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駱駝祥子觀後感3篇 從苦難中尋找自由的駱駝祥子:一部反映現實生活的文學經典

《駱駝祥子》是魯迅先生所著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一個貧苦駱駝踏上求生之路的故事,展現了中國社會的骨髓和歷史的軌跡。小說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社會黑暗面和儒家道德觀的失範,讓讀者深刻體悟到了生存的殘酷和貧困人民的苦難。

駱駝祥子觀後感3篇 從苦難中尋找自由的駱駝祥子:一部反映現實生活的文學經典

第1篇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讀到了老舍先生的一部長篇小說——《駱駝祥子》這本書,深深的震撼了我。

故事的主人公祥子是一個正直且身體結實的青年,在他拉上租來的洋車,經過三年的努力,同自己的血汗錢換來了一輛洋車,但沒多久軍閥的亂兵搶了他的車,接著反動政府的偵探又詐取了他僅有的積蓄,主人為了躲避特務還丟了較安定的工作,虎妞對他的“纏繞”給他身心帶來磨難,又用虎妞的錢買了一輛車,很快又賣掉車以料理虎妞的喪事,他喜愛的女人自殺,最後從上進好強淪為自甘墮落。

祥子由好變壞的過程,使我們深刻地感受到舊中國的黑暗,痛斥了壓迫人民的無德之人,揭露了黑暗的舊社會對勞動者的剝削壓迫,控訴了舊社會活生生把人變成鬼的罪惡!

看完這本書,我心潮澎湃,當時的舊中國竟如此黑暗,腐敗!據悉,不說中的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當時正是中國現代史上黑暗混亂,多災多難的年代。

現在,雖然已經成立了新中國,改革開放了,但仍然有許多橫行於中國,就比如;殺人犯,他們並沒有顧及那一條條鮮活的生命,給人們帶來痛苦流淚。

讓中國充滿愛,讓那些“黑暗”都消散吧!那麼,未來的中國將會更加欣欣向榮,繁榮富強!

駱駝祥子觀後感3篇 從苦難中尋找自由的駱駝祥子:一部反映現實生活的文學經典 第2張

第2篇

我於國中階段看過駱駝祥子的原著,具體情節此刻已記不太清,但大體上保留了一些印象。此刻到了大學,又看了一次《駱駝祥子》的電影版,突然感覺到了些許差異。於是又上網搜尋了一下原著的故事梗概,最終發現了一些差異,又引發了我的一些思考,不吐不快,故作此文。

原著的開頭介紹了祥子的基本情景,為以後的情節發展作了很好的鋪墊。但可惜的是,電影版的開頭給人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就像是硬塞給你這麼一個人物:他叫祥子,賣了駱駝,是拉車的。如果一個人沒有看原著,而想經過電影來了解這本名著,在開頭時他很可能會感到疑惑:這講的難道是一個人靠駱駝發家的事當然不排除這是編導特意製造懸念或者說這本就是為這本書的讀者準備的可能性,但就我個人來說,在我幾乎忘掉原著,再看電影時,就突然感覺到這不像是《駱駝祥子》,而像另一個人的故事。

當然在總體上差別不大。細節上我略微注意到兩點,其一是小福子的死期提前到祥子去的前一天,而不是原著中的兩個月前;其二是原著寫到祥子的墮落而電影版則省略而這一點。對這我將在後文中略加分析。

原著中祥子對虎妞可謂是比較痛恨的,對擁有一輛自我的車是比較嚮往的,但在電影版中這兩點沒有很好的表現出來。除此之外,對虎妞的性格上的陰暗面刻畫得也不夠,對祥子的老實巴交上的刻畫卻在敘述他受不了氣而撂“狠話”的情節上明顯失敗(他至少應當先表現出祥子的老實巴交,再用祥子的受不了氣來反襯某些東西)。

原著中除了有電影版中也有的祥子的新車被徵用、被逼娶虎妞、錢財被搶,虎妞難產死亡,小福子被逼賣身和自殺的杯具外,還有祥子最終由一個有夢的青年墮落為一個麻木的人的悲涼結局。這一點的杯具性是電影所未能賦予的。當然,電影為了加上一點杯具性,還特地讓祥子在小福子死後一天到來,雖確實讓人嘆惋,但這總給人一種不及原文真實的感覺。所以說在杯具性上是有差距的。

差異當然也體此刻感染力上,但這大體是由它們各自的藝術特徵所決定的,就不在我的討論之列了。

開頭的差異除了可能是編導故意為之(指前面提到的原因)外,還有可能是他們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向未看過這本書的人普及名著。他們自我可能對這本書已經研究的很透徹了,所以在編劇時便會有意無意的忽略掉普通觀眾與他們不一樣的感受。他們或許會想當然的認為,這是不言自明的嘛,最終便有了這個結果——讓人覺得突兀的開頭。如果能在開頭是加一些旁白之類會不會更容易被普通觀眾理解呢這個問題在很多由名著改編的電影中都有體現,它們經常給人一種銜接不連貫的感覺。(附:以上的批評全部建立在這些電影是向大眾推廣的基礎上,如果這些電影就是給那些讀過甚至研究過的人看的,那就當以上是外行人的胡言亂語吧。)

