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3國演義觀後感12篇 三國演義觀後領悟

《3國演義》是一部中國古代經典文學作品,以三國時期的英雄人物和戰爭為背景,展現了壯烈的武力鬥爭和智謀較量。在這部作品中,我們看到了各種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生動描繪,讓讀者體會到歷史風雲的鉅變和智勇之間的較量,領略到了中國古代英雄文化的卓越魅力。

3國演義觀後感12篇 三國演義觀後領悟

第1篇

暑假裡我讀了“三國演義”它是中國古代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是歷史小說的經典之作,這本書講述了東漢末年至西晉統一全國這段歷史時期的故事。

我看到足智多謀、鞠躬盡瘁的諸葛亮,雄才大略卻殘暴奸詐的曹操,還有仁厚愛賢的劉備,義薄雲天的關羽,勇猛剛正的張飛。

三顧茅廬屋,這篇故事我非常喜歡,他講了劉備、張飛、關羽到隆中去尋找諸葛亮,一共去了三次,第一次不在,第二次也不在,第三次在家了。諸葛亮的童子想要去通報,劉備連忙阻止,說“不要驚醒了先生的好夢”劉備站了一個小時,諸葛亮醒來,張口吟詩,“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諸葛亮吟完詩才知道,劉備在外等了幾個小時了,連忙吩咐童子請進來。諸葛亮認為劉備、曹操和孫權三個諸侯一定會三分天下,形成三足鼎立的政治局勢。劉備聽後不禁大為驚歎和佩服,他請諸葛亮出山相助,諸葛亮婉言拒絕。劉備眼淚婆婆地說,“先生不肯出山,難道也不顧蒼生黎民嗎?”說完眼淚把衣服都打溼了。諸葛亮深深的被感動了。終於肯出山幫助劉備了。

通過這個故事我學會了做事要學會堅持,不可以半途而廢。

3國演義觀後感12篇 三國演義觀後領悟 第2張

第2篇

?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類膾炙人口的詩句,接著引入正文。第一句話這樣說到:“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藉著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幹,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訊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又讀過《春秋》,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所做所為值得我們學習。

封建統治時期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所做所為給後人很深的印象。

現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可能是因為他的兒子篡了漢。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曹操還是個實幹家,曾經行刺董卓,矯詔聚諸侯討伐董卓。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偉大之處。

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第3篇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每次聽到這首歌,我就心潮澎湃。《三國演義》是我百看不厭的一部名著,它不僅讓我瞭解了許多驚險曲折的故事,還讓我認識了不少個性鮮明的英雄。

說起趙雲,也就是常山趙子龍,大家肯定很耳熟。從“單騎救主”、“截江救阿斗”足可以看出他對劉備的忠心耿耿。再加上他具有武藝高強、正義凜然的英雄本色,難怪劉備說他“渾身是膽”“乃真丈夫也”。他實在是一個有情有義的硬漢子!

再說關羽,此人在《三國演義》中是一個典型的忠勇人物。因為他髯髮長二尺,一副相貌堂堂、威風凜凜的樣子,所以被人們譽為“美髯公”。他不僅是個美男子,還是劉備集團的得力干將。不管是“身在曹營心在漢”,還是“千里走單騎”,都能反映出他對劉備的赤膽忠心。他真是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提到劉備,在作者眼裡,他是個“亂世梟雄”,但在我眼裡,他只不過是個“膽小怕事”的人。雖說在“青梅煮酒論英雄”中體現了他的遇事老練,工於心計,但他為了一個“義”字,不聽眾將的忠告,竟大動干戈,率領七十五萬大軍,草率伐吳,最後被陸遜用火攻破,最終蜀軍全軍覆沒。讀到這裡,我真為他的這種行為感到惋惜!

談起諸葛亮,他可謂是書中光彩的英雄人物。他憑藉自己的絕頂聰明,成功運用了“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巧擺八陣圖、空城計、七星燈”等一系列妙計。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和託孤之重,他安居平五路,七擒孟獲,六出祁山,雖說他滅魏吞吳統一天下的雄心沒有成功,但是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已經流芳百世。他永遠是後人敬仰並崇拜的偉丈夫!

