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資訊科技校本培訓總結5篇 資訊科技校本培訓實踐與創新

本文以"資訊科技校本培訓總結"為主題,旨在總結和歸納最新的資訊科技校本培訓經驗和教學成果。通過細緻的觀察和深入的研究,我們將提供實用的指導和建議,幫助教師們更好地利用資訊科技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和創新能力。

資訊科技校本培訓總結5篇 資訊科技校本培訓實踐與創新

第1篇

為了拓寬學生的視野,引進好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教學效果,充分利用網上資源服務於教學,現對我一個多月校本培訓工作做如下總結:

“國培”培訓回來後,我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嚴格按照“思旺一中教師資訊科技培訓實施方案”要求,每週週二下午課外活動期間參與學校組織的“word、excel、powerpoint等基本操作知識和方法”的培訓,使自己基本掌握了資訊科技知識和基本操作技巧,為了更好的完成資訊科技網路考試,為其他教師下載了模擬試題,能利用課餘時間進行自學,順利完成了11月份的`網路考試,效果明顯。現在全校有80%以上的教師都能熟練運用裝置進行備課和組織課堂教學,並掌握了“遠端教育資源”的接收、下載、整理、運用,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資源優勢,體現自己的特色課。經過培訓,自己能自己製作一些簡單的課件,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活躍了氣氛,提高了課堂效率。

二、充分利用空中課堂,發揮“遠教”資源在課堂中的作用

作為學校的一名資訊科技教師,對學校制定的“遠端教育資源課程表”,進行了嚴格管理,對所接收的資源及時進行整理和公示,並經過精挑細選刻錄成盤,充分發揮教師的課堂運用率,極大的豐富了課堂教學。教學中以班級為單位嚴格按照課表進行上課,把所接收的資源充分利用到課堂當中,大大的提高了課堂效率,提高了教學質量。

為電子備課室最大限度的服務學校教學,我利用學校的電子備課室提高自己製作和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的教學的技能。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優勢,查詢所需資料,與同事互相學習和交流。開闊了事業,豐富了業餘生活。

反思,是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的一種有效方法,反思自己備課時是否遇到了什麼困難,是否調整了教材,為什麼調整教材;反思上課時是否發生了意料之外的問題,自己是怎樣及時處理的;反思自己本節課有哪些比較滿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經過不斷的反思與積累,自己確實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豐富、完善了自己的課堂,最大限度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而且,注意做好課堂實錄,並整理成文字材料及時上交。

總之,教育資源是使之不完取之不竭的,為了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它還將繼續發揮它的作用。

資訊科技校本培訓總結5篇 資訊科技校本培訓實踐與創新 第2張

第2篇

教育部“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以促進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為核心目標,旨在增強教師應用資訊科技推進教學改革的能力,提高學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用資訊科技的水平,促進教學創新,切實提高教學質量,根據當前形勢資訊科技和學科整合的重要性。20xx學年開始我們決定抓住教育部開展的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浙江省學科教師資訊科技能力提升工程開展的契機,充分挖掘各類資源,和學校教研活動結合在一起,以不同形式的研訓活動讓老師們儘快享受網際網路發展給我們帶來的便利。開展《資訊科技與學科融合能力》專案培訓,此專案方案獲縣二等獎。一年來,我校以《資訊科技與學科融合能力》為我校重點專案培訓,樹立了以專案帶動學校資訊化建設,以資訊科技的發展促進校本教研發展的這一理念,以新課程的先進的思想指導實驗研究,求真務實,改革創新,在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績。在此,就一年來的研究工作,特作如下總結。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堅持狠抓現代教育手段的使用率,以現代化的教學評估系統為依託,將資訊科技的應用作為教學評估的重要內容,增強教師的現代化教學意識,逐步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做到教學思想現代化,教學手段現代化,從而提高了教學的趣味性、直觀性和課堂容量、效率。各科任教師在每學期的研究計劃中都能將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課列入教學計劃中,並組織本專案組的成員進行資訊科技應用的專題研究、討論,定期總結。

本學期,我校主要引導教師進行兩種教學模式的研究。1、計算機網路環境下的資訊科技整合,即利用微課進行教學。2、多媒體教室環境下資訊科技與學科的整合。我們努力把計算機資訊貫穿在教學過程、教學內容的始終,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益,實現教學的最優化。堅持各組每週一次專案研究,專案組教師每月進行一次材料整理,校每月組織一次研討,總結經驗並查詢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專案教師在一起進行互動研究,解決了很多實驗的困惑。

