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大班美術課教學反思6篇 美術教學反思:如何激發大班兒童創意?

本文是一位美術老師對自己大班美術課教學的反思,從教學設計、教學方法、學生表現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剖析,並探討了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藝術素養。

大班美術課教學反思6篇 美術教學反思:如何激發大班兒童創意?

第1篇

?長恨歌》是白居易詩作中膾炙人口的名篇,這首詩是他和友人陳鴻、王質夫同遊仙遊寺,有感於唐玄宗、楊貴妃的故事而創作的。

在這首長篇敘事詩裡,作者以精煉的語言,優美的形象,敘事和抒情結合的手法,敘述了唐玄宗、楊貴妃在安史之亂中的愛情悲劇:他們的愛情被自己釀成的叛亂斷送了,正在沒完沒了地吃著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楊貴妃都是歷史上的人物,詩人並不拘泥於歷史,而是藉著歷史的一點影子,根據當時人們的傳說,街坊的歌唱,從中蛻化出一個迴旋曲折、宛轉動人的故事,用迴環往復、纏綿悱惻的藝術形式,描摹、歌詠出來。由於詩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藝術化的,是現實中人的複雜真實的再現,所以能夠在歷代讀者的心中漾起陣陣漣漪。

詩歌是優美而雋永的文學,需要我們用心來體會,而朗讀恰恰能使學生在對文章,特別是詩詞的感悟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風格不同的詩詞,朗讀的語音、語調不同,對學生的薰陶也有所不同。俞文豹《吹劍續錄》曾載:柳郎中(柳永)詞,只好十七、八歲女孩兒,執紅牙板唱squo;楊柳岸曉風殘月squo;。蘇學士(蘇軾)詞,須關西大漢,執鐵板唱squo;大江東去squo;。這不同的唱的情態,正是如今對詩詞的朗讀情態。《長恨歌》突出一個樂極生恨的主題,朗讀這首詩,前面歡快,中間急促,後面低沉哀慼,最後喜中含淚,悲喜參半,這就要求我們同學在誦讀時語調不宜過平。為了能讓學生能更好把握語調,播放朗讀錄音。

其次,在講解詩歌時,我們著重突出三個方面,一是貌之美,一是情之深,一是恨之痛,並在指導過程當中把古今描寫女子的名句引來吟賞一番,並讓學生明白,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在描寫一個人時已經漸漸懂得抓其神韻了,從《詩經碩人》裡面的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魏晉唐元一直到雪琴《紅樓夢》中黛玉的描寫,這中間是一個大的跨越。進而啟發學生懂得應該用怎樣的描寫方法來突出其人物個性。

在講解情至深時,主要從事和情兩點來談,事從生前死後找,情從直接間接尋,學生參與熱情很高。

最後,對於千年以來爭議頗多的主旨,我們一句帶過了,千年都沒解決的問題,瞭解就好,為之討論明確答案則就沒有必要了。

一、預習不夠,學生沒有先結合課下注釋自疏課文,導致理解課文時進度有點慢,下次注意佈置預習。

二、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表達興趣。在主題討論環節,學生的表達方面還有待教師的指導和加強。

大班美術課教學反思6篇 美術教學反思:如何激發大班兒童創意? 第2張

第2篇

課文中青蛙說天不過井口那麼大,還用飛那麼遠嗎?青蛙為什麼說天不過井口那麼大呢?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讓學生做了個實驗:拿出紙捲成圓筒狀。然後通過圓孔看天花板或者四周,說說與平日看到的有什麼不同。學生動手實驗,為每個孩子創造了參與的空間,弄清為什麼青蛙說天不過井口那麼大這一疑難問題。學生在實驗中動手,動腦。既培養了實際的操作能力,也培養了觀察和思維能力。

課文中小鳥說: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啊。小鳥為什麼說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呢?我出示課件,讓學生看一組畫,自己根據畫面進行解說。這樣學生終於明白了:小鳥見識廣,青蛙所見有限,目光狹小。我們要做一個見多識廣的人,不做井底之蛙。學生很自然的悟出寓意,在潤物細無聲中得到啟示受到教育。語文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過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人格的薰陶過程。學習寓言故事,就是要學生通過一個簡短的故事明白一個深刻的道理。