反覆品讀《三國演義》這部歷史小說,不但豐富了我的歷史文化知識,而且提高了我的個人道德修養,更重要的是,從書中的眾多英雄身上,我懂得了“英雄”的真正含義———為人誠信、機智勇敢、胸懷天下、無私奉獻。

第4篇

最近我讀了四大名著當中的《三國演義》,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第八回“三顧茅廬”,我想和大家一起談一談劉備。

蜀帝劉備是仁義,仁愛,禮賢下士的人。他三次去請諸葛亮,可是第一次去,只有小牧童在家裡,小牧童對劉備說:“諸葛先生今天不在家裡,估計要等三四天,十來天才能回來。”第二次劉備又去諸葛亮家,結果劉備把諸葛亮的弟弟諸葛均當成了諸葛亮,劉備趕緊行禮。諸葛均連忙說:“我不是諸葛亮,我是諸葛均。”劉備再次失望而歸。第三次來到隆中,離草屋還有半里多地,劉備便下馬步行。小牧童告訴劉備:“諸葛先生,昨天夜裡回來了,但是還在睡覺,請三位先生再等一會兒吧!”劉備、關羽、張飛等了一個時辰,諸葛亮依然在睡覺。後來,諸葛亮終於被劉備的恆心所打動了,劉備見到諸葛亮後向他請教安邦定國之道,諸葛亮給出三分天下的策略,這就是有名的“隆中對”。

諸葛亮一生追隨劉備,而劉備對諸葛亮也處處尊敬,甚至在臨終託孤時,讓諸葛亮擔起復漢的重任。正是由於這份真誠,讓諸葛亮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讀了這一回,我被劉備的毅力深深感動,明白了做事要持之以恆,對人要有誠意。今後我也要真誠待人,向別人學習,只要有毅力,有目標就可以成功。

第5篇

這本書,使我懂得了仁的重要性;這本書,使我感到了那個戰國時期用鮮血凝成的友誼;這本書,使我終生受益,一向勉勵著我,鼓舞著我做一個重情義,講義氣的人。這本書就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讓我們翻開這本傳世之作,讓我們在一次體會一下當時他們的別樣人生。

?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我比較欣賞劉備這個人。他文武雙全,憑藉著自我的仁義和虛心,將不少名將都招入自我的勢力中。著名的五虎上將關羽、張飛、馬超、趙雲、黃忠等都收入他的膝下,其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

當年劉備因沒有一個好軍師而愁困不已,聽說諸葛亮是一個上至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人,便帶上關羽、張飛去請諸葛亮出山,幫忙自我。結果第一次沒見到,第二次不顧張飛關羽阻攔,冒著大雪去請仍沒見到,第三次等諸葛亮睡醒後才最終見到他本人。這顯示了劉備真情實意的邀請諸葛亮出山來協助他統一天下,同時第二次請諸葛亮時,關羽等人說要把諸葛亮綁起來威脅他,劉備卻狠狠地斥責了他們,這又體現了劉備的以誠待人。

?三國演義》中不僅有劉備的“仁”去值得我們學習,還有諸葛亮的“智”關羽的“忠”,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其實人生就像一場戰爭,正義的信念使我們看清前進的道路,而邪惡的信念會讓我們迷失方向,誤入歧途。最終告訴大家一句話“仁”可治天下,“智”可管理好人民,“邪”再怎樣努力,終究還是會一敗塗地。

祝大家都能打贏人生這場戰爭,祝大家都能成功,成才!

第6篇

?三國演義》,一部豐富而深刻的鉅作,僅憑我的三言兩語又怎能細說?如今,硝煙散去,英雄不在,千年古事已俱付塵灰,只剩那“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古鼓角錚鳴”的淡淡哀傷。但心中永遠的經典——《三國演義》卻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忘。有人說:“每一本書,都象一盞奇特的燈,不過它照的不是黑夜,而是求知者的心靈。”而《三國演義》更是一盞燈,一盞明亮而永不熄滅的燈,它不僅照亮了我的心靈,更照亮了我的人生。

?三國演義》主要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伴隨著音樂我總會思索劇中的一位人物,他,在戲劇中被定格為奸臣,在正史中又倍受讚揚;書中他是奸雄,但魯迅稱它是英雄,但在我看來他並不是一個矛盾的人,因為曹操的身份只有一個。