一年來,我們開展了多次“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整合”研討展示課活動。展示學科有:語文、數學、音樂、美術、科學等。展示課體現了以下特點:

1、所有教師都能結合本學科特點,在課堂上充分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驅動學生的學習活動。

2、教師從課堂中心退居為輔導者,為學生廣泛地收集學習資料,做好學生學習的後盾,現了學生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

3、大部分上課教師都能綜合應用動畫、影像、影象、圖形、聲音、文字等多種媒體素材,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多角度地將大量教學資訊快速地傳遞給學生,突破重點、解決難點,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縱觀研討課的始末,我們看到了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整合所顯示的強大生命力和巨大教學效益,更看到新課程理念存在的頑強生命力,並感受到它的衝擊力。它倡導的學生主動參與,樂於研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等等,都通過老師們的教學活動完滿地展現出來。

思想的轉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操之過急。為此,我校積極選派骨幹教師外出參觀、聽課學習,推薦他們參加各種培訓,使他們儘快用現代化教育思想來武裝頭腦。其次,請進來的模式,本學期請進杭州師範大學現代教育技術中心主任茅以青教授、永嘉外國語實驗國小技術處主任廖克訟等來校講座指導,組織全體教師開展教育理論學習,通過學習,使教師現代化教育技術被越來越多的引入教學領域,對教育教學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唯有積極提高自身運用多媒體及網路技術的能力,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

(四)以點帶面,穩步提高教師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的能力。

結合幾年來我校在教師資訊科技培訓方面的得失,我們探索出了一套適合自己學校實際情況的培訓方式。

(1)骨幹教師專項發展:學校首先確立幾位在資訊科技方面有一定特長的骨幹教師,每人再根據自己的喜好確定一項自己的專項發展目標:如有的老師專門研究用flash做動畫的技巧;有的老師則專攻用powerpoint做課件的方法,還有的老師則專門研究如何用photoshop對圖片進行處理等等。這樣,就會使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自己的某一項資訊科技技能,從而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同時,我校還定期組織骨幹教師在一起研討,相互交流學習收穫,切磋課件製作技巧,使骨幹教師的水平快速提高。

(2)發揮團隊作用,全面提升教師資訊科技水平。有了這些骨幹教師,教師遇到不同的問題就可以找不同的人幫助解決,降低了教師使用資訊科技的門檻。另外,我校還定期組織全體教師參與的“資訊科技應用研討會”,教師提出自己在資訊科技應用方面的一些困惑,並由不同的骨幹教師進行答疑,從而全面促進了教師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最直接的場所,課堂教學是實現教師教與學的最主要途徑,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提高了課堂效率,高質量地將大量資訊傳遞給學生,改變以往學生處於被動學習的狀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資訊科技與學科融合拓寬了學生視野。電腦和網路,目前僅作為計算和資訊處理的工具而存在,而且已經變為繼報刊、廣播和電視之後的“第四媒體”,並以前的未有的強勁勢頭向前拓展,成為了一個人類共有知識的平臺。學生在業餘時間,通過上網來攻取各種知識,這大大擴充套件了資訊來源,全面開闊學生的視野。

傳統教學由於媒體單一,只能教師講,學生聽,以教為主,導致學生厭學。整合後的課堂教學一改這些弊端,它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當觀眾的局面徹底改變。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綜合能力也得到培養。

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資源,學習前沿的理論知識,獲取名教師的經典教案、精彩課件,在計算機題庫中查詢各科試卷。使用現代資訊科技可以幫助教師解決經驗缺乏、資料匱乏等問題,快速地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

(2)通過專案實驗,教師的教育科研意識和能力都得到加強,新的課程觀、質量觀、教學觀逐步形成。廣大教師認真總結自己在實驗中的心得體會,撰寫的論文及教學設計有多篇獲獎。

(3)通過專案實驗的開展,促進了教師的教學行為變化,也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變化,讓課堂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1.在專案研究中,有部分教師對課題的理解還很片面,在課件的製作和使用方面不是很到位,課件沒有在解決課程改革的目標和學生綜合能力培養方面下功夫,而是僅僅把課件當成了一個電子黑板。

我們雖然利用了一年的時間來對教師進行計算機應用的培訓,每週一次的培訓時間也比較少,教師運用計算機的熟練成度還不是很高,如蒐集、篩選和處理資訊的能力、課程開發和整合的能力、資訊科技與教學有機結合的能力都有等提高。

3、由於師資、硬體以及學生資訊科技水平等條件限制,教師資訊科技應用主要在多媒體室模式下開展。網路環境下的應用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1)推進資訊科技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資訊科技的優勢,為學生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這是我們追求的教育理想。

