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大國崛起紀錄片觀後感13篇 輝煌崛起:壯麗中國之路

《大國崛起紀錄片觀後感》是一部以展示各國強盛崛起為主題的紀錄片。片中生動呈現了中國、美國、俄羅斯等國家在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的巨大成就和全球影響力的提升。觀後感人,讓人深刻認識到大國崛起對世界格局和國際秩序的重要性。

大國崛起紀錄片觀後感13篇 輝煌崛起:壯麗中國之路

第1篇

?大國崛起》描述了自15世紀開始500年的時間裡,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九個國家相繼稱霸世界,並日益成為超級強國的歷程,從政治、經濟、思想、宗教、藝術、軍事、外交等多個角度分析大國興衰的成敗得失。這些不同篇章的文字和片段留給我的是深深的震撼……

放眼位於歐洲伊比利亞半島西南部的葡萄牙,這論面積還不如中國的一個省份,15世紀時還不到100萬的人口的小國,當初僅僅是為了獲取香料這個簡單的願望,卻開創了真正意義上的大航海時代。他的成長,如同一艘小船經歷了海上的大風大浪,日益看到聳立在海中央明亮的燈塔,最終成為了第一代世界大國。我們可以看到,國家的昌盛並不是以人口、面積來衡量的,葡萄牙所展示的就是他磅礴的勇氣和不屈的傲氣。他用他磅礴的勇氣和不屈的傲氣向全世界證明著他們的力量不可小覷。

再觀位於歐洲中部的德國,記得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曾說過:“正是由於窮困,所以要辦教育。”在這個教育普及的國家中僅柏林洪堡大學就有29位科學家加冕過諾貝爾獎。難怪德軍總參謀長毛奇早就自豪的說過:“德國的勝利早已在國小生的講臺上決定了!”我們從中可知,國家總在不斷的發展,而人類短暫的生命永遠也無法比擬一個國家漫長的歷史,人類渺小的功績永遠也無法比擬一個國家的莫大的榮耀。所以,培育下一代的幼苗是迫在眉睫的任務,人類不斷延續,永不熄滅的香火,是世世代代國家的精神傳遞的骨幹,德國正以這一點換來了最終的勝利……

在眾多國家中,東亞島國日本尤讓我折服,我們暫且撇開他們對中國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暫且收起我們對他們敵意的眼光。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日本如今卻以他強大的國力堂堂正正的屹立在我們的前頭。他曾經和我們的大清帝國一樣,資源外流,文化落後,同樣慘痛的遭受著西方列強無止境的入侵。然而,面對同樣的狀況,他們看到中國“落後便要捱打”的局面,否定了頂禮膜拜所帶來的暫時安穩,他們迅速圖強振國,維新求變,以驚人的速度迅速成為亞洲第一個擺脫西方列強侵略並實現工業化的國家。這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個始終都堅持團結,善於學習的民族創造了今日的輝煌。

大國崛起紀錄片觀後感13篇 輝煌崛起:壯麗中國之路 第2張

第2篇

?大國崛起》是中央電視臺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國的強國曆史為題材並跨國攝製的大型電視紀錄片,該片以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等西方九國為題材,解讀15世紀以來這些世界性大國崛起的歷史,探究其興盛背後的原因。

而大國崛起的原因有什麼共同點呢?這九國說明了其中的一些答案:

對比現在的中國,我們提出的“和平崛起”與他們有所不同。目前世界正處在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程序中,資訊革命是當前的標誌,只有擁有科技創新的能力,才能贏得更大的市場,實現國家的整體提升,達到和平崛起的目標。

要實現這樣的崛起,中國就要學習各國崛起的優點,克服不利因素,避免崛起中的不良影響。

首先,我們要加大教育投入,提升人才競爭力,使全體國民的高等教育素質繼續提升。

美國雖然現在受經濟危機的影響,國力在逐步衰退,鋼鐵工業和重工業製造業在失去,就業壓力增加。但是我們業應該看到美國仍然處在科技創新的最前沿,科技競爭力還是很強,而科技創新的背後是其高科技人才儲備的實力,美國大學的教育水平在全世界來說,仍然是一流的。我國的高等教育水平要崛起,只有教育崛起,才能實現人才水平的崛起。

其次,我們要繼續堅持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繼續主導經濟改革,讓中國的市場繼續成為全世界經濟的發動機。

全世界在經受經濟危機的創傷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而中國市場的開放和擴大內需的潛力,成為了各國的救命稻草,各國紛紛在中國建立研發中心和製造基地,期盼中國市場的經濟發展,帶動各國走出世界危機。而中國也加大經濟改革力度,不斷加大經濟投資,推動我國gdp水平的更高層次發展,目前我國已經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我想,如果再有10年,很有可能超過美國,實現經濟總量的新騰飛。

最後,我們要繼續進行科技創新,實現產品核心的技術的掌握。創新能力是當前各國科技水平的體現,有沒有核心競爭力,就看你是否掌握真正的核心技術。目前,我國正處在科技創新的新階段,創新力成為各個企業進行市場競爭的法寶,因此,只有我們不斷的推進核心技術的研發,才能在未來的道路上,取得先機。

總之,我們既要學習他國崛起的先進思想和技術,又要從自身實際出發,制定我們特色的崛起之路,走處一條區別他國的和平之路,中華民族的復興就在不遠的將來,讓我們中華兒女奮發圖強,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和平崛起之路。