開啟《三國演義》,時光倒流,來到漢朝末年,這裡已沒有昔日漢武帝的輝煌,只有桓、靈二帝統治下的民不聊生,黃巾起義打破了黑暗,中原就此成了戰亂之地。黃巾之亂過後,董卓之禍開始了,曹操假獻刀真刺殺被董卓識破,爾後諸侯會聚,三英戰呂布,董卓挾持天子逃亡長安,奔向長安的西涼駿馬在黃沙影裡時隱時現,時間也如飛奔的馬蹄般把場景拉到官渡這個地方。這裡沒有一個百姓,只有互相對陣的士兵,在這裡將決定今後北方的命運。曹操坐在營帳中,眉頭緊鎖,他面前的敵人是有比自己多幾十倍兵力的袁紹。袁紹是當時北方大的一股勢力,也是曹操統一北方大的敵人,袁氏一門,自袁紹曾祖袁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門生故吏遍於天下”。跟這樣的對手交戰,曹操真的需要靜下心來。首先,在未到達官渡之前袁紹大軍壓境的情況下,曹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破劉備,轉而對付袁紹。“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有後患。袁紹雖有大志,而見事遲,必不動也。”曹操正是基於這種認識之上,才會做出第一步行動,面對屬下的驚恐,曹操給予安慰:“吾知紹之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眾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為我奉也。”“二十一世紀什麼最重要?人才!”《天下無賊》中的這句臺詞用到漢末年間恰到好處,袁軍築箭塔,先下手為強,曹軍大敗,曹軍二度前來,帶上了謀士劉曄製造的霹靂車,箭塔這出徹底唱完了。與袁軍相持數月,曹操感到身心疲憊,心生退心,謀士荀攸的一席話讓曹操感到勝讀十年書,信心指數一再飆升,有精神頭了,吃嘛嘛香。袁紹手下謀士許攸投靠曹操勸其進攻烏巢,曹操親自領騎兵五千,人銜枚,馬勒口,各帶柴草一束,決定勝負的熊熊大火燃燒了,面對前後有敵軍的情況,曹操告訴眾人一心向前,敵人到了背後才可以攻擊,簡單來說,就是領導大喝一聲:“小夥子們,衝啊!”於是,前面的全掛了,後面的也活不成了,北方就此完全落入曹操的手中。在漢末年間,糧食供應是令各統治集團頭疼的問題。曹操採納部下的建議,利用攻破黃巾所繳獲的物資募民屯田,開展民屯制度,爾後又加入了軍屯,當年即大見成效,得谷百萬斛,“後遂因此大田,豐足國用,摧滅群逆,克定天下。”此話不假,否則司馬懿怎麼能夠屢次在祁山等地把戰術上沒有什麼錯誤的諸葛亮拖垮呢?靠的就是充足的物質保證。俗話說得好,兵民是抗戰之本,想漢中之戰曹操戰敗之時,卻順利地從漢中武都等地遷出了十三四萬戶人口,以一戶人家四口人計算,這就是五十多萬,想想蜀漢投降時不過二十八萬戶九十四萬口,就能明白這對劉備是什麼樣的釜底抽薪!可見曹操深諳其道。實際上曹操還是非常關心百姓的,他任命王修、司馬芝、楊沛、滿寵等人為官,專門負責壓制世家大族,嚴禁地主兼併土地,由此可見,曹操並非亂臣賊子,相反倒是一位治世能人。

誰說君王只會打仗,出自魏王之手的《蒿里行》讀來令人回味,曹操還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除了崔瑗、崔實、張芝、張旭外,章草大家五人中的另一人就是曹操,真可謂多才多藝的一代霸主。

“居家為父子,受事為君臣。法不徇情,爾宜深戒。”面對父親的告誡,曹彰明白了作為曹操的兒子應該做什麼,他果然沒有讓父親失望。曹氏子孫在曹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們可不是酒囊飯袋,為曹家的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反觀孫劉兩家的後代,那可真是有天壤之別,所謂的奸臣家庭教育反而成了三霸主中最成功的了。