(2)要進一步加強教師培訓,不僅包括學會運用技術,更重要的是要對教師進行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教學設計的培訓,使教師學會在先進的教學理論指導下合理地設計教學,傳遞教學內容,繼續組織相關活動,推進專案程序縱深發展。

第3篇

隨著教育現代化程序的不斷推進,資訊科技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已顯示出她非凡的魅力和強勁的生命力。我校非常重視在教育教學中充分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的優勢,發揮現代技術的創造力,在多年的實踐中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計算機、網路的飛速發展,和教師運用資訊科技手段的更新不足,已經成為制約資訊科技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充分發揮作用的一個瓶頸。因此,加快教師計算機及網路技術培訓,更新我校教師在資訊、網路技術上的應用能力是學校當前的一項緊迫而長期的任務。

本校幾年來的實踐證明,採用校本培訓是一條有效的途徑。所謂校本培訓,簡言之就是學校自主開展的培訓,它是相對於脫產集中培訓而言的一種繼續教育形式。校本培訓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四個特點上:第一,校本培訓在時間上具有靈活性,可以長期連續進行;第二,校本培訓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可以結合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進行,邊學邊用;第三,校本培訓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可以根據學校和教師的實際安排培訓內容,掌握培訓進度;第四,校本培訓省時、省力(避免旅途勞累)、省錢,有利於解決工學矛盾。本校教師的計算機、網路技術培訓經過幾年來的不懈努力,已取得顯著成效。教師能瀏覽並下載有用資訊,會用powerpoint等軟體製作簡單的教學課件,並應用於課堂。總結本校教師計算機、網路技術校本培訓的實踐,現介紹如下,與同行交流。"任務"主題,學以致用。

計算機、網路技術在不斷髮展,誰也不可能把它學完,作為普通教師也沒有必要學習計算機、網路的所有技術。我們認為教師學習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的目的主要有三:一是進修"充電"的需要。internet網上有海量的資訊,包括學科知識資訊、專業理論資訊、教改教科研資訊,教師通過上網瀏覽,下載有用的資訊,進行"充電"學習,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二是實施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需要。製作並運用圖、文、聲、像並茂的多媒體課件,將使課堂教學化靜為動、化難為易、化抽象為直觀形象,從而使學生身臨其境、視野開闊、思維活躍、情趣盎然,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三是指導學生掌握資訊科技的需要。新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計算機技術不僅是教師教學的工具,更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工具。只有教師掌握了計算機技術,才能有效指導學生掌握計算機技術。當然,這些目的只是針對普通教師而言,計算機專職教師、網管人員則應有更高的要求。根據這一認識,我們在安排培訓內容時採用了"任務"主題,學以致用的策略。所謂"任務"主題就是根據學校教育教學實際需要,把計算機、網路技術分解為一個個具體的任務,每次培訓的目標是完成一項任務(一項技術),學了就可以用。這樣一步一個腳印,日積月累。三、骨幹輻射,互幫互學。

教師的年齡層次不同,學習基礎、接受能力不同,自然在計算機、網路技術校本培訓中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快慢也會有差別。而學習計算機、網路技術不光是要理解書本上的知識,更多的是要上機實踐操作,對一部分學習有困難的教師來說,需要的是手把手反覆地個別輔導。由於教師學習計算機、網路技術主要是利用課餘時間進行的,需要見縫插針,所以單靠講課老師一個人,是絕對不能滿足這部分學員的輔導需求的。解決一這矛盾的有效辦法就是發揮骨幹教師的作用,在教師間開展互幫互學。儘管這些骨幹教師在輔導中不可能像主講教師那樣講得頭頭是道、操作得十分嫻熟,就如有人說的是"八歲養七歲",但是這種輔導有人數上、時間上的優勢,再加上我們的培訓本身就是以解決具體"任務"為目的,所以這種輔導對大面積提高教師計算機、網路技術水平還是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這一學習方式,貫穿我校計算機、網路校本培訓始終。

第4篇

我校校本培訓工作在全體老師的配合下,以深入開展“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為契機,繼續以課程改革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中心任務,多渠道加強教師的業務指導和培訓,將教師的觀念的轉變,理念的提升貫徹於培訓的全過程。堅持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初步構建了將理念的引領與教學行為的跟進有機結合的校本培訓模式。主要做法有以下幾點:

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校本培訓工作,成立了以王義校長為組長的“校本培訓工作領導小組”。做好宣傳發動工作。為了切實抓好校本培訓管理工作,教導處主要負責,佈置校本培訓具體內容,定期進行培訓學習。為做到培訓管理規範化,指派專人負責。我校校本培訓有組織、有方案、有計劃,制度健全,構建了以現代教育資訊科技為核心,以假日學習為依託的校本培訓模式;形成了集中培訓、個人自學、教研培訓有機結合的繼續教育執行機制。

1、我校由本校的微機教師黃亮同志主要給大家講解了u盤的合理使用、病毒處理、windows基本操作、文書處理和word操作、課件製作技巧等知識,提高教師計算機的應用能力,為現代教育技術的廣泛推廣和深入應用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在教導處組織下,要求教師能夠把資訊科技應用到課堂教學中,每位教師分年齡段上一節應用資訊科技的研討課,一篇培訓總結。

2、對教師的`自主個性化學習,我們要求每位教師都根據自身的特點自主選擇學習內容,並制定學習計劃。

3、在教師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我們還鼓勵教師之間合作和相互學習。通過正式和非正式的學習過程,如教師之間的相互聽課,相互交談,從中反思教學過程,交流教學經驗。

4、我校在教學常規管理上加大了力度。教導處進行隨堂聽課,不定時檢查教師的備課、上課和作業批改情況。校長親自率隊組織檢查各班的教學常規和各項制度的落實情況,要求教師在備課、上課,作業佈置、批改、輔導等工作中嚴格按照常規要求實施。每學期組織教學常規檢查2次以上,並將檢查結果及時向教師反饋,有利地促進了常規教學各項制度的實施。

我校校本培訓工作通過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績。廣大教師通過校本培訓,教育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首先,廣大教師真正學有所得,學以致用;其次,教育理念也發生了深刻變化,校本培訓是教師繼續教育的主要形式,學校是教師繼續教育的主陣地;最重要的是廣大教師的終身教育理念已經初步形成,教師們深切地認識到,接受終身教育不僅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也是自身發展、自身生存的需要。通過培訓,許多教師能夠把現代教育思想和先進經驗轉變為自身的教育教學實際行動,提高了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自覺性。當然,我校的校本培訓工作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以後還會努力.

第5篇

教育發展的關鍵在教師,教師成長的關鍵是繼續教育。新課程改革要求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素質,這是現階段擺在中國小教育面前一項艱苦而緊迫的任務。校本培訓作為21世紀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已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它更多地以教育現實為著眼點,有利於教師在實踐中訓練和提高教育教學技能。

隨著課改實驗不斷深入,學校、教師在課程實施中遇到的'問題也隨之凸現。校情不同、問題各異。立足校本,我校從三方面著手,建設開放、民主、有效的教研機制,即為了學校,在學校中,基於學校。

為保證以校為本教研工作的順利進行,我校高度重視校本教研製度的建設。營造利於教師教研的氛圍,紮實推進校本教研活動,力爭“步步有實效”,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1)研討制度。校長為校本教研第一負責人,在教研組指導下,組織實驗學科的互觀課、研討課等活動。

(2)共享制度。在課改領導小組直接領導下和教師自我反思的基礎上,激勵每位教師開放自己,利用科組活動、業務學習、研討課等多種渠道,通過交談、協作、結對幫扶等多種形式創設共享制度,提供交流平臺,加強教師之間在課程實施等教學活動上的專業切磋、協調、合作,共享經驗,探討問題,互相學習,彼此支援,共同成長。

(3)管理制度。校本課程領導小組及時收集、整理典型案例、優秀課列、交流論文,通過資料、資料整理調整校本課程研究動態,並設專門機構管理校本課程相關工作。

(4)激勵制度。組織形式多樣的參評活動,如優秀教案(活動)設計、說課評比、案例選拔,及時獎勵成績突出的實驗或非實驗教師,促進每位教師能說、會寫、善評、敢想。

進入21世紀,資訊社會,多媒體技術、網路技術的迅速發展,為人類獲取、處理大量資訊,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學校教育資訊化是一個關係到整個教育改革和教育現代化的龐大系統工程。以現代資訊科技為基礎的全新教育體系,必然會涉及到學校管理者的觀念、學校培養目標與任務、決策與管理、模式與評價、環境與資源、手段與技術、科研與培訓等方面的問題。我們從校情出發,以求實的作風奮力進取,用課改理念開發學校工作新切入點,找準課改實驗的立足點和支撐點,真正做到了“邊培訓,邊探究,邊實驗”。讓教師消除困惑心理,讓教師真切感知課改,讓教師積極參與課改,讓全校上下與課改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