第3篇

藍天,留下了空白,才有了“纖雲弄巧,飛星轉恨”的波瀾;歷史,留下了空白,才有了青家空留,遐思不斷;今日的國慶,留下了空白,才有了我對民族精魂的品味與欣賞。

當一場春風吹遍大江兩岸,中國開始敞開胸懷,迎接八面來風,他變得獨立了、堅實了。中國奧運取得盛世輝煌,“神七”昇天如同巨龍騰空而起,徵兆著中國的崛起。然而歷史不會忘記,隨著一聲吶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這聲音響徹了大江南北,迴應在世界各地,站在世紀潮水頭,中國將誠信、務實的大國形象傲然挺立於太平洋兩岸。

千年萬載,華夏一直在吟嘯著,那吟嘯聲便迴盪在千般丘壑、萬頃巨瀾、億萬炎黃子孫的心中。古老蒼勁的民族啊,文明傳承的國度啊,我要擷取你的嫋嫋餘音,來窺得你的全部。

奧運會期間,一面面鮮豔的五星紅旗飄揚在鳥巢的上空,中國正走向體育強國的寶座上。看到一團火焰,燃燒在茫茫大漠上,一支長箭像龍一般直刺雲霄。“神七”的成功發射是中國航天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它向世界宣告:“中國在航天史上又邁出了一大步。”我感到了無比的自豪和激動,我彷彿看到中國在一天天的強大,看到了中國人自豪驕傲的笑容。

奧運會期間,喝彩聲,鼓掌聲,呼嘆聲不絕於耳。聽到萊茵河畔,蕩起了滾滾的“海爾”潮水,聯合國的講壇,開始有了中國人字正腔圓的“吶喊”。

今日的中國已經不是昔日的弱國,中國的一天天強大讓世人感到驚訝,中國人再也不是“東亞病夫”了,中國成為今日的體壇主角。同時世界因中國更精彩,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需要中國。

當我聽到國歌在北京的空中迴盪時,我熱血沸騰,無不為我們的祖國感到自豪與驕傲。我相信全國人民都在自豪驕傲的說:“我是中國人!”我相信這樣強烈的民族精神,這樣強烈的愛國熱情,在激勵著我們炎黃子孫,使我們祖國更快地騰飛,成為世界的強國。

盡情期待著國慶大閱兵的到來,並祝願祖國的未來更加美好。

第4篇

?大國崛起》它是以歷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視野解讀15世紀以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這九個世界性大國崛起的歷程。

九個國家曾經在世界歷史舞臺上擁有輝煌經歷的風雲大國的興衰,為討論國家發展問題提供了可資借鑑的歷史資源和文明資源,這部片子不光讓我知道了很多的歷史知識,也告訴我怎樣從歷史故事中去思考和分析一些有意義的問題。在每個國家崛起的故事中都有一個深刻的道理值得我們思考和學習。

?大國崛起》的播出符合時代的要求,哪個國家都想發展壯大,哪個國家都想奮發圖強。特別對於中國來說,意義更大。13億人口的中國,要想崛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旦崛起,世界的格局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以史為鏡,可知興替矣”,這是一千三百多年前,李世民和魏徵一段對話中的摘錄。先人早已告知我們,要學會從歷史中去吸取教訓,避免走錯路、彎路。帶著五千年積澱下來的智慧,經歷了改革開放的中國人已經學會了突破各種困擾,只求發展“發展”之本身,拋棄了不必要的意識形態束縛,中國的大國之路必將穩步向前“忽視過去的人,在未來行程裡只是一個缺乏思想準備的匆匆過客。

在回顧與深思其他世界大國崛起的過程,希望可以從中看到我們自己!曾經的我們,亦是世界的中心!所以對於我們來說,崛起這個詞語並不恰當,更適合的應該是復興!而這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亦是我們成天在說,也是需要我們不斷去努力的!

只有不斷努力去迎接未來的創新,才能鑄就明天的輝煌!

第5篇

大國崛起是一部歷史紀錄片,激勵我們努力學習成為國家棟梁,發展中國讓中國成為發達國家。美國,現如今發達國家,也是從前從弱小一步步努力走向強大的。

第十集新國新夢講述了1620年,五月花號載著一百多名英國清教徒來到北美大陸。遵照登陸前簽訂的《五月花號公約》,清教徒開始了在新大陸上自治管理的生活。100多年後,由於英帝國強行增收印花稅,殖民地獨立戰爭爆發,1776年,北美13個殖民地宣佈成立美利堅合眾國,並在1787年制定了對美國發展影響深遠的成文憲法,建立起中央政府。此時,大量移民帶來了歐洲最先進的技術成果,拿過歐洲接力棒的美國,迅速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

美國快速發展,但制憲會議上懸而未決的奴隸制問題,最終在1860年導致了一場內戰。林肯總統帶領北方打贏了這場維護國家統一的戰爭,中央政府也由此逐漸壯大。在政府推動下,歷時一個多世紀的西進運動成果斐然。此後,愛迪生將美國率先帶入電氣時代,對發明和創新的制度性保障成為這個國家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1894年,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強國。這個年輕的國度已站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潮頭。這一集告訴我們工業革命的重要性,要努力發展經濟和工業革命使中國走向富強。任何國家的強大都離不開人民的努力和堅韌不拔的精神。要向發達國家學習,努力提升國家的實力。

