點,怎麼讀,哪些考點要求背下來。考過的試卷不僅僅是訂正,而且要把失分的原因找清楚,並且隨時對學生進行抽查,督促學生對疑難問題落實到位,避免再考再錯。

3、利用好輔助資料。對《時事》國中版不僅要從20%的時事考查出發,幫助學生把握重點,而且要指導學生熟悉《時事》中各個文章材料裡可能涉及到的考點,加以分析和設問,因為會考試卷中絕大部分試題的背景材料均來自於《時事》。同時要注重《時事》中的“會考熱線”和“名師導學”欄目中的試題解讀。另外,在組織學生做《時事》中的習題練習時,要向學生強調一點,就是這些材料中所附的答案部分不可用,不要隨便採納它的答案,要求學生養成迴歸教材組織答案的習慣。

4、做好邊緣生的個別輔導。正像校長說的那樣:“只要你關注他,他就會產生信心和動力。”很多老師在輔導中對此也深有感觸。這些邊緣生在考試時總是差一點點,其實就差在審題不認真和平時不自覺上。所以,只要我們多關注他們一些,經常找他們談談話,不時抽查一下某些重點問題,抽空多檢查幾次他們的練習和試卷完成情況、面對面幫助他們訂正、分析和查詢試卷失分的原因,他們的成績都會穩步上升。

以上四點是我在本學期畢業班複習過程中思考最多的問題,也是感覺自己還沒有做到位的地方,今後當多和同事們探討和學習,努力提高會考的優秀率和上線率。

回顧過去,是為了展望未來,我希望我們區的政治科發後的會考中能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