曹操是安徽亳州人,我認為每一個安徽人都應該以徽州出了這一位大人物而感到驕傲。在那個亂世中,他能做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英明舉動,實在是完美的體現出他那獨到的眼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年邁的他雄心依然不減當年,不像劉備被陸遜一把火燒回白帝城後就一病不起,不像孫權奪取荊州守著父兄的基業就面南稱帝,他把堅強演義到頂峰。

“臨危制變,料敵設奇,一將之智有餘,萬乘之才不足。”曹操的所作所為引發了後世一位仁德之君的感嘆。偉人的功績,歷史不會磨滅,小人的齷齪,歷史不會掩蓋。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總之,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個個都是當之無愧的英雄,個個都值得我們去學習。

第7篇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讀了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為主要描寫內容。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

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雄。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再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訊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讓我知道了,人必有所長,有所短,不應以善小而不為,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

第8篇

這本書,使我懂得了仁的重要性;這本書,使我感到了那個戰國時期用鮮血凝成的友誼;這本書,使我終生受益,一向勉勵著我,鼓舞著我做一個重情義,講義氣的人。這本書就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讓我們翻開這本傳世之作,讓我們在一次體會一下當時他們的別樣人生。

?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我比較欣賞劉備這個人。他文武雙全,憑藉著自我的仁義和虛心,將不少名將都招入自我的勢力中。著名的五虎上將關羽、張飛、馬超、趙雲、黃忠等都收入他的膝下,其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

當年劉備因沒有一個好軍師而愁困不已,聽說諸葛亮是一個上至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人,便帶上關羽、張飛去請諸葛亮出山,幫忙自我。結果第一次沒見到,第二次不顧張飛關羽阻攔,冒著大雪去請仍沒見到,第三次等諸葛亮睡醒後才最終見到他本人。這顯示了劉備真情實意的邀請諸葛亮出山來協助他統一天下,同時第二次請諸葛亮時,關羽等人說要把諸葛亮綁起來威脅他,劉備卻狠狠地斥責了他們,這又體現了劉備的以誠待人。

?三國演義》中不僅有劉備的“仁”去值得我們學習,還有諸葛亮的“智”關羽的“忠”,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其實人生就像一場戰爭,正義的信念使我們看清前進的道路,而邪惡的信念會讓我們迷失方向,誤入歧途。最終告訴大家一句話“仁”可治天下,“智”可管理好人民,“邪”再怎樣努力,終究還是會一敗塗地。

祝大家都能打贏人生這場戰爭,祝大家都能成功,成才!

第9篇

?三國演義》,一部豐富而深刻的鉅作,僅憑我的三言兩語又怎能細說?如今,硝煙散去,英雄不在,千年古事已俱付塵灰,只剩那“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古鼓角錚鳴”的淡淡哀傷。但心中永遠的經典——《三國演義》卻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忘。有人說:“每一本書,都象一盞奇特的燈,不過它照的不是黑夜,而是求知者的心靈。”而《三國演義》更是一盞燈,一盞明亮而永不熄滅的燈,它不僅照亮了我的心靈,更照亮了我的人生。

?三國演義》主要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伴隨著音樂我總會思索劇中的一位人物,他,在戲劇中被定格為奸臣,在正史中又倍受讚揚;書中他是奸雄,但魯迅稱它是英雄,但在我看來他並不是一個矛盾的人,因為曹操的身份只有一個。