第6篇

記得以前學生時代,一上中國近代史,我就逃課,有關這方面的圖冊一本也不買,原因是感到這門課的內容悲慘得令人窒息,今天割地明天賠款,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一個接一個,真是太傷自尊了。不僅如此,在國人筆下的中國近代史,深藏著一種強烈的'悲情情結',一字字似乎都用血淚講述著中國百年來的苦難歷程,同時,還在義憤填膺地譴責西方列強的野蠻無理。這是中國人一種獨特的歷史觀、世界觀。央視正在熱播的12集紀錄片《大國崛起》之所以引起了廣泛關注和熱評,我認為關鍵之處就是,正面敘述了被我們稱為西方列

強的國家崛起的過程,對國人根深蒂固的歷史觀和世界觀提出了挑戰。

中國的近代史有那麼多'悲情情結',起源於中國自康熙以來緊閉的大門被西方列強的堅船撞開、中國人天朝大國的桃園美夢被它們的大-炮轟開之後。

歷史上,中國一直是重農業輕商業,重陸地輕海洋,重防守輕進攻,自給自足,這使中國完全可以在對外封閉的情況下解決自我生存問題。再加上本身'地大物博',中國人始終認為,中國是天下的中心,其他民族是未曾開化的,把東邊的民族稱為夷,西邊的稱為戎,南邊的稱為蠻,北邊的稱作狄,全部都帶有貶低蔑視之意。

這樣一個向來是恩施天下、極少冒犯別人的大國,自1840年以後的一個多世紀裡,前後被西方強迫簽訂了1000多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不僅將自己的領土暫時地或永久地劃歸外國,賠出近20億兩白銀,海關也幾乎交由外國人管理。這的確是每一個炎黃子孫不可忘記的屈辱歷史,特別是中國幾乎從沒主動地去惹誰卻無辜遭受此慘禍,更令人心痛不已。伴隨著腐朽、沒落但又自我感覺良好的中國,被列強連拖帶拉、連打帶壓地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種揮之不去的'悲情'自然在中國人心中長久地沉澱下來。

'悲情情結'是可以理解的。但問題是到底怪誰呢?百年後的今天,我們要做的更多的是依然黯然神傷地述說著那段悲慘的經歷、控訴西方列強的暴行,還是更深層次地看待西方崛起的程序,總結那段歷史的教訓呢?

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現在回過頭來看那段歷史,生機勃勃的西方與腐朽沒落的滿清王朝之間是絕不可能有什麼'平等'條約可言。無論在自然界還是在人類社會,這都是一個非常殘酷但又無法更改的規律。

對於這個問題,偉人已有高論。馬克思說:'與外界完全隔絕曾是舊中國存在的首要條件,而當這種隔絕狀態被英國的暴行破壞的時候,接踵而來的必然是解體過程,正如小心儲存在密閉棺材裡的木乃伊一接觸新鮮空氣便必然解體一樣。'主席說:'要改變‘落後捱打’的局面,就必須打破封閉狀態,實行對外開放。西方產業革命後,中國之所以落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的封建統治者採取愚昧的閉關自守政策,不思進取,因而既跟不上時代步伐,也不能抵禦外來的侵略。'

站在今天的高度反觀那些大國的強勢崛起,反思近代中國的弱勢發展,我們似乎應當這樣總結:造成近代中國歷史悲劇的因素固然有西方列強的蠻橫無理,但更在於中國自己沒有把握時機,沒有搶先走上近代化之路。歷史絕不能忘卻,可該記住的不只是曾有過的輝煌或遭遇的苦難,最主要的應該是經驗和教訓。歷史需要反思,可反思的主要不是別人當初不該做什麼,而應是自己當初為何沒有做,為何不搶佔歷史先機,事先成為世界強國。只有這樣,才能以史為鏡,校正中國今後發展的路標。

第7篇

第一集學到了要有探險精神,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喜歡探險,在大理這邊經常會看到西班牙一家人騎車旅行。很多事情要敢於去做,敢於嘗試。西班牙個葡萄牙人敢於探險,敢於挑戰海洋,發現樂新大陸,獲得全校海洋霸主。

還有一點就是機會,有機會了一定要抓住。葡萄牙王室沒有接納哥倫布的請求,西班牙王室接受了,於是獲得全校發現美洲新大陸。

第二集學到了投資理念和借力。投資自己的時間,精力,財力,充實自己。學會借力,達到資源的優化配置,借用別人的力量,來完成自己的目標。荷蘭是個小國,資源匱乏,但是荷蘭會利用外力,利用別國的資源發展自己。荷蘭人還會投資,他們懂得投資,投資一些資源,讓別人為自己勞動,創造更多的財富。

第三集學到了物極必反,世界上任何東西都是守恆的,就像我最近看的道家思想,否極泰來,陰陽互轉。查理一世過分要求王權,結果被送上了斷頭臺。當一方力量過強,到一定程度會轉向另一方。

第四集學到了市場,市場無疆,做一些事要有遠見,高瞻遠矚。英國看準全球市場,進行全球貿易,全世界都是他的殖民地,非洲為他提供勞動力,美洲為他提供土地資源,亞洲為他提供市場。

第五集學習到了,獨立自主,一個國家要有自己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才會屹立於世界。一個人首先要有自己獨立的思想,之後經濟獨立,做一個正真的自己。德意志一直處於分裂時期,各個邦國不團結,所以德意志發展不起來。最近看的哲學思想,唯物辯證法中個性和共性的關係。一個人偉人的偉大之處在於他的思想之偉大。