課文中青蛙認為天只有井口那麼大,自己不會弄錯。它錯了沒有,我們怎樣才能讓青蛙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於是讓學生動腦想辦法,同時出示課件:青蛙跳出井口,站在井沿東瞧瞧,西望望。它會怎麼想,怎麼說呢?學生討論,各抒己見。既加深了對課文寓意的理解,領悟,又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積累了語感。既豐富了課文內容,還培養了思維的廣闊性。

第3篇

?打掌掌》是湘教版音樂教材一年級上冊第三課,教學內容包括音樂遊戲《打掌掌》和音樂知識3、5、6的音高、唱名和手勢。這是一首江西童謠,旋律歡快跳躍。歌曲根據兒童遊戲打掌掌描繪了花兒朵朵的優美意境。歌曲為2/4拍3/4拍混合拍一段體結構更增添了音樂遊戲的樂趣。

這堂課,我從感受入手,在各種律動和遊戲中逐層遞進感受音樂、熟悉音樂,將音樂通過聽覺和身勢律動內化到身體和腦海當中,在這樣的基礎上再去學習歌曲,非常自然舒暢,水到渠成,孩子們也不覺得為難,就好比建一棟框架結構的房子,框架搭好了,我們再去填充、細化和精緻當中的每一個細節。

以往的教學,我們常會先把一些難點,一些零件提出來,折騰一下、練習一下,逐一掃除了難點,再來整體的學習歌曲。就好比去搭建一個磚瓦結構的房子,得一磚一瓦的往上砌,紮紮實實,有好的效果,但是孩子們往往覺得不夠好玩,有太多的束縛。

?打掌掌》這堂音樂課,是從玩中開始,在玩中結束,沒有逐句的教唱,而是在過程當中自然而然的聽會了玩兒會了歌曲。

走在歌曲的恆拍裡,讓孩子們跟隨自己的感受,在音樂的世界裡,自如地歌唱,快樂地打掌掌。

第4篇

?說說廣告》是蘇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下冊練習5的口語交際內容。 通過這次口語交際的訓練,目的是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及綜合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自5月24日在全鎮上彙報課後,感受頗深:每上完一次課都有不同的收穫,是一種進步,同時也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以下我就結合這一課的教學實際談談自己的一些認識。

這一節課,我選擇了一個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廣告,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感可發。在每一環節中,我採用言語描述、聲情並茂的廣告短片、猜猜廣告等多種方法為學生創設學習的情境,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的參與慾望,激發學生表達熱情,使得學生想說。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裡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權從一個頭腦裝進另一個頭腦裡,而是師生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接觸。口語交際的課堂中教師要轉變角色,以一個學習者加入到學生的交際情境中,與學生平等對話。在課中我注意示範的作用,引導學生模仿說, 如:你喜歡老師指的這個廣告嗎?你能模仿老師給的這些廣告自己設計嗎?;到有創意、有個性地與老師交流,如:這是我另外設計的廣告;從而參與到主動與他人交流,如:拿著自己設計好的廣告請別人評。在這種師生、生生交流中達到雙向互動的教學效果。

評價使認識昇華,評價熔傾聽、表達、就對於一爐,評價使情思飛揚,言語鮮活。在這一課中滲透著我對學生鼓勵性的肯定評價:你能把別人看到的說出來了,真行!雖然你說得不夠流利,但你能大膽說,值得表揚!肯定學生的發言,就能激發學生表達的自信,就能鼓勵學生主動與他人交流。一個肯定的點頭、微笑、撫摸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時,課中還伴隨著學生的多種評價,如:語言與掌聲。

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哪怕是了一點與眾不同的新觀點,學生的創新意識將會得到發展,主動求新。再讓學生把課堂上所學的、所進行的口語交際向課處更廣闊的空間延伸與拓展,可以跟爸爸媽媽說,可以和好朋友說,自己另外設計其它廣告等。學以致用,讓口語交際真正走向生活。

教學是一門大學問,課課皆學問。嘗試一課,付諸辛勤的汗水,收穫點滴經驗。但我在教學中還有很多細節把握不好,需快馬加鞭,繼續求索。

第5篇

?天火之謎》一文講述的是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為了揭開雷暴的祕密,在雷電交加的天氣裡冒著生命危險進行“風箏試驗”的故事,讚揚了富蘭克林勇於探索、敢於實驗的科學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揭開大自然的奧祕