開啟《三國演義》,時光倒流,來到漢朝末年,這裡已沒有昔日漢武帝的輝煌,只有桓、靈二帝統治下的民不聊生,黃巾起義打破了黑暗,中原就此成了戰亂之地。黃巾之亂過後,董卓之禍開始了,曹操假獻刀真刺殺被董卓識破,爾後諸侯會聚,三英戰呂布,董卓挾持天子逃亡長安,奔向長安的西涼駿馬在黃沙影裡時隱時現,時間也如飛奔的馬蹄般把場景拉到官渡這個地方。這裡沒有一個百姓,只有互相對陣的士兵,在這裡將決定今後北方的命運。曹操坐在營帳中,眉頭緊鎖,他面前的敵人是有比自己多幾十倍兵力的袁紹。袁紹是當時北方大的一股勢力,也是曹操統一北方大的敵人,袁氏一門,自袁紹曾祖袁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門生故吏遍於天下”。跟這樣的對手交戰,曹操真的需要靜下心來。首先,在未到達官渡之前袁紹大軍壓境的情況下,曹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破劉備,轉而對付袁紹。“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有後患。袁紹雖有大志,而見事遲,必不動也。”曹操正是基於這種認識之上,才會做出第一步行動,面對屬下的驚恐,曹操給予安慰:“吾知紹之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眾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為我奉也。”“二十一世紀什麼最重要?人才!”《天下無賊》中的這句臺詞用到漢末年間恰到好處,袁軍築箭塔,先下手為強,曹軍大敗,曹軍二度前來,帶上了謀士劉曄製造的霹靂車,箭塔這出徹底唱完了。與袁軍相持數月,曹操感到身心疲憊,心生退心,謀士荀攸的一席話讓曹操感到勝讀十年書,信心指數一再飆升,有精神頭了,吃嘛嘛香。袁紹手下謀士許攸投靠曹操勸其進攻烏巢,曹操親自領騎兵五千,人銜枚,馬勒口,各帶柴草一束,決定勝負的熊熊大火燃燒了,面對前後有敵軍的情況,曹操告訴眾人一心向前,敵人到了背後才可以攻擊,簡單來說,就是領導大喝一聲:“小夥子們,衝啊!”於是,前面的全掛了,後面的也活不成了,北方就此完全落入曹操的手中。在漢末年間,糧食供應是令各統治集團頭疼的問題。曹操採納部下的建議,利用攻破黃巾所繳獲的物資募民屯田,開展民屯制度,爾後又加入了軍屯,當年即大見成效,得谷百萬斛,“後遂因此大田,豐足國用,摧滅群逆,克定天下。”此話不假,否則司馬懿怎麼能夠屢次在祁山等地把戰術上沒有什麼錯誤的諸葛亮拖垮呢?靠的就是充足的物質保證。俗話說得好,兵民是抗戰之本,想漢中之戰曹操戰敗之時,卻順利地從漢中武都等地遷出了十三四萬戶人口,以一戶人家四口人計算,這就是五十多萬,想想蜀漢投降時不過二十八萬戶九十四萬口,就能明白這對劉備是什麼樣的釜底抽薪!可見曹操深諳其道。實際上曹操還是非常關心百姓的,他任命王修、司馬芝、楊沛、滿寵等人為官,專門負責壓制世家大族,嚴禁地主兼併土地,由此可見,曹操並非亂臣賊子,相反倒是一位治世能人。

誰說君王只會打仗,出自魏王之手的《蒿里行》讀來令人回味,曹操還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除了崔瑗、崔實、張芝、張旭外,章草大家五人中的另一人就是曹操,真可謂多才多藝的一代霸主。

“居家為父子,受事為君臣。法不徇情,爾宜深戒。”面對父親的告誡,曹彰明白了作為曹操的兒子應該做什麼,他果然沒有讓父親失望。曹氏子孫在曹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們可不是酒囊飯袋,為曹家的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反觀孫劉兩家的後代,那可真是有天壤之別,所謂的奸臣家庭教育反而成了三霸主中最成功的了。

曹操是安徽亳州人,我認為每一個安徽人都應該以徽州出了這一位大人物而感到驕傲。在那個亂世中,他能做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英明舉動,實在是完美的體現出他那獨到的眼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年邁的他雄心依然不減當年,不像劉備被陸遜一把火燒回白帝城後就一病不起,不像孫權奪取荊州守著父兄的基業就面南稱帝,他把堅強演義到頂峰。

“臨危制變,料敵設奇,一將之智有餘,萬乘之才不足。”曹操的所作所為引發了後世一位仁德之君的感嘆。偉人的功績,歷史不會磨滅,小人的齷齪,歷史不會掩蓋。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總之,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個個都是當之無愧的英雄,個個都值得我們去學習。

第10篇

今日,我又讀完了《三國演義》。這已經是我第9次合上這本書了。但我不管看若干遍,都看不厭煩,都有很深的感覺。特別是對諸葛亮這位大智大賢的化身,更是敬佩有加。他洞曉三韜六略,胸中藏戰將,腹內藏雄賓,神機妙算,只令人惋惜他沒有一統中華,復興簡稱蜀。這當初他一輩子最大的憾事。