第六集學到了和為貴,這是中國的儒家思想,以和為貴,大道之行,結合唯物辯證法中的事物發展的內因和外因之間的關係。

教育的重要性,看一個發展前景,就要看這個國家對教育的態度,看一個人的發展,就要看這個人對學習的態度。德國注重教育,發展教育,重視人才,德國才會得以發展。

第七集學到了學以致用,別人的東西要學習,不能按部就班,要結合別人的東西,取長補短,不能因為別人的好全盤否定自己。一個國家的文化也是,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精髓得東西要保留。日本效仿西方,按部就班,沒有符合本國國情,發展受阻。

第八集學到了臥薪嚐膽,非寧靜無以致遠,非淡泊無以明志。痛定思痛。彼得一世隱姓埋名向美英學習,學習到了正真的技術,建設自己祖國。

第九集學到了規劃的重要性,也就是目標,計劃。一個國家要有巨集觀的五年規劃,一個人要給自己一個人生規劃,職業生涯規劃,每年,每個月,每個星期,甚至每天都要有規劃。有了目標,朝著制定的目標奮鬥。管理好自己的目標。蘇聯的五年計劃,國家有序的發展自己經濟。

第十集學到了功遂身退和專利。功遂身退,天之道也,這是道德經裡第九章的內容,華盛頓就是這樣做的。

我們要保護好自己的產品,包括自己創造的物質和精神產品。

第十一集學到了巨集觀調控,國家干預經濟,貧富差距。美國發生的經濟危機,經濟大蕭條,就是市場經濟自我發展的不利,國家干預經濟,有效調節經濟。

第十二集學到了文化在國家發展中很重要,一個民族要有自己的文化。經濟全球化。

第8篇

這個禮拜,看完了《大國崛起》。這部長達12集的紀錄片,我覺得是央視近年來最好的影片,拍得很大氣巨集偉,尤其是它的音樂跟動畫製作水平,感覺很像美國大片了。影片中對各國發展分析的也不錯,有如一位博大精深的歷史老師,讓我很好的回顧了一下高中的歷史,(哈哈,雖然高中歷史學的也還是不錯的)更加寬廣的開拓了我的視野。

玩過《大航海時代四》的朋友應該對大國崛起的一些國家跟城市都不會陌生吧,這也是我對這部影片非常有興趣的一個支點。影片中那唯美的畫面、巨集偉的帆船、感人的音樂,感覺跟遊戲如出一轍。這的確是一款讓人很長見識的遊戲。

不想過多的評論,每個人看完《大國崛起》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網上的評論也都是一大把,比我想的有見地多了。影片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兩個國家:荷蘭跟美國。

也許是因為高中歷史課本對荷蘭這個國家的描述非常少吧,感覺看荷蘭的強國曆史是特別新鮮。另外荷蘭也是本人特別嚮往的國家:鬱金香,風車,海道,港口,當然還有那別樣的文化跟歷史。荷蘭的發展跟其它國家不同,它沒有依靠過多的武力掠奪,而是依靠自由貿易跟制度創新不斷使自己的工商業得到發展。小小的荷蘭,卻誕生了許多第一個出現在世界上的機構。荷蘭人口不多,卻享有海上馬車伕的美譽。荷蘭,還成為第一個侵略我們國家的西方大國。這個國家,不可小覷。

美國,正如影片中的標題--新國新夢,很喜歡這種充滿夢想,自由開拓的感覺。美國人的歷史就是移民的歷史,就是各國精英尋夢的歷史。還有一點是美國曆史上,關鍵人物在關鍵時刻總是作出了正確的選擇,讓這個國家沒有走太多的彎路。我想,這也是跟它的政治制度的合理性分不開的。

末了,從大國崛起想到個人崛起,它也有很多借鑑意義的,一個人進行新的嘗試、產生新的觀念,擁有新的視野,是很容易崛起的。

第9篇

葡萄牙、西班牙,都是依靠民獨立的強大國家力量和海洋優勢,通過香料貿易和殖民掠奪,而成為世界性的大國;荷蘭,是在四百多年前,依靠海洋貿易和商業制度上的創新而奪得世界霸權。它們的大國之路,對中國的參考價值已經不大了。

而以英美法德日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大國發展之路,以及蘇俄的強大之路,對正處在綜合國力快速上升中的中國,有著巨大的借鑑意義。

由荷蘭首先開創的一些現代商業制度,比如股票交易所、銀行,在英國的手裡發揚光大。英國通過海戰奪取了海上霸權,但真正使其獲得世界霸主地位的,卻是由首先在英國開始的工業革命帶來的生產力飛躍,及其建立的資本主義經濟體制。而美國,則在二十世紀早期,代替英國,成為了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制定者和完善者。早期由英國開創的自由經濟模式,在經歷了幾個世紀之後,帶來了重重矛盾,而美國,受蘇聯模式的啟發,加強了政府對經濟的干預,重新確保了資本主義經濟體制的健康發展。法國則大多是借鑑英美的經濟體制,沒什麼特別可言。

