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公共管理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公共管理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論文題目:對建立健全農村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思考

公共管理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一、選題意義

(一)理論意義

在現代社會中,農村社會養老保障體系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內容,其根本的目的是為了保證農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是全國9億農民共同享有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因此在我國當前的社會中,建立和健全農村社會養老保障,不僅是為了體現每一個公民的生存權和平等權,也是為了實現我國國民經濟持續發展所必須。

(二)現實意義

我國城鄉存在巨大的差異性,無論從人身保障機制還是從待遇上城鄉的二元化結構阻礙了我國工業化、城市化的程序,在這種情況下,本課題的研究有著現實意義,建立和完善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將消除二元結構,儘可能縮小城鄉之間社會保障的差異,對於推進我國的城鄉一體化程序,實現社會的公平有重要的意義。

二、論文綜述

(一)理論的淵源及演進過程

社會養老保障制度是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內容,也是和諧社會視野中的一項重要制度,它包括城市社會養老保障和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兩個方面。中國的城市社會養老保障不斷得到完善,而農村社會養老保障一直在徘徊中前進。對於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來說,如果以1951年中國政務院頒佈的《勞動保險條例》為標誌,我國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已經比城鎮滯後50年。隨著農村土地制度的改革,農業合作社的形成,以農村社群經濟為基礎上的社會保障應運而生,即人民公社和農業生產隊體制下的“五保戶”供養、養老金等社群保障與家庭共同負擔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功能,這種養老保障制度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確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國農村經濟體制的改革下,老齡人口日益增加、家庭規模日益縮小,大量棄老、虐老現象日益嚴重,使得農村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建立勢在必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大體經歷了四個階段:一是探索階段(1986-1990)1986年民政部及有關各部委召開全國農村基層社會保障工作座談會,正式提出在經濟發達地區發展社會養老,但未獲成功。二是試點階段(199-1992)1991年國務院決定在一批有條件的地區開展並制定了《縣級農村社會養老基本方案》。三是制度化階段(1993-1995)1993年國務院批准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機構,各種規章制度與操作方案陸續出臺。四是分類推進階段(1995一至今)1995年10月召開的全國農村社會養老工作會議,明確了在有條件的地區積極穩妥的發展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並分類指導規範管理。但根據國發[1999]4號檔案進入清理整頓至今。

(二)國外研究綜述

西方國家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的建立,相對與城市職工社會養老制度的建立要晚一些,由於自然、歷史、經濟和社會情景各不相同,各國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有很大的差別,即使有些國家和地區大的方面相近,但其具體的做法和管理方式也不一樣,有些國家在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剛剛起步,一些落後的國家甚至尚未觸及,而某些國家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歷史比較長,在其發展過程中經過了不斷的調整和改革,逐步形成了符合他們本國實際比較完備的制度。比如:德國農民的法定養老金支付、法國的“農業社會互助金”、日本農民的年金制度。

(三)國內研究綜述

在國內,針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研究成果有很多,大多數的學者都認為農村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是符合社會經濟發展規律的,有其存在和發展的必然性,但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不少的問題,比如資金問題、管理問題、立法問題等等。針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發展中的問題,我們還應逐步地健全和完善這種制度。國內針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研究的主要成果及主要觀點有:《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進與退》作者:何文炯主要觀點:“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就全國而言,應當有進有退:發達地區應積極推進,欠發達地區應暫緩推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昨天!今天!明天》作者:張德元主要觀點:“農村社會養老保障不能停頓,應積極推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集機制改革的若干對策》作者:陽義南主要觀點:“針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革措施”。《農村社會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難點和對策研究》王中南主要觀點:“廣大農村缺乏基本社會保障,應儘快建立和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以上文章都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問題做了詳細的論述。

(四)本人對以上綜述的評價

從以上綜述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的建立符合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結構變化的需要,對於促進社會穩定,縮小城鄉差距,構建農村和諧社會有著重要的作用,應該積極切實的推行。在推行的過程中我們不能照抄照搬國外的成功經驗,應根據本國的具體國情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在國內,由於地區發展極不平衡,人們對社會保險的需求和繳費能力也有不同,因而應針對不同地區的發展水平,也應制定不同的方案,建立適合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養老體系。

三、論文的理論依據和研究方法、研究內容

本篇論文以社會保障原理為理論指導,堅持理論聯絡實際的方法,通過對大量資料書籍的閱讀以及蒐集一些官方資料,主要運用文獻法、資料法,總結出自己的觀點。研究內容包括:我國農村養老保障體系的基本現狀,建立同社會經濟相適應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的勢在必行,國家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的探索,健全農村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對策思路四部分內容。

四、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由於本人學識有限,有可能理論方面的研究視野比較窄,供查閱的資料不夠充分使得研究起來有點困難。

五、預期的結果

形成本科畢業論文一篇。

六、論文提綱

(一)前言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日(7.3742億)佔全國總人口(13.1448億)的561%,其中農村60歲以上老人有1.4901億人,在73742億農村人口中佔22%以上,65歲以上老人有l.0419億,佔農村人口的14.1%。“在這種嚴峻的現實面前,老有所養問題一直是廣大農民的願望,長期以來農村養老一直循以傳統養老的形式,使得農村多數老人得到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但是這種傳統的養老形式越來越不適應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這就使得建立農村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成為了社會的必然。所以,在全國範圍內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是對於實現我國國民經濟持續發展和促進社會公平、構建和諧社會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二)提綱

1.我國農村養老保障體系的基本現狀

2.建立同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勢在必行

(1)中國農村面臨著人口老齡化的巨大壓力

(2)單靠家庭養老已難以為繼

(3)土地養老舉步為艱

3.國家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的探索

4.健全農村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對策思路

(1)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

(2)加快農村社會養老保障立法程序

(3)合理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資金的來源

(4)建立適合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養老體系

七、論文寫作進度安排

(一)20XX年11月確定論文題目,收集相關資料。

(二)20XX年12月——20XX年3月論文形成提綱,並形成初稿。

(三)20XX年4月初稿第一次被指導教師審閱、批正,並修正形成一稿。

(四)20XX年4月一稿再次審閱,修改,形成二稿。

(五)20XX年5月八年級稿再次審閱,修改最終確稿。

(六)20XX年5月16日論文列印完稿,上交系內稽核。

八、參考文獻

[1]王克強.上海市農民從土地保障向社會保險過渡條件的理論與實證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05,(2)

[2]遲福林.中國改革的下一步[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