有一句話,不知大家聽沒聽說過:“少不看‘紅樓’,老不看‘三國’”。“少不看‘紅樓’”我答應;但“老不看‘三國’我卻反對。《三國演義》這本書不是像有點人說的那樣子,叫服老奸巨猾。有人說,小說著意描畫了簡稱蜀,而最終,簡稱蜀卻打出了投降旗,這樣沒勁的故事物節,有啥子藝術可言?我們本想看見確乎實沒有看見,但這是一種“撕碎的世術”,他的悲劇結末比大團圓的結末深長不是嗎?《三國演義》奉告我們一個道理:“不可以因小事大”。“一失腳成千古恨”嘛!書中劉備因東吳殺了自個兒的二弟關羽和三弟張飛,就一負氣率領七十五萬蜀軍進擊東吳,最後結果被陸遜火燒連營,且燒得片甲不留。那一仗,就關係到蜀國的命數。七十五萬大軍,為了一口沒掙到氣而殞命泉下。令人惋惜啊!壓根兒,蜀國食糧豐足,兵多將廣,五有五兔,文有臥龍鳳雛,但自打那一場仗後,就起步了下坡路。

做人就應當能屈能伸,劉備就是為了二弟和三弟得死而賠上了更多的昆季。這真的不值當。能屈能伸,還得小心;否則你便會錯過眾多眾多!

第11篇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黃巾之亂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講了黃巾起義之後,東漢的反擊,出現了劉備,曹操等英雄,而東漢政權也快滅亡了董卓之亂是講董卓入京前後的故事,從何進與十常侍對戰到少帝逃出京城,結果被董卓救駕董卓入京後收買了猛將呂布,又廢少帝,立獻帝,大權獨攬,實施暴政,逼得群雄聯軍伐董卓。

雖然後來聯軍失敗了,但是董卓最後也被呂布所殺群雄割據是講董卓死後,中原諸侯群龍無首,為了擴大自己的地盤互相廝殺,最主要分為三個戰區,即北方的袁紹與公孫瓚,江東地區孫策的崛起,中原地區曹操,劉備,呂布,袁術之間的戰爭再後來的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我就不一一細說了。

最主要的我想談談自己對三國演義的一些認識和看法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雖然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國中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對於人才的求賢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賞的地方。

曹操為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據封建德行和門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標準,提出了'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於公元2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賢令》曹操在令中一開始就總結歷史經驗,認為自古以來的開國皇帝和中興之君,沒有一個不是得到賢才和他共同來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賢才,又往往不出里巷,這絕不是機遇,而是當政的人求,訪得來的有鑑於此,曹操立足現實,指出現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賢最迫切的時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慮出身,幫他把那些出身貧賤而被埋沒的賢才發現和推舉出來,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後來,曹操於公元2和27年又下了兩道《求賢令》,反覆強調他在用人上'唯才是舉'的方針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門和各級地方官吏在選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責備,即使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也受有關係,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經過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當時各地投奔到曹操門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盛況而且對於有才幹的人曹操還能做到不計前嫌。

比如陳琳本來是袁紹的部下,曾經替袁紹起草檄文,罵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紹失敗後,陳琳歸降曹操曹操問他說:'你從前為袁紹寫檄之,罵我一個人就可以了,為什麼要罵到我的祖宗三代,陳琳連忙謝罪曹操愛惜他的文才,不僅對他不處罪,還照樣任用他曹操的成功不僅因為他的傑出才能和善於招攬人才,還在於他有著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後,曹操並未一籌莫展,而是笑著說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並且三次大笑展現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讀完厚厚的一本三國演義,不禁感嘆歷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國演義真的為讀者生動活現地演義了一個歷史故事,也讓從中學到了一些為人處世之道。先來說說曹操這個人物帶給我的啟示。曹操一生都屬於十分大膽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詐的。他誤殺了呂伯奢一家人,最後明知錯了,還要繼續殺了呂伯奢,其無情無義至此,陳宮便離他而去,曹操後來說的那句話耐人尋味:“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反過來想想,如果當時他不趕盡殺絕的話,呂伯奢若真帶了些人過來追殺他,可能曹操會就此退出歷史舞臺了。但是奸詐帶來的只會是一時的小利,一直是奸詐的話,自然會遭到報應。後來董承一夥人便刺殺曹操,可惜事敗了。後來陸續都有一些人刺殺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敗了,否則這位曹阿瞞也不會叱吒風雲了。曹操給我的啟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詐。與曹操截然相反的一個人物就是劉備了,他以仁義當先,他熱愛百姓。劉備一生的行為都與曹操相反,曹操奸詐,劉備仁義。