蘇俄的大國之路,則充滿了跌宕起伏。沙皇時期的農莊經濟模式,決定了它決不可能在與已經實現工業化了的歐洲大國之間的較量中勝出。但伴隨著十月革命而來的蘇聯,採取了高度集中式的指令性計劃經濟,而且有馬克思主義這個強大的理論支援,使其經過一個五年計劃即邁入了工業化大門,工業生產能力巨增。儘管計劃經濟使蘇聯的經濟發展不平衡,但是,卻使其擁有了強大的軍事政治力量,造就了蘇俄的大國之位。

與上面兩種情況有所不同的是德國和日本,它們都採用的是英美的資本主義經濟體制,但是,卻是由國家來推動、引導經濟的發展,從而克服了自由主義經濟模式的弊端,都搭上了工業化的末班車,成為世界性的大國。

考慮到蘇聯經濟體制的最終垮臺,總的來說,在國家指導下的自由發展的經濟制度,是相對較好的經濟體制。而美國在大蕭條期採取的經濟恢復措施,包括增加國家支出從而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等,對中國目前面臨的經濟社會問題,都依然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儘管這些國家的政治制度在成為大國的過程中,都是向著更公平、民主的方向發展。但是,它們的政治體制依然差別巨大。如最後一集《大道行思》中,被採訪者,法國戴高樂基金會主席伊夫·蓋納所言:“一個國家的體制應該適合那個國家和人民的情況。英國人的民主和法國人的民主是不同的,法國人和義大利人的民主也是不同的。”

中國的政治道路,只能從自己的歷史中去反思。從漢初的“文景之治”到清朝的“康乾盛世”,所有的盛世都具備一個共同點——國家統一,中央集權,軍事強大。一個散亂的國家是不可能強大起來的;而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複雜的地域、民族關係,註定了唯有中央集權,統治階層具有強大的控制力量,才能夠保證國家的統一;更進一步的,才可以有能力去幹預經濟的執行。這也正是當今的中國,要確保臺灣不獨立,堅決打擊分裂勢力的原因。

軍事力量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自從近幾年中國海軍的新型核潛艇成功試射8000公里射程的潛射洲際導彈之後,美國的航母艦隊已經不敢輕易到臺海遊蕩了。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而強大的軍事威懾,特別是核威懾,不僅可以保證我們自己不受侵犯,還讓我們具有了在國際政治上發言的話語權。

同樣,西方執意推銷的多黨制,對於中國來說,也看不到任何的好處。專制固然有其弊病,但是,比較起來,“亂”則是更讓國家內耗的情形。而且,一黨的內部,也可以形成多種力量制衡,同樣可以保證黨的健康發展。況且,七千多萬黨員中,畢竟大部分還是社會的中堅力量。也只有具備這麼強大群眾基礎的共產黨,才有能力領導中國的大國之路。

英國首相丘吉爾有這樣一句名言:“我寧願失去一個印度,也不肯失去一個莎士比亞。”一個國家的文化,是民族之魂,發展進步的保證。無論是英美法德還是蘇俄,在它們國力崛起的過程中,都可以看到背後推動這種上升的力量——文化。無論是科技上的發明創造,經濟上的探索發展,還是管理上的開拓創新,都包含著思想、文化的底蘊。

中國擁有偉大的文化傳統和智慧,中國人具有發展所需的聰明才智和堅忍不拔的優秀品質。很高興地看到,僅僅通過三十年的發展(真正全速發展的只是近十五年),依靠技術引進和創新,中國在很多領域已經大大縮短了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大量的回國留學生,也帶來了西方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知識。而最近幾年,中國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的表現,則更體現了高超的智慧。不僅僅是美國,中國也已經可以輕鬆駕馭大國之間的微妙關係,懂得了巧妙周旋和借力打力,技術之高超,甚至更勝美國一籌。比如最近中國在伊朗問題上,由局外人到作為重要利益方而參與斡旋,就體現了高明的國際政治策略。

而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儒家文化,也隨著眾多孔子學院在海內外的建立,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這不僅讓更多的人聽到了中國的智慧之音,而且反映了中國正統文化的強盛。這是世界公認的,僅有古希臘先哲的思想可與之比擬的超人智慧,它定可在中國崛起的道路上給我們指點迷津。

“以史為鏡,可知興替矣”,這是一千三百多年前,李世民和魏徵一段對話中的摘錄。先人早已告知我們,要學會從歷史中去吸取教訓,避免走錯路、彎路。帶著五千年積澱下來的智慧,經歷了改革開放的中國人已經學會了突破各種困擾,只求發展“發展”之本身,拋棄了不必要的意識形態束縛,中國的大國之路必將穩步向前!

第10篇

以歷史為主題,通過全球的視野,講述了500年來9個世界性大國興衰歷史變遷。通過電視展現大國引領世界文明的輝煌過程,以及世界大國風雲激盪的歷史畫卷,整部紀錄片揭示了大國崛起之路上在於改革和發展這一基本規律。讓我在領略了世界經濟史和文明發展史魅力的同時,也讓我對建鄴之崛起有了一些自己的觀點:

觀看《大國崛起》,讓我揪心。在我們讀過的書本中,常說偉大的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悠久,地大物……,多少年來,我們為此陶醉。看過此片,對照十五世紀以來中國所走過的道路,我們如夢初醒,不無遺憾!說有遺憾,因為在人類地理大發現的時代,我們的祖先曾經有過領先世界的輝煌,有過崛起的機遇。早在1405年鄭和的船隊就已經乘風破浪,遠航東南亞和印度洋沿岸,比葡萄牙人早了近一個世紀。只是當年的鄭和帶領著大船隊,只是去宣揚我泱泱大國的實力的,宣揚過後,就回來了,啥事都沒幹。而西班牙和葡萄牙這些小國卻是帶領著堅船利炮,掠奪著各地的財富回去把他們的國家建設成“大國”。人類進步的機遇是有限的,誰能抓住,誰就會搶得先機。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法國、德國、英國、這些彈丸小國之所以稱之為大,正是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關鍵時期,抓住了機遇。

歷史像一面鏡子照映這我們的今天。時至今日,國家在崛起,地區在發展。如何在南京的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又快又好發展中使建鄴進入前列,關鍵是抓住新的區域調整這個關鍵機遇期。

要解放思想,首先我們要有思想。思想是一種認識,一種客觀事物在我們頭腦中認知的反映,並通過語言、文字、動作表達出來,是一種“思”與“想”的結合。作為一種思想的常態,解放思想最根本的要解決思維方式問題,即從主觀主義、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中解放出來。要使自己的思想認識,隨不斷髮展的客觀實際變化而變化,敢於實踐、勇於探索,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要解放思想,我認為一是不能害怕解放。不能有“怕”的思想,怕出毛病、怕犯錯誤,怕上級責怪。在工作中有時會有很好的建議、措施,但由於“怕”的思想在作怪,不想說,不敢說。二是不能亂解放。就是不知道什麼叫解放思想,不知道從哪裡著手,更不知道應該怎麼辦,主要是平時學習不夠,思想不夠敏銳,思路不夠開闊,思考不夠全面。

解放思想不是一句空口號,我想只有通過不斷學習、善於思考、勇於實踐、敢於轉變,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與行動統一起來。

腳步達不到的地方,眼光可以達到;眼光達不到的地方,思想可以達到。只要我們勤學習、善思考、勇實踐、敢轉變,徹底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將所學所思在實踐中運用、在實踐中檢驗、在實踐中昇華,我們的建鄴一定能夠得到持續、快速發展,社會一定會更穩定、更和諧。

中國改革開放走過了30年曆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的成就。但是隨著改革的深入,深層次的矛盾也暴露出來。改革開放以後,由於種種原因,社會成員之間在地位和財富分配等方面趨向兩極,導致社會出現不和諧現象。現在,我國的改革發展已經進入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同時也是“經濟容易失調、社會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會倫理需要調整重建”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產業之間以及佔有資源不同的人群之間的收入差距還會拉大,而隨著收入提高及差距拉大,各種利益關係日益複雜,如果處理不當,就容易引發社會不穩定。而新的制度體系的完善和定型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新舊體制、機制的銜接又不及時、不到位,就有可能產生社會無序、行為失範等問題。鑑於此,黨中央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命題。這是黨中央克服單純市場機制侷限性的一種新觀點,是一種經濟活力與社會和諧兼得的新思路,是“以人為本”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相統一的發展觀,這一發展觀旨在改善參差不齊、自相矛盾的發展現狀,其主旨是不求最佳,但求和諧,營造一個社會各個階層都能各盡所能,各得其所,社會各階層互惠互利,各自的利益都能得以基本滿足,各階層間的利益關係能夠不斷得到協調的社會。

新的區域劃分調整後,建鄴新城區的建設正在如火如荼進行,在新城建設中,必然會牽扯的各個階層的利益,各種經濟社會問題就會逐漸產生和凸顯出來,不僅影響許多社會成員個人的生存狀況、引發比較激烈的衝突、破壞社會秩序,而且也會阻礙經濟本身的進一步發展。

為此,我們不但要抓經濟建設,各種社會問題也不能忽視。不能只講效率而忽視了公平,這樣只會使社會問題有積壓、增多的趨勢,甚至以犧牲一個階層(群體)的利益去滿足另一個階層(群體)的利益,形成了諸多社會不穩定因素,使社會執行不順暢,社會各階層不和諧。這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一是人際關係和諧。不能為了出政績,打著為人民謀利益的旗號,幹著勞民傷財的事;不能爭於求成,要處理好“當前”和“長遠”的關係;不能為了個人的既得利益,用自己的“政治優勢”極力維護少數群體的利益,以便從中得到些“好處”,而不惜放棄群眾利益;遇到群眾不理解、不支援甚至反對的事情時,不能總是叫委屈,說群眾素質低,不識大局,更不能稱群眾是“刁民”,把群眾推向黨和政府的對立面。而應該站在群眾的立場上,實施“換位”思考,切實為群眾著想,不斷探索解決這些問題的新方法、新思路。只有這樣,才能得到群眾的理解、信任和支援,才能實實在在地提高構建和諧社會的能力。二是“當前”和“長遠”和諧。不能只為了當前的、具體的眼前利益忽視以後的發展。比如,有些地方政府為了增加gdp,而承接了發達國家排汙嚴重的產業。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說政府和企業都得到了眼前的利益,但汙染了環境,也就是損害了長遠的發展。也不能片面強調長遠利益而不注意關心解決當前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問題,對人民的疾苦不聞不問,對嚴重侵害人民利益的腐敗現象和其他醜惡現象視而不見,甚至包庇縱容。