一、充分發揮了插圖的作用。引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對雷暴的“可怕”體會得較為輕鬆深刻。有利於把學生帶進雷暴發生時那令人心驚膽戰的情境之中。

二、順利調動了學生的積累。通過“看到這幅圖畫,你們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感到了什麼?”調動了學生的生活積累;通過“此時此刻,你想到了哪些詞語?”調動了學生的詞語積累。讓學生想象,當時這些自稱有學問的人是如何對富蘭克林說的?通過言語訓練學生對“冷嘲冷諷”這個詞的學習較為紮實。

三、逼真再現了文字的情境。如課文第一自然段緊扣“可怕”來寫,我通過引導觀察插圖、調動已有積累兩條途徑,將課文第一自然段的文字變成了具體可感的情境,學生在觀察、表達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身臨其境了,體會富蘭克林勇敢無畏、忘我的科學獻身精神

?天火之謎》一文講述的是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為了揭開雷暴的祕密,在雷電交加的天氣裡冒著生命危險進行“風箏試驗”的故事,讚揚了富蘭克林勇於探索、敢於實驗的科學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揭開大自然的奧祕有三點我做得比較成功:一、充分發揮了插圖的作用。引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對雷暴的“可怕”體會得較為輕鬆深刻。有利於把學生帶進雷暴發生時那令人心驚膽戰的情境之中。二、順利調動了學生的積累。通過“看到這幅圖畫,你們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感到了什麼?”調動了學生的生活積累;通過“此時此刻,你想到了哪些詞語?”調動了學生的詞語積累。讓學生想象,當時這些自稱有學問的人是如何對富蘭克林說的?通過言語訓練學生對“冷嘲冷諷”這個詞的學習較為紮實。 三、逼真再現了文字的情境。如課文第一自然段緊扣“可怕”來寫,我通過引導觀察插圖、調動已有積累兩條途徑,將課文第一自然段的文字變成了具體可感的情境,學生在觀察、表達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身臨其境了,體會富蘭克林勇敢無畏、忘我的科學獻身精神!

第6篇

選擇上《武陵春》這篇文章,首先是因為自己喜歡詞,認為它是最能抒發情感而又音律優美的一種文體。其次是喜歡李清照這位女詞人。她自然細膩的文筆,婉約優美的文風,清新精巧的砌詞,在辭賦之壇一枝獨秀。同時李清照最讓我傾心的是她那豐富坎坷,歷經滄桑的生活歷程。一直以為,只有那種看遍人間風景,一生大起大落,歷經風雨而又內心細膩情感豐富,有著自己一貫追求的人才能寫出絕世的作品。《武陵春》恰巧就是這樣的作品。

自己喜歡不等於學生喜歡,自己理解不等於學生理解。為了達到目的同時結合詩詞的教學要求,備課上課時重點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似乎得到了一些效果,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感受。

知人論世,任何一篇流傳下來的文章都與作者的身世,作者的經歷,當時的時代背景有著緊密的聯絡。《武陵春》更是這樣的一篇文章。為了讓學生更早地介入李清照的作品,在預習階段就讓學生去查詢有關李清照的資料,感受詩詞背後的故事。在上課的時候,不時插入與作品有關的資料。特別是讀到日晚倦梳頭時,插入翻書賭茶的故事,讓學生了解到這是一對志同道合、情趣相投、並曾過著風花雪月般生活的眷侶,此時最愛自己最懂自己的一半離開了自己,再怎麼梳妝打扮也已無人欣賞,當然是倦梳頭了。在讀到只恐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時,插入作者的身世經歷;北宋敗亡後,李清照於建炎元年(1127)來到南方,故鄉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書籍文物被焚燬。建炎三年(1129)丈夫趙明誠病故,金人揮兵南侵,李清照為避兵亂而隻身各處流亡。紹興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華時寫了這首《武陵春》。這時她已經53歲了。試問,一個垂垂暮年的孤獨、柔弱靈魂如何能承受得起這許多愁。這些資料的介紹及學生自己已有的知識的積累,對幫助學生深刻的理解文章的詞意主題起著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