結尾上的差異之一是為了加大杯具性。但關於祥子墮落部分的省略的原因,就只能大膽猜測了。是當時技術限制,只能拍112分鐘是演員突然不幹,所以只能暫停是本來拍過,之後遺失這些只能作為狂野的猜測,當然不能站住腳。相信他們會有他們的研究吧。

人物性格與互相感情上的表現的差異就是拍電影人的水平問題或者是對原著的理解問題了。要麼是他們對原著中個人物性格理解的不夠恰當,所以只能表現出這麼樣一個人物。當然這種可能性不大,就像此刻拍《紅樓夢》的肯定對紅學有很深的研究了,否則她就不敢拍了。那是水平問題很有可能!時代與地區上的限制讓他們無法接觸到更高的拍攝技巧和表達人物心理的技巧,其突出表現是,整部電影中沒有心理活動的表現,對人物表情動作上的刻畫也不夠細緻。隨意舉個例子,結尾上對祥子聽到小福子死的訊息時的表情,居然沒有特寫,居然沒有表現出他表情動作上的任何變化。這在今日看來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從今日的拍攝技巧性上來看,他們的水平似乎確實略低了點。

最終談到對杯具性的差異上的一己之見。首先是結尾對祥子墮落那段情節的刪除使杯具性減弱,其原因我不明白,前文也只是臆斷。但這麼好的情節,即使只是一兩個前後拉車的片段的比較,也能很好的表現出祥子的變化,這樣杯具性不就更強了嗎然後還是對人物心理的刻畫不夠造成的,觀眾對人物的某些遭遇的杯具性的不理解、不能感受到。這在無形中削弱了其杯具性。例如,如果能更加表現出祥子對虎妞的厭惡,他被逼婚的杯具性不就表現得更大嗎

最終不得不提一下其音樂(燈光什麼的是歷史技術原因,不予評價),整部電影中的音樂在感染力上顯得很不夠,那單調的幾段段音樂真的不能給人以杯具的感覺。

綜合以上個人的不成熟的(幼稚的)略顯主觀偏頗的文字,我得出的結論是,由於種.種條件的限制,使得電影版的名著在很多方面不及原著,尤其是過去因技術限制拍出的電影更凸顯出這一點(當然這不是在否定其進取作用)。所以說我們在翻拍名著是必須要細心謹慎,任何細節都不能放過,否則對原著將會是一種褻瀆。

後記:餘生也晚,且非文科,所敘所論,皆發於心。文筆不當,思想幼稚,評論過激,貽笑大方。學者文人,切莫見笑,深鞠一躬,不勝感激。

第3篇

這本書主要講了,在北平一個車伕——祥子的悲慘命運。

祥子,滿懷希望和熱情來到了這個大城市裡,滿腦子只想用自己的雙手,用自己的勞動買一輛屬於自己的車,當時的他——純真,熱情,樂觀,敢說敢做。不和其他車伕一樣,有許多的壞習慣。後來,買車的錢一次次丟失或被搶,他買車的願望也一次次落空,當他的夢想被一次次踐踏,破滅,當他認為世界不再公平,生活不再充滿希望的時候,他選擇了墮落,他不想再為將來的優越而苦了現在的自己,他開始只顧眼前的享受,不再拉車,四處借錢,吃喝嫖賭,最後甚至還出賣人命,他不在是那個堅定純真的祥子,而變成了一個社會裡最低層,最卑賤的混混,變成了一具行屍走肉。

並不能說祥子是一個沒有理想的青年,他的夢想被無情的社會所踐踏,他的滿腔熱血也是被社會所澆滅。他的命運是悲慘的,也是令人同情的,這不禁讓我們思考一個問題,雙手真的能改變命運嗎?如此奮鬥,如此努力,怎麼就能保證最後不會變成祥子一樣的命運呢?

其實最後命運是給了祥子機會的,讓他在別人家裡拉包月車,可是祥子放棄了,他不再勤懇工作,而是四處玩樂,他不再像從前一樣堅持工作,因為他已不再相信努力就有結果,有收穫。成功,只屬於堅持到最後的那一個人。但他卻選擇了放棄。其實,這本書還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社會最低層才是出力的人,唯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當你擁有了知識,知識就將成為你的信仰,時刻給予你力量。祥子的墮落正是因為他丟失了理想,丟失了信仰。或許你認為,現在所學的知識,所受的教育並不會被你現在所用,但是,機會只給有準備的人,唯有現在為一切,為將來做好打算,當機會來到時,你才不會後悔當初沒有努力學習。命運是無法預計的,雖然有時努力也不一定會成功,但不努力就一定沒有收穫。我們所能做的,就是限度的積累知識,發揮自己的能力。偉人的偉大之處,正是在於他們即使受到千百次的打擊,仍能站起來,從頭開始。而祥子之所以會變得頹廢,不單單只是當時社會的原因,也在於他個人意志的不堅定。

所以,請努力讓自己優秀吧,不論結果如何,不論失敗幾次,都請意志堅定地走下去,唯有努力過,才不會遺憾,唯有奮鬥過,才有可能成功。只要肯向前,總是會有希望的,前方的光明是屬於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