通過學習,可以開闊視野,發現不足。所以要學習,學習歷史,學習先進,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別的不說,就從《大國崛起》中的幾個細節我們就可以學到很多:1、哥倫布在遠航探尋新大陸過程中,數月未找到陸地的影子,船員譁變要求返航,哥倫布說再堅持三天,結果在第三天他們發現了美洲大陸。這一細節告訴我們:在勇於創新實踐的同時,還需要必要的堅持,甚至要有容忍失敗、承擔失敗的勇氣與魄力。前進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充滿了艱險與挑戰,成功的前夕往往是最艱難的時刻,這就需要我們的堅持不懈、持之以恆。還有一種情況,我們即使努力了,可能也不會獲得成功,但是我們為了理想付出了努力,我們不會有愧疚。2、一艘荷蘭商船被困北冰洋,8人死亡,但他們未取船上裝載的一份貨物,脫險後把貨物如數送交客戶,儘管在貨物中有他們急需的食物與藥品,荷蘭人就是靠著這種誠信擴大了市場。這一細節雖然有些極端,但也告訴我們:一個人為人處事要將誠信,要有自己的底線,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你如何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同樣,一個政府也要誠信,只要我們政府真正為老百姓的利益著想,老百姓才會擁護政府。通過學習,提高人員素質,增長才能和水平,不斷激發創新精神,探索建鄴發展的新機制、新方法、新路子,建鄴的崛起和騰飛指日可待。

讀書使人明智,五百年來大國興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和經驗教訓,啟迪著今天,也影響著未來。“以史為鏡,可知興替矣”,這是一千三百多年前,李世民和魏徵一段對話中的摘錄。先人早已告知我們,要學會從歷史中去吸取教訓,避免走錯路、彎路。只要我們抓住機遇、解放思想、創新理念、不斷學習,實實在在做好每一項工作,建鄴騰飛之路必將穩步向。

第11篇

昨日看了大國崛起之英國篇,才明白為什麼說中國只是在一個又一個的封建中輪迴、迴圈而已。

像中國這樣君主高度集權制的大國,因為並不缺乏利益,自從秦一統中國以後。所以我們的一切幾乎都是對內的、都是為鞏固君主權力在服務,偶有對外戰爭,或是為了消除威脅(漢武帝中前期戰爭)、或為炫耀武力(漢武帝后期戰爭)、又或為了鞏固、完善統治,成就千古霸業(康熙對內戰爭)。我們對外使周邊國家臣服的方式最主要還是為消除潛在威脅、炫耀力量。我們也樂意把自我的文化、財富、不多的科學、技術等與周邊、世界友好國家分享,這也是當時君主宣揚天威、穩定、友好周邊局勢的一個方法(最著名的事件是鄭和下西洋)。

炫耀武力式的戰爭是極少,如同中國重文輕武的國家理念。而友好、臣服周邊國家的主要方式是軟實力作用。

由於有這樣的環境,“壓力”幾乎都是來自內部的的情景下,每一代君主、每一個新生的朝代都會想辦法更進一步的鞏固自身權力,研究的重心全在如何避免重蹈覆轍上。所以中國社會也就越是輪迴、迴圈越是專制,離現代禮貌越遠,思想越封閉,奴性越重。自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高度集權的君主制國家後,中國還產生過什麼重要的文化嗎中國最燦爛的文化,全是產生於諸侯割據的春秋戰國時期。往後的歲月無一不是在吃老本。之後又產生了如董仲舒、朱熹之流後,其它聲音越來越微弱,外力(壓力)越來越少的情景下,高度集權的統治+高度集權的文化階層迅猛發展(儒家)。自此,中國正式宣佈進入“萬劫不復”的歷史輪迴當中。

而工業化發源地英國。在中國最終一個封建王朝初期,英國也發生了君主為鞏固權力而爆發的和貴族之間的內戰。不一樣的是,貴族取得了勝利。可是英國貴族並沒有像中國發生的那樣,殺掉國王,然後“逐鹿中原”。而是和國王談判,用法律限制國王的權力,規定國王的權力不得凌駕於法律之上。是為早期法制、民權的萌芽。

在以後的迴圈中,英國又發生了兩次國王()與貴族之間因權力而爆發的內戰(第二次內戰另立國王)。結果都是貴族獲勝,貴族為了進一步強化限制國王權力,而產生了議會,之後議會又規定國王必須任命首相,讓首相代國王行使權力,而首相必須從議會多數黨中選擇。於是君主立憲制誕生,君主慢慢也就成了無實權的國家象徵。而這些貴族為自身利益而採取的制衡措施都進一步覺醒了人民的權力意識。

之所以英國貴族沒有“逐鹿中原”,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自從大航海時代開始,從外面的世界獲得財富比對內能夠獲取更多、更驚人的財富,付出的代價也更小。

這一時期英國的法制、民權、議會制度也進一步完善,人民的利益慢慢得到尊重、鼓勵。於是英國人在憑藉一支由海盜、商人等普通人組成的艦隊打敗昔日海上強國葡、西、荷蘭以後,開始了對全世界的的殖民。由於很多的財富湧入英國,英國傳統的生產方式在滿足市場需求方面已經捉襟見肘。就在這時期,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藉著萬有引力的東風,精明的商人聯手富有知識的工匠(科學家)打造出了第一臺蒸汽機替代人力。如果說前者是硬體的話,那麼隨後的《國富論》則是英國工業化的軟體。伴隨這些發明、創造誕生的是英國人對知識、科學的崇拜(最著名的事件是皇室貴族等為牛頓舉行的國葬,在當時等級森嚴的歐洲,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之後英國第一部《專利法》的誕生,更使得發明創造成為個人、社會獲取財富的重要途徑。開啟了英國近代工業化之路。