劉備在落難時,還帶著百姓逃命,他管理一個新野,或是徐州,都是佈施仁政,得到百姓的愛戴。但不論是曹操還是劉備,他們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個呂韋,祭奠時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獨哭呂韋。他的謀臣郭嘉死後,他也十分痛心。劉備則更重視人才了,起初趙雲並不是劉家的將軍,但他十分器重趙雲,幾次留他,後來終於歸到了劉門下,才使得那個扶不起的阿斗兩次脫險。徐庶被曹操“拐騙”到那邊,在送別時,劉備哭著送別,還要砍掉擋在前面的竹林,後來徐庶才又回來推薦了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更是成為聘用人才的典範。所以說,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買馬,尋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建立事業,這才是成功之道。與之相反的例子便是袁紹了,照說袁紹與曹操一戰的時候,擁有明顯的軍事優勢,但袁紹為人不重視人才,有許多忠臣在身邊也不知道。他如果聽忠臣的話,那曹操怎麼可能勝得了他呢?而他卻聽信一些小人的話,致使敗給了兵力較少的曹操。三國演義還讓我學到:要善於聽取好的意見,忠言逆耳。

曹操赤壁之戰為什麼會敗?我覺得還是因為沒有聽信好的意見,面對新來的龐統這個外人,他卻毫不猶豫地相信了他的“連環計”,而面對另一個臣子對他的忠言,那位臣子大致說的是:“若敵人用火攻,如之耐何?”曹操答的大致意思是:“現在這個季節,不會刮東南風,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燒他們自己的營了”。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這個氣象專家能知風雨。但既然有人提了建議,曹操也應該有所警覺呀,不然也不會敗了。另外一次就是劉備在一片靠近水的樹林中安七百里連營,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議,說敵人如果用火攻怎麼辦?但他沒有接受,致使後來真的被陸遜七百里火燒連營。所以,能否正確聽取他人的意見,往往決定著事情的最終成敗。

三國演義中的一些人物,也給我許多啟示。那些貪財,貪色的人,最終一定不會有好結果。董卓與呂布之所以會兵刃,還不是讓一個小女子貂嬋在中間挑撥離間,所以董卓便是敗在了自己的好色上。曹操也有點好色,張繡投降後,曹操在營中尋樂,便找了張繡老婆來玩弄,後來張繡當然惱火,便暗算曹操,曹操幸虧命大,否則也被張繡結果了。曹操修了銅雀臺後,還要把東吳的“二喬”放於臺上,於是便讓孔明用這點激了周瑜,讓周瑜決心出兵打曹操,曹操才有赤壁一敗。三國中還有一些賣主求榮的一些人,也得不到好結果。

與之相反的則是關羽了,他不貪財也不好色,得到了曹操的敬佩,也得到了千千萬萬讀者的敬佩。若不是因為他一點點的驕傲,以及劉封的見死不救,他也不會死得那麼早了。所以,我又知道了,為人不能貪財色,要做一個正直的人,剛正不阿的人。

三國演義中,還可以學到許許多多的東西,比如研究歷史的規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後果成敗原因。毛澤東就曾經讀了五次三國演義,原因大致也在這吧。名著是經得起反覆閱讀,反覆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長。

第12篇

魏蜀吳三足鼎立的局面持續了近一百年。佩服羅貫中把這一百年的故事寫得面面俱到塑造了一大群鮮明生動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曹操陰險狡詐,心狠手辣。劉備大仁大義,禮賢下士,關羽威猛剛毅,義薄雲天。諸葛亮料事如神,神機妙算……大小戰役描述了近上百場。其中有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

