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心流讀後感3篇 心流體驗:閱讀的極致感受

“心流讀後感”是指在閱讀過程中,完全沉浸在文字之中,忘卻時間和環境的狀態。本文將從心理學角度解讀心流讀書的意義,並分享如何培養心流閱讀的技巧。

心流讀後感3篇 心流體驗:閱讀的極致感受

第1篇

初見《心流》,以為僅僅是一本普通的關於心靈雞湯的書籍;初閱《心流》,知曉這是一本科學的著作,通過科學的研究方法去解決心理學始終無法解決的幸福問題,很多書籍的作者都是參考了《心流》的研究結果再得出他們的學術結果;再讀《心流》,反覆翻閱,加深感悟,它教會我如何提升幸福感,獲得幸福的能力。

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怎樣才能提高幸福感?幸福無法度量,《心流》作者認為幸福源自於我們內心的秩序,通過引入物理學概念“熵”,提出“精神熵”這個概念,認為我們精神的混亂程度與人生的痛苦程度相關,資訊對人們意識中目標和結構的威脅將導致內心失去秩序。“精神熵”的反面就是最優體驗,就是“心流”的概念。當你全身心地投入某件事,達到忘我的程度,並由此獲得內心的秩序與安寧時,一種極大的滿足感悄悄地潛入了你的心,使你感到快樂,這就是“心流”的體驗,而“心流”感受的出現就是真正的幸福。

迎著風慢跑,壞心情隨汗液排出了體外;地鐵上,讀到一本好書,竟然坐過了許多站;某天上班效率奇高,前一天的難題,輕鬆搞定;這些都是生活中“心流”的體驗。書中作者做了大量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54%的“心流”狀況發生在工作的時候,18%的“心流”狀況發生在休閒中,沒有質量的純粹放任的不斷“熵”增的休閒方式並不能給人帶來“心流”的體驗。現代生活中,工作佔據了我們大量的時間,如果我們能夠學會識別並想辦法創造更多的心流體驗的話,我們可以把每一個工作的時機都轉換成沉醉的時刻。

怎樣獲得“心流”?書中提到,心流產生的關鍵是技能與挑戰的`平衡。當技能大於挑戰時,人會覺得無聊;而當挑戰大於技能時,又會覺得焦慮。當技能熟練度遠大於挑戰難度時,人的精神狀態是放鬆的,當挑戰難度上升,技能熟練度保持不變時,人處於控制狀態,比如在駕車時,如果人能確切掌握周圍環境所存在的客觀風險,那麼就會產生控制感,即不會因為周圍環境產生困擾。當技能熟練度和挑戰難度同時達到一個高峰值時,心流就產生了。

當挑戰難度太大,處理事情的技能熟練度跟不上時,焦慮的狀態,此時增強技能,就會從自我激勵狀態過渡到心流體驗。精神高度集中的人,時間感會消失,會有一種忘我的感覺。知行合一,全情投入,心流不是高大上的職位才能獲得,就算你的工作很簡單,每天做著簡單的動作,但是如果能夠非常投入喜歡做這份工作,肯定也是以此為樂的。

?心流》系統的闡述了心流的理論、進入心流狀態的條件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獲得心流的方法,為人鋪就通往穩定幸福的高速公路。越是成長越是能感受到書籍的力量,安定人心,指明方向。

心流讀後感3篇 心流體驗:閱讀的極致感受 第2張

第2篇

這本書的名字,是從一個男孩的嘴裡第一次聽到的,當時這個詞連同這個人,都進入了我心裡。現在快四年過去,我開始看這本書。我和他都有變得更幸福嗎?我似乎可以微微點點頭,我希望他也是的。

人會因為現代文明的進步而更幸福嗎?上天已經做了最好的安排,我們只需要順著生活之流就是最幸福的路嗎?no!外在文明的征服已經到達火星,而我們現在也是慾望的努力,極少人建立了內在的有序,而且我們的注意力被瓜分成碎片,離專注的快樂越來越遠。一個富裕、科學昌盛的複雜世界,更笨不可能將幸福雙手奉上。

幸福,與外在關係不大。我們所能想象的最接近所謂的幸福裝填,就是日記月累的最佳體驗匯聚成的一種掌控感,一種能自行決定生命內涵的參與感。

心流是意識和諧有序的一種狀態。如何控制意識、使意識清明、以便從體驗中汲取快樂,並創造生命意義,是幸福的關鍵。

在這裡,現代文明強調的”追隨內心的感覺“成為商家肆意宣傳的口號,挑逗人本能的衝動,讓人成為瘋狂消費不需要的產品嗎,剝奪人的精力以牟利,使人淪為社會制度的附庸。在這一方面,現代文明將人推向了更大的內心混亂。為了奪回人生的控制權,我們必須建立意識的秩序。