第12篇

英國,一向都是我最喜歡的國家。不僅僅是因為它的經濟發達,很適合旅遊,最重要的它有很悠久的歷史文化,那種骨子裡的貴族氣息深深吸引了我。讓我對這個神祕的的國家更加嚮往。

今日,教師組織我們看了《大國崛起》英國這個篇章。看了之後真的對我的感觸很大,我對這個國家越來越感興趣了。身為一個大西洋上小小的島國,他是有怎樣樣的勇氣對抗當時海上霸國西班牙。真的很佩服伊麗莎白一世的威嚴。她作為一個弱智纖纖的女流之輩,她為了她的國家為了她的子民終身未嫁。把自我的一身都獻給了這個國家。正是因為她的這種一心為民的態度,這個國家,這群人民沒有讓她失望。英國迅速就在歐洲崛起。以前西葡,荷蘭統領海上霸權的時代逐漸沒落,隨之而來的是一個新興的海上強國——英國。

一談起英國我們就能夠想到兩個稱謂,一個是“日不落帝國”一個是“世界工廠”這兩個稱謂其實能夠概括英國最偉大的成就。首先來說第一個。

英國在打敗西班牙之後,英國逐漸開始壟斷海上貿易。異常是在伊麗莎白一世女王的統領下,發展本國經濟,進行資本積累成為了振興英國的頭等大事。這個使命即使女王死了,查理一世即位也是沒有荒廢的。所以在英國發展初期,對殖民地的擴張和侵略從來沒有斷過,乃至應當過殖民地遍佈全球。對於應當過國民來說這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以至於有了“日不落帝國”這樣的稱號。

世界工廠更是不用說了,工業革命帶給全世界的影響都是深遠的。這個國家在中國還在封建鎖國的時候已經開始開始譜寫新的歷史篇章,機器開始代替手工,這在當時的清王朝是無法想像的。工業革命的槍聲首先在紡織業打響了。珍妮紡紗機的出現,極大的減少勞動生產力。最有歷史性意義的自然是瓦特蒸汽機的發明。瓦特這位發明家,必定讓全世界的人民銘記在心。就是這位普通的工人讓我們開始走向新時代。隨後各個國家都開始追隨英國展開工業革命,轉眼全世界都開始朝工業化轉變。

不僅僅是這些,在政治上,英國很多的做法也是開創先河的。《大憲章》的頒佈給英國乃至整個歐洲帶來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憲章了說明,君主的權利不是至高無上的,人民的權利才是至高無上的。這點,在當時的世界絕對是歷史性的轉變。還有在伊麗莎白一世女王死後,查理一世上臺,他試圖統治人民,想控制一會,控制法院。控制人民。可是事實告訴他,在英國這麼個國家是行不通的,他踐踏了人民的權利就要理解法律的制裁。最終被送上斷頭臺。這個時間震驚了整個歐洲大陸。那些君主專制的國家,以及那些想實行君主專制的國家開始進行思考。

文化上。英國出現了一個偉大的天才——莎士比亞。人們永遠無法猜透莎翁的腦袋裡裝了什麼,他能想到人們心裡最邪惡,最原始的東西並且將他經過戲劇的形式表達演繹出來。即使他的作品裡包含對女王的蔑視,可是女王仍然能坐在舞臺對面觀看他的戲劇,或許這就是他的戲劇吸引人的地方。英國的古典文化是我們值得考究的。

第13篇

聽說12集電視紀錄片《大國崛起》引爆流行,有口皆碑,於是借了碟看,末了還不忘刻錄下來。

恩裡克王子、伊莎貝爾女王、奧登巴恩維爾特、伊麗莎白女王、拿破侖波拿巴、俾斯麥、明治皇、彼得大帝、喬治華盛頓……

格物致知,我們不難發現,偉大時代的背後總會有一支巨擎、一隻偉大的推手。歷史呼喚英雄,英雄也領航著歷史前進的風向標。

?大國崛起》顯然是命定中國的',那麼新世紀中國的這隻推手——如果有找到的話——你準備好了嗎?

開啟海洋時代的大幕之後,崛起的魔棒先後在9個國家中相繼傳遞,粲然全球角落。當時在東方的泱泱大清帝國並不是沒有機會圖強,1840年國門破開之時,日本還沒有步入明治維新時代,比肩而啟的中日兩國,在1894年甲午戰爭後徹底改變格局。釐清落後的原因可能很複雜,但其中根本之一要歸咎於當時所謂大一統的封建文化:禁海、禁錮人文思想、四書五經等儒學教科書歷經百世不更新,世世代代用“之乎者也”的老舊模型造人、造物、造社會,結果導致中國在很長的時期里人文沒有進步、科技沒有創新、社會沒有發展……,被人樂道的康乾盛世說白了也不過是農業盛世,老百姓混得有口飯吃飽而已,好像中華民族在世界之林中就是以溫飽為榮光的。

以史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明得失。一個偉大的國家一定會呈現多元的文化,而多元的文化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這個民族以廣闊的國際視野去接納新思想,學習新文化,最終創造新的強勢文明。

21世紀,新的世紀,第三次資訊革命風口浪尖中,誰主沉浮?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國——中國特色之大國崛起?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