文武百官獻計獻策。三國紛爭你不服我,我也奈何不了你。

如果在三國中僅僅是欣賞英雄人物,觀看國與國之間勾心鬥角的話那是大錯特錯,走馬觀花倒不如不看,三國被列為四大名著之一併不是沒有它的道理,看了它彷彿獲得一位良師益友讓我受益匪淺,在它的身上我看到了智勇,忠義,還有赤心報國。

魏蜀吳三國紛爭之所以能持續近一百年少不了文武百官的輔佐,武的勇猛無敵。文的獻計獻策。長阪坡趙雲視曹操幾萬人馬如同草芥七進七出救了後主,呂布面對各路諸侯的討伐面無懼色殺的對方魂飛魄散,真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然而僅僅憑藉匹夫之勇終不能成就大事,幾路諸侯討伐董卓空費人力資歷到頭來還是王允巧施連環計使董卓父子倆反目成仇終於借呂布之手鏟除漢賊,要說用兵如神詭計多端誰也不如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初出茅廬便知三分天下,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所以說一個人不光要有膽識有勇氣還要通曉古今,文武雙全才能成就大事。

我痛恨董卓的殘暴,曹操的陰險,敬佩諸葛亮的計策,劉備的忍讓,欣賞趙雲的膽氣,周瑜的雄姿英發。但是最讓我感動的是關羽的忠義,當他失守下邳不得已投靠曹操時,曹操對關羽倍加厚待為了籠絡人心贈送金銀珠寶無數,而且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甚至把赤兔馬都贈送給他。但是這絲毫沒有動搖關羽的忠心。等知道了劉備的下落,過關斬將不顧艱難險阻也要回到主公的身邊。三國英雄人物眾多,不單單隻有關羽是忠義之士,諸葛亮六出祁山,只為劉備臨死前的囑託真可謂鞠躬盡瘁。姜維九伐中原,當蜀國滅亡之後還一心想著興復漢室。吾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北就刑,這事審配臨死前的一席話。這些忠義人士雖然沒有幫助主公完成大業,但是他們的赤膽忠心不得不讓人敬佩。

吾祖宗世食漢祿,若不思心報國,與禽獸何異。這是曹操曾經對王允的,你一席話。三國之中英雄輩出。先是剿滅了黃巾賊。後又討伐董卓。為國為民。在這些人中最受人們擁護的只有劉備了,雖然劉備早年東奔西走,寄人籬下。但是他心慈仁善,對人民倍加愛戴,對國家,赤膽忠心。儘管沒有興復漢室剷除奸賊。但劉備始終是人們敬愛的劉皇叔。除此之外。王允,董承,穆順。馬騰等等。他們在巨大的權勢之下毫不畏懼。雖受奸人所害。但一心為了國家。這樣的人物流芳百世。永遠是後人讚歎的物件。

三國演義有三絕。智絕(諸葛亮) 奸絕(曹操) 義絕(關羽)我不喜歡奸絕。儘管曹操的奸詐不得不讓人佩服,但是赤心報國,光明磊落遠比陰險狡詐要強的多。

裡面講了三個人想稱霸天下,他們是劉備、曹操、孫權。裡面有脾氣暴躁的張飛,智勇雙全的趙雲,還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

其中,我最喜歡諸葛亮,因為他神機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總是打勝仗,他一生為國家操勞,五十四歲就死了。

看了《三國演義》,我知道了打勝仗不容易,要有豐富的知識,聰明的頭腦和不怕死的精神。

羅貫中的著作《三國演義》可謂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它講述了從群雄割據到三國歸晉的一段歷史,文章把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人物語言精妙絕倫,讀完它,我才體會到三國的魅力。

東漢末年,漢靈帝昏庸無能,各地紛紛起義,聲勢最強的要數由張角、張良、張寶帶領的黃巾軍。這時,漢高祖劉邦的後代劉備在桃園與關羽和張飛結義,他們立下了許多戰功,但是劉備只被封為一個小官,因為不服氣,所以辭了官,後來劉備三顧茅廬請來諸葛亮,與吳國聯盟,,隨後劉備關羽張飛相繼死去。魏國將蜀國和吳國吞併,把國號改為晉。