意識是什麼?意識是我們心中的人生總和。從生到死,眼耳鼻舌身意所感的綜合。在意識的裡面,注意力就像是一盞探照燈。每當環境、資訊對意識的目標構成威脅,就會發生內在失序的現象,這就是”自我耗損“、“精神熵”,他會讓自我解題,使效率大打折扣。精神熵的反面就是精神有序,即最有體驗。

最優體驗出現時,一個人能夠全心投入以求實現目標;沒有失序現象需要整頓,自我也沒有收到任何威脅,因此不需要分心防衛。

體驗過心流的人都知道,這份深沉的快樂是嚴格的.自律、集中注意力換來的。“庖丁解牛”就是最佳體驗。

現在,讓我們按照西方文明的老思路,來結構最佳體驗。首先,讓我們來分清享樂和樂趣的區別。享樂,包括睡眠、休息、食物和性都屬於回覆“均衡”的體驗,他們不帶來心靈的成長。享樂雖然有助於維持意識的秩序,卻無法在意識中創造新秩序、創造樂趣。享樂無需消耗精神能力,但是樂趣必須運用高度注意力。

一種文化若能成功確立起一套目標和規則,不但能吸引其成員,又能配合他們的技巧層次,使他們能經常感受到強烈的心流,那麼他就更接近遊戲。這時候,我們可以說,這種文化已經成為一場偉大的遊戲。作者:我叫綠

第3篇

終於一口氣讀完了這本不算厚的《生命的心流》,感觸很多。

這是一本教會我們如何生活、如何尋找快樂的書。顯而易見的,我們每個人都是有個體差異的。不可否認,每個人的家庭背景、成長環境對自身的生活有著很大的影響,但是,選擇快樂的生活卻是靠自身的自主性決定的。

一個人只要不是十分貧窮,即使給他再多的金銀珠寶,他所獲得的快樂程度也不見得會提升。的確,這叫好比叫一個飢餓的人去吃蛋糕,只有吃飽前的那幾塊蛋糕才會帶給他快樂,相反,如果超越限度,蛋糕帶給他的快樂感受則會遞減,甚至產生負面的影響,經濟學中把這個稱為“邊際效應遞減”,很是貼切。在我們獲得基本的生存條件後,我們就應當轉而去追逐理想,去設定我們生活的目標。正如書中所說,“沒有夢想,沒有風險,生活也就變得微不足道”。

這本書的重點是“心流”,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做事的靈感。然而很奇怪的是,當我們放鬆下來看電視或者上網時,我們所獲得的心流與感受恰恰是很少很少的。但當我們拿起筆來工作或者學習是,我們獲得的心流則是最大的。究其原因,就在於我們設定了明確的目標,全神貫注,集中精神與我們所做的事上。你會被塑造成一個什麼樣的人,最終是受你追求目標的左右。一個人若缺乏一貫的目標,就會三心二意,難以貫徹始終。毫無疑問的,有些人在某些方面的確很有天賦,他們對音樂、數字很敏感,但若想成為真正的音樂家、數學家,則需要不斷的投入精力去練習。這讓我想到了“刻意練習”。

在工作生活之餘,我們也應該學會休閒。一般來說,我們的休閒集中在電視和上網上,其實我們也有自己的愛好,音樂、運動等,然而這些愛好需要我們過多的準備時間,因此我們往往在短時間內選擇電視,即“被動式休閒”。被動式休閒不需要我們耗費太多的精力,也不具備什麼挑戰性,因而它很輕鬆,但同時,我們也不會獲得很大的樂趣。過多的被動式休閒也會讓我們產生鬆懈感,精力不易集中等問題。所以,在我們的日常休閒中,我們應當培養自己的.愛好,即使我們所付出的努力很大,但相反我們得到的樂趣也是很大的,同時我們也會培養起我們自己的健康的休閒方式。

在我們的生活中,工作、休閒過後就是社交了。人是群居動物,我們需要家人、朋友的陪伴,我們需要有人分享我們的快樂,分擔我們的傷痛,社交活動帶給我們的快樂是最大的。那些患有抑鬱症的病人,他們在於外界交往時往往是正常的,但獨處是,則就會引發他們內心的恐懼。所以,與人交流,與人溝通會帶給我們心靈的觸動,會讓我